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板裝配裝置製造方法
2023-11-04 11:29:27 1
鏈板裝配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鏈板裝配裝置,其中,所述鏈板包括多個可拼接的鏈條,所述鏈板裝配裝置至少包括:封裝外殼;安裝在所述封裝外殼內,且延伸出所述封裝外殼的兩個旋轉部件,其中,每一個所述旋轉部件中部均設有孔;穿過所述孔且纏繞在所述旋轉部件上的柔性連接部件,其端部連接所述鏈條;與所述旋轉部件連接的手搖部件。工作時,工人利用柔性連接部件將斷開的鏈板與所述鏈板裝配裝置連接在一起,並通過向手搖部件施力,使得所述手搖部件連接的旋轉部件旋轉,並帶動穿過所述旋轉部件中的孔的柔性連接部件不斷纏繞在所述旋轉部件上,能夠將斷開的兩個鏈板拉到一起,由此工人可獨自完成鏈板的裝配,有效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專利說明】鏈板裝配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鏈板裝配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鏈板廣泛用於食品、罐頭、藥品、飲料、化妝品及菸草等的自動輸送、分配、和後道包裝的連線輸送。在生產車間的輸送鏈板離地面通常有2到3米,每段鏈板長80m左右。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鏈板會因磨損而出現拉伸變長,此時鏈板容易因瞬時衝擊而斷裂。在鏈板斷裂後,車間的維修人員需要4-6人將兩段鏈板拉攏,再由一名維修人員將兩段連接上。
[0003]這使得每一個生產線上需要配備多名維修人員以防止鏈板斷裂,如此可見,上述人工方式非常費工、費力,同時伴有登高危險作業。如何有效降低生產車間的人力成本,同時方便維修人員快速維修鏈板,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4]鑑於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鏈板裝配裝置,用於解決現有技術中鏈板斷裂後不易及時維修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鏈板裝配裝置,其中,所述鏈板包括多個可拼接的鏈條,所述鏈板裝配裝置至少包括:封裝外殼;安裝在所述封裝外殼內,且延伸出所述封裝外殼的兩個旋轉部件,其中,每一個所述旋轉部件中部均設有孔;穿過所述孔且纏繞在所述旋轉部件上的柔性連接部件,其端部連接所述鏈條;與所述旋轉部件連接的手搖部件。
[0006]優選地,所述旋轉部件包括:安裝在所述封裝外殼內、且中部具有所述孔的轉軸;與所述轉軸一端連接、且固定在所述封裝外殼側面的轉動機構,其中,所述轉動機構具有與所述手搖部件連接的配合部。
[0007]優選地,所述轉動機構為棘爪機構;兩個所述旋轉部件中的棘爪機構各自的棘爪方向相反。
[0008]優選地,所述孔為長條形。
[0009]優選地,所述柔性連接部件連接所述鏈條一端為爪型結構。
[0010]優選地,所述柔性連接部件為布帶。
[0011]如上所述,本發明的鏈板裝配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柔性連接部件將斷開的鏈板與所述鏈板裝配裝置連接在一起,並通過向手搖部件施力,使得所述手搖部件連接的旋轉部件旋轉,並帶動穿過所述旋轉部件中的孔的柔性連接部件不斷纏繞在所述旋轉部件上,能夠將斷開的兩個鏈板拉到一起,由此工人可獨自完成鏈板的裝配,有效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另外,所述旋轉部件中的轉動機構採用棘爪機構,能夠有效防止轉動部件的逆轉,降低裝配時的操作失誤,提高生產操作的安全性。【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顯示為本發明的鏈板裝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顯示為本發明的鏈板裝配裝置的一種優選方案的工作示意圖。
[0014]元件標號說明
[0015]I鏈板裝配裝置
[0016]11封裝外殼
[0017]12旋轉部件
[0018]121孔
[0019]122轉軸
[0020]123轉動機構
[0021]124配合部
[0022]13手搖部件
[0023]14柔性連接部件
[0024]141端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發明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0026]請參閱圖1至圖2。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係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發明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發明所揭示的技術內容得能涵蓋的範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於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可實施的範圍,其相對關係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發明可實施的範疇。
[0027]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鏈板裝配裝置。所述鏈板裝配裝置I用於將兩個鏈板的斷開部拉近,以便工人將該兩個鏈板銜接在一起。其中,所述鏈板為由多個鏈條拼接而成的。所述鏈板裝配裝置I包括:封裝外殼11、旋轉部件12、柔性連接部件14和手搖部件13。
[0028]所述封裝外殼11四面封閉,不封閉的相對側面用來伸縮所述柔性連接部件14。
[0029]所述旋轉部件12安裝在所述封裝外殼11內,且延伸出所述封裝外殼11。所述旋轉部件12有兩個,其中,每一個所述旋轉部件12中部均設有孔121。所述孔121的形狀可以是橢圓形,其寬度與所述柔性連接部件14的寬度相配,優選地,所述孔121的形狀為具有圓弧轉交的長條形。
[0030]具體地,所述旋轉部件12的一端卡固在所述封裝外殼11的側壁上,另一端延伸到所述封裝外殼11之外,延伸到所述封裝外殼11之外的延伸部與所述手搖部件13相配合。
[0031]優選地,所述旋轉部件12還包括:轉軸122、轉動機構123。
[0032] 所述轉軸122安裝在所述封裝外殼11內、且中部具有所述孔121。具體地,所述轉軸122安裝在所述封裝外殼11內的兩側面,且一端延伸到所述封裝外殼11之外,延伸到所述封裝外殼11之外的部分固定在所述轉動機構123上。
[0033]所述轉動機構123的端部固定在所述封裝外殼11的側面,且具有與所述手搖部件13配合的配合部124。其中,所述配合部124可以是螺旋配合,也可以是六稜型配合。所述轉動機構123可以是任何包含制動部件的轉動機構123,優選地,所述轉動機構123為棘爪機構。兩個旋轉部件12中的棘爪機構中的棘爪方向相反,使得兩個旋轉部件12隻能按照相反的方向收回穿在各自孔121中的柔性連接部件14。
[0034]所述手搖部件13通過所述配合部124連接在所述旋轉部件12上。其中,所述手搖部件13包括連接所述配合部124的搖柄。
[0035]所述柔性連接部件14穿過所述孔121並纏繞在所述旋轉部件12上,其端部141連接所述鏈條。
[0036]具體地,所述柔性連接部件14穿過所述孔121,且將端部141在所述封裝外殼11的兩側外,所述端部141能夠連接所述鏈條,優選地,所述端部141為爪型結構,由此勾住鏈條,以便在收縮所述柔性連接部件14時帶動所述鏈條前行。優選地,所述柔性連接部件14為布帶。
[0037]所述鏈板裝配裝置I的工作過程如下:
[0038]工人分別將兩個所述柔性連接部件14的爪型端部141掛在斷開的鏈板的鏈條上,以便所述鏈板裝配裝置I位於斷開的鏈板之間,再利用手搖部件13向其中一個所述旋轉部件12中的棘爪機構施力,使所述棘爪機構帶動轉軸122轉動,穿在所述轉軸122上的柔性連接部件14隨著轉軸122的轉動逐步纏繞在所述轉軸122上,由此將斷開的一側鏈板收到所述鏈板裝配裝置I附近;同樣的,利用手搖部件13向將另一個鏈板收到所述鏈板裝配裝置I附近,工人就能很容易的將斷開的兩個鏈板連接起來。
[0039]綜上所述,本發明的鏈板裝配裝置,利用柔性連接部件將斷開的鏈板與所述鏈板裝配裝置連接在一起,並通過向手搖部件施力,使得所述手搖部件連接的旋轉部件旋轉,並帶動穿過所述旋轉部件中的孔的柔性連接部件不斷纏繞在所述旋轉部件上,能夠將斷開的兩個鏈板拉到一起,由此工人可獨自完成鏈板的裝配,有效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另外,所述旋轉部件中的轉動機構採用棘爪機構,能夠有效防止轉動部件的逆轉,降低裝配時的操作失誤,提高生產操作的安全性。所以,本發明有效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種種缺點而具高度產業利用價值。
[0040]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發明的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所涵蓋。
【權利要求】
1.一種鏈板裝配裝置,其中,所述鏈板包括多個可拼接的鏈條,其特徵在於,所述鏈板裝配裝置至少包括: 封裝外殼; 安裝在所述封裝外殼內,且延伸出所述封裝外殼的兩個旋轉部件,其中,每一個所述旋轉部件中部均設有孔; 穿過所述孔且纏繞在所述旋轉部件上的柔性連接部件,其端部連接所述鏈條; 與所述旋轉部件連接的手搖部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鏈板裝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旋轉部件包括: 安裝在所述封裝外殼內、且中部具有所述孔的轉軸; 與所述轉軸一端連接、且固定在所述封裝外殼側面的轉動機構,其中,所述轉動機構具有與所述手搖部件連接的配合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鏈板裝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轉動機構為棘爪機構;兩個所述旋轉部件中的棘爪機構各自的棘爪方向相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鏈板裝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孔為長條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鏈板裝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柔性連接部件連接所述鏈條一端為爪型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鏈板裝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柔性連接部件為布帶。
【文檔編號】B65G17/30GK104003108SQ201310060922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6日
【發明者】胡景影, 吳建平, 鄧智泉 申請人:貴州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