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管路端部處理機及加工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12-07 04:57:56 4
醫用管路端部處理機及加工工藝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用管路端部處理機及加工工藝,特徵是:包括底板、管路端部處理機構、電機、主動齒輪、傳送帶和電控器,管路端部處理機構包括底座、軸承座、鑲芯、刀座、刀片、壓板和從動齒輪,底座與底板固裝,在底座上制有通孔,底座通孔內穿裝軸承座並與底座緊固,軸承座內穿裝鑲芯,在軸承座外部裝有軸承和刀座,刀座上裝有從動齒輪,刀座上制有用於放置刀片的凹槽。優點是:採用本處理機加工的管路端部呈均勻圓滑狀、無毛刺,不僅可解決了手術插管時銳利管埠損傷患者臟器的難題,提高插管、氣管插管或吸痰管使用安全性能;而且還可大幅度提高管路端部處理加工效率,減輕操作人員的工作強度,適用於處理不同材質和不同規格的各種醫用管路。
【專利說明】
醫用管路端部處理機及加工工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醫用管路端部處理機及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0002]管路可以應用在生物醫用領域的各個方面,按材質可分為聚氨酯、聚氯乙烯、聚丙、矽膠、聚乙等。同一材質的管路硬度也可以從極軟到極硬以滿足臨床中的不同需要。不同材質和不同硬度的管路可有不同的應用,如心臟插管、氣管插管及吸痰管等等。在臨床使用中,由於大部分醫用管路均會與人體的各器官直接接觸,由於管路的端部切割後會形成直角邊,即形成非常銳利的管埠,當醫務人員將插管、氣管插管或吸痰管插入患者體內時,會損傷患者相關的臟器,這樣不僅給醫務人員操作帶來諸多麻煩,而且還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因此需將管路的端部進行圓滑、無毛刺處理。目前,管路端部處理的方式包括使用砂紙或砂輪進行磨頭處理,也有使用玻璃磨具進行熔頭處理等等。上述管路端部處理方式存在如下缺點和不足:1、使用時處理效果不好控制,並且處理後產品效果不統一 ;2、操作人員工作強度大且生產效率低。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醫用管路端部處理機及加工工藝。
[0004]採用本管路端部處理機加工的管路端部呈圓滑狀、無毛刺,不僅可解決了手術插管時銳利管埠損傷患者臟器的難題,提高了插管、氣管插管或吸痰管使用安全性能;而且還可大幅度提高管路端部處理加工效率,減輕操作人員的工作強度,適用於處理不同材質和不同規格的各種醫用管路。
[0005]本發明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6]醫用管路端部處理機,其特徵在於:包括底板、安裝在底板上的管路端部處理機構、電機、與電機輸出軸連接的主動齒輪、傳送帶和電控器,所述管路端部處理機構包括底座、軸承座、鑲芯、刀座、刀片、壓板和從動齒輪,所述底座與底板固裝,在底座上制有用於安裝軸承座的通孔,所述底座通孔內穿裝軸承座並通過緊固件與底座緊固,所述軸承座內穿裝鑲芯,在軸承座外部裝有軸承和刀座,所述刀座上裝有從動齒輪,所述從動齒輪通過傳送帶與主動齒輪構成管路端部處理機構的動力傳動系統,所述刀座上制有用於放置刀片的凹槽。
[0007]本發明還可以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8]所述刀座的凹槽底面與鑲芯中心線設有12° -20°的夾角,在凹槽底面與相鄰一側面的根角部制有圓弧部。
[0009]所述刀片與刀刃相鄰一側邊上制有與刀座凹槽底面圓弧部相吻合的折彎部。
[0010]所述鑲芯靠近一端部上制有用於限定醫用管路插入深度的臺肩。
[0011]採用醫用管路端部處理機的醫用管路端部加工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0012]a、首先將刀片安裝在刀座的凹槽處,使刀片的折彎部完全與凹槽底部的圓弧部相吻合,調節好刀片與鑲芯第一臺肩的間隙後,通過壓板將刀片與刀座固定;
[0013]b、接通電源,並開啟電機,根據待處理管路的軟硬度來調節電控器上的電機轉速開關,使刀片隨刀座同步旋轉;
[0014]C、操作人員手持待處理管路將其套裝在鑲芯的頭部上,並使待處理管路端部頂住鑲芯的臺肩保持0.5-2秒,隨後將管路取出,即可實現管路端部圓滑、無毛刺的處理。
[0015]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由於本發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即通過本管路端部處理機加工的管路端部呈圓滑狀、無毛刺,不僅可解決了手術插管時銳利管埠損傷患者臟器的難題,提高了插管、氣管插管或吸痰管使用安全性能;而且還可大幅度提高管路端部處理加工效率,減輕操作人員的工作強度。適用於處理不同材質和不同規格的各種醫用管路。本處理機還可通過電控器調節刀座轉速,以便進行不同材質、不同軟硬的醫用管路端部處理,通過更換不同直徑的鑲芯尺可處理加工各種直徑規格的醫用管路。此外,本處理機還具有操作簡單方便、實用的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發明管路端部處理機構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本發明處理機構的刀座結構示意圖;
[0019]圖4是圖3的A部放大圖;
[0020]圖5是本發明處理機構的軸承座結構示意圖;
[0021]圖6是本發明處理機構的鑲芯結構示意圖;
[0022]圖7是本發明處理機構的刀片結構示意圖;
[0023]圖8是本發明處理機構的壓板結構示意圖;
[0024]圖9是圖8的B-B剖視圖;
[0025]圖10是本發明處理機構使用狀態圖。
[0026]圖中:1、鑲芯;1_1、臺肩;2、底座;3、軸承座;4、從動齒輪;5、刀座;6、壓板;7、刀片;8、安全擋板;9、電機;10、底板;11、主動齒輪;12、電控器;13傳送帶;14、管路。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能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
【發明內容】
、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0028]請參閱圖1-圖9,醫用管路端部處理機,包括底板10、安裝在底板上的管路端部處理機構、電機9、與電機輸出軸連接的主動齒輪11、傳送帶13和電控器12。所述管路端部處理機構包括底座2、軸承座3、鑲芯1、刀座5、刀片7、壓板6和從動齒輪4,所述底座與底板固裝,在底座上制有用於安裝軸承座的通孔,所述底座通孔內穿裝具有空腔的軸承座並通過緊固件與底座緊固。所述軸承座內穿裝鑲芯1,所述鑲芯與軸承座採用過盈配合。在軸承座外部裝有向心球軸承和刀座5,所述刀座上裝有從動齒輪4,所述從動齒輪通過傳送帶與主動齒輪構成管路端部處理機構的動力傳動系統,通過主動齒輪帶動從動齒輪轉動,進而帶動刀座5旋轉。所述刀座上制有用於放置刀片的凹槽5-1,在刀座外部設有與底座緊固的安全擋板8。
[0029]所述刀座的凹槽5-1底面與鑲芯中心線設有12° -20°的夾角,在凹槽底面與相鄰一側面的根角部制有圓弧部。本實施例中,所述刀座的凹槽5-1底面與鑲芯中心線的夾角優選為15°,所述凹槽底面與相鄰一側面的根角部的圓弧部R優選為3mm。
[0030]本實施例中,所述刀片與刀刃相鄰一側邊上制有與刀座凹槽底部圓弧部相吻合的折彎部。
[0031]本實施例中,所述鑲芯靠近頭部端上制有用於限定醫用管路插入深度的臺肩1-1,所述鑲芯直徑可依據醫用管路內徑而設定。
[0032]採用上述醫用管路端部處理機的醫用管路端部加工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0033]a、首先將刀片安裝在刀座的凹槽處,使刀片的折彎部完全與凹槽底部的圓弧部相吻合,調節好刀片與鑲芯第一臺肩的間隙後,通過壓板將刀片與刀座固定。
[0034]b、接通電源,並開啟電機,根據待處理管路14的軟硬度來調節電控器上的電機轉速開關,使刀片隨刀座同步旋轉。隨著管路的硬度增加,電機的轉速應適當加大,轉速調節範圍100-500轉/分鐘。
[0035]C、操作人員手持待處理管路將其套裝在鑲芯的頭部上,並使待處理管路端部頂住鑲芯的臺肩保持0.5-2秒,隨後將管路取出,即可實現管路端部圓滑、無毛刺的處理。所述待處理管路端部頂住鑲芯的臺肩保持時間可根據待處理管路的軟硬度來設定。
[0036]開啟機器後,電機工作使其上的主動齒輪旋轉,並通過傳送帶帶動處理機構的從動齒輪和刀座同步轉動。刀座轉動的速度可以通過電控器上的旋鈕調節。當待處理管路插入到處理機構鑲芯的頭部上後,由於刀座上設有刀片,並且刀片一側邊設有折彎部,刀座的旋轉使得刀片在管路的端部進行高速的切削,使處理後的管路端部呈均勻圓滑、無毛刺狀。
[0037]本發明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於解釋本發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醫用管路端部處理機,其特徵在於:包括底板、安裝在底板上的管路端部處理機構、電機、與電機輸出軸連接的主動齒輪、傳送帶和電控器,所述管路端部處理機構包括底座、軸承座、鑲芯、刀座、刀片、壓板和從動齒輪,所述底座與底板固裝,在底座上制有用於安裝軸承座的通孔,所述底座通孔內穿裝軸承座並通過緊固件與底座緊固,所述軸承座內穿裝鑲芯,在軸承座外部裝有軸承和刀座,所述刀座上裝有從動齒輪,所述從動齒輪通過傳送帶與主動齒輪構成管路端部處理機構的動力傳動系統,所述刀座上制有用於放置刀片的凹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管路端部處理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刀座的凹槽底面與鑲芯中心線設有12° -20°的夾角,在凹槽底面與相鄰一側面的根角部制有圓弧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管路端部處理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刀片與刀刃相鄰一側邊上制有與刀座凹槽底面圓弧部相吻合的折彎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管路端部處理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鑲芯靠近一端部上制有用於限定醫用管路插入深度的臺肩。
5.一種使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管路端部處理機的醫用管路端部加工工藝,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 a、首先將刀片安裝在刀座的凹槽處,使刀片的折彎部完全與凹槽底部的圓弧部相吻合,調節好刀片與鑲芯第一臺肩的間隙後,通過壓板將刀片與刀座固定; b、接通電源,並開啟電機,根據待處理管路的軟硬度來調節電控器上的電機轉速開關,使刀片隨刀座同步旋轉; C、操作人員手持待處理管路將其套裝在鑲芯的頭部上,並使待處理管路端部頂住鑲芯的臺肩保持0.5-2秒,隨後將管路取出,即可實現管路端部圓滑、無毛刺的處理。
【文檔編號】B29L23/00GK104441366SQ201410628352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0日
【發明者】韓宇洋, 武衡, 王健, 王長富 申請人:天津市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