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抑菌性光催化劑的生物輔助合成方法與流程
2023-12-04 07:07:51 5

本發明屬於光催化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抑菌性光催化劑的生物輔助合成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工業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環境問題,在眾多環境問題中,不得不提就是有機染料廢水的排放,這些染料大都具有高毒性和致癌性,會對水生生物、動物、植物和人類形成潛在危害,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將對人類社會造成很大的威脅。已被用於染料廢水降解的技術有很多,包括化學方法、物理化學方法、生物方法或者多種聯合的方法,例如,活性炭吸附和微生物降解等。以均相fenton反應為代表的傳統水處理辦法普遍存在著催化劑難分離等缺點。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fe3o4作催化劑的非均相fenton氧化雖利用fe3o4優異的磁性能很好的解決了分離難、二次汙染等問題,但因材料的單一性,依然存在催化效率低、適用ph範圍窄等弊端。同時,汙水中存在的大量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可成為各類疾病的傳播媒介,這一問題在傳統的水處理方法中並未得到妥善解決。研究發現,近紫外光和可見光的引入可大大提高fenton反應的速率,因此photo-fenton法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尤其是以碳基磁性納米抑菌材料為催化劑的非均相photo-fenton反應不但能高效剔除廢液中的有機染料不造成二次汙染,而且低能耗適用ph範圍廣,同時也能抑制水中各類細菌的生長,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和極高的應用價值。雖然,催化劑使用中所產生的環境問題雖已得到有效解決,但催化劑合成過程中因有毒試劑,例如水合肼的使用而帶來的環境汙染仍不容忽視,而且現有技術中的光催化劑催化效率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在生物分子海藻酸鈉的輔助下,得到了形貌均一的碳基磁性納米抑菌材料(rgo/fe3o4/ag),並將所得材料進行了抑菌和催化的應用,替換了有毒試劑的使用,提高了催化效率。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抑菌性光催化劑的生物輔助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氧化石墨烯和六水合三氯化鐵配成水溶液,加入尿素和海藻酸鈉,隨後轉移至反應釜中200℃加熱20h,反應結束後冷卻至室溫,所得產物離心、清洗、乾燥後得到rgo/fe3o4納米複合材料;
(2)取rgo/fe3o4納米複合材料置於水和無水乙醇的混合溶液中超聲分散,並加入矽烷偶聯劑aptes進行改性,室溫下攪拌,真空乾燥;
(3)納米銀的負載:取改性後的rgo/fe3o4和agno3配成水溶液,加入尿素和海藻酸鈉,隨後轉移至反應釜中200℃加熱8h,反應結束後冷卻至室溫,所得產物離心、清洗、乾燥後得到所述抑菌性光催化劑rgo/fe3o4/ag;
所述氧化石墨烯和六水合三氯化鐵質量比為1∶15-20,尿素和海藻酸鈉的質量比為2-4∶1。
所述的製備rgo/fe3o4納米複合材料時,所述的水的用量為20-40ml,反應釜為20-80ml的聚四氟乙烯不鏽鋼反應釜。
所述的製備rgo/fe3o4納米複合材料時,所述的清洗為將離心的產物經水和無水乙醇交替清洗6次,所述的乾燥為於60℃真空乾燥7h。
所述的進行rgo/fe3o4納米複合材料改性時,所述的水和無水乙醇體積比為1∶1,室溫下攪拌7h,所述的乾燥為於60℃真空乾燥7h。
所述的進行納米銀的負載時,rgo/fe3o4和agno3的比例為8∶8-13,尿素和海藻酸鈉的質量比為2-4∶1,所述的水的用量為20-40ml,反應釜為20-80ml的聚四氟乙烯不鏽鋼反應釜。
所述的進行納米銀的負載時,所述的清洗為將離心的產物經水和無水乙醇交替清洗6次,所述的乾燥為於60℃真空乾燥7h。
本發明合成條件易控,操作方便,環境友好,具有合成設備簡單,原料常見易得,反應快速高效和產品的催化效率較高等優點,對抑菌性催化劑的開發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1製得的氧化石墨烯(go),fe3o4,rgo/fe3o4和rgo/fe3o4/ag的xrd圖譜。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1製得rgo/fe3o4/ag的透射電鏡圖譜。
圖3是本發明在抑菌應用中的效果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的上述內容做進一步詳細說明,但不應該將此理解為本發明上述主題的範圍僅限於以下的實施例,凡基於本發明上述內容實現的技術均屬於本發明的範圍。
實施例1
圖1是本實施例製得納米複合材料的xrd圖譜,上到下依次是氧化石墨烯(go),fe3o4,rgo/fe3o4和rgo/fe3o4/ag的xrd圖譜,最下方為fe3o4標準圖譜(jcpdscardno.65-3107)和ag的標準圖譜(jcpdscardno.65-2871)。其中go在2θ=10.8°處出現的衍射峰對應(001)晶面,而從go到rgo/fe3o4和rgo/fe3o4/ag,(001)晶面特徵峰的消失意味著go在一定程度上已被生物分子海藻酸鈉還原。rgo/fe3o4和fe3o4擁有相同位置的衍射峰,並且能準確對應圖中最下方的fe3o4標準圖譜(jcpdscardno.65-3107),rgo/fe3o4/ag圖譜中在角度為38°和44°左右出現的衍射峰對應ag的標準圖譜(jcpdscardno.65-2871)中的(111)晶面和(200)晶面,其餘的衍射峰均能與fe3o4標準圖譜(jcpdscardno.65-3107)準確照應,說明無論是fe3o4還是ag都是獨立存在的並未生成合金,且ag的負載並未改變fe3o4的晶相。
圖2是本實施例製得rgo/fe3o4/ag的透射電鏡圖,其中由(a)、(b)可以看出,石墨烯片層結構清晰可見,fe3o4和ag納米顆粒的形狀較為規則,分散性良好,顆粒的尺寸分布在10nm~20nm之間。(c)和(d)圖分別是樣品rgo/fe3o4/ag的選區衍射與晶格條紋。根據此樣品xrd圖譜,在衍射圖中找到了fe3o4的(311)、(200)、(111)晶面和ag的(200)、(111)晶面,在晶格條紋圖中找出了兩種晶格條紋,晶格間距分別為0.210nm和0.200nm,對應fe3o4的(400)晶面和ag的(200)晶面。
在抑菌實驗中的方法為:應用在樣品中放入50μl細菌後,在37℃環境中存放24h。取100μl培養後的細菌放入到900μl無菌生理鹽水(試管1)中,混合均勻,取管1中100μl菌液再次放入到另一支900μl無菌生理鹽水(試管2)中,重複操作一直到試管6,也就意味著稀釋106倍,取稀釋後菌懸液20μl置於固體培養基上,均勻塗抹一直到其表面乾燥,把它在37℃環境中存放24h後,查看菌落生長情況。
圖3是本發明所得納米複合材料的抑菌效果圖,以蘇雲金芽孢桿菌為例,(a)為空白,有223個菌落;(b)是0.7mg/ml實驗所得納米ag溶液塗抹後的效果,有56個菌落,抑菌率74.8%;(c)為0.6mg/ml所得rgo/fe3o4/ag溶液塗抹後的效果,菌落數11,抑菌率95.1%;(d)為0.7mg/ml所得rgo/fe3o4/ag溶液塗抹後的效果,沒有菌落生長,抑菌率100%,由此推測rgo/fe3o4/ag對蘇雲金芽孢桿菌的最小抑菌濃度為0.7mg/ml。由於石墨烯能讓納米顆粒有效分散且複合材料中存在協同作用,因此所得複合材料有著比納米銀更突出的抑菌性能。
應用在室溫25℃,控制時間為60min,雙氧水起始濃度為10.0mmol·l-1,亞甲基藍的起始濃度為20mg·l-1,rgo/fe3o4/ag投加量為0.25g·l-1的條件下,調節溶液起始ph為6的實驗條件下探究所得材料在photo-fenton體系催化降解亞甲基藍實驗中的催化性能。實驗結果表明,60min後最高能達到95%的降解率,且多次循環使用降解率並無明顯下降,在實際水樣中使用時也同樣能保持良好的催化性能,有著很高的應用價值和優秀的應用前景。
以上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徵及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範圍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均落入本發明保護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