排風高效雙級熱回收新風機組的製作方法
2023-12-04 11:09:51 2
專利名稱:排風高效雙級熱回收新風機組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製冷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排風高效雙級熱回收新風機組。
背景技術:
在如今倡導低碳經濟的背景下,節能、環保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主題。目前新風能耗在空調系統中,佔較大比例。據有關人員統計,新風負荷一般佔總負荷的20% 30%,甚至更多。為保證室內良好的空氣品質,不能以削減新風量來降低新風能耗。因此對排風採取熱回收的方法成為降低新風能耗的主要手段。採用新排風高效雙級熱回收裝置,就可減少處理新風所需能耗的70% 80%,節約空調負荷10% 20%,從而節省空調設備的初投資和運行費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和提出的技術任務是克服現有雙級新風機組本身能耗高、對排風能量未能充分利用的缺陷,提供一種排風高效雙級熱回收新風機組,旨在熱回收節能、排風能量回收等技術綜合利用。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排風高效雙級熱回收新風機組包括熱回收裝置、直膨式降溫除溼系統,其特徵是:所述的熱回收裝置包括板式換熱器、過濾器、處於迴風通道的迴風閥、處於新風通道的新風閥、排風裝置、送風裝置,所述的迴風通道、新風通道安裝所述的過濾器,所述的板式換熱器安裝在所述過濾器的出風側,所述的板式換熱器的出風側被隔離為排風處理出風偵U、新風處理出風側,所述的排風處理出風側與排風裝置之間形成排風處理功能段,所述的新風處理出風側與送風裝置之間形成新風處理功能段;所述的直膨式降溫除溼系統包括壓縮機、四通閥、氣液分離器、儲液器、第一熱交換器、第一膨脹閥、第一乾燥過濾器、第一單向閥、及第二熱交換器、第二膨脹閥、第二乾燥過濾器、第二單向閥;所述壓縮機的高壓出口與四通閥的進口端相連通,所述四通閥的第一出口依次與第一熱交換器、第一單向閥、儲液器、第二乾燥過濾器、第二膨脹閥、第二熱交換器,第二熱交換器的另一端與四通閥的第二接口相連通,四通閥的第三出口依次與氣液分離器、壓縮機的低壓進口相連通;所述的第一膨脹閥、第一乾燥過濾器、串聯在一起後再與所述的第一單向閥並聯,所述第一乾燥過濾器、第一單向閥的流向相反;所述的第二單向閥與串聯在一起的第二膨脹閥、第二乾燥過濾器並聯,所述第二乾燥過濾器、第二單向閥的流向相反;所述第一單向閥、第二乾燥過濾器的流向相同;所述的第一熱交換器安裝在所述的排風處理功能段,所述的第二熱交換器安裝在所述的新風處理功能段。[0012]作為優選技術措施,所述的排風處理功能段設有旁通新風閥。作為優選技術措施,所述的排風裝置包括依次設置的排風調節閥、排風機、排風□。作為優選技術措施,所述的送風裝置包括依次設置的送風調節閥、送風機、送風□。作為優選技術措施,所述的壓縮機、四通閥、氣液分離器、儲液器、第一膨脹閥、第一乾燥過濾器、第一單向閥、設置在所述的排風處理功能段;所述的第二膨脹閥、第二乾燥過濾器、第二單向閥設置在所述的新風處理功能段。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採用板式換熱器(熱回收器),充分回收排風冷量(或熱量)對新風進行預冷(或加熱),在夏季可以利用低溫低溼的排風與新風經過板式換熱器(熱回收器)換熱後冷卻製冷系統的高壓側冷媒,使冷凝壓力降低,提高了機組的能效比COP ;在冬季可以利用高溫的排風與新風經過熱回收器換熱後來加熱經過製冷系統的低壓側冷媒的空氣,提高了蒸發壓力,也就提聞了制熱能效;(2)採用旁通新風閥,調節排風量,確保換熱性能;(3)本實用新型機組將熱回收節能,排風能量回收等技術的綜合利用,設備結構簡單,降低機組運行負荷,從而提高空調系統的經濟性。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排風高效雙級熱回收新風機組的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直膨式降溫除溼系統的原理示意圖;圖中標號說明:1-排風口,2-排風機,3-排風調節閥,9-旁通新風閥,10-板式換熱器,12-送風調節閥,13-送風機,14-送風口,15-迴風閥,16-新風閥,17-過濾器,24-迴風通道,25-新風通道,26-排風處理出風側,27-新風處理出風側;4-壓縮機,5-四通閥,6-氣液分離器,7-儲液器,8_第一熱交換器,18-第一膨脹閥,23-第一乾燥過濾器,21-第一單向閥,11-第二熱交換器,19-第二膨脹閥,20-第二乾燥過濾器,22-第二單向閥。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排風高效雙級熱回收新風機組,如圖1所示,其包括熱回收裝置、直膨式降溫除溼系統:熱回收裝置包括板式換熱器10、過濾器17、處於迴風通道24的迴風閥15、處於新風通道25的新風閥16、排風裝置、送風裝置,迴風通道24、新風通道25安裝過濾器17,板式換熱器10安裝在過濾器17的出風側,板式換熱器10的出風側被隔離為排風處理出風側26、新風處理出風側27,排風處理出風側26與排風裝置之間形成排風處理功能段28,新風處理出風側27與送風裝置之間形成新風處理功能段29 ;直膨式降溫除溼系統可同時參見圖2,其包括壓縮機4、四通閥5、氣液分離器6、儲液器7、第一熱交換器8、第一膨脹閥18、第一乾燥過濾器23、第一單向閥21及第二熱交換器11、第二膨脹閥19、第二乾燥過濾器20、第二單向閥22 ;壓縮機4的高壓出口與四通閥5的進口端相連通,四通閥5的第一出口依次與第一熱交換器8、第一單向閥21、儲液器7、第二乾燥過濾器20、第二膨脹閥19、第二熱交換器11,第二熱交換器11的另一端與四通閥5的第二接口相連通,四通閥5的第三出口依次與氣液分離器6、壓縮機4的低壓進口相連通;第一膨脹閥18、第一乾燥過濾器23串聯在一起後再與第一單向閥21並聯,第一乾燥過濾器23、第一單向閥21的流向相反;第二單向閥22與串聯在一起的第二膨脹閥19、第二乾燥過濾器20並聯,第二乾燥過濾器20、第二單向閥22的流向相反;第一單向閥21、第二乾燥過濾器20的流向相同;第一熱交換器8安裝在排風處理功能段28,第二熱交換器11安裝在新風處理功能段29。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以下各段述及的附加技術特徵,雖然圖1包含了以下所有附加技術特徵,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該情形,在實施本實用新型時根據具體作用可將它們選用在上段所述的技術方案上。首先,排風處理功能段28設有旁通新風閥。其次,排風裝置包括依次設置的排風調節閥3、排風機2、排風口 I。第三,送風裝置包括依次設置的送風調節閥12、送風機13、送風口 14。第五,壓縮機4、四通閥5、氣液分離器6、儲液器7、第一膨脹閥18、第一乾燥過濾器23、第一單向閥21設置在排風處理功能段28 ;第二膨脹閥19、第二乾燥過濾器20、第二單向閥22設置在新風處理功能段29。夏季製冷時,室內的排風經過迴風閥15、過濾器17與新風閥16引進並經過濾網17過濾的新風通過板式換熱器10換熱,迴風經過和新風交叉換熱後再與旁通新風閥9的新風混合後經過第一熱交換器8 (此時為冷凝器),與第一熱交換器8內製冷劑換熱後經排風調節閥3、由排風機2把經過處理後的迴風通過排風口 I排出。新風經過與迴風換熱後,經過第二熱交換器11 (此時為蒸發器)與製冷劑換熱後經過送風調節閥12,再經過送風機13把經過處理後的新風通過送風口 14送到房間。其間,直膨式降溫除溼系統的壓縮機4的高壓出口與四通閥5的進口端相連通,四通閥5的第一出口依次與第一熱交換器8(此時為冷凝器)、第一單向閥21、儲液器7、第二乾燥過濾器20、第二膨脹閥19、第二熱交換器11,第二熱交換器11 (此時為蒸發器)的另一端與四通閥5的第二接口相連通,四通閥5的第三出口依次與氣液分離器6、壓縮機4的低壓進口相連通,構成製冷迴路。冬天制熱時,迴風經過迴風閥15、過濾器17與從新風閥16引入並經過濾網17過濾的新風通過板式換熱器10換熱,提高新風的溫度,迴風經過和新風交叉換熱後再與來自旁通新風閥9的新風混合後經過第一熱交換器8 (此時為蒸發器),第一熱交換器8內製冷劑換熱後經過排風調節閥3,由排風機2把經過處理後的迴風通過排風口 I排出。新風經過與迴風換熱後,經過第二熱交換器11 (此時為冷凝器)與製冷劑換熱後經過送風調節閥12,再經過送風機13把經過處理後的新風通過送風口 14送到房間。其間,直膨式降溫除溼系統的壓縮機4的高壓出口與四通閥5的進口端相連通,四通閥5的第一出口依次與第二熱交換器11 (此時為冷凝器)、第二單向閥22、儲液器7、第一乾燥過濾器23、第一膨脹閥18、第一熱交換器8 (此時為蒸發器),第一熱交換器8的另一端與四通閥5第二接口相連通,四通閥5的第三出口依次與氣液分離器6、壓縮機4的低壓進口相連通,構成制熱迴路。本實用新型的排風高效雙級熱回收新風機組中,板式換熱器10回收排風能量;直膨式降溫除溼系統為排風再利用冷凝系統,由單壓縮機或多壓縮機構成的製冷/制熱迴路。
權利要求1.排風高效雙級熱回收新風機組,包括熱回收裝置、直膨式降溫除溼系統,其特徵是:所述的熱回收裝置包括板式換熱器(10)、過濾器(17)、處於迴風通道(24)的迴風閥(15)、處於新風通道(25)的新風閥(16)、排風裝置、送風裝置,所述的迴風通道(24)、新風通道(25)安裝所述的過濾器(17),所述的板式換熱器(10)安裝在所述過濾器(17)的出風側,所述的板式換熱器(10)的出風側被隔離為排風處理出風側(26)、新風處理出風側(27),所述的排風處理出風側(26)與排風裝置之間形成排風處理功能段(28),所述的新風處理出風側(27)與送風裝置之間形成新風處理功能段(29); 所述的直膨式降溫除溼系統包括壓縮機(4)、四通閥(5)、氣液分離器(6)、儲液器(7)、第一熱交換器(8)、第一膨脹閥(18)、第一乾燥過濾器(23)、第一單向閥(21)及第二熱交換器(11)、第二膨脹閥(19)、第二乾燥過濾器(20)、第二單向閥(22);所述壓縮機(4)的高壓出口與四通閥(5)的進口端相連通,所述四通閥(5)的第一出口依次與第一熱交換器(8)、第一單向閥(21)、儲液器(7)、第二乾燥過濾器(20)、第二膨脹閥(19)、第二熱交換器(11),第二熱交換器(11)的另一端與四通閥(5)的第二接口相連通,四通閥(5)的第三出口依次與氣液分離器(6)、壓縮機(4)的低壓進口相連通;所述的第一膨脹閥(18)、第一乾燥過濾器(23)串聯在一起後再與所述的第一單向閥(21)並聯,所述第一乾燥過濾器(23)、第一單向閥(21)的流向相反; 所述的第二單向閥(22)與串聯在一起的第二膨脹閥(19)、第二乾燥過濾器(20)並聯,所述第二乾燥過濾器(20)、第二單向閥(22)的流向相反; 所述第一單向閥(21)、第二乾燥過濾器(20)的流向相同; 所述的第一熱交換器(8)安裝在所述的排風處理功能段(28),所述的第二熱交換器(11)安裝在所述的新風處理功能段(2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風高效雙級熱回收新風機組,其特徵是:所述的排風處理功能段(28 )設有旁通新風閥(9 )。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風高效雙級熱回收新風機組,其特徵是:所述的排風裝置包括依次設置的排風調節閥(3)、排風機(2)、排風口(I)。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風高效雙級熱回收新風機組,其特徵是:所述的送風裝置包括依次設置的送風調節閥(12)、送風機(13)、送風口(14)。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風高效雙級熱回收新風機組,其特徵是:所述的壓縮機(4)、四通閥(5)、氣液分離器(6)、儲液器(7)、第一膨脹閥(18)、第一乾燥過濾器(23)、第一單向閥(21)、設置在所述的排風處理功能段(28);所述的第二膨脹閥(19)、第二乾燥過濾器(20 )、第二單向閥(22 )設置在所述的新風處理功能段(29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排風高效雙級熱回收新風機組,屬於製冷技術,現有雙級新風機組本身能耗高、對排風能量未能充分利用,本實用新型包括熱回收裝置、直膨式降溫除溼系統,熱回收裝置的迴風通道、新風通道安裝過濾器,板式換熱器安裝在過濾器的出風側,板式換熱器的出風側被隔離為排風處理出風側、新風處理出風側;直膨式降溫除溼系統的第一熱交換器安裝在排風處理出風側,第二熱交換器安裝在新風處理出風側,排風處理出風側設有旁通新風閥。本實用新型採用板式換熱器充分回收排風冷量(或熱量)對新風進行預冷(或加熱),提高機組的能效比,採用旁通新風閥調節排風量,確保換熱性能;設備結構簡單,降低機組運行負荷,提高空調系統的經濟性。
文檔編號F24F12/00GK202973362SQ20122068862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1日
發明者馬吉堯, 朱麗強, 王春飛, 王賢淼, 曾令娥 申請人:浙江國祥空調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