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倉多功能測量電纜的製作方法
2023-11-30 03:25:01 2
專利名稱:糧倉多功能測量電纜的製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是用來測量大、中、小型立筒倉內儲存糧食作物的溫度、溼度及料位的多功能測量電纜。
已知85201700號中國專利《測溫電纜》,是將熱敏電阻的兩根引線用高強度粘合劑封裝處理,並在測量導線外單層直排鋼絲繩,電纜外擠塑一層2毫米厚的聚氯乙烯。但當該測量電纜線在倉內受到糧食作物的拉、壓力而發生變形、斷裂和伸長時,電纜內的熱敏電阻容易脫焊或被拉斷。而需要更換熱敏電阻時,必須剝開兩層塑封和一層鋼絲繩,這樣維修困難,而維修後的測溫電纜恢復不了原狀,以致影響使用壽命。再者,該測溫電纜是單層直排包裹電纜芯,在電纜外擠塑一層2毫米厚的聚氯乙烯,這層塑料容易被磨損,而磨損後,裡面的直排鋼絲繩即鬆散開來,不能再起保護作用。
已有的測溼技術,一般採用加熱清洗、延時測量一類的溼敏元件。但此法在使用中程序多而複雜,檢測速度慢,不能適應立筒倉群檢測溼度用。
對立筒倉內作物料位的測量,常用的是橡皮膜開關,但缺點是膠膜易老化,而老化後的橡皮膜因失去彈性而不能正常工作。還有一種是頻率測定法,此法是利用立筒倉內作物容量的多少,改變倉內線電容量,然後再從振蕩頻率的改變中轉換料位的變化。但此技術因作物品種和含水量不同而影響料位的測量。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對立筒倉所儲糧食作物的溫度、溼度和料位等三個參數同時檢測的多功能測量電纜,並且檢測點多,拉力大,方便維修,使用壽命長。
本實用新型,見圖1,是由安裝板〔1〕,測量包〔2〕,尾錘〔4〕,通過雙層鋼絲鎧裝的多芯電纜〔3〕聯接而成的,採用預埋懸掛式吊裝。使用時整根電纜從立筒倉頂預留孔放入倉內,安裝板〔1〕放置在預留孔上,測量包測倉內溫、溼度及料位,尾錘則起重錘作用,使電纜伸直,不擺動。
糧食作物由筒倉頂進口瀉入,由下而上把測量包埋入,各測量包內的熱敏、溼敏電阻感知作物的溫、溼度,對應的電阻值即發生變化;各料位器的簧片因受到側壓力,使微動開關由常開轉入常閉,短接分壓電阻。以上三個電阻的變化,由長線輸送到檢測儀內,儀器上數字顯示或列印筒倉內溫、溼度及料位。
圖2中測量包,是由錐體〔14〕,上卡座〔5〕,下卡座〔6〕,內錐套〔7〕,壓板〔8〕將多芯電纜外層鎧裝鋼絲壓裝鎖緊,並通過螺栓〔9〕連接而成。固定支架〔15〕上可焊裝熱敏電阻,用來測量倉內溫度,也可焊裝溼敏電阻用來測量倉內溼度,還可焊裝料位電阻。為了測量溼度,見圖3,測量包套管上由裡向外鋪設真絲綢布,然後再鋪尼龍網、鋼絲網或帶網孔的鋼板〔11〕,並且與管套透氣孔相通,起防塵透氣作用。測量料位的料位器見圖2,是裝在無縫鋼管套〔10〕外的直槽上。料位器見圖4,是由支架〔12〕和簧片〔13〕鉚接成一體,支架〔12〕上裝有微動開關〔16〕。
本發明結構合理,測量溫、溼度及料位的熱敏電阻,溼敏電阻及料位電阻,可以同時焊裝在一個測量包內,也可以根據糧倉的需要分別焊裝在各個測量包內。
本發明更換元器件不損壞測量電纜,只需將錐體〔14〕上的螺釘〔17〕擰松,旋下兩螺栓〔18〕見圖2,脫開管套即可進行檢修。此法簡單易行,修復後的電纜即可恢復原狀。又因為測量包是用無縫鋼管作護套,多芯電纜外層是二層鋼絲鎧裝(內外二層鋼絲反向繞制),因此耐磨,不易損壞,可承受四噸拉力。本發明由於採用多芯電纜,可以檢測到十七個測量點,檢測時可同時測溫度、溼度及料位三個參數。
若筒倉高20米以上,可布置12個測量包,其中測溫度的有12個點,測溼度的4個點,測料位雖一個點,但因每個測量包內都焊有料位電阻,因此可顯示12個位置上的料位。
權利要求
1.一種由安裝板,測量包和尾錘通過電纜線連接而成的測量電纜,其特徵是a、測量包是由上卡座[5],下卡座[6],內錐套[7],壓板[8]將多芯電纜外層鎧裝的鋼絲壓裝鎖緊,並通過螺栓[9]連接而成。b、在支架[15]上,可焊接熱敏電阻,溼敏電阻和料位電阻。c、測量包管套上有直槽[10],用以安裝料位器。
2.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測量電纜,其特徵是,料位器是由支架〔12〕和簧片〔13〕鉚接成一體,支架〔12〕上裝有微動開關。
3.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測量電纜,其特徵是當測量包內支架〔15〕上焊接溼敏電阻時,測量包的管套上有通氣孔〔11〕,此通氣網孔是由真絲綢布和尼龍網布和鋼絲網組成的,與管套透氣孔相通。
專利摘要
本實用新型是用來測量大、中、小型立筒倉內儲存糧食作物的溫度、溼度及料位的多功能測量電纜。本實用新型是由安裝板、測量包和尾錘通過雙層鋼絲鎧裝的多芯電纜聯接而成的。測量包內可焊裝熱敏電阻、溼敏電阻和料位電阻;測量包的直槽上可裝料位器,用以測量倉內作物的溫度、溼度和料位。
文檔編號G01K13/10GK86209105SQ86209105
公開日1987年9月9日 申請日期1986年11月14日
發明者劉業富 申請人:合肥傳感技術應用協會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