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以n-(4-硝基苯基)-5-氯水楊醯胺為母體的表面活性物質及其製備技術的製作方法
2023-11-06 02:33:27 3
專利名稱:一種以n-(4-硝基苯基)-5-氯水楊醯胺為母體的表面活性物質及其製備技術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以N-(4-硝基苯基)-5-氯水楊醯胺為母體的表面活性物質及其製備技術,屬精細化工領域。
背景技術:
N- (4-硝基苯基)-5-氯水楊醯胺,是一種淡黃色結晶性粉末,幾乎不溶於水,不溶於酸,略溶於乙醇、丙酮,溶於稀的氫氧化鈉水溶液、二甲亞碸和胺類溶液。4』 -硝基-2』, 5-二氯水楊醯苯胺可用作滅螺劑,對血吸蟲尾蝴、毛蝴也有殺滅作用。血吸蟲尾蝴大多以靜態方式漂浮在水面上,用N-(4-硝基苯基)-5-氯水楊醯胺直接作為殺蝴劑時,由於在水中易析出、沉降,不僅用量大汙染水體,且藥效差。本發明提供一種以N-(4-硝基苯基)-5_氯水楊醯胺為母體的表面活性物質及其製備技術,該表面活性物質對血吸蟲尾蝴具有良好的殺滅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以N-(4-硝基苯基)-5_氯水楊醯胺為母體的表面活性物質及其製備技術。本發明所提供的製備技術是按摩爾比將I份4』-硝基_2』,5_二氯水楊醯苯胺加入反應器中,攪拌加熱至40 100°C後,加入I份催化劑,攪拌均勻,將反應器抽真空後通入氮氣保護,重複三次,然後加入4 20份的環氧類小分子化合物,恆溫反應24 72小時, 冷卻至室溫,加水後,用二氯甲烷萃取,乾燥,除去溶劑,即得到不同分子量分布的表面活性物質。發明中所述催化劑的主要成分是由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鉀、碳酸氫鉀、二乙基鋅、三乙基鋁、丁基鋰組成,可以是單一化合物或混合物。發明中所述的環氧類小分子,是指環氧乙烷、1,2_環氧丙烷、1,2_環氧丁烷、2,
3-環氧丁燒。本發明所製備的表面活性物質遇水後,即可在水面上自動擴散並形成一層緻密的分子薄膜,漂浮在水錶層。這種分子薄膜對棲息在水體表面的血吸蟲尾蝴具有良好的殺滅效果。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於以下實施例。下述實施例中所述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所述試劑和材料,均可從商業途徑獲得。實施例I取I份N- (4-硝基苯基)-5-氯水楊醯胺加入反應器中,攪拌加熱至80°C,加入I份碳酸鈉作為催化劑,攪拌均勻,抽真空後通入氮氣,重複三次,通入3份環氧乙烷,80°C反應 24h,冷卻,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水洗至中性,乾燥,蒸去溶劑得到N- (4-硝基苯基)-5-氯水楊醯胺表面活性物質。將所得到的表面活性物質放入含有血吸蟲尾蝴的水面後,發現45 分鐘內,尾蝴死亡率為98 %。實施例2取I份N- (4-硝基苯基)-5-氯水楊醯胺加入反應器中,攪拌加熱至85°C,加入I 份碳酸氫鉀和三乙基鋁混合物作為催化劑,攪拌均勻,抽真空後通入氮氣,重複三次,加入6 份1,2_環氧丙烷。85°C反應24h,冷卻,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水洗至中性,乾燥,蒸去溶劑得到N-(4-硝基苯基)-5-氯水楊醯胺表面活性物質。將所得到的表面活性物質放入含有血吸蟲尾蝴的水面後,發現60分鐘內,尾蝴死亡率為96%。實施例3取I份N- (4-硝基苯基)-5-氯水楊醯胺加入反應器中,攪拌加熱至90°C,加入I 份碳酸鈉和二乙基鋅混合物作為催化劑,攪拌均勻,抽真空後通入氮氣,重複三次,加入8 份2,3-環氧丁烷。90°C反應24h,冷卻,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水洗至中性,乾燥,蒸去溶劑得到N-(4-硝基苯基)-5-氯水楊醯胺表面活性物質。將所得到的表面活性物質放入含有血吸蟲尾蝴的水面後,發現90分鐘內,尾蝴死亡率為98%。實施例4取I份N- (4-硝基苯基)-5-氯水楊醯胺加入反應器中,攪拌加熱至95°C,加入I 份碳酸鉀和丁基鋰作為催化劑,攪拌均勻,抽真空後通入氮氣,重複三次,先後加入5份環氧乙烷和5份I,2-環氧丁烷。95°C反應24h,冷卻,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水洗至中性,乾燥,蒸去溶劑得到N- (4-硝基苯基)-5-氯水楊醯胺表面活性物質。將所得到的表面活性物質放入含有血吸蟲尾蝴的水面後,發現120分鐘內,尾蝴死亡率為92%。實施例5取I份N- (4-硝基苯基)-5-氯水楊醯胺加入反應器中,攪拌加熱至60°C,加入I 份碳酸氫鉀和丁基鋰作為催化劑,攪拌均勻,抽真空後通入氮氣,重複三次,加入10份1, 2-環氧丙烷。60°C反應24h,冷卻,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水洗至中性,乾燥,蒸去溶劑得到 N- (4-硝基苯基)-5-氯水楊醯胺表面活性物質。將所得到的表面活性物質放入含有血吸蟲尾蝴的水面後,發現120分鐘內,尾蝴死亡率為90%。實施例6取I份N- (4-硝基苯基)-5-氯水楊醯胺加入反應器中,攪拌加熱至100°C,加入I 份碳酸氫鈉和三乙基鋁作為催化劑,攪拌均勻,抽真空後通入氮氣,重複三次,加入20份1, 2-環氧丁烷。100°C反應24h,冷卻,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水洗至中性,乾燥,蒸去溶劑得到N-(4-硝基苯基)-5-氯水楊醯胺表面活性物質。將所得到的表面活性物質放入含有血吸蟲尾蝴的水面後,發現150分鐘內,尾蝴死亡率為90%。實施例7取I份N- (4-硝基苯基)-5-氯水楊醯胺加入反應器中,攪拌加熱至50°C,加入I 份碳酸鉀和丁基鋰作為催化劑,攪拌均勻,抽真空後通入氮氣,重複三次,先後加入2份1, 2-環氧丙烷和2份2,3-環氧丁烷。50°C反應24h,冷卻,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水洗至中性,乾燥,蒸去溶劑得到N-(4-硝基苯基)-5-氯水楊醯胺表面活性物質。將所得到的表面活性物質放入含有血吸蟲尾蝴的水面後,發現60分鐘內,尾蝴死亡率為95%。實施例8取I份N-(4-硝基苯基)-5_氯水楊醯胺加入反應器中,攪拌加熱至10(TC,加入 I份碳酸鉀和三乙基鋁作為催化劑,攪拌均勻,抽真空後通入氮氣,重複三次,先後加入4份環氧乙烷和16份1,2-環氧丁烷。100°C反應48h,冷卻,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水洗至中性,乾燥,蒸去溶劑得到N-(4-硝基苯基)-5-氯水楊醯胺表面活性物質。將所得到的表面活性物質放入含有血吸蟲尾蝴的水面後,發現120分鐘內,尾蝴死亡率為90%。實施例9取I份N-(4-硝基苯基)-5_氯水楊醯胺加入反應器中,攪拌加熱至85°C,加入 I份碳酸鉀和二乙基鋅作為催化劑,攪拌均勻,抽真空後通入氮氣,重複三次,加入8份1, 2-環氧丁烷。85°C反應24h,冷卻,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水洗至中性,乾燥,蒸去溶劑得到 N- (4-硝基苯基)-5-氯水楊醯胺表面活性物質。將所得到的表面活性物質放入含有血吸蟲尾蝴的水面後,發現60分鐘內,尾蝴死亡率為95%。
權利要求
1.一種以N-(4-硝基苯基)-5-氯水楊醯胺為母體的表面活性物質及其製備技術,其特徵在於以N- (4-硝基苯基)-5-氯水楊醯胺分子為母體,在催化劑作用下,與環氧類小分子化合物反應,形成可以在水面上自擴散成膜的表面活性物質。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催化劑,其特徵在於主要成分是由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鉀、碳酸氫鉀、二乙基鋅、三乙基鋁、丁基鋰組成。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環氧類小分子,其特徵在於是指環氧乙烷、1,2_環氧丙烷、 1,2-環氧丁燒、2, 3_環氧丁燒。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製備技術,其特徵在於按摩爾比將I份4』-硝基-2』,5-二氯水楊醯苯胺加入反應器中,攪拌加熱至40-100°C後,加入I份催化劑,攪拌均勻,將反應器抽真空後通入氮氣保護,重複三次,然後加入4-20份的環氧類小分子化合物,恆溫反應 24小時,冷卻至室溫,加水後,用二氯甲烷萃取,乾燥,除去溶劑,即得到不同分子量分布的表面活性物質。
5.根據權利要求5所製備的表面活性物質,其特徵在於該表面活性物質遇水後,可自擴散成膜,漂浮在水錶層,並對血吸蟲尾蝴具有良好的殺滅效果。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以N-(4-硝基苯基)-5-氯水楊醯胺為母體的表面活性物質及其製備技術。採用該發明製備的表面活性物質是以N-(4-硝基苯基)-5-氯水楊醯胺為母體,在催化劑作用下,與環氧乙烷、1,2-環氧丙烷、1,2-環氧丁烷、2,3-環氧丁烷等環氧類小分子化合物反應,形成可以在水面上自擴散成膜的表面活性物質。該表面活性物質放入水面後,即可快速自動擴散,並在水面上形成一層緻密的分子薄膜,漂浮在水錶層,並對棲息在水面上的血吸蟲尾蚴具有良好的殺滅效果。
文檔編號A01N37/40GK102600761SQ20111002220
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20日
發明者吳勇權, 李勳, 範小林, 許麗榮, 郭維 申請人:贛南師範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