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轉換開關的殼體的製作方法
2023-11-10 17:41:17 1
專利名稱:一種自動轉換開關的殼體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電氣開關領域,涉及一種自動轉換開關的殼體。
背景技術:
自動轉換開關廣泛的應用於各種需不間斷供電的場所,其實現了電源的自動轉換,以保證用戶供電的可靠性。為了實現兩臺斷路器的分合閘轉換,目前公知的自動轉換開關採用的是由電機帶動旋轉部件控制兩側的撥動支架上下交替活動,撥動支架帶動斷路器開關的分合閘。自動轉換開關的殼體和支架相互安裝連接從而固定自動轉換開關的整體,設置在自動轉換開關中的斷路器根據所要供電的場所不同,斷路器的極數也有區別。現有的殼體會提前開出所有位置的出線孔,但面對不同場所使用孔的數量不同,這樣一些孔就會空出來不使用。這樣的加工方式加大了加工的費用投入,且做了無用功,降低了工作生產效率,也降低了電器的防護能力。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便於生產加工、可根據需要加工出線孔的自動轉換開關的殼體。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自動轉換開關的殼體,其特徵在於:包括有第一殼罩和第二殼罩,所述第一殼罩和第二殼罩正面上設置有均勻排列的若干個接線敲落孔,所述第一殼罩和第二殼罩上下側面均設置有與接線敲落孔數量位置對應的出線敲落孔,所述每一接線敲 落孔和出線敲落孔均設置有孔痕輪廓線。作為一種改進,還包括有第三殼罩、第四殼罩和切換旋鈕,所述第一殼罩和第二殼罩分別設置在第四殼罩的兩側,所述第三殼罩設置在第四殼罩的上部,所述切換旋鈕設置在第四殼罩的中部,所述第一殼罩、第二殼罩、第三殼罩、切換旋鈕通過與第四殼罩的配合套設在自動轉換開關上。作為一種改進,所述第四殼罩上設置有第一凸筋、第二凸筋和第三凸筋,所述第一凸筋設置在第四殼罩的一側與第一殼罩配合,所述第二凸筋設置在第四殼罩的另一側與第二殼罩配合,所述第三凸筋設置在第四殼罩的上部與第三殼罩配合。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切換旋鈕上設置有第四凸筋,所述第四凸筋與第四殼罩配合固定。作為一種改進,所述第三殼罩上設置有觀察窗。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自動轉換開關的殼體通過在斷路器對應的殼罩位置上設置接線和出線敲落孔,且接線和出線敲落孔位置設置孔痕輪廓線,使用者可以根據使用場所的具體需要使用鉗子或螺絲刀等工具直接開設出孔,避免了以前需加工所有孔的繁瑣,提高了生產加工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
圖1是本實用新型自動轉換開關的殼體的正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自動轉換開關的殼體的仰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自動轉換開關的殼體的第四殼罩和切換旋鈕正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自動轉換開關的殼體的第四殼罩和切換旋鈕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做詳細說明。如圖1、2、3、4所示,為實用新型自動轉換開關的殼體具體實施例。該實施例包括有第一殼罩I和第二殼罩2,第一殼罩I和第二殼罩2正面上設置有均勻排列的若干個接線敲落孔7,第一殼罩I和第二殼罩2上下側面均設置有與接線敲落孔7數量位置對應的出線敲落孔6,每一接線敲落孔7和出線敲落孔6均設置有孔痕輪廓線。第一殼罩I和第二殼罩2分別安裝在自動轉換開關兩側的兩組斷路器所在的位置,第一殼罩I和第二殼罩2上接線敲落孔7和出線敲落孔6的數量與每組斷路器的數量相對應,根據不同場合·的供電需要,斷路器的使用數量不一,接線敲落孔7和出線敲落孔6為在第一殼罩I和第二殼罩2上設置的薄片結構,薄片結構的邊緣具有孔痕輪廓線,孔痕輪廓線僅有很薄或很少的材料與第一殼罩I和第二殼罩2相連,使用者可以根據需要從孔痕輪廓線處敲落薄片露出通孔,避免了以前需加工所有孔的繁瑣,提高了生產加工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且保留不使用位置的薄片結構有利於防塵,對其他位置的快速接線,避免錯誤。作為一種改進的具體實施方式
,還包括有第三殼罩3、第四殼罩4和切換旋鈕5,第一殼罩I和第二殼罩2分別設置在第四殼罩4的兩側,第三殼罩3設置在第四殼罩4的上部,切換旋鈕5設置在第四殼罩4的中部,第一殼罩1、第二殼罩2、第三殼罩3、切換旋鈕5通過與第四殼罩4的配合套設在自動轉換開關上;第四殼罩4上設置有第一凸筋4a、第二凸筋4b和第三凸筋4c,第一凸筋4a設置在第四殼罩4的一側與第一殼罩I配合,第二凸筋4b設置在第四殼罩4的另一側與第二殼罩2配合,第三凸筋4c設置在第四殼罩4的上部與第三殼罩3配合,切換旋鈕5上設置有第四凸筋5a,第四凸筋5a與第四殼罩4配合固定,第三殼罩3上設置有觀察窗3a。第一殼罩1、第二殼罩2、第三殼罩3通過設置在第四殼罩4對應位置上的凸筋相互連接設置,切換旋鈕5通過第四凸筋5a直接套設在第四殼罩4上,結構簡單緊湊,整體安裝固定好自動轉換開關,且便於拆卸維護。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轉換開關的殼體,其特徵在於:包括有第一殼罩(I)和第二殼罩(2),所述第一殼罩(I)和第二殼罩(2)正面上設置有均勻排列的若干個接線敲落孔(7),所述第一殼罩(I)和第二殼罩(2)上下側面均設置有與接線敲落孔(7)數量位置對應的出線敲落孔(6),所述每一接線敲落孔(7)和出線敲落孔(6)均設置有孔痕輪廓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轉換開關的殼體,其特徵是還包括有第三殼罩(3)、第四殼罩(4)和切換旋鈕(5),所述第一殼罩(I)和第二殼罩(2)分別設置在第四殼罩(4)的兩側,所述第三殼罩(3)設置在第四殼罩(4)的上部,所述切換旋鈕(5)設置在第四殼罩(4)的中部,所述第一殼罩(I)、第二殼罩(2)、第三殼罩(3)、切換旋鈕(5)通過與第四殼罩(4)的配合套設在自動轉換開關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動轉換開關的殼體,其特徵是所述第四殼罩(4)上設置有第一凸筋(4a)、第二凸筋(4b)和第三凸筋(4c),所述第一凸筋(4a)設置在第四殼罩(4)的一側與第一殼罩(I)配合,所述第二凸筋(4b)設置在第四殼罩(4)的另一側與第二殼罩(2)配合,所述第三凸筋(4c)設置在第四殼罩(4)的上部與第三殼罩(3)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自動轉換開關的殼體,其特徵是所述切換旋鈕(5)上設置有第四凸筋(5a),所述第四凸筋(5a)與第四殼罩(4)配合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自動轉換開關的殼體,其特徵是所述第三殼罩(3)上設置有觀察窗(3a)。·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電氣開關領域,涉及一種自動轉換開關的殼體。該自動轉換開關的殼體,其特徵是所述第一殼罩和第二殼罩正面上設置有均勻排列的若干個接線敲落孔,所述第一殼罩和第二殼罩上下側面均設置有與接線敲落孔數量位置對應的出線敲落孔,所述每一接線敲落孔和出線敲落孔均設置有孔痕輪廓線。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斷路器對應的殼罩位置上設置接線和出線敲落孔,且接線和出線敲落孔位置設置孔痕輪廓線,使用者可以根據使用場所的具體需要使用鉗子或螺絲刀等工具直接開設出孔,避免了以前需加工所有孔的繁瑣,提高了生產加工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
文檔編號H01H9/02GK203165709SQ201320184038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3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13日
發明者但海龍, 王曉平 申請人:浙江現代電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