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空調器的方法與流程
2023-12-04 22:18:21 2

本發明屬於空氣調節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控制空調器的方法。
背景技術:
炎熱的夏季,利用變頻空調可以對室內空氣進行製冷,為用戶營造一個涼爽的環境。但是,變頻空調耗電量非常大,往往成為家裡主要的耗電電器。
為了解決製冷吹出冷風而導致不舒適的問題,可以基於室內換熱器的盤管溫度作為控制目標來控制壓縮機運行頻率的控制方法。現有盤管溫度控制過程中,盤管目標溫度均採用固定值,一般為固化在空調存儲器中的一個溫度固定值。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經常會存在一個現象:在保持用戶設定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在室內溫度接近用戶設定溫度時,用戶反而感覺不舒適,尤其是在室內溼度不同的情況下,不舒適的感覺又會不同。經分析,這種現象是由於在室內溫度接近用戶設定溫度時基於室內換熱器的盤管溫度作為控制目標來控制壓縮機運行頻率、且盤管目標溫度為固定值所引起的。
由於換熱器的盤管溫度是關乎空調冷媒系統和整體空氣調節的關鍵參數,如果控制不當,可能會帶來空氣調節性能變差、降低舒適性的問題。因此,如何基於盤管溫度進行合理、舒適的控制,同時還能儘可能地降低能耗,是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控制空調器的方法,以提高空調器的節能性和製冷舒適性。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採用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控制空調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的空調控制指令為製冷節能舒適指令時,執行下述的製冷節能舒適控制過程:
檢測當前室內溫度,並與設定室內環境溫度閾值作比較;
如果當前室內溫度不小於所述設定室內環境溫度閾值,控制變頻空調按照變頻空調原有變頻控制模式運行;
如果當前室內溫度小於所述設定室內環境溫度閾值,獲取根據所述原有變頻控制模式計算出的壓縮機目標頻率,判斷所述壓縮機目標頻率是否小於第一設定壓縮機頻率;若是,控制所述壓縮機以所述第一設定壓縮機頻率運行,控制室外風機以設定轉速運行;若否,控制所述壓縮機和所述室外風機按照所述原有變頻控制模式運行;
所述原有變頻控制模式包括:
製冷運行過程中,檢測當前室內溫度,計算當前室內溫度與設定的室內目標溫度之間的溫差,獲得室內溫差,根據所述室內溫差進行室溫PID運算,獲得第一目標頻率;
並將當前室內溫度與設定的舒適溫度作比較;
若當前室內溫度不小於所述舒適溫度,執行下述的室溫PID控制:
根據所述第一目標頻率控制所述變頻空調的壓縮機;
若當前室內溫度小於所述舒適溫度,執行下述的雙重PID控制:
檢測空調蒸發器的盤管溫度,計算所述盤管溫度與盤管目標溫度之間的溫差,獲得盤管溫差,根據所述盤管溫差進行盤溫PID運算,獲得第二目標頻率;根據所述第一目標頻率和所述第二目標頻率中的較小值控制所述壓縮機;所述盤管目標溫度根據室內的實時溼度確定,且滿足所述實時溼度大時所述盤管目標溫度小。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發明執行製冷節能舒適控制時,檢測室內溫度,如果室內溫度較高,按照原有變頻控制模式控制變頻空調,使得室內環境溫度快速下降,以達到舒適性的溫度;如果室內溫度接近設定溫度而低頻運行時,對壓縮機的最低運行頻率進行限制,在實現低能耗的同時具有一定的製冷能力,維持室內溫度的平衡,避免室內溫度波動大而造成用戶不舒適;同時,在壓縮機限頻運行時,控制室外風機以固定的設定轉速運行,達到製冷系統的平衡,進一步穩定室內溫度,提高室內溫度的舒適性。而且,通過設定舒適溫度,根據室內溫度與舒適溫度的大小,選擇採用室溫PID控制或採用基於蒸發器盤管溫度的盤溫PID控制,既能在室溫高時及時、快速對房間進行降溫,達到製冷目的,又可以將盤管溫度穩定在盤管目標溫度,使得空調出風溫度舒適,達到出風涼而不冷的舒適製冷效果;而且,盤溫PID控制過程中的盤管目標溫度根據室內的實時溼度確定,實時溼度大時盤管目標溫度小,使得在室內溼度大時控制盤管逼近並維持在較低的目標溫度,以凝結更多的空氣中的水分,達到降低空氣溼度、進一步提高室內空氣舒適性的目的。
結合附圖閱讀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後,本發明的其他特點和優點將變得更加清楚。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控制空調器的方法第一個實施例的主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控制空調器的方法第二個實施例的主流程圖;
圖3是圖1和圖2中原有變頻控制模式的一個具體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請參見圖1,該圖所示為本發明控制空調器的方法第一個實施例的主流程圖。
如圖1所示,該實施例對空調器進行控制的方法的流程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01:接收空調控制指令。
步驟102:判斷步驟101所接收的控制製冷是否為製冷節能舒適製冷。若為否,執行步驟103;否則,執行步驟104。
用戶可以通過變頻空調控制面板輸入空調控制指令,也可以通過變頻空調遙控器輸入空調控制指令,還可以通過變頻空調智能控制終端、如安裝有變頻空調控制APP的智慧型手機輸入空調控制指令。不管採用何種指令輸入設備,均在輸入設備上設置有製冷節能舒適製冷專用的指定按鍵。用戶按下該按鍵,就可以觸發變頻空調進入製冷節能舒適運行模式,實現既節能又調溫舒適的製冷控制。由此,方便用戶自主選擇是否執行製冷節能舒適模式。如果變頻空調接收到有控制按鍵按下,並判定是製冷節能舒適製冷所對應的按鍵被按下,表示用戶輸入了製冷節能舒適指令,則進入步驟104開始的製冷節能舒適指令。
步驟103:如果步驟102判定所接收到的空調控制指令不是製冷節能舒適指令,則按照原有變頻控制模式控制變頻空調。然後,轉至步驟101,繼續不斷接收空調控制指令並進行判斷。
原有變頻控制模式是指變頻空調在增設製冷節能舒適模式前所具有的控制模式。原有變頻控制模式不僅包括根據頻率控制壓縮機運行的過程,也包括根據用戶設定風速控制室內風機和室外風機運行、根據過熱度控制電子膨脹閥的開度,等等。而且,原有變頻控制模式中對壓縮機頻率進行控制的過程優選採用圖3流程來實現,詳見後續對圖3的描述。
步驟104:如果步驟102判定所接收到的空調控制指令是製冷節能舒適指令,進入製冷節能舒適控制模式。首先,檢測當前室內溫度,與設定室內環境溫度閾值作比較。
設定室內環境溫度閾值在變頻空調出廠時已經寫入到空調控制器的存儲器內。一般的,該設定室內環境溫度閾值對於用戶而言是不可更改的,因為用戶難以知曉該閾值的含義和功能,如果被用戶任意修改,反而會增加能耗、降低製冷舒適性。該閾值可以由售後人員或其他專業人員通過對空調控制器的升級等操作進行數值修改。而且,該設定室內環境溫度閾值是大多數人體感較為舒適、不會感覺太熱的一個溫度值,例如設定為28℃。當前室內溫度是指變頻空調所處環境空間當前時刻的一個實時溫度,可以通過設置在空調進風口處的溫度傳感器檢測。進入製冷節能舒適控制模式,檢測當前室內溫度,並與設定室內環境溫度閾值作大小的比較。
步驟105:判斷當前室內溫度是否小於設定室內環境溫度閾值。若是,執行步驟106;否則,執行步驟103。
如果當前室內溫度不小於設定室內環境溫度閾值,表明室內環境溫度較高,則執行步驟103,按照原有變頻控制模式控制變頻空調,以使得室內溫度能夠快速下降。而且,在按照原有變頻控制模式控制變頻空調的過程中,轉至步驟104,持續檢測當前室內溫度,並與設定室內環境溫度閾值作比較。
步驟106:如果當前室內環境溫度小於設定室內環境溫度閾值,表明室內環境溫度低,可能接近到設定溫度。而且,在接近設定溫度時,壓縮機就會低頻運行。此時,獲取根據原有變頻控制模式計算出的壓縮機目標頻率。
步驟107:判斷步驟106所獲取的壓縮機目標頻率是否小於第一設定壓縮機頻率。若是,執行步驟108;若否,表明用戶設定溫度較低,當前室內溫度仍高於用戶設定溫度,需要進一步降溫,因而,轉至步驟103,按照原有變頻控制模式控制變頻空調,以使得室內溫度能夠快速下降。而且,在按照原有變頻控制模式控制變頻空調的過程中,轉至步驟104,持續檢測當前室內溫度,並與設定室內環境溫度閾值作比較。
步驟108:如果步驟106所獲取的壓縮機目標頻率小於第一設定壓縮機頻率,控制壓縮機以第一設定壓縮機頻率運行,同時,控制室外風機以設定轉速運行。
在實際計算出的壓縮機目標頻率小於第一設定壓縮機頻率時,控制壓縮機進行低頻限頻,使其壓縮機最低頻率為第一設定壓縮機頻率,而不是按照實際計算出的壓縮機目標頻率運行。
其中,第一設定壓縮機頻率是在變頻空調出廠是已經寫入到空調控制器的存儲器內的一個固定頻率,且該頻率是由研發人員經過理論研究和大量綜合性實驗獲得的一個值,是能夠兼顧低能耗和製冷舒適性的合理頻率值。例如,該第一設定壓縮機頻率為15Hz。在根據原有變頻控制模式計算出的壓縮機目標頻率低於15Hz時,表明實時室內環境溫度接近用戶設定溫度,無需較多製冷量。但是,如果控制壓縮機按照該低於15Hz的頻率運行的話,由於頻率過低,其製冷能力極弱,甚至不能起到任何製冷效果。此時,壓縮機雖然是低頻運行,仍消耗一定的電量,而其製冷能力極弱,從而導致壓縮機此時的運行過程幾乎為一個純耗電而起不到製冷效果的過程,從能效比角度來看,耗電量大。不僅如此,由於壓縮機製冷能力極弱,不能維持室內溫度的穩定,使得室內溫度波動大,溫度上升後影響舒適性。且溫度上升後,需要控制壓縮機再次高頻運轉進行降溫,因此,從整個製冷過程來看,耗電量大。
而在該實施例中,當實際計算出的壓縮機目標頻率小於第一設定壓縮機頻率時,控制壓縮機進行低頻限頻。壓縮機在該第一設定壓縮機頻率下運行,能夠產生維持室內溫度穩定的製冷量,使得室內溫度穩定在用戶設定溫度,提高舒適性。而且,由於室內溫度穩定,壓縮機再次高頻運轉的周期加長。因而,從能效比上來看,在整個製冷過程中壓縮機耗電量小,從而降低了空調製冷的能耗。
而且,在該限頻運行過程中,控制室外風機以固定的設定轉速運行,而不是根據原有變頻控制模式運行,能夠在壓縮機限頻時保持整個製冷系統的平衡,進一步穩定室內溫度,提高室內溫度的舒適性。同樣的,設定轉速是在變頻空調出廠是已經寫入到空調控制器的存儲器內的一個固定值,且該值是由研發人員經過理論研究和大量綜合性實驗獲得的一個值。
在執行步驟108的過程中,仍持續執行步驟104的檢測及判定過程。
總之,在變頻空調製冷運行過程中,不斷執行步驟101、步驟102、步驟104、步驟105及步驟107的檢測及判定過程,滿足哪個條件就進入哪個條件的控制,在不滿足某個條件時就退出相應的控制。
請參見圖2,該圖所示為本發明控制變頻空調的方法第二個實施例的流程圖。在該實施例中,變頻空調的壓縮機為頻率可變的壓縮機,且變頻空調製冷循環系統中的節流部件為開度可控的電子膨脹閥。
如圖2所示,該實施例對變頻空調進行控制的方法的流程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201:接收空調控制指令。
步驟202:判斷步驟201所接收的控制製冷是否為製冷節能舒適製冷。若為否,執行步驟203;否則,執行步驟204。
步驟203:如果步驟202判定所接收到的空調控制指令不是製冷節能舒適指令,則按照原有變頻控制模式控制變頻空調。然後,轉至步驟201,繼續不斷接收空調控制指令並進行判斷。
步驟204:如果步驟202判定所接收到的空調控制指令是製冷節能舒適指令,進入製冷節能舒適控制模式。首先,檢測當前室內溫度,與設定室內環境溫度閾值作比較。
步驟205:判斷當前室內環境溫度是否小於設定室內環境溫度閾值。若是,執行步驟206;否則,執行步驟203。
步驟206:如果當前室內環境溫度小於設定室內環境溫度閾值,獲取根據原有變頻控制模式計算出的壓縮機目標頻率。
步驟207:判斷步驟206所獲取的壓縮機目標頻率是否小於第一設定壓縮機頻率。若是,執行步驟209;否則,執行步驟208。
步驟208:如果步驟206判定壓縮機目標頻率不小於第一設定壓縮機頻率,再判斷壓縮機目標頻率是否小於第二設定壓縮機頻率。若是,執行步驟210;否則,轉至步驟203,仍持續執行步驟204的檢測及判定過程。
步驟209:如果步驟206所獲取的壓縮機目標頻率小於第一設定壓縮機頻率,控制壓縮機以第一設定壓縮機頻率運行,同時,控制室外風機以設定轉速運行。然後,執行步驟210。
上述步驟201至步驟207以及步驟209的具體實現過程、原理及目的與圖1實施例的對應步驟類似,不再具體闡述,詳情可參考圖1的描述。
截至步驟209,與圖1實施例不同的是,該圖2實施例增加了步驟208將壓縮機目標頻率與第二設定壓縮機頻率作比較的過程。其中,第二設定壓縮機頻率比第一設定壓縮機頻率大,例如,第一設定壓縮機頻率為15Hz,則第二設定壓縮機頻率為20Hz。而且,與第一設定壓縮機頻率類似的,該第二設定壓縮機頻率也是在變頻空調出廠是已經寫入到空調控制器的存儲器內的一個固定頻率,且該頻率是由研發人員經過理論研究和大量綜合性實驗獲得的一個值,是能夠兼顧低能耗和製冷舒適性的合理頻率值。
步驟210:該步驟由步驟208和步驟209轉來,也即,只要步驟206根據原有變頻控制模式計算出的壓縮機目標頻率小於第二設定壓縮機頻率,則控制變頻空調的電子膨脹閥的開度為設定開度。
其中,設定開度是在變頻空調出廠是已經寫入到空調控制器的存儲器內的一個固定值,且該值是由研發人員經過理論研究和大量綜合性實驗獲得的一個值。例如,在第一設定壓縮機頻率為15Hz、第二設定壓縮機頻率為20Hz時,設定開度為100步。在根據原有變頻控制模式計算出的壓縮機目標頻率小於第二設定壓縮機頻率時,不再按照原有變頻控制模式對電子膨脹閥的開度進行控制,而是控制電子膨脹閥的開度固定。而且,在壓縮機頻率小於第二設定壓縮機頻率時,該設定開度要比按照原有變頻控制模式所計算出的開度要小,因為原有的控制方式是過熱度調閥,在低頻下不能較理想地通過控制閥開度來實現製冷效果。而該實施例在壓縮機低頻運行時控制電子膨脹閥為固定開度,能夠獲得合適的製冷量而使得空調出風溫度適宜。
步驟211:判斷壓縮機以小於第二設定壓縮機頻率的實際運行頻率運行是否到達第一設定時間。若是,執行步驟212;否則,繼續計時,直至到達第一設定時間。
步驟212:如果壓縮機以小於第二設定壓縮機頻率的實際運行頻率運行到達第一設定時間,控制壓縮機的實際運行頻率上升至第三設定壓縮機頻率,並持續運行第二設定時間。
步驟213:在壓縮機按照第三設定壓縮機頻率運行到達第二設定時間時,再恢復到上升前的原因頻率運行。
執行上述步驟211至步驟213的目的是為了對壓縮機低頻連續運轉進行保護控制,避免壓縮機長時間低頻運行而損壞壓縮機。其中,第一設定時間、第二設定時間及第三設定壓縮機頻率均是在變頻空調出廠是已經寫入到空調控制器的存儲器內的一個固定值,且該值是由研發人員經過理論研究和大量綜合性實驗獲得的一個值。例如,第一設定時間為30min,第二設定時間為10s,第三設定壓縮機頻率為30Hz。當壓縮機以低於第二設定壓縮機頻率20Hz的實際運行頻率連續運轉30min後,強制壓縮機的運行頻率上升至30Hz,並持續運行10s。然後,再恢復至上升前的原有頻率。
在執行上述壓縮機限頻及低頻運行保護的過程中,仍持續執行步驟204的檢測及判定過程。
當然,在變頻空調製冷運行過程中,仍會不斷執行步驟201、步驟202、步驟204、步驟205、步驟207及步驟208的檢測及判定過程,滿足哪個條件就進入哪個條件的控制,在不滿足某個條件時就退出相應的控制。
不管是圖1實施例還是圖2實施例,在進入製冷節能舒適控制過程時,與現有變頻空調控制相類似的,需要預先設置了空調控制參數,如用戶設定溫度、設定風速、送風方向等,製冷節能舒適控制過程將根據這些空調控制參數對壓縮機、室內風機、室外風機、導風板等進行控制,滿足用戶需求。製冷節能舒適控制作為一個優化控制過程,針對一款具體的變頻空調,存在一個最佳的控制參數與控制性能的匹配。為了提供最佳控制性能,在空調出廠前,在其存儲內預置了該款空調的實現最優控制性能的最佳控制參數,該最佳控制參數作為默認空調控制參數,在用戶使用空調並選擇了製冷節能舒適控制模式時,在空調控制面板或空調遙控器顯示屏上顯示出默認空調控制參數,供用戶了解最佳的控制參數以及控制基準。
但是,為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默認空調控制參數並不是不可更改的,用戶可以將顯示的默認控制參數作為參考基準,根據自身需求對控制參數進行重新設置。
此時,在接收到空調控制製冷為製冷節能舒適製冷並顯示默認空調控制參數之後,如果在設定設置時間內檢測到有重新設置的空調控制參數,則根據重新設置的空調控制參數執行製冷節能舒適控制過程。而如果在設定設置時間內未檢測到有重新設置的空調控制參數,則將按照沒入空調控制參數執行製冷節能舒適控制過程。
請參見圖3,該圖所示為圖1和圖2中原有變頻控制模式一個具體流程圖。
具體來說,在原有變頻控制模式中,對空調器進行控制的一個實施例的方法流程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301:製冷運行,檢測室內溫度,根據室內溫差進行室溫PID運算,獲得第一目標頻率。
具體來說,在變頻控制開機並執行製冷運行時,檢測變頻空調所處房間的室內溫度。該室內溫度的檢測採用現有技術來實現。例如,通過設置在空調進風口或靠近空調進風口處的溫度傳感器檢測進風溫度,作為室內溫度。
然後,計算室內溫度與設定的室內目標溫度之間的溫差,將該溫差作為室內溫差。其中,室內目標溫度是指用戶設定的、期望室內所達到的目標溫度。
再然後,根據室內溫差進行室溫PID運算,獲得對壓縮機進行控制的目標頻率,並將該目標頻率定義為第一目標頻率。其中,根據室內溫差進行室溫PID運算、獲得對壓縮機進行控制的目標頻率的具體方法可以採用現有技術來實現,在此不作詳細闡述和限定。
步驟302:判斷室內溫度是否小於舒適溫度。若是,執行步驟304的雙重PID控制;否則,執行步驟303的室溫PID控制。
該步驟302可以與步驟301同時進行,在此分為兩個步驟僅是為了更加清楚地表述該實施例的控制過程。在步驟301檢測到室內溫度之後,將室內溫度與設定的舒適溫度作比較,並判斷室內溫度是否小於舒適溫度。其中,舒適溫度可以是出廠時變頻空調的一個默認設定溫度,也可以是由用戶自行選定並設置的一個設定溫度。如果是由用戶自行設定,變頻空調可以給出一個參考溫度值,供用戶參考。例如,建議將該舒適溫度設定為27℃。
步驟303:如果室內溫度不小於舒適溫度,執行室溫PID控制,根據第一目標頻率控制壓縮機。
如果步驟302判定室內溫度不小於舒適溫度,表明此時室內溫度較高,則執行室溫PID控制,根據第一目標頻率控制壓縮機,使得室內溫度快速降溫至室內目標溫度。
步驟304:如果室內溫度小於舒適溫度,執行雙重PID控制。
如果步驟302判定室內溫度小於舒適溫度,為避免溫度過快下降導致體感不舒適,執行雙重PID控制,以便及時調整壓縮機運行頻率,使得蒸發器盤管溫度能夠穩定到盤管目標溫度,以調整空調出風溫度,達到涼而不冷的舒適出風效果。具體雙重PID控制的過程參見下面步驟305及步驟306的描述。
步驟305:檢測蒸發器的盤管溫度,根據盤管溫差進行盤溫PID運算,獲得第二目標頻率。
蒸發器的盤管溫度的檢測可通過在蒸發器盤管上設置溫度傳感器進行檢測。檢測出盤管溫度之後,計算盤管溫度與盤管目標溫度之間的溫差,將該溫差作為盤管溫差。其中,盤管目標溫度根據室內的實時溼度來實時確定,且滿足實時溼度大時盤管目標溫度小。然後,根據盤管溫差進行盤溫PID運算,獲得對壓縮機進行控制的目標頻率,並將該目標頻率定義為第二目標頻率。盤溫PID運算獲得對壓縮機進行控制的目標頻率的方法可以參考現有技術中的室溫PID運算而獲得壓縮機目標頻率的方法。其中,盤溫PID運算的初始頻率可以為一個設定的初始頻率。優選的,盤溫PID運算的初始頻率為步驟12判定室內溫度小於舒適溫度、執行雙重PID控制時壓縮機的當前運行頻率。而且,該當前運行頻率至少是在壓縮機運行一段時間(如3min)之後的一個運行頻率。
步驟306:根據步驟301計算的第一目標頻率與步驟305計算的第二目標頻率中的較小值控制壓縮機。
在室內溫度小於舒適溫度時,根據盤管溫度及盤管目標溫度執行盤溫PID運算,並根據室溫PID運算輸出的第一目標頻率級盤溫PID運算輸出的第二目標頻率中的較小值控制壓縮機運行,在製冷降溫的同時盤整盤管溫度,使得盤管溫度能夠向盤管目標溫度逼近。
採用上述過程對變頻空調進行製冷控制,在室內溫度較高時,採用室溫PID控制壓縮機運行,使得室內溫度快速降溫並逼近室內目標溫度。在室內溫度小於舒適溫度時,採用室溫PID控制與盤溫PID控制的雙重PID控制:在剛進入盤溫PID控制時,盤溫PID控制起主要作用,在降溫的同時優先使盤管溫度上升至逼近盤管目標溫度;而在盤管溫度接近盤管目標溫度時,室溫PID起主要作用,使得室內溫度穩定在室內目標溫度,避免因室溫超調而導致空調停機現象的發生。從而,在整個製冷控制過程中,在使得室內溫度逼近室內目標溫度的基礎上使得盤管溫度逼近盤管目標溫度,既滿足室溫調節,又實現空調出風的舒適性,達到出風涼而不冷的製冷效果。而且,盤溫PID控制過程中的盤管目標溫度根據室內的實時溼度確定,實時溼度大時盤管目標溫度小,使得在室內溼度大時控制盤管逼近並維持在較低的目標溫度,以凝結更多的空氣中的水分,達到降低空氣溼度、進一步提高室內空氣舒適性的目的。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根據室內的實時溼度確定盤管目標溫度,具體包括:
獲取室內的實時溼度,將實時溼度與舒適溼度範圍作比較。舒適溼度範圍為已知的、預先存儲的,是反映人體感受較為適宜的一個溼度範圍,譬如,舒適溼度範圍為相對溼度為40-60%。
若實時溼度屬於舒適溼度範圍,則將推薦盤管目標溫度確定為執行盤溫PID運算的實際盤管目標溫度。
若實時溼度不屬於舒適溼度範圍、且實時溼度大於舒適溼度範圍的上限值,將低於推薦盤管目標溫度的溫度確定為執行盤溫PID運算的實際盤管目標溫度。
其中,推薦盤管目標溫度是已知的、預先存儲的一個溫度,一般的,為研發人員經大量理論研究和實驗測試所獲得的、在舒適溼度下能夠送出溫度適宜的熱交換空氣的一個盤管溫度。當然,該推薦盤管目標溫度也可以通過授權而被修改,譬如,由售後人員在用戶家中通過特殊指令進行修改。
採用上述的方法根據實時溼度來確定盤管目標溫度時,如果實時溼度屬於舒適溼度範圍,則採用推薦盤管目標溫度作為實際盤管目標溫度,確保在執行盤溫PID控制時獲得適宜的空調出風。而如果實時溼度不屬於舒適溼度範圍,且實時溼度大於舒適溼度範圍的上限值,譬如,大於60%,表明此時室內溼度較大。此情況下,降低盤管目標溫度,具體來說是將低於推薦盤管目標溫度的溫度確定為執行盤溫PID運算的實際盤管目標溫度。如果實時溼度不屬於舒適溼度範圍、且實時溼度小於舒適溼度範圍的下限值,優選也將推薦盤管目標溫度作為實際盤管目標溫度,以保證獲得溫度適宜的空調出風。
而且,在執行雙重PID控制的過程中,仍然不斷地實時檢測室內溫度,並比較室內溫度與舒適溫度的大小。一旦室內溫度不小於舒適溫度,則退出雙重PID控制過程,轉入到室溫PID控制過程,以使得室內溫度溫度在設定的室內目標溫度。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在室內溫度不小於舒適溫度、且室內溫度與舒適溫度之差大於設定的差值時,再退出雙重PID控制過程,轉入到室溫PID控制過程。通過合理選擇設定的差值,例如,設定為1℃,可以確保盤管溫度不低於盤管目標溫度,保證出風涼而不冷的舒適性。
而且,在該實施例的空調製冷運行控制過程中,如果用戶未設定風速,則控制空調風機按照最高風速運行,因為在同樣的製冷量下,高風速的出風溫度要高於低風速的出風溫度,進一步確保出風溫度不會過低。而若檢測到用戶設定的風速,則控制風機按照設定的風速運行。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進行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