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排水管件的製作方法
2023-11-04 06:51:17 1
專利名稱:一種排水管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管連接件,特別涉及一種排水管件。
背景技術:
在建築室內排水系統中,排水立管與各住宅單元衛生間排水橫支管是採用管件連接的。由於排水立管水流與橫支管水流相互作用直接影響著整個排水系統的水流形態、內部壓力波動及排水流量等流體特性,因此,選用合適的連接管件直接關乎整個排水系統的正常運行。目前,排水立管與排水橫支管的連接管件除了特殊單立管排水系統專用的特殊配件外,主要為T形橫支管接口管件。T形橫支管接口管件的特點是橫支管管體以90°與立管管體水平連接,形成橫支管水流與立管水流的垂直匯合。在實現本實用新型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T形橫支管接口管件由於橫支管水流是水平流入排水立管的,容易在交匯處出現「水舌」現象,與排水立管下落水流相互作用在立管中形成水塞,影響排水立管中氣流的對流,造成排水系統壓力波動增大,使排水器具水封遭到破壞,引起衛生間返臭。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現有的排水管件容易出現「水舌」、水塞、使排水器具水封遭到破壞及引起衛生間返臭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排水管件。所述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排水管件,所述排水管件包括立管管體(I)、第一擴容管腔(2)和第一橫支管接口⑶;其中,所述立管管體(I)包括上立管接口(4)和下立管接口(5);所述第一擴容管腔(2)的一端與所述立管管體(I)的第一側對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所述第一擴容管腔(2)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橫支管接口(3)連接,且所述第一擴容管腔
(2)的下壁與所述立管管體(I)的中心軸線形成45度夾角。進一步地,所述排水管件還包括第二橫支管接口 ¢),所述第二橫支管接口(6)與所述立管管體(I)的第二側對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進一步地,所述排水管件還包括第二擴容管腔(7)和第三橫支管接口⑶;其中,所述第二擴容管腔(7)的一端與所述立管管體(I)的第一側的對側對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所述第二擴容管腔(7)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三橫支管接口(8)連接,且所述第二擴容管腔(7)的下壁與所述立管管體(I)的中心軸線形成45度夾角。進一步地,所述排水管件還包括第二橫支管接口(6)、第二擴容管腔(7)和第三橫支管接口⑶;其中,所述第二橫支管接口(6)與所述立管管體(I)的第二側對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所述第二擴容管腔(7)的一端與所述立管管體(I)的第一側的對側對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所述第二擴容管腔(7)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三橫支管接口(8)連接,且所述第二擴容管腔(7)的下壁與所述立管管體(I)的中心軸線形成45度夾角。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得排水系統排水量大,比同口徑T形橫支管接口管件排水能力提高40%,可消除在交匯處可能產生的「水舌」,避免在排水立管中形成水塞,系統壓力波動小,水封不易被破壞,且比現有的排水管件節省原材料。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的排水管件的第一種結構的豎切面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的排水管件的第一種結構的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的排水管件的第二種結構的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的排水管件的第三種結構的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的排水管件的第四種結構的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的排水管件的第五種結構的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的排水管件的第六種結構的示意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的排水管件的第七種結構的示意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的排水管件的第八種結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如圖I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排水管件,該排水管件包括立管管體(I)、第一擴容管腔(2)和第一橫支管接口(3);其中,立管管體(I)包括上立管接口(4)和下立管接口(5);第一擴容管腔(2)的一端與立管管體(I)的第一側對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第一擴容管腔(2)的另一端與第一橫支管接口(3)連接,且第一擴容管腔(2)的下壁與立管管體(I)的中心軸線形成45度夾角。需要說明的是,如圖3所示,圖I和圖2所示的排水管件的下立管接口(5)可進行加長,以適應不同的使用環境。進一步地,如圖4所示,上述排水管件還包括第二橫支管接口出),第二橫支管接口(6)與立管管體(I)的第二側對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需要說明的是,如圖5所示,圖4所示的排水管件的下立管接口(5)可進行加長,以適應不同的使用環境。進一步地,如圖6所示,上述排水管件還包括第二擴容管腔(7)和第三橫支管接
口⑶;[0035]其中,第二擴容管腔(7)的一端與立管管體(I)的第一側的對側對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第二擴容管腔(7)的另一端與第三橫支管接口(8)連接,且第二擴容管腔(7)的下壁與立管管體(I)的中心軸線形成45度夾角,也即第二擴容管腔(7)、第三橫支管接口(8)的安裝位置與第一擴容管腔(2)、第一橫支管接口(3)相對於立管管體(I)的中心軸線對稱。需要說明的是,如圖7所示,圖6所示的排水管件的下立管接口(5)可進行加長,以適應不同的使用環境。進一步地,如圖8所示,上述排水管件還包括第二橫支管接口(6)、第二擴容管腔
(7)和第三橫支管接口 (8);其中,第二橫支管接口(6)與立管管體(I)的第二側對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第二擴容管腔(7)的一端與立管管體(I)的第一側的對側對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第二擴容管腔(7)的另一端與第三橫支管接口(8)連接,且第二擴容管腔(7)的下壁與立管管體(I)的中心軸線形成45度夾角,也即第二擴容管腔(7)、第三橫支管接口(8)的安裝位置與第一擴容管腔(2)、第一橫支管接口(3)相對於立管管體(I)的中心軸線對稱。需要說明的是,如圖9所示,圖8所示的排水管件的下立管接口(5)可進行加長,以適應不同的使用環境。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通過擴容管腔使得排水的立管管體與橫支管的交匯處擴大管腔容積的結構。按照排水系統終限理論,當水流佔排水立管管道橫斷面1/3 1/4時,會出現水塞現象,水塞的下方會形成正壓,水塞的上方會形成負壓,從而惡化排水管系的水力工況。而擴容可以消解水塞。生活廢水尤其是洗滌廢水會帶有泡沫,在排放過程中,泡沫會堵塞氣流通道,而擴容可以積留部份泡沫液,緩解排水惡化趨勢。其原理是當立管水流流經管道擴容段時,水流將向擴容段管壁擴散轉移,當擴容截面積等於大於1/3 1/4立管截面積時,就可有效地避免水塞的形成。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排水管件可進行擴容,包括立管管體(I)、第一擴容管腔(2)和第一橫支管接口(3)。當從第一橫支管接口(3)流入的水流排入立管管體(I)時,由於第一擴容管腔(2)的下壁與立管管體(I)成45度下斜流道結構,水流傾斜下流,消除在交匯處可能產生的「水舌」。當立管管體(I)中的水流與從第一橫支管接口(3)流入的水流交匯時,由於第一擴容管腔⑵的擴容效應,且擴容管腔截面積F』遠遠大於F+(1/3 1/4F),其中F為立管截面積,有效地避免了排水系統中的立管管體中水塞的形成,加之第一擴容管腔(2)有足夠的空間,當帶有泡沫的洗滌汙水排入時可以積留部份泡沫液,防止泡沫堵塞氣流通道,緩解排水惡化趨勢,減小排水系統壓力波動,避免了衛生器具因水封破壞引起返臭。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排水管件,其特徵在於,所述排水管件包括立管管體(I)、第一擴容管腔(2)和第一橫支管接口⑶; 其中,所述立管管體(I)包括上立管接口(4)和下立管接口(5); 所述第一擴容管腔(2)的一端與所述立管管體(I)的第一側對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所述第一擴容管腔(2)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橫支管接口(3)連接,且所述第一擴容管腔(2)的下壁與所述立管管體(I)的中心軸線形成45度夾角。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排水管件,其特徵在於,所述排水管件還包括第二橫支管接口(6),所述第二橫支管接口(6)與所述立管管體(I)的第二側對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排水管件,其特徵在於,所述排水管件還包括第二擴容管腔(7)和第三橫支管接口⑶; 其中,所述第二擴容管腔(7)的一端與所述立管管體(I)的第一側的對側對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所述第二擴容管腔(7)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三橫支管接口(8)連接,且所述第二擴容管腔(7)的下壁與所述立管管體(I)的中心軸線形成45度夾角。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排水管件,其特徵在於,所述排水管件還包括第二橫支管接口(6)、第二擴容管腔(7)和第三橫支管接口(8); 其中,所述第二橫支管接口(6)與所述立管管體(I)的第二側對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 所述第二擴容管腔(7)的一端與所述立管管體(I)的第一側的對側對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所述第二擴容管腔(7)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三橫支管接口(8)連接,且所述第二擴容管腔(7)的下壁與所述立管管體(I)的中心軸線形成45度夾角。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排水管件,涉及水管連接件。所述排水管件包括立管管體(1)、擴容管腔(2)和橫支管接口(3);其中,所述立管管體(1)包括上立管接口(4)和下立管接口(5);所述擴容管腔(2)的一端與所述立管管體(1)的第一側對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所述擴容管腔(2)的另一端與所述橫支管接口(3)連接,且所述擴容管腔(2)的下壁與所述立管管體(1)的中心軸線成45°夾角。本實用新型可以使得排水系統排水量大,比同口徑T形橫支管接口管件排水能力提高40%,可消除在交匯處可能產生的「水舌」,避免在排水立管中形成水塞,系統壓力波動小,水封不易被破壞,且比現有的排水管件節省原材料。
文檔編號E03F3/04GK202466708SQ20112042452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日
發明者任少龍, 吳克建, 許進福 申請人:徐水縣興華鑄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