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池殼體及電源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11:53:42 4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池製造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電池殼體及電源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傳統化石能源的枯竭,新能源的開發被廣泛地關注。而汽車是能源消耗的主要產品之一,新能源汽車的出現可以有效地緩解能源枯竭的問題,所以新能源汽車被大力的發展應用。作為新能源汽車動力源的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電池的性能也就提高了汽車的性能。
由於單個電池存在輸出功率低的問題,在大多數電池的應用環境中,電池的應用方式都是以多個電池串聯或並聯後形成一電池模組,統一對外進行能量輸出。電池模組中有多個電池,電池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就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如果不對電池模組進行降溫、散熱處理,就會降低電池的使用壽命。因此,在電池模組的使用過程中,一般配套設置液冷裝置以完成對電池模組的散熱操作。
經發明人研究發現,現有的電池模組設置於電池殼體時,會單獨設置管路以使液冷裝置與外部設備連通,從而實現外部液體通過液冷裝置對電池模組進行散熱的操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池殼體,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需要單獨設置管路將進液口和出液口與外部設備連通的問題,極大地提高了電池殼體的實用價值。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源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需要單獨設置管路將進液口和出液口與外部設備連通的問題,極大地提高了電池殼體的實用價值。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池殼體,用於放置電池模組。所述電池模組設置有進液口和出液口,所述電池殼體內部間隔設置有進液管路和出液管路,所述進液口通過所述進液管路與外部連通,所述出液口通過所述出液管路與外部連通。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較佳的選擇中,在上述電池殼體中,所述電池殼體用於放置所述電池模組的一側設置有進液孔和出液孔,所述進液孔的一端貫穿至所述進液管路並與所述進液管路連通、另一端與所述進液口連通,所述出液孔的一端貫穿至所述出液管路並與所述出液管路連通、另一端與所述出液口連通。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較佳的選擇中,在上述電池殼體中,所述電池模組為多個,多個所述電池模組至少有一個電池模組設置有進液口和出液口,所述進液孔的數量與所述進液口的數量相同且一一對應設置,所述出液孔的數量與所述出液口的數量相同且一一對應設置。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較佳的選擇中,在上述電池殼體中,設置有進液口和出液口的電池模組為多個,所述進液管路為多個且與設置有進液口和出液口的電池模組的數量相同,各所述進液管路間隔設置且分別與各所述進液口連通。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較佳的選擇中,在上述電池殼體中,設置有進液口和出液口的電池模組為多個,所述出液管路為多個且與設置有進液口和出液口的電池模組的數量相同,各所述出液管路間隔設置且分別與各所述出液口連通。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較佳的選擇中,在上述電池殼體中,所述進液管路沿所述電池殼體的長度方向設置,所述出液管路沿所述電池殼體的長度方向設置。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較佳的選擇中,在上述電池殼體中,所述進液管路的第一端貫穿所述電池殼體並與外部連通、第二端沿所述電池殼體的長度方向延伸至與第一端所在表面相對的另一表面並通過所述電池殼體與外部間隔設置,所述出液管路的第一端貫穿所述電池殼體並與外部連通、第二端沿所述電池殼體的長度方向延伸至與第一端所在表面相對的另一表面並通過所述電池殼體與外部間隔設置。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較佳的選擇中,在上述電池殼體中,所述進液管路為多個,所述出液管路為多個,各所述進液管路在所述電池殼體內部連通,各所述出液管路在所述電池殼體內部連通。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較佳的選擇中,在上述電池殼體中,所述電池殼體的表面設置有凹槽,所述電池模組通過所述凹槽放置於所述電池殼體。
在上述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源裝置,包括電池模組和上述的電池殼體,所述電池模組設置有進液口和出液口,所述電池殼體內部間隔設置有進液管路和出液管路,所述進液口通過所述進液管路與外部連通,所述出液口通過所述出液管路與外部連通。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池殼體及電源裝置,通過在電池殼體內部設置進液管路和出液管路,實現進液口和出液口分別與外部連通的目的,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需要單獨設置管路將進液口和出液口與外部設備連通的問題,極大地提高了電池殼體和電源裝置的實用價值。
進一步地,通過設置多個進液管路和多個進出液管路,可以進一步地提高電池殼體的利用率,並通過提高液冷裝置的液體流通速率提高液冷裝置的散熱能力,極大地提高了電池殼體及電源裝置的實用價值。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電源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電源裝置的爆炸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電池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電池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電池殼體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圖標:10-電源裝置;100-電池殼體;110-凹槽;120-進液管路;130-出液管路;140-進液孔;150-出液孔;160-第一接頭;200-電池模組;210-進液口;220-出液口;230-第二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並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後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於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只是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此外,術語如「平行」僅僅是指其相對於「垂直」而言更加平行,並不是表示一定要完全平行,而是可以稍微傾斜。「相同」僅僅指兩者之間的差異較小,並不表示一定要完全相同,而是可以存在較小的差異。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池殼體100,用於放置電池模組200。所述電池殼體100設置有用於放置所述電池模組200的存放結構,所述電池模組200通過所述存放結構設置於所述電池殼體100,從而實現固定所述電池模組200的目的。
可選地,所述存放結構的具體形狀結構不受限制,可以通過設置其它附加元件實現對所述電池模組200的固定,例如卡扣部件、銷連接件或者其它連接件。結合圖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電池殼體100的表面設置有凹槽110,所述電池模組200通過所述凹槽110放置於所述電池殼體100。
可選地,所述凹槽110的具體形狀結構和大小不受限制,例如,可以是方形凹槽、弧形凹槽或者其它不規則的形狀,具體的可以根據所述電池模組200的形狀和數量進行設置。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凹槽110的形狀大小與所述電池模組200的形狀大小相匹配,以使所述電池模組200通過所述凹槽110放置於所述電池殼體100。
可選地,所述凹槽110的數量不受限制,既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可以根據所述電池模組200的數量進行設置,例如在所述電池模組200為多個時,可以將多個所述電池模組200同時設置在同一個凹槽110,也可以將各所述電池模組200分別設置於多個不同的凹槽110。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凹槽110為一個,各所述電池模組200設置於該凹槽110。
結合圖4,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電池模組200設置有進液口210和出液口220,且內部設置有用於對所述電池模組200內部的電池進行散熱處理的液冷裝置,所述液冷裝置分別與所述進液口210和出液口220連通以使外部液體可以通過所述進液口210和出液口220流入所述液冷裝置,從而對所述電池模組200內部的電池進行散熱處理。
可選地,所述進液口210和出液口220的數量不受限制,既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具體地可以根據該電池模組200在工作時產生的熱量的多少以及液冷裝置的散熱效率進行設置。所述進液口210和出液口220位於所述電池模組200的具體位置不受限制,既可以是設置於所述電池模組200靠近所述凹槽110的一側,也可以是設置於所述電池模組200的其它部位且通過設置管路連接至靠近所述凹槽110的一側。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進液口210和出液口220通過設置管路連接至靠近所述凹槽110的一側。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電池殼體100內部設置有進液管路120和出液管路130,所述進液管路120和出液管路130間隔設置,且分別與外部連通。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進液口210與所述進液管路120連通並通過所述進液管路120與外部連通,所述出液口220與所述出液管路130連通並通過所述出液管路130與外部連通。通過上述設計,可以通過電池殼體100實現液冷裝置與外部連通的目的,無需單獨設置管路,有效地提高了電池殼體100的利用率。
可選地,所述進液口210通過所述進液管路120與外部連通的具體連通方式不受限制,所述出液口220通過所述出液管路130與外部連通的具體連通方式也不受限制。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電池殼體100用於放置所述電池模組200的一側設置有進液孔140和出液孔150,所述進液孔140的一端貫穿至所述進液管路120並與所述進液管路120連通、另一端與所述進液口210連通,所述出液孔150的一端貫穿至所述出液管路130並與所述出液管路130連通、另一端與所述出液口220連通。
結合圖5,所述進液孔140與所述進液口210的具體連通方式不受限制,既可以是將與所述進液口210連接的管路直接內嵌於所述進液孔140,也可以是在所述進液孔140的位置設置第一接頭160並在與所述進液口210連接的管路的一端設置第二接頭230,所述第一接頭160與所述第二接頭230相互匹配。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進液孔140和所述進液口210通過所述第一接頭160和第二接頭230連接。通過所述第一接頭160和第二接頭230,一方面可以實現所述進液孔140和進液口210的連通,還能對所述電池模組200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
可選地,所述出液孔150與所述出液口220的具體連通方式不受限制,既可以是將與所述出液口220連接的管路直接內嵌於所述出液孔150,也可以是如上所述通過設置接頭進行設置。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出液孔150與所述出液口220通過設置的接頭連通。
可選地,所述進液孔140和出液孔150的具體設置位置不受限制,既可以是設置於所述凹槽110的凹陷區域,也可以設置於所述凹槽110的邊緣區域。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進液孔140和出液孔150設置於所述凹槽110的凹陷區域。
可選地,所述進液孔140和所述出液孔150的數量不受限制,可以根據所述進液口210和所述出液口220的數量進行設置。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電池模組200為多個,多個所述電池模組200中至少有一個電池模組200設置有進液口210和出液口220,所述進液孔140的數量與所述進液口210的數量相同且一一對應設置,所述出液孔150的數量與所述出液口220的數量相同且一一對應設置。
可選地,所述進液管路120的數量不受限制,既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進液管路120為多個。各所述進液管路120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不受限制,既可以是間隔設置,也可以是相互連通設置。在各所述進液管路120間隔設置時,所述進液管路120與設置有進液口210和出液口220的電池模組200的數量相同且分別與各所述進液口210連通。在各所述進液管路120連通時,具體數量不受限制。
可選地,所述出液管路130的數量不受限制,既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出液管路130為多個。各所述出液管路130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不受限制,既可以是間隔設置,也可以是相互連通設置。在各所述出液管路130間隔設置時,所述出液管路130與設置有進液口210和出液口220的電池模組200的數量相同且分別與各所述出液口220連通。在各所述出液管路130相互連通設置時,具體數量不受限制。
可選地,所述進液管路120和所述出液管路130在所述電池殼體100的內部的具體設置方式不受限制,既可以是沿所述電池殼體100的長度方向設置,也可以是沿所述電池殼體100的寬度方向設置,還可以是其它方向,例如對角線或者曲線,具體地可以根據各所述電池模組200與所述電池殼體100的相對設置方式進行設置。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進液管路120沿所述電池殼體100的長度方向設置,所述出液管路130沿所述電池殼體100的長度方向設置。
可選地,所述進液管路120與所述出液管路130設置於所述電池殼體100的內部後與外部連通的具體方式不受限制,既可以是將所述進液管路120和出液管路130的一端貫穿至所述電池殼體100表面,也可以是在設置有凹槽110的表面相對的另一表面設置通孔並貫穿至所述進液管路120和出液管路130,還可以是在其它表面設置通孔並貫穿至所述進液管路120和出液管路130。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進液管路120的第一端貫穿所述電池殼體100並與外部連通、第二端沿所述電池殼體100的長度方向延伸至與第一端所在表面相對的另一表面並通過所述電池殼體100與外部間隔設置,所述出液管路130的第一端貫穿所述電池殼體100並與外部連通、第二端沿所述電池殼體100的長度方向延伸至與第一端所在表面相對的另一表面並通過所述電池殼體100與外部間隔設置。
可選地,所述進液管路120和所述出液管路130設置於所述電池殼體100的內部後的相對位置關係不受限制,例如平行、或者位於不同水平上的相交。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進液管路120和所述出液管路130在所述電池殼體100內部的高度相同且相互平行。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源裝置10,包括電池模組200和上述的電池殼體100。所述電池模組200設置有進液口210和出液口220,所述電池殼體100內部間隔設置有進液管路120和出液管路130,所述進液口210通過所述進液管路120與外部連通,所述出液口220通過所述出液管路130與外部連通。所述電池模組200和所述電池殼體100的相對設置方式以及各自的結構如上所述,在此不一一贅述。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電池殼體100及電源裝置10,通過在電池殼體100內部設置進液管路120和出液管路130,實現進液口210和出液口220分別與外部連通的目的,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需要單獨設置管路將進液口210和出液口220與外部設備連通的問題,極大地提高了電池殼體100的實用價值。其次,通過設置多個進液管路120和多個進出液管路130,可以進一步地提高電池殼體100的利用率,並通過提高液冷裝置的液體流通速率提高液冷裝置的散熱能力,極大地提高了電池殼體100的實用價值。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