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海綿城市透水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1-03 15:36:21 1

本發明涉及海面城市蓄水路面技術領域,具體指一種海綿城市透水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我國一些城市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汙染、洪澇災害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已非常嚴重。雨水作為水循環系統的一個關鍵要素,在構建城市可持續水循環系統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對城市雨洪實施有效的控制利用已成為環境、市政、規劃、景觀、水利的一個重要課題。在海綿城市改造施工中,大部分道路改造為對道路基層進行儲水層設置,部分埋設包裹透水土工布的開孔滲管接入市政管網,用於對積蓄過多的雨水進行過濾排放進入市政管網。這種滲排方法並沒有對雨水進行有效的收集利用,僅起到對雨水排放的調解作用。同時透水混凝土價格價高,對於海綿城市的改造投入資金較大。因此,現有技術還有待於改進和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合理、可積蓄、過濾、淨化和利用雨水、緩解城市內澇、施工便捷成本低的海綿城市透水結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海綿城市透水結構,包括城市道路,所述城市道路修建在壓實後的素土基層上,素土基層上依次回填並夯實有砂石層和碎石層,碎石層上澆築有混凝土基層,混凝土基層上鋪設有透水瀝青層;所述混凝土基層中設有預留槽,預留槽內埋設有滲管,預留槽內澆築有包裹滲管的透水混凝土,滲管上連接有雨水收集管。
根據以上方案,所述滲管的上半側外緣上分布有滲漏孔,透水混凝土的顆粒直徑大於滲漏孔的直徑。
根據以上方案,所述雨水收集管末端設有石籠牆,石籠牆後方設置雨水花園或下沉式綠地。
根據以上方案,所述透水瀝青層具有1.5°的單向坡面,預留槽以及滲管設置在透水瀝青層的較低側。
本發明有益效果為:本發明結構合理,城市道路通過多層次的砂石層、碎石層配合路面混凝土層和透水瀝青層,構建雨水積蓄、過濾、淨化的城市海綿體,過量的雨水則通過收集管引入收集利用裝置,從而緩解城市內澇、節約水資源和提供利用率,城市道路建設具有施工便捷、節能環保、維護簡單、成本低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城市道路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滲管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中:
1、城市道路;2、滲管;3、石籠牆;4、下沉式綠地;11、素土基層;12、砂石層;13、碎石層;14、混凝土基層;15、透水瀝青層;21、透水混凝土;22、滲漏孔;23、雨水收集管;141、預留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海綿城市透水結構,包括城市道路1,城市道路1修建在壓實後的素土基層11上,素土基層11上依次回填並夯實有砂石層12和碎石層13,碎石層13上澆築有混凝土基層14,混凝土基層14上鋪設有透水瀝青層15;混凝土基層14中設有預留槽141,預留槽141內埋設有滲管2,預留槽141內澆築有包裹滲管2的透水混凝土21,滲管2上連接有雨水收集管23;砂石層12和碎石層13構成城市道路1的雨水積蓄海綿組織,雨水透過透水瀝青層15和混凝土基層14過濾並存蓄在海綿組織內,存蓄量飽和後雨水滲入上層的滲管2,乾淨的雨水經由雨水收集管23引出並通過沿路淨水利用裝置回收存蓄,從而實現蓄存、淨化和再利用城市雨水,緩解城市內澇,節約水資源、提高雨水利用率;減少因積水、漬水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優選的滲管埋設於作為路面承載的混凝土基層14內,施工便捷、維護方便,整體造價低廉且節能環保,因此可降低海綿城市改造建設的成本。
滲管2的上半側外緣上分布有滲漏孔22,透水混凝土21的顆粒直徑大於滲漏孔22的直徑,滲管2優選包裹有透水土工布,從而更好的避免透水混凝土21堵塞滲管2開孔的情況。
石籠牆3設置在雨水收集管23末端,作為導入下沉式綠地4前的一種初期過濾。城市道路1通過海綿結構過濾、存蓄雨水,進而將過量雨水轉移至沿路設置的石籠牆3,對雨水再次利用並緩解城市內澇,提高雨水利用率。
透水瀝青層15具有1.5°的單向坡面,預留槽141以及滲管2設置在透水瀝青層15的較低側,城市道路1通過坡面使雨水單向流動,在蓄水海綿體結構存滿後,雨水可通過對應側的滲管2將多餘雨水引入雨水收集利用裝置3。
以上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發明專利申請範圍的構造、特徵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於本發明專利申請範圍內。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涉及海面城市蓄水路面技術領域,具體指一種海綿城市透水結構;包括城市道路,所述城市道路修建在壓實後的素土基層上,素土基層上依次回填並夯實有砂石層和碎石層,碎石層上澆築有混凝土基層,混凝土基層上鋪設有透水瀝青層;所述混凝土基層中設有預留槽,預留槽內埋設有滲管,預留槽內澆築有包裹滲管的透水混凝土,滲管上連接有雨水收集管;本發明結構合理,城市道路通過多層次的砂石層、碎石層配合路面混凝土層和透水瀝青層,構建雨水積蓄、過濾、淨化的城市海綿體,過量的雨水則通過收集管引入收集利用裝置,從而緩解城市內澇、節約水資源和提供利用率,城市道路建設具有施工便捷、節能環保、維護簡單、成本低等優點。
技術研發人員:陳曉偉;張虹波;魯文博;楊勝文;譚斌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6.26
技術公布日:2017.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