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石墨電極冷卻降溫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1-11 03:28:32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石墨製品,特別涉及一種石墨電極冷卻降溫結構。
背景技術:
石墨電極是電弧爐和爐外精煉鋼包爐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石墨電極消耗過大是電弧爐煉鋼及LF精煉的主要問題,目前我國的電爐用石墨電極平均單耗為7~8kg/t鋼,約佔電爐煉鋼成本的8%。世界主要產鋼國石墨電極消耗平均低於5kg/t鋼,世界最好水平為2.4kg/t鋼。
冶金企業使用的石墨電極,原材料主要是石油瀝青和煤焦油瀝青,它具有良好的高溫性能,熱膨脹係數低、重量輕,耐腐蝕性強,易於加工,抗熱衝擊性能優良,但是它在高溫下極易氧化,石墨的氧化從450℃開始,超過750℃後氧化急劇增加,且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加劇,通常石墨電極表面溫度很高,並處在空氣環境下,造成嚴重的氧化。
在氧化性氣氛下,高溫使石墨很容易被氧化,因此石墨電極從氧化部位開始往下逐漸變細,使電極的抗耗性下降;另外由於電流的集膚效應,較細的電極,電流密度增大,電極的抗大電流衝擊能力亦下降,從而導致了石墨電極的單耗增加。
技術實現要素: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石墨電極冷卻降溫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殼體、石墨主體以及隔離環;
所述隔離環為延殼體軸向設置的同心環,其長度為從殼體一端到另一端,將內部石墨主體分隔成相互獨立的環形區域,所述隔離環內部為同心設置的軸向通風槽,所述每個通風槽將對應位置的隔離環分隔成一個內環和一個外環;
所述石墨主體設置於相鄰兩個隔離環之間的區域,兩層石墨之間相互隔離;
所述石墨主體兩端設置電極蓋裝置,一端與石墨主體端密貼,貼合石墨主體的一端設置有圓環狀導電裝置,插於石墨主體內;另一端連接電極;
所述石墨主體中心位置設置軸向通風孔,兩端分別穿過電極蓋裝置以及電極,頂端置於兩端電極頂端。
優選地,所述石墨主體、隔離環以及電極蓋裝置均設置在殼體內,所述殼體為封閉殼體,防止內部結構與空氣接觸氧化。
優選地,所述隔離環為絕緣體。
區別於現有技術的情況,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採用隔離環隔離石墨主體,並在隔離環中設置通風槽,可以有效的降低石墨主體的溫度,從而避免自上而下的石墨氧化損耗,提高電極的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石墨電極冷卻降溫結構的縱截面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石墨電極冷卻降溫結構的橫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參見圖1,提供一種石墨電極冷卻降溫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殼體1、石墨主體2以及隔離環3;
所述隔離環為延殼體軸向設置的同心環,其長度為從殼體一端到另一端,將內部石墨主體分隔成相互獨立的環形區域,所述隔離環內部為同心設置的軸向通風槽,所述每個通風槽將對應位置的隔離環分隔成一個內環和一個外環;
所述石墨主體設置於相鄰兩個隔離環之間的區域,兩層石墨之間相互隔離;
所述石墨主體兩端設置電極蓋裝置4,一端與石墨主體端密貼,貼合石墨主體的一端設置有圓環狀導電裝置41,插於石墨主體內;另一端連接電極;
所述石墨主體中心位置設置軸向通風孔5,兩端分別穿過電極蓋裝置以及電極,頂端置於兩端電極頂端。
具體的,
所述石墨主體、隔離環以及電極蓋裝置均設置在殼體內,所述殼體為封閉殼體,防止內部結構與空氣接觸氧化;所述隔離環為絕緣體。
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石墨主體採用分割式獨立石墨環,而隔離環為絕緣體,避免了相鄰兩層石墨環之間所形成的內部電流循環,減少了內部電流迴路送造成的損耗,同時,內部設置的通風槽可以帶走石墨主體在工作時產生的部分熱量,從而降低了石墨主體因發熱而產生的氧化。。
通過上述方式,採用隔離環隔離石墨主體,並在隔離環中設置通風槽,可以有效的降低石墨主體的溫度,從而避免自上而下的石墨氧化損耗,提高電極的壽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簡介運用在其他相關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