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浮力開閉的液路閥體的防氣泡結構及滴鬥及輸液器的製作方法
2023-11-05 12:41:12 2

本發明涉及基於浮力開閉的液路閥體的防氣泡結構以及具有該防氣泡結構的滴鬥和輸液器,屬於醫用輸液裝置領域。
背景技術:
近年來,為防止產生臨床輸液藥液滴空造成的血管內進氣的問題,出現了不少的浮閥類止液輸液器,如中國專利「自動止液防氣泡輸液器」(公開號為CN202478324U)、「一次性安全輸液器」(專利號為ZL200580030194.9),均提出了浮閥帶動密封膠片封堵管路的阻隔藥液或氣體的方式,但均使用平面的密封膜片/密封膠片來密封。而在實際生產及臨床使用中,若密封材料突出於浮子下表面之外,因其軟質特性,影響組裝生產時的傳遞運輸;若密封材料凹陷於浮子下表面之內,因其凹陷影響,使用時易在此處困住氣體無法排出,在止液時此氣體被吸入下方管路,存在進入患者體內的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既能夠方便生產組裝傳遞、又能夠有效避免下方聚存氣泡、實現截留液體功能的基於浮力開閉的液路閥體的防氣泡結構;同時還提供了具有該防氣泡結構的滴鬥以及輸液器。
本發明所述的基於浮力開閉的液路閥體的防氣泡結構,包括殼體和位於殼體內的浮子,浮子下部設有密封材料,殼體內部的底面設有液路,密封材料與浮子組合裝配後,密封材料的下表面呈中心凸向下方的弧面,液路頂部的斷面和與浮子裝配後的密封材料的下表面相適應。
液路閥體在使用時,殼體內進入液體,將浮子及密封材料浮起,其下方的氣體基本上被液體擠出,如果存留少量氣體,這些氣體也會因浮力作用被密封材料下部的弧面分散到周邊,不會集中在與液路頂部的斷面相配合的位置。當殼體上方液體不再繼續流入時,浮子失去液體對其的浮力作用,會因重力作用下落,密封材料下部的弧面與殼體底部液路的斷面貼合,密封堵液體,因弧面分散了殘存氣體,止液的瞬間便無氣泡的下行,確保完全無空氣通過。
為了達到以上效果,可採用但不限於以下三種優選方案:
方案一:在未受力的情況下,所述的密封材料的下表面為平面;所述的浮子的下部或者底部設有安裝密封材料的槽體,密封材料位於槽體內,槽體的內底部設有凸向下方的凸起。密封材料與浮子裝配後,槽體底部的凸起將密封材料向下頂出,使密封材料的下表面形成中心凸向下方的弧面。
方案二:將密封材料的下表面本身設計成中心凸向下方的弧面,即在未受力的情況下,密封材料的下表面即為中心凸向下方的弧面。
方案三是以上兩種方案的結合:在未受力的情況下,所述的密封材料的下表面為中心凸向下方的弧面;同時在浮子的下部或者底部設有安裝密封材料的槽體,密封材料位於槽體內,槽體的內底部設有凸向下方的凸起,這樣結合密封材料下方的弧面以及槽體內的凸起,能夠使密封材料的下表面呈中心凸向下方的弧面。
對於上述的方案一、方案三,又採用了以下兩種優選方案:
(1)所述的密封材料與浮子組合裝配後,密封材料形成中心凸向下方的弧面不超過其所在圓的1/2圓弧。
(2)所述的槽體的槽口處設有阻擋密封材料脫出的卡扣,對密封材料進行限位,有效防止密封材料從所述槽體內脫出。
上述的各弧面優選球面。
本發明所述的滴鬥具有上述任意一種基於浮力開閉的液路閥體的防氣泡結構,上述殼體即為滴鬥的殼體。
本發明所述的輸液器包括滴鬥,所述的滴鬥具有上述任意一種基於浮力開閉的液路閥體的防氣泡結構。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在降低生產組裝傳遞難度的同時,通過密封材料與浮子組合裝配後,密封材料下表面形成的中心凸向下方的弧面,能夠藉助浮力作用將可能存在於浮體正下方的氣體分散到其周邊,防止氣體積聚在密封材料與液路頂部斷面相配合的位置,完全防止止液時氣體下行;同時在浮力作用較小或者消除的情況下,密封材料還會因重力作用下落與液路的斷面貼合,封堵液體,防止空氣繼續下行。本發明所述的防氣泡結構可以直接應用於輸液器的滴鬥,在滴鬥這種小、微部件中更能體現出密封材料上中心凸向下方的弧面的設計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中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I部位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本發明中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II部位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1、殼體;2、浮子;3、密封材料;4、液路;5、凸起;6、卡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做進一步描述:
本發明所述的基於浮力開閉的液路閥體的防氣泡結構,包括殼體1和位於殼體1內的浮子2,浮子2下部設有密封材料3,殼體1內部的底面設有液路4,密封材料3與浮子2組合裝配後,密封材料3的下表面呈中心凸向下方的球面,液路4頂部的斷面和與浮子2裝配後的密封材料3的下表面相適應。本發明提供了以下三種實施例:
實施例一,如圖1、2所示:
在未受力的情況下,所述的密封材料3的下表面為平面;所述的浮子2的下部或者底部設有安裝密封材料3的槽體,密封材料3位於槽體內,槽體的內底部中心位置設有凸向下方的凸起5。密封材料3與浮子2裝配後,槽體底部的凸起5將密封材料3向下頂出,使密封材料3的下表面形成中心凸向下方的球面。其中,槽體的槽口處設有阻擋密封材料3脫出的卡扣6,對密封材料3進行限位,有效防止密封材料3從所述槽體內脫出;密封材料3在形成中心凸向下方的球面不超過其所在球的1/2球面。
實施例二,如圖3、4所示:密封材料3的下表面本身設計成中心凸向下方的球面,即在未受力的情況下,密封材料3的下表面即為中心凸向下方的球面。
實施例三是以上兩種實施例的結合(無圖示),在未受力的情況下,所述的密封材料3的下表面為中心凸向下方的球面;同時在浮子2的下部或者底部設有安裝密封材料3的槽體,密封材料3位於槽體內,槽體的內底部中心位置設有凸向下方的凸起5,槽體的槽口處設有阻擋密封材料3脫出的卡扣6;密封材料3在形成中心凸向下方的球面不超過其所在球的1/2球面。結合密封材料3下方的球面以及槽體內的凸起5,能夠使密封材料3的下表面呈中心凸向下方的球面。
上述防氣泡結構的工作原理如下:
液路閥體在使用時,殼體1內進入液體,將浮子2及密封材料3浮起,其下方的氣體基本上被液體擠出,如果存留少量氣體,這些氣體也會因浮力作用被密封材料3下部的球面分散到周邊,不會集中在與液路4頂部的斷面相配合的位置。當殼體1上方液體不再繼續流入時,浮子2失去液體對其的浮力作用,會因重力作用下落,密封材料3下部的球面與殼體1底部液路4的斷面貼合,密封堵液體,因球面分散了殘存氣體,止液的瞬間便無氣泡的下行,確保完全無空氣通過。
本發明所述的防氣泡結構可以直接應用於目前輸液器的滴鬥(上述的殼體1即為滴鬥的殼體),在滴鬥這種小、微部件中更能體現出密封材料3上中心凸向下方的球面的設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