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咽喉炎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22:13:21 1
本發明涉及中藥配方,具體為一種治療咽喉炎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扁桃體炎可分為急性扁桃體炎和慢性扁桃體炎。患急性傳染病(如猩紅熱、麻疹、流感、白喉等)後,可引起慢性扁桃體炎,鼻腔有鼻竇感染也可伴發本病。病源菌以鏈球菌及葡萄球菌等最常見。臨床表現為經常咽部不適,異物感,發乾、癢,刺激性咳嗽,口臭等症狀。慢性扁桃體炎容易引發慢性咽炎。咽炎,屬中醫喉痺範疇,是一種常見的喉科疾病,症見咽喉微痛,吞咽不暢,咳嗽痰白,並見惡寒頭痛,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咽後壁淋巴濾泡腫脹微紅。但本病常常累及氣管,因此,咳嗽也是其主要臨床表現,採用中醫辨證分型調治,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由於現在空氣汙染嚴重,人們生活工作壓力較大,很多人都同時患有慢性扁桃體炎和慢性咽炎,當遇到風寒或患急性傳染病時,極容易引發扁桃體紅腫、化膿,甚至高燒,進而累及氣管、肺,因此,咳嗽、痰多也是臨床的常見表現,久而久之,容易引起扁桃體結石。
症狀類似慢性扁桃體炎。若結石周圍有化膿感染,可有咽痛不適與反射性耳痛;重者感吞咽困難,言語含糊不清,口涎增多,張口受限等。有感染時,常自覺口臭。有時結石可自扁桃體上陷窩或舌顎弓處破出。
扁桃體結石通常體積較小,多嵌在扁桃體上隱窩內,會使患者感到不適或疼痛。結石的成分中含有大量的磺胺類物質同時攜帶大量細菌,當結石破碎時會散發出類似臭雞蛋氣味的硫化物氣體,與結石帶來的不適相比,這種氣味造成的問題顯得更為嚴重,因為他會使患者產生令人尷尬的慢性口臭。
因為結石多陷入扁桃腺隱窩處,扁桃體結石患者常常感到咽喉部有異物感。有的患者會試圖藉助棉籤或手指 將結石掏出,但這種行為可能會損傷軟組織扁桃腺,並使結石破裂,發出臭味。
針對上述情況,現有的中藥配方很難起到有效的治療效果。如專利申請號為201410530527.5、治風寒型咽炎的中藥配方,其在臨床應用中,雖然有一定的疏風散寒,利咽止咳的功效,但是對於咽喉部炎症較為嚴重的情況下,對咽喉部的消炎、化痰、清肺的效果不加,不能達到治癒的效果。並且現有的中藥配方中,沒有一種配方能夠在治療咽喉炎的同時起到預防和治療扁桃體結實的藥方。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療效顯著、治癒率高的治療咽喉炎的中藥組合物。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治療咽喉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由如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防風6-8份、荊芥6-8份、桔梗6-8份、山豆根6-8份、桂枝6-8份、僵蠶4-6份、細辛4-6份、瓜蔞皮3-5份、萊菔子3-5份、蘇子3-5份、豬膚3-5份、黃芩3-5份、貝母3-5份、玄參8-10份、半夏8-10份、薄荷8-10份、旋覆花8-12份、蒲公英15-20份、麻黃2-3份。
作為優選,其由如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防風7份、荊芥7份、桔梗7份、山豆根8份、桂枝7份、僵蠶5份、細辛5份、瓜蔞皮3份、萊菔子4份、蘇子3份、豬膚3份、黃芩4份、貝母4份、玄參10份、半夏8份、薄荷10份、旋覆花10份、蒲公英20份、麻黃2份。
進一步的,將上述重量份的萊菔子搗碎與防風、荊芥、桔梗、山豆根、桂枝、僵蠶、細辛、瓜蔞皮、萊菔子、蘇子、豬膚、黃芩、貝母、玄參、半夏、薄荷、旋覆花、蒲公英、麻黃一起投入到煎藥容器中,加入藥材重量8倍的冷水,浸泡30分鐘,進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採用武火煎煮,沸後用文火煎煮30分鐘,濾出藥液,得到濾渣,加入藥材總量的4倍得冷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大火燒至水沸後,文火煎煮20分鐘,濾出藥液,將兩次煎煮的藥液合併。
本發明中各原料藥的藥理作用:
防風,為傘形科防風植物的根。辛、甘,微溫。入膀胱、肝、脾經。祛風解表,勝溼解痙,止瀉止血。用於感冒風寒,發熱惡寒,頭痛、身痛、以及感冒風熱、發熱惡寒、目赤、咽痛等症。防風解表以祛風為長,既能散風寒,又能發散風熱,與荊芥作用相仿,故兩藥往往配合應用。
荊芥,唇形科植物荊芥的莖葉及花穗。辛,溫。入肺、肝經。祛風解表,止血。用於感冒風寒以及感冒風熱等症,荊芥有發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風功效。主要治療感冒風寒,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身痛等症,常與防風相需為用。
桔梗,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苦、辛,平。入肺經。宣肺袪痰,排膿。用於咳嗽痰多及咽痛音啞等症。桔梗辛開苦洩,功能宣肺袪痰。
山豆根,本品為豆科植物廣豆根的根。苦,寒。入心、肺經。清熱解毒,利咽喉。用於咽喉腫痛等症。山豆根功能清熱利咽。此外,本品尚可用於肺熱咳嗽及黃疸等症。
桂枝,為樟科植物菌桂的細枝。辛、甘,溫。入心、肺、膀胱經。發汗解表,溫通經脈,通陽化氣。用於風寒表症,桂枝辛溫,善祛風寒,能治感冒風寒、發熱惡寒,不論有汗、無汗都可應用。
僵蠶,為蠶蛾科昆蟲家蠶Bombyx mori Linnaeus4~5齡的幼蟲感染(或人工接種)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ant而致死的乾燥體。性味:鹹、辛,平。歸經:歸肝、肺、胃經。功能主治:祛風定驚,化痰散結。用於驚風抽搐,咽喉腫痛,皮膚瘙癢,頜下淋巴結炎,面神經麻痺。
細辛,為馬兜鈴科植物東北細辛或細辛的全草。辛,溫。入心、肺、肝、腎經。發散風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用於感冒風寒、發熱惡寒、頭痛身痛、鼻塞等症。
瓜蔞皮,葫蘆科植物栝樓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及中華栝樓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果皮。苦,寒。歸肺、胃經。行氣除脹滿,化痰開痺,清肺止咳。用於肺熱咳嗽,本品性味苦寒,能入肺經,又具有清肺化痰止咳之效。
萊菔子,為十字花科植物蘿蔔Raphanus sativus L.的乾燥成熟種子。夏季果實成熟時採割植株,曬乾,搓出種子,除去雜質,再曬乾。辛、甘,平。歸肺、脾、胃經。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用於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積滯瀉痢,痰壅喘咳。
蘇子,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蘇的果實。辛,溫。入肺經。降氣消痰定喘,滑腸。用於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蘇子利膈而消痰,質潤而不燥,善能降氣定喘,故適用於咳嗽痰喘的症候。
豬膚,味甘,氣微寒,無毒。治少陰下痢、咽痛。利咽喉而消腫痛,清心肺而除煩滿。《傷寒》豬膚湯治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豬膚、白蜜清金而止痛,潤燥而除煩,白粉澀滑溏而收洩利也。肺金清涼而司皮毛,豬膚善於清肺,肺氣清降,浮火歸根,則咽痛與煩滿自平也。
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苦,寒。入心、肺、膽、大腸、小腸經。清熱燥溼,瀉火解毒,安胎。用於熱病高熱煩渴,或肺熱咳嗽,或熱盛迫血外溢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以及熱毒瘡瘍等症。黃芩能清實熱,瀉肺火。
玄參,為玄參科植物玄參的根。苦、鹹,寒。入脾、胃、腎經。清熱滋陰,瀉火解毒。用於咽喉腫痛、目赤、瘰歷結核等症。咽喉腫痛有外感風熱所致者,有陰虛、虛火上炎所引起者,這兩類咽喉腫痛,玄參皆可治療。
貝母,為百合科植物卷葉川貝、川貝母,以及浙貝母等的鱗莖。川貝母:苦、甘,微寒。浙貝母:苦,寒。入心、肺經。止咳化痰,清熱散結。
用於肺虛久咳、痰少咽燥及外感風熱咳嗽,鬱火痰結咳嗽、咯痰黃稠等症。川貝與浙貝皆屬性寒而有苦味,都能清肺化痰而止咳,可用於痰熱咳嗽等症。然川貝性涼而有甘味,兼有潤肺之功,而清火散結之力則不及浙貝母,故宜用於肺虛久咳、痰少咽燥等症。
半夏,天南星科草本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 的塊莖。辛,溫有毒。歸脾、胃經。燥溼化痰,消痞散結,降逆止嘔。
用於痰多咳嗽。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溼,聚而成痰者為主,為治溼痰的要藥,適用於痰溼壅滯、咳嗽氣逆等症。
薄荷,唇形科植物薄荷的莖葉。辛,涼。入肺、肝經。疏散風熱,清利咽喉,透疹。
用於咽喉紅腫疼痛,薄荷清利咽喉作用顯著,主要用於風熱咽痛,兼有疏散風熱作用。也可研末吹喉,治咽喉紅腫熱痛病症。
旋覆花,菊科草本植物旋覆花 Inula Japonica Thunb. 或歐亞旋覆花 I.britanni- ca 的頭狀花序。苦、辛、鹹,微溫。歸肺、脾、大腸經。降氣止嘔,化痰止咳。
用於喘咳痰多,旋覆花能入肺經,可化痰飲、下肺氣,適用於痰壅氣逆及痰飲蓄結所致的喘咳痰多之症。
蒲公英,為菊科植物蒲公英或其它同屬植物的全草。苦、甘,寒。入肝、胃經。清熱解毒。用於乳癰腫痛,疔瘡熱毒,肺癰咳吐膿血痰。蒲公英對熱毒所致的乳癰腫痛、疔瘡有良好的效果,可單獨煎汁內服,或外敷局部。
麻黃,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及木賊麻黃或其它含麻黃鹼的同屬植物的草質莖。辛、微苦,溫。入肺、膀胱經。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用於感冒風寒及麻疹透發不暢,風疹身癢等症。麻黃性溫辛散,能發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風透疹。
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於:
本發明根據咽喉炎的發病原因及發展過程,並且針對容易出現的併發症的情況,依據中醫理論和中藥相須、相使、相畏、相殺和相惡的配伍用藥原則得到19方組合物,其具有疏風散寒,利咽止咳的功效,同時能夠清熱解毒、消腫利咽、清肺化痰等功效。
本發明的配方能夠有效的消除咽喉部的炎症,並且能夠同時起到通宣理肺的作用,防止引發支氣管和肺部的炎症,能夠止咳化痰,避免在病程的後期出現咳嗽、濃痰等現象,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患有扁桃體結石的現象具有顯著的療效。
本發明能夠避免用藥產生的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積滯瀉痢等副作用。
本發明能夠有效的達到去除病因,驅邪扶正,標本兼治的目的。
以下結合臨床試驗和臨床應用安全性分析對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進行闡述:
臨床試驗
1一般資料
受試對象:男性患者58人,女性患者42人,年齡最大60歲,最小10歲。,受試對象主觀症狀有咽痛、咽癢、咽幹、異物感、吞咽不暢。經檢查有咽部黏膜水腫、黏膜充血、懸雍垂水腫增長、扁桃體紅腫、咳嗽痰白、咽後壁淋巴增生和分泌物附著中的至少一項。
2診斷標準
參考衛生部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症診斷療效標準》和《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3服用方法
全部病例均採用本發明實施例1所提供的水煎劑,一天兩次,分別於早晚飯前半小時服用,連續服用十五天後進行療效評價。
4療效標準: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診斷療效標準》和《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
顯效:症狀減輕或消失,咽部體徵減輕2級。
有效:症狀減輕,咽部體徵減輕1~2 級。
無效:症狀、體徵無變化。
5結果
有效率為97%;顯效率為91%。
臨床應用安全性分析
在臨床應用過程中我們始終注意本方劑安全性觀察,患者均未出現全身的過敏反應等不良反應,長時間使用說明本方劑臨床應用安全可靠。通過文獻檢索,未發現其它安全性問題。
臨床使用分析表明,本配方臨床使用人群廣泛、臨床療效好、未出現毒副作用,對咽喉炎及其併發症的顯效率可達90%以上,值得推廣和應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發明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實施例1
防風6g、荊芥6g、桔梗6g、山豆根6g、桂枝6g、僵蠶4g、細辛4g、瓜蔞皮3g、萊菔子3g、蘇子3g、豬膚3g、黃芩3g、貝母3g、玄參8g、半夏8g、薄荷8g、旋覆花8g、蒲公英15g、麻黃2g。
將萊菔子搗碎與防風、荊芥、桔梗、山豆根、桂枝、僵蠶、細辛、瓜蔞皮、萊菔子、蘇子、豬膚、黃芩、貝母、玄參、半夏、薄荷、旋覆花、蒲公英、麻黃一起投入到煎藥容器中,加入藥材重量8倍的冷水,浸泡30分鐘,進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採用武火煎煮,沸後用文火煎煮30分鐘,濾出藥液,得到濾渣,加入藥材總量的4倍得冷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大火燒至水沸後,文火煎煮20分鐘,濾出藥液,將兩次煎煮的藥液合併。
實施例2
防風7g、荊芥7g、桔梗7g、山豆根7g、桂枝7g、僵蠶5g、細辛5g、瓜蔞皮4g、萊菔子4g、蘇子4g、豬膚4g、黃芩4g、貝母4g、玄參9g、半夏9g、薄荷9g、旋覆花10g、蒲公英18g、麻黃2g。
將萊菔子搗碎與防風、荊芥、桔梗、山豆根、桂枝、僵蠶、細辛、瓜蔞皮、萊菔子、蘇子、豬膚、黃芩、貝母、玄參、半夏、薄荷、旋覆花、蒲公英、麻黃一起投入到煎藥容器中,加入藥材重量8倍的冷水,浸泡30分鐘,進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採用武火煎煮,沸後用文火煎煮30分鐘,濾出藥液,得到濾渣,加入藥材總量的4倍得冷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大火燒至水沸後,文火煎煮20分鐘,濾出藥液,將兩次煎煮的藥液合併。
實施例3
防風8g、荊芥8g、桔梗8g、山豆根8g、桂枝8g、僵蠶6g、細辛6g、瓜蔞皮5g、萊菔子5g、蘇子5g、豬膚5g、黃芩5g、貝母5g、玄參10g、半夏10g、薄荷10g、旋覆花12g、蒲公英20g、麻黃3g。
將萊菔子搗碎與防風、荊芥、桔梗、山豆根、桂枝、僵蠶、細辛、瓜蔞皮、萊菔子、蘇子、豬膚、黃芩、貝母、玄參、半夏、薄荷、旋覆花、蒲公英、麻黃一起投入到煎藥容器中,加入藥材重量8倍的冷水,浸泡30分鐘,進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採用武火煎煮,沸後用文火煎煮30分鐘,濾出藥液,得到濾渣,加入藥材總量的4倍得冷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大火燒至水沸後,文火煎煮20分鐘,濾出藥液,將兩次煎煮的藥液合併。
實施例4
防風6g、荊芥6g、桔梗6g、山豆根8g、桂枝7g、僵蠶4g、細辛6g、瓜蔞皮3g、萊菔子3g、蘇子3g、豬膚4g、黃芩5g、貝母5g、玄參10g、半夏9g、薄荷10g、旋覆花12g、蒲公英20g、麻黃2g。
將萊菔子搗碎與防風、荊芥、桔梗、山豆根、桂枝、僵蠶、細辛、瓜蔞皮、萊菔子、蘇子、豬膚、黃芩、貝母、玄參、半夏、薄荷、旋覆花、蒲公英、麻黃一起投入到煎藥容器中,加入藥材重量8倍的冷水,浸泡30分鐘,進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採用武火煎煮,沸後用文火煎煮30分鐘,濾出藥液,得到濾渣,加入藥材總量的4倍得冷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大火燒至水沸後,文火煎煮20分鐘,濾出藥液,將兩次煎煮的藥液合併。
實施例5
防風8g、荊芥8g、桔梗8g、山豆根6g、桂枝6g、僵蠶5g、細辛5g、瓜蔞皮4g、萊菔子4g、蘇子3g、豬膚3g、黃芩3g、貝母3g、玄參10g、半夏8g、薄荷8g、旋覆花12g、蒲公英18g、麻黃3g。
將萊菔子搗碎與防風、荊芥、桔梗、山豆根、桂枝、僵蠶、細辛、瓜蔞皮、萊菔子、蘇子、豬膚、黃芩、貝母、玄參、半夏、薄荷、旋覆花、蒲公英、麻黃一起投入到煎藥容器中,加入藥材重量8倍的冷水,浸泡30分鐘,進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採用武火煎煮,沸後用文火煎煮30分鐘,濾出藥液,得到濾渣,加入藥材總量的4倍得冷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大火燒至水沸後,文火煎煮20分鐘,濾出藥液,將兩次煎煮的藥液合併。
典型病例
1、張某某,男,30歲,文職人員,自述風寒感冒,低燒,引起咽喉不適,咽喉疼痛、有異物感,檢測咽黏膜充血呈深紅色,咽後壁淋巴濾泡增生,懸雍垂水腫增長、扁桃體紅腫,有化膿現象,扁桃體炎和喉炎並存。
該患者患有慢性咽炎和慢性扁桃體炎多年,導致扁桃體肥,大扁桃體上隱窩內嵌有乾酪樣物積聚,為扁桃體結石。
服用本發明的實施例1方劑的過程中,未出現病情的轉變,咳嗽、濃痰等現象較以往明顯緩解,連續服用十五日後,各症狀基本消失,扁桃體結石脫落消失。
2、高某某,女,58歲,公務員,風寒引起感冒,高燒38-39度,扁桃體紅腫,咳嗽,有痰。
服用本發明的實施例1方劑十五日後,各症狀基本消失,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