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面板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1-10 02:04:07 2
專利名稱:光纖面板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光纖面板結構,特別涉及一種適用於埋入式壁面插座的面 板,以面板上所預留的光纖插座,提供施工單位更容易將預留的光纖纜線配置於 一般家庭或辦公室中,進一步可降低配線組裝成本。
背景技術:
隨著網絡科技時代的來臨,家庭網絡的普及上網的需求速度也同樣大幅提升, 而既有的網絡顯然無法負荷日益增加的網絡數據傳輸,故政府機關大力推動光纖 骨幹架設,以光纖傳輸的高速數據傳遞的特性來因應信息爆炸的時代,傳統電話 系統的銅電線己經逐漸被光纖電纜取代。而光纖(Optical fibre)是光導纖維的簡寫,是一種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製成 的纖維中的全反射原理而達成的光傳導工具。微細的光纖封裝在塑料護套中,使 得它能夠彎曲而不至於斷裂。通常,光纖的一端的發射裝置使用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或一束雷射將光脈衝傳送至光纖,光纖的另一端的接收裝置 使用光敏組件檢測脈衝。在日常生活中,由於光在光導纖維的傳導損耗比電在電 線傳導的損耗低得多,光纖被用作長距離的信息傳遞,隨著光纖的價格日漸降低, 光纖也被用於醫療和娛樂的用途。光纖的結構為圓形且細如髮絲的玻璃纖維,主要分為兩部分,裡層稱核心 (Core)通常以玻璃做成,而外層則稱為纖殼(Clad)。因為光纖是屬於介質波 導的一種,故只要條件許可,也可使用特殊的塑料材料或液體材料。由於光纖的 核心的直徑只有數個微米(百萬分之-"米)至數十微米,而纖殼的直徑也僅在--百至兩百微米之間,其本身相當微弱。因此,在一般應用中,會於外層再鍍上一 層塑料,並再加一層尼龍,以免受到外界化學物質的侵蝕。若將幾條如上述一般 的光纖維起來,就可形成所謂的光纖電纜了,即簡稱為光纜。光纖傳輸的優點包括了 l.低損失與寬帶寬;2.尺寸小及彎曲半徑小;3.不導 電、不輻射、不感應;4.重量輕等等。低損失與寬帶寬所提供的超大傳輸量,甚至一條光纖中 一次可容納二萬四千門電話同吋通話傳送。貝爾實驗所發展的光導 系統,更可結合聲音、模擬數據、數字數據、影像電話及各種視訊的服務,因此, 這對信息的傳輸產生了相當大的革命,這種傳輸方式將會是未來有線電視臺傳播 視訊的主流,更以光纖傳輸的方式深入每一個家庭。因此,於未來新的建築物內均會預留以及埋設光纖纜線,並分布於各樓層以 及各間隔所使用空間內,而往往所述光纖網絡也就是與電話線路以及一般室內電 源線路或電源開關埋設於同一通道之內以節省埋設時所需的施工成本,故如何適 用於各種不同埋設方式以及不同用途所設置的配電盒,進而將其覆蓋並予以美化, 同時又能兼具預留光纖埠的功能,為本實用新型的最大的特色。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纖面板結構,其是利用具有光纖插 座的面板,可直接替換原有家用壁上配電盒的蓋板,使其埋設壁中的光纖纜線於 配線施工時可輕易與本實用新型的面板所提供的光纖連接器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纖面板結構,其是利用所述面板上 所設的理線單元可提供過長的光纖電纜固定並繞線於所述面板之上,達到可避免 光纖電纜因繞線拱起所造成施工不便,進而影響施工效率。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纖面板結構,其是利用所述兩相對 應開孔所對應的結合機構,可分別置入一拉門模塊以及一文件板,並可配合所述 光纖連接器結合位置所對應的所述開孔,可將所述拉門模塊與所述文件板於所述 兩結合機構內任意取出對調交換組裝。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纖面板結構,其是利用一塞板將所 述光纖面板結構的所述容置孔未使用的部分予以封閉。為達上述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纖面板結構,包括有 一蓋板,其是具有 一預設板厚,且有一第一板面及一第二板面;至少一容置孔,其是設置於所述第 一板面上,並貫穿所述第二板面;至少兩開孔,分別設於所述預設板厚的相對兩 側邊,且所述兩開孔的位置是相互對應且均位在蓋板的同一側;以及至少兩固定 座,其是位於所述第二板面上且分別相對應於兩開孔處,所述固定座是固定--光 纖連接器; 一 結合機構,其是置於所述第二板面上且相對位於所述開孔後方與所 述固定座中央位置處;以及至少一閘門,是設置於所述結合機構之內,所述閘門 至少包括下列其中之一 一拉門模塊及一文件板。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光纖面板結構,其包括有 一蓋板,其是具有一預設 板厚,且有一第一板面及一第二板面;至少一容置孔,其是設置於所述第一板面 上,並貫穿所述第二板面;至少一開孔,設置於蓋板的一側的所述預設板厚處; 至少一固定座,其是位於所述第二板面上且相對應於所述開孔處,所述固定座是 固定一光纖連接器;以及多個理線單元,其是設置於所述第二板面上,可供將一 光纖纜線固定且繞線於其上;其中,所述理線單元為兩相對應的弧形凸出塊,所 述光纖纜線卡固於相對兩弧形凸出塊的弧頂的間隔空間內,並通過兩弧形凸出塊 的弧面曲度可將所述光纖纜線沿其兩弧形凸出塊的弧面兩末端彎折繞線於另一端 的所述理線單元上。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光纖面板結構,其包括有 一蓋板,其是具有一預設 板厚,且有一第一板面及一第二板面;至少一容置孔,其是設置於所述第一板面 上,並貫穿所述第二板面;至少一開孔,設置於蓋板的一側的所述預設板厚處; 至少一固定座,其是位於所述第二板面上且相對應於所述開孔處,所述固定座是 固定一光纖連接器;以及至少一塞板,其是結合於所述容置孔內,且於所述塞板 兩側邊相對設置有一卡扣;其中,於所述第二板面上且位於所述容置孔兩側邊設 置有相對於所述塞板兩卡扣的多個定位結構,所述卡扣結合於所述定位結構內, 將所述容置孔未使用的部分予以封閉。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所述容置孔是可將多個模塊化的插座透過所述容置 孔顯露於所述光纖插座的面板外,提供使用者控制電源開關或透過不同性質的插 座連接通過電信電纜獲取數據。所述兩開孔是設置於所述預設板厚的相對兩側邊處,且所述兩開孔的位置是 相互對應,並位於所述蓋板同一側邊。所述第二板面上且相對於所述兩開孔後方 的位置處設置有所述固定座,是可將所述光纖連接器擇一固接於所述兩固定座內; 更於所述第二板面上且大致相對位於所述兩開孔位置處後方分別設置有所述結合 機構,其是可令所述閘門或所述拉門模塊固接於所述結合機構之內。於所述第二板面上設置有多個理線單元,可將所述光纖電纜沿著所述理線單 元纏繞,並固定於所述理線單元之上,可避免光纖電纜因線頭過長且繞線拱起所 造成施工不便,進而影響施工效率。利用所述塞板結合於所述容置孔之內,令所 述容置孔未使用的部分予以封閉,且所述塞板結合於所述容置孔內恰與所述蓋板
的所述第一板面呈水平狀態。於所述蓋板的所述第一板面上設置有多個接合孔, 並透過多個螺絲結合於相符規格的一配電模塊上。
圖1A、圖1B和圖1C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面板結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三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面板結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後側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面板結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組裝示意圖;圖4A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面板結構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圖;圖4B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面板結構的第三較佳實施例圖;圖5A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面板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5B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面板結構另一視角的立體示意圖;圖6A、圖6B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面板結構與配電模塊的結合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面板結構的光纖理線示意圖;圖8A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面板結構的塞板與蓋板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8B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面板結構的塞板與蓋板的結合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光纖面板結構的拉門模塊的一實施例與蓋板的開孔相結合處的局部放大圖。附圖標記說明1 光纖面板結構;11~蓋板;110 預設板厚;111 第一板面; 112 第二板面;113 接合孔;12 容置孔;13 理線單元;14~開孔;15 固定座; 16 光纖連接器;161~輸出端;162 連接端;17 結合機構;171 凸肋;18~閘門; 181 拉門模塊;182 文件板;183 拉門板;184~彈簧;185 中空殼體;1851 卡 勾;2 螺絲;3 配電模塊;31 配電盒;311 穿孔;32 插座框架;321~螺孔 ; 322 固定框;323 結合孔;33~插座;4 光纖纜線;5 光纖連接線;6~光纖連接 器;7~塞板;71 卡扣;72 凸出面;8 定位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更清楚地描述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光纖面板結構,以下將配合圖標詳 細說明的。請參閱圖1A至圖1C、圖2所示,圖A至圖1C、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面板結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三視圖以及後側視圖。其中,光纖面板結構1主要是 由 一蓋板ll、至少一容置孔12、多個理線單元13、至少兩開孔14、至少一固定座15、至少一光纖連接器16、至少一結合機構17、以及至少一閘門18所共同 組成。所述蓋板11其是具有一預設板厚110,且更包括有一第一板面111、 一第 二板面112以及多個接合孔113。所述閘門18是結合於所述結合機構17之內, 其至少包括下列其中之一 一拉門模塊181或是一文件板182。所述光纖面板結構1是可通過所述蓋板11上所設置的多個接合孔113透過多 個螺絲2結合於相符規格的一配電模塊3 (另示於圖3)之上。請參閱圖3所示,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面板結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組裝 示意圖。其中,所述配電模塊3是埋設於牆壁之內並將所述配電模塊3的開口處 裸露於外,其包括有 一配電盒31、至少一插座框架32、以及至少一插座33。 所述配電盒31內緣預留多個穿孔311,於所述配電盒31埋設於牆壁時,可將埋 設於牆壁內所預留的管線(電源線、電話線、光纖、以及其他電纜線)透過所述 穿孔311匯集於所述配電盒31中,並預留各別管線的線頭於所述配電盒31內, 以利與不同用途的所述插座33做電連接。所述配電盒31預設有多個螺孔312, 可與所述插座框架32上所預設的多個螺孔321通過多個螺絲2相互結合,且所述 配電盒31可以結合至少一個插座框架32於其上。所述插座框架32上有一固定框322,所述固定框322大致可卡固三個插座33, 於同一固定框322內可卡固組裝不同用途的插座33以提供不同的用途使用,故所 述插座33更可以是電話插座、網絡插座、電視(同軸電纜)插座、壁面開關、 3孔AC插座、以及2孔AC插座其中之一。更於所述插座框架32的螺孔321上方設置有一結合孔323,可提供所述光纖 面板結構1上的多個接合孔113通過多個螺絲2結合於所述插座框架32之上。由 於所述插座33以及所述插座框架32與所述配電盒31是皆為制式模塊化的產品, 且亦有固定的規格與尺寸協議,是屬於業界廣泛使用的技術規範,而非本實用新 型的重點技術特徵,故在此不再逐一贅述。所述光纖面板結構1的所述容置孔12是設置於所述第一板面111上並貫穿於 所述第二板面112。於圖3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光纖面板 結構1是包括有三組容置孔12,其結合於具有三組插座框架32的所述配電盒31 之上,使所述光纖面板結構1上所設置的各別所述容置孔12可與所述配電盒31 上各別所述插座框架32上的所述固定框322相對應,進而令所述固定框322上所 卡固的所述插座33置入於所述容置孔12之內,並與所述蓋板11的第一板面111 大致保持為同一水平面上,以提供外界連接所述插頭33做電連接。請參閱圖4A所示,圖4A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面板結構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圖。 由於圖4A的本實用新型光纖面板結構第二較佳實施例其大體上與圖3所示的第 一較佳實施例類似,故相同的組件與結構以下將不再贅述。本實用新型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光纖面板結構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不同 點在於,所述第一板面111是僅有一組所述容置孔12並貫穿於所述第二板面112。請參閱圖4B所示,圖4B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面板結構的第三較佳實施例圖。 由於圖4B的本實用新型光纖面板結構第三較佳實施例其大體上與圖3所示的第 一較佳實施例類似,故相同的組件與結構以下將不再贅述。本實用新型的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光纖面板結構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不同 點在於,所述第一板面111是有二組所述容置孔12並貫穿於所述第二板面112。請參閱圖5A、圖5B並參考圖2所示,圖5A、圖5B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面 板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及另一視角的立體示意圖。其中,所述光纖面板結構l其所 述兩開孔14是分別設置於所述預設板厚110處,且所述兩開孔14的位置是相互 對應,並位於所述蓋板11的同一側。通過此種獨特的設計,使得本實用新型的光 纖面板結構1可以通過把蓋板11順時鐘(或逆時鐘)水平旋轉180度角,而把兩 開孔14的位置從蓋板11的一側邊旋轉至另一側邊(例如從圖5A的左邊轉至右 邊),而同時仍可選擇把光纖連接器6設置在蓋板11下側(亦即圖5A的前側) 或上側的開孔14附近。也就是說,本實用新型的獨特同側且相對應的兩開孔14 的結構設計,可使光纖連接器6可被裝設在蓋板11四個角落中的任一角落位置。於所述蓋板11的所述第二板面112上,且相對於所述兩開孔14的後方位置 處分別設有所述固定座15 (如圖2所示),所述光纖連接器16是可結合於所述 兩固定座15其中之-一上。所述光纖連接器16是包括有 一輸出端161、以及--連接端162。所述輸出端161是與所述開孔14相對應,可透過所述開孔14與外 界的一光纖連接線5做電連接,而所述光纖連接器16的另一連接端162則與所述 配電盒31內所預留的一光纖纜線4透過一光纖連接器6做電連接。由於此所述的 所述光纖連接器16以及所述光纖連接器6是屬市面上可購得的組件,於業界亦廣 泛使用而非本實用新型的重點技術特徵,故不再贅述其詳細構成。
於所述第二板面112上且相對位於所述兩開孔14與所述兩固定座15中央位置處分別設置有所述結合機構17,用以提供所述閘門18予以組合,且於所述開 孔14所屬的所述光纖連接器16的輸出端161在不使用時可利用所述閘門18將所 述開孔14封閉的,或是將所述未結合光纖連接器16的所述固定座15所對應的所 述開孔14,運用所述閘門18固定於其後方所設的所述結合機構17內將所述開孔 14封閉,以防止灰塵或異物侵入破壞內部線路質量,待其欲連接所述輸出端161 時,再將所述閘門18於所述結合機構17中橫移並開啟所述開孔14,使所述開孔 14內的所述光纖連接器16的輸出端161予以釋放並提供外界的所述光纖連接線5 進行插接。於所述光纖連接器16結合的所述固定座15所相對應的所述開孔14更可以運 用所述拉門模塊181組合於所述結合機構17內;於另一側未結合所述光纖連接器 16的所述固定座15所相對應的所述開孔14可通過所述文件板182組合於相對應 的所述結合機構17內,將其所對應的所述開孔14封閉。所述拉門模塊181以及 所述文件板182可配合所述光纖連接器16所對應的所述開孔14位置,加以取出 且相互對調並組合於不同的結合機構17內。於上述所述結合機構17內的所述拉門模塊181,可運用所述拉門模塊181上 所設的彈性閘門原理,於所述光纖連接器16的所述輸出端161與外界所連接的所 述光纖連接線5拔除時可自動封閉所述開孔14。由於所述拉門模塊181是屬市面 上可購得的組件,為現有的一般彈性閘門,於業界亦廣泛使用而非本實用新型的 重點技術特徵,故不再贅述其詳細構成。請參閱圖6A、圖6B所示,圖6A、圖6B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面板結構與配 電模塊的結合示意圖。其中,於本實用新型光纖面板結構1中,由於所述兩開孔 14是位於所述蓋板11的同一側,且於所述預設板厚110的相對兩側邊相互對應, 故可隨所述配電模塊3內的所述光纖纜線4於不同施工後透過所述穿孔311所預 留於所述配電盒31內的線頭位置,以所述光纖連接器16所對應的所述開孔14 位置距離所述光纖纜線4的線頭最近處與所述配電盒31上的所述插座框架32予以結合o也就是說,於施工時所預留埋設於牆壁中的光纖纜線4,透過不同方向位置 的所述穿孔311將所述光纖纜線4的線頭導入所述配電盒31內,所述蓋板ll(如 圖6A所示)則可轉向180度(如圖6B所示),與所述配電模塊3上的所述插座200720152234.3說明書第8/10頁框架32相結合,以配合所述光纖纜線4的線頭導入於所述配電盒31內的佔位符處做反向組裝。以一般於使用上來說,所述光纖連接器16的所述輸出端161均設置於所述蓋 板11的朝下方處,搭配所述拉門模塊181作為所述輸出端161的閘門18,不僅 美觀且兼具保護的功能更有利於提供外界所述光纖連接線5插接使用,於所述輸 出端161相對應另一邊預設板厚IIO處所未使用的開孔14則可運用所述檔板182 結合於所屬的所述結合機構17內,將所述未使用的開孔14予以封閉,以防止異 物侵入,達到本實用新型光纖面板結構1僅需改變所述光纖連接器16於所述第二 板面112上所結合的固定座15位置,以及配合轉向180度安裝於所述配電模塊3 上,即可適用於不同方向導入於所述配電盒31內所埋設的光纖纜線4線頭位置與 所述配電模塊3結合。請參閱圖7並參考圖6A、圖6B所示,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面板結構的 光纖理線示意圖。首先,請參考圖6A、圖6B所示,所述配電模塊3的所述配電 盒31內所預留的所述光纖纜線4,於所述配電盒31內容易造成擠壓彎折,導致 所述光纖纜線4的線頭過長且因繞線拱起所造成施工不便,進而影響施工效率; 請參閱圖7所示,於本實用新型光纖面板結構1的所述第二板面112上的位置處 設置有多個理線單元13,可令所述配電盒31內的所述光纖纜線4通過多個理線 單元13固定並繞線於所述第二面板112之上。所述理線單元13為兩相對應的弧形凸出塊,且相對兩弧形凸出塊的弧頂所預 留之間隔空間是用以將所述光纖纜線4卡固於其間隔空間內,並通過兩弧形凸出 塊的弧面曲度可將所述光纖纜線4沿其兩弧形凸出塊的弧面兩末端彎折繞線於另 一端的所述理線單元13上,使所述光纖纜線4分別沿著所述理線單元13之間纏 繞,再與所述固定座15上的所述光纖連接器16利用所述光纖連接器6做電連接, 以確保所述光纖纜線4的聯機質量。於圖8A所示的實施例中,於第二板面112 上的每一個容置孔12的四個角落附近均分別設置有一理線單元13。換句話說, 在兩相鄰容置孔12之間的角落處,就會有設置有兩個傾斜、相鄰且互呈90度角 設置的理線單元13。通過此種設計,使得無論光纖纜線4是從那個方向開始繞起、 或是要繞向那個方向,都可通過本實用新型的理線單元13輕易達成繞線功能。請參閱圖8A所示,圖8A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面板結構的塞板與蓋板的立體 分解示意圖。其中,所述光纖面板結構1更包括有一塞板7;所述塞板7更包括12 有 一卡扣71以及一凸出面72。於所述第二板面112上且位於所述容置孔12兩 側邊設置有相對於所述塞板7兩卡扣71的多個定位結構8,以提供所述塞板7的 所述卡扣71結合於所述定位結構8內,進而將所述容置孔12未使用的部分予以 封閉,且於所述塞板7結合於所述容置孔12內的同時,所述塞板7的所述凸出面 72恰與所述蓋板11的所述第一板面111呈水平狀態。請參閱圖8B所示,圖8B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面板結構的塞板與蓋板的結合 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所述容置孔12可分別將三組塞板7置入其內,且利用所 述卡扣71分別結合於所述容置孔12兩側邊所設置的所述定位結構8內,使所述 凸出面72與所述蓋板11的所述第一板面111呈水平狀態,亦可將所述容置孔12 內未設置有所述插座33的鏤空部分,利用所述塞板7可將其鏤空處填補,可兼具 美觀以及防止異物侵入導致短路。請參閱圖9,為本實用新型光纖面板結構的拉門模塊181的一實施例與蓋板 11的開孔14相結合處的局部放大圖。於本實施例中,所述拉門模塊181並非單 純的單片門板,而為一模塊化的拉門結構,其包括有 一拉門板183、 一彈簧184、 以及一中空殼體185。所述殼體185是由兩蓋體相夾合所構成,並在殼體185內 部形成一中空部分。所述拉門板183與彈簧184都是容置於殼體185內的中空部 分且可滑動。所述彈簧184的一端是抵頂住殼體185 —端的內表面、而彈簧184 另一端則是抵頂住拉門板183的一端。如此,當拉門板183受外力搬動而開啟時 將會使彈簧184變形並產生一回復力;而當施加在拉門板183的外力消失時,拉 門板183將會因彈簧184的回覆力而自動回復原來關閉的位置。在本實施例中, 於蓋板11的結合機構17的近兩末端處更分別設有一組凸肋171結構,且在拉門 模塊181的殼體185的近兩末端處亦分別設有與前述凸肋171相對應的卡勾1851 結構。使拉門模塊181的殼體185可通過將卡勾1851嵌合入對應的凸肋171中而 使拉門模塊181被定位到結合機構17內,不僅定位更確實牢固,且更因凸肋171 的設計而大幅提高蓋板11在所述結合機構17處的結構強度。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光纖面板結構1,其中,所述蓋板ll的所述第二板 面112上設置有所述結合機構17,所述閘門18是結合於所述結合機構17之內, 且所述開孔14其是設置於所述預設板厚110的相對兩側邊處,且所述兩開孔14 的位置是相互對應,並位於所述蓋板11同一側。於所述第二板面112上且相對於 所述兩開孔14後方位置處各別設置有所述固定座15,是可將所述光纖連接器16 擇一固接於所述固定座15內。所述第二板面112上設置有多個理線單元13,可將所述光纖纜線4沿著所述 理線單元13纏繞,並固定於所述理線單元13之上,可避免光纖纜線4所預留在 所述配電盒31內的線頭過長且因繞線拱起所造成施工不便影響施工效率。所述塞板7更包括有 一卡扣71以及一凸出面72。於所述第二板面112上 且位於所述容置孔12兩側邊設置有相對於所述塞板7兩卡扣71的多個定位結構 8,以提供所述塞板7的所述卡扣71結合於所述定位結構8內,進而將所述容置 孔12未使用的部分予以封閉。以上所述的實施例不應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可應用範圍,本實用新型的保 護範圍應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內容所界定技術精神及其均等變化所含括的範 圍為主。即大凡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做的均等變化及修飾,仍將不失本實用 新型的要義所在,亦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故都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 進一步實施狀況。
權利要求1.一種光纖面板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有一蓋板,其是具有一預發板厚,且有一第一板面及一第二板面;至少一容置孔,其是設置於所述第一板面上,並貫穿所述第二板面;至少兩開孔,分別設於所述預設板厚的相對兩側邊,且所述兩開孔的位置是相互對應且均位在蓋板的同一側;以及至少兩固定座,其是位於所述第二板面上且分別相對應於兩開孔處,所述固定座是固定一光纖連接器;一結合機構,其是置於所述第二板面上且相對位於所述開孔後方與所述固定座中央位置處;以及至少一閘門,是設置於所述結合機構之內,所述閘門至少包括下列其中之一一拉門模塊及一文件板。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面板結構,其特徵在於,更包括有多個理線單元, 其是設置於所述第二板面上, 一光纖纜線固定且繞線於其上;所述理線單元為兩 相對應的弧形凸出塊,所述光纖纜線卡固於相對兩弧形凸出塊的弧頂的間隔空間 內,並通過兩弧形凸出塊的弧面曲度可將所述光纖纜線沿其兩弧形凸出塊的弧面 兩末端彎折繞線於另一端的所述理線單元上;通過所述理線單元固定於所述第二 板面上的所述光纖纜線與所述固定座上的光纖連接器做連接,並以所述光纖連接 器的另一端,透過設置於所述結合機構上的所述閘門將其所述光纖連接器所對應 的所述開孔開啟,與外界做連結。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面板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蓋板上設置有多個 接合孔,並透過多個螺絲結合於配電模塊上;並且,所述配電模塊更包括有一 配電盒、至少一插座框架、以及至少一插座;所述蓋板是結合於所述插座框架上。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面板結構,其特徵在於,更包括有一塞板,其是 結合於所述容置孔內,且於所述塞板兩側邊相對設置有至少一卡扣;於所述第二 板面上且位於所述容置孔兩側邊設置有相對於所述卡扣的多個定位結構,所述卡 扣結合於所述定位結構內,將所述容置孔未使用的部分予以封閉。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面板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拉門模塊包括有 一拉門板、 一彈簧、以及一中空殼體;所述拉門板與彈簧都是容置於殼體內的中 空部分;其中,於蓋板的結合機構的兩末端處更分別設有--組凸肋結構,且在拉門模塊的殼體的兩末端處亦分別設有與前述凸肋相對應的卡勾結構,使拉門模塊 的殼體可通過將卡勾嵌合入對應的凸肋中而使拉門模塊被定位到結合機構內。
6. —種光纖面板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有一蓋板,其是具有一預設板厚,且有一第一板面及一第二板面; 至少一容置孔,其是設置於所述第一板面上,並貫穿所述第二板面; 至少一開孔,設置於蓋板的一側的所述預設板厚處;至少一固定座,其是位於所述第二板面上且相對應於所述開孔處,所述固定座是固定一光纖連接器;以及多個理線單元,其是設置於所述第二板面上,可供將一光纖纜線固定且繞線 於其上;其中,所述理線單元為兩相對應的弧形凸出塊,所述光纖纜線卡固於相對兩 弧形凸出塊的弧頂的間隔空間內,並通過兩弧形凸出塊的弧面曲度可將所述光纖 纜線沿其兩弧形凸出塊的弧面兩末端彎折繞線於另一端的所述理線單元上。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纖面板結構,其特徵在於,更包括有一結合機構,其是置於所述第二板面上且相對位於所述開孔後方與所述固定座中央位置處;以及一閘門,是設置於所述結合機構之內,其至少包括有下列其中之一 一拉門 模塊以及一文件板;其中,所述開孔與固定座的數量均為至少兩個,且所述兩開孔是分別設置於 所述預設板厚的相對兩側邊且相互對應;其中,於蓋板的結合機構的兩末端處更分別設有一組凸肋結構,且在拉門模 塊的殼體的兩末端處亦分別設有與前述凸肋相對應的卡勾結構,使拉門模塊的殼 體可通過將卡勾嵌合入對應的凸肋中而使拉門模塊被定位到結合機構內。
8.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纖面板結構,其特徵在於,更包括有一塞板,其是 結合於所述容置孔內,且於所述塞板兩側邊相對設置有 一 卡扣;於所述第二板面 上且位於所述容置孔兩側邊設置有相對於所述塞板兩卡扣的多個定位結構,所述 卡扣結合於所述定位結構內,將所述容置孔未使用的部分予以封閉。
9. -一種光纖面板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有一蓋板,其是具有一預設板厚,且有一第一板面及一第二板面;至少 一 容置孔,其是設置於所述第 一 板面上,並貫穿所述第二板面;至少一開孔,設置於蓋板的一側的所述預設板厚處;至少一固定座,其是位於所述第二板面上且相對應於所述開孔處,所述固定 座是固定一光纖連接器;以及至少一塞板,其是結合於所述容置孔內,且於所述塞板兩側邊相對設置有一 卡扣;其中,於所述第二板面上且位於所述容置孔兩側邊設置有相對於所述塞板兩 卡扣的多個定位結構,所述卡扣結合於所述定位結構內,將所述容置孔未使用的 部分予以封閉。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光纖面板結構,其特徵在於,更包括有 一結合機構,其是置於所述第二板面上且相對位於所述開孔後方與所述固定座中央位置處;以及一閘門,是設置於所述結合機構之內,其至少包括有下列其中之一 一拉門模塊以及一文件板;其中,所述開孔與固定座的數量均為至少兩個,且所述兩開孔是分別設置於 所述預設板厚的相對兩側邊且相互對應;其中,於蓋板的結合機構的兩末端處更分別設有一組凸肋結構,且在拉門模 塊的殼體的兩末端處亦分別設有與前述凸肋相對應的卡勾結構,使拉門模塊的殼 體可通過將卡勾嵌合入對應的凸肋中而使拉門模塊被定位到結合機構內。
專利摘要一種光纖面板結構,其包括有一蓋板、至少一容置孔、多個理線單元、至少兩開孔、至少一固定座、至少一光纖連接器、至少一結合機構、以及至少一閘門。所述蓋板包括有一第一板面及一第二板面。所述閘門是結合於所述結合機構之內,其至少包括有下列其中之一一拉門模塊以及一文件板。所述兩開孔是設置於所述預設板厚的相對兩側邊處,且所述兩開孔的位置是相互對應,並位於所述蓋板同一側。所述第二板面上且相對於所述兩開孔後方的位置處分別設置有所述固定座,是可將所述光纖連接器擇一固接於所述兩固定座內。所述第二板面上設置有多個理線單元,可將所述光纖纜線沿著所述理線單元之間纏繞,並固定於所述理線單元所限定的範圍之上。
文檔編號G02B6/38GK201044003SQ20072015223
公開日2008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13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13日
發明者黃海濤 申請人:賀昇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