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燃油乳化連續式自動生產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11-11 20:27:32 3
專利名稱:一種燃油乳化連續式自動生產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燃油乳化設備,具體涉及一種燃油乳化連續式自動生產設
備,屬於化工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
能源短缺,尤其石油資源短缺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極大的影響,解決能源短缺和
環境汙染使人類發展的兩大永恆課題。除研究新的可再生能源外,就是節約現有的能源,尤
其是石化能源。燃油乳化是近年來國內外燃油行業興起的一種節能降耗、環境保護的高新
技術,主要是通過燃油中摻入一定比例的軟水和多種添加劑乳化而成。 中國專利ZL200320103011. X,公開了一種柴油乳化機,在該乳化機中,攪拌器驅動
電機安裝在反應釜上蓋的中心,攪拌器上的渦輪葉片伸入反應釜內,電加熱器安裝在渦輪
葉片的下方,在反應釜的上蓋上設有柴油入口 、水入口和添加劑入口 。靜態乳化器置於反應
釜外,靜態乳化器的進料端通過換向閥和循環泵與反應釜底部的出料口相連通,其另一端
從反應釜上蓋伸入反應釜內。循環泵置於換向閥和反應釜底部出料口之間的聯接管道上。
本乳化機通過反應釜中的渦輪攪拌器充分攪拌均勻,同時採用電加熱器低溫加熱,又輔以
反應釜外靜態乳化器的乳化。 從以上的專利可以看出,目前燃料油的乳化設備通常是將燃料油、水、乳化劑引入一乳化器,使三種成分在乳化器中被攪拌混合,完成乳化後,將乳化燃油引出,然後再重新引入新的燃料油、水和乳化劑重複前述攪拌混合。現有技術目前沒有將燃油、水、乳化劑引入一乳化器,使三種成分在乳化器中攪拌混合的高新技術;如果有也是合成技術裝備的滯後,存在著水顆粒狀態大小不均勻和乳液不能均勻分散在燃油之中的矛盾,因此對乳化燃油產品的穩定性能和燃燒性能的提高造成嚴重影響,而且不能實現燃料油乳化的連續性生產,生產效率不高,操作也較麻煩。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連續對燃油乳化,乳化效果好,生產效率高,操作簡便的燃油乳化連續式自動生產設備。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該一種燃油乳化連續式自動生產設備,其結構特點是由混合組件、進儲油組件和催化組件組成,其中,混合組件包括通過管道依次連接的加熱鍋、攪拌鍋和儲存鍋,加熱鍋上設置有進水管,攪拌鍋上設置有進料管,儲存鍋上設置有出料管;進儲油組件包括依次連接的進油管、油穩壓罐和出油管;催化組件包括依次相連的前靜態混合器、前混合桶、後混合桶和後靜態混合器,前靜態混合器分別與出油管和出料管相連,後靜態混合器上設置有成品油出口。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加熱鍋、攪拌鍋、儲存鍋、油穩壓罐、前混合桶和後混合桶均為雙層封閉結構,所述的加熱鍋、攪拌鍋、儲存鍋、油穩壓罐、前混合桶和後混合桶均分別與蒸汽進管和蒸汽出管相連。[0008]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加熱鍋、儲存鍋、油穩壓罐、前混合桶和後混合桶上分別設置有加熱溫度表、儲存溫度表、油溫度表、前溫度表和後溫度表。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出料管和出油管上分別設置有水過濾器和油過濾器。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出料管和出油管上分別設置有水流量控制器和油流量控制器。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出料管上設置有離心泵。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後混合桶和後靜態混合器之間設置有後油泵。 本實用新型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效果本實用新型研發設計的高效燃
油乳化連續式自動生產設備,應用於燃油的乳化,使燃料油、水、乳化劑三種成分在乳化器
引入一體,攪拌混合,形成新的燃油。技術的創新彌補了現有技術的不足,填補了國內空白,
達國際先進水平。本實用新型設計的燃油乳化連續式自動生產設備,將水混合催化劑和燃
油經過混合,通過靜態混合器的兩次拌和兩次混合桶的恆溫高效攪拌,使水混合催化劑和
燃油在催化劑的作用下,使燃油能夠得到充分的混合和乳化,提高乳化燃油的品質。本實用
新型運用機電機械技術,巧妙地將設備中電路、油路、水路有機結合在一起,達到穩定和安
全可靠,生產效率高產量高,可連續生產的自動化生產線。設備製備的乳化油具有節油率高
(節油率達15-30% ),燃燒率強基本無煙塵排放,對燃燒設備無腐蝕,乳化油質量穩定、耐
儲存運輸、環保等優點,技術的創新達國際先進水平。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攪拌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以下實施例。[0017] 實施例l: 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由混合組件1、進儲油組件11、催化組件III組成,通過三大組件組合實現燃油的乳化,使燃油、水、乳化劑三種成分在乳化器引入一體,攪拌混合,形成新的燃油。各個組件的主要結構是 混合組件I :由進水管1、進料管4、加熱鍋5、攪拌鍋6、儲存鍋7、前管道泵9、後管道泵9-l、水過濾器10、離心泵11、水流量控制器15、出水管32、出料管33、單向閥16、加熱溫度表37和儲存溫度表37-1。 進儲油組件II :由進油管12、油泵13、油穩壓罐14、油過濾器10、油流量控制器15-1、出油管34、油溫度表37-2。 催化組件III :由混合管8,後油泵13-1、前靜態混合器17、前混合桶18、後混合桶19、連通管25、後靜態混合器35、成品油出口管36、前溫度表37-3、後溫度表37-4。[0022] 以上所述的加熱鍋5、儲存鍋7、油穩壓罐14、前混合桶18和後混合桶19均為雙層隔層結構。以加熱鍋5為例,加熱鍋5設置有外壁26-1和內壁26,內壁中放置原料,外壁26-1和內壁26圍成的密閉隔層空間與蒸汽進管2、蒸汽出管3相連通,供蒸汽停留加熱。加熱鍋5、儲存鍋7、油穩壓罐14、前混合桶18和後混合桶19均分別與蒸汽進管2、蒸汽出管3相連。原料水、乳化劑和油在內層結構中封閉流動,加熱用的蒸汽在隔層中流動。[0023] 混合組件I各部件之間的連接關係是進水管1與加熱鍋5密封連接固定,水通過進水管1進入加熱鍋5內;加熱鍋5與攪拌鍋6之間通過出水管32相連通,出水管32上設置有前管道泵9和閥門(a)8,攪拌鍋6上設置有進料管4。攪拌鍋6與儲存鍋7通過後出水管32-l相連通。後出水管32-1上設置有後管道泵9-1和閥門(b)8-l。儲存鍋7上設置有出料管33,出料管33上依次設置有閥門(c)8-2、水過濾器10、離心泵11、水流量控制器15和單向閥16。加熱溫度表37設置在加熱鍋5上,儲存溫度表37-1設置在儲存鍋7上。可以測定加熱鍋5和儲存鍋7內水的溫度。 蒸汽進管2和蒸汽出管3用法蘭和固定螺栓與加熱鍋5和7儲存鍋7密封連接固定,蒸汽進管2和蒸汽出管3與隔層鍋壁26連通,蒸汽可以從蒸汽進管2進入,在隔層鍋壁26的空間停留,從蒸汽出管3回出。 進儲油組件II各部件之間的連接關係是進油管12用法蘭和固定螺栓與油穩壓罐14密封連接固定,油通過進油管12進入油穩壓罐14內。進油管12上安裝有閥門(f)8-5和油泵13,油溫度表37-2與油穩壓罐14固定連接,可以測定油穩壓罐14內的溫度;出油管34用法蘭和固定螺栓與油穩壓罐14密封連接固定,34出油管上依次安裝有閥門(d)8-3、油過濾器10和油流量控制器15-1。 蒸汽進管2、蒸汽出管3與油穩壓罐14密封固定連接,連接形式與蒸汽進管2、蒸汽出管3和加熱鍋5的連接形式一致。 催化組件III各部件之間的連接關係是出料管33和出油管34與混合管25_1焊接密封固定,混合管25-l與前混合桶18相連通,在混合管25-1上設置有前靜態混合器17。前混合桶18與後混合桶19通過連通管25相連通,後混合桶19上設置有成品管38,成品管38上依次設置有閥門(e)8-4、後油泵13-l、後靜態混合器35和成品油出口管36。在前混合桶18和後混合桶19上分別安裝有前溫度表37-3和後溫度表37-4,前溫度表37_3、後溫度表37-4分別可以測定在前混合桶18、後混合桶19中液體的溫度。 蒸汽進管2、蒸汽出管3分別與前混合桶18、後混合桶19密封固定連接,連接形式與蒸汽進管2、蒸汽出管3和加熱鍋5的連接形式一致。 本實用新型的攪拌鍋6、前混合桶18和後混合桶19的結構一致,均具有攪拌功能,以攪拌鍋6為例,其攪拌裝置的結構為在攪拌鍋6上設置有電機20、電機軸21、連接套29、軸承22和密封圈23。電機軸21與電機20為一體,連接套29內安裝有軸承22和密封圈23,電機軸21穿入軸承22和密封圈23,連接套29與電機20焊接固定,電機軸21上焊接有攪拌條24,固定螺絲28將連接套29與攪拌鍋6密封連接固定。[0030] 混合桶的個數還可以為3個或4個。 乳化的方法為運用前面所述的設備,通過進水管l將水灌入加熱鍋5,用蒸汽將加熱鍋5中的水加溫到40-60度,開啟閥門(a)8,然後用前管道泵9將水送入攪拌鍋6中,通過進料管4將1_3%乳化劑加入攪拌鍋6與97-99%的水混合攪拌,攪拌的速率為1200-1600轉/分,得到乳化劑水。開啟閥門(b)8-l,開動後管道泵9-l,將乳化劑水抽進儲存鍋7內,控制溫度40-60度恆溫儲存;開啟和調節閥門(c)8-2及離心泵ll,乳化劑水經過水過濾器10的過濾,經過水流量控制器15的流量控制,以10-30%的比例進入混合管25-1。[0032] 打開閥門(f)8-5,啟動油泵13,使燃油進入油穩壓罐14,加熱至40_60度,得到恆 溫燃油,然後恆溫儲存。開啟和調節閥門(d)8-3,燃油經過油過濾器10-1的過濾,經過油流 量控制器15-1的流量控制,以70-90%的比例進入混合管25-1與乳化劑水混合。乳化劑水 和恆溫燃油進入前靜態混合器17混合攪拌,然後依次進入前混合桶18和後混合桶19,進行 40-60度恆溫高效攪拌,打開閥門(e)8-4,啟動後油泵13_1,將乳化燃油再通過後靜態混合 器35的混合攪拌,進入成品油出口 36,形成乳化燃油。 用本實施例的設備和方法製作的乳化燃油,產品質量穩定,油、水不易分離;經常 規的烘箱法檢測,在85t:保持72小時,出水量在2. 0%以下。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狀、所取名
稱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構思所述的構造、特徵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簡單變化,
均包括於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範圍內。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
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實用新型
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實施例公開如上,但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
圍,任何熟悉該項技術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範圍內所作的更動與潤
飾,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一種燃油乳化連續式自動生產設備,其特徵是由混合組件、進儲油組件和催化組件組成,其中,混合組件包括通過管道依次連接的加熱鍋、攪拌鍋和儲存鍋,加熱鍋上設置有進水管,攪拌鍋上設置有進料管,儲存鍋上設置有出料管;進儲油組件包括依次連接的進油管、油穩壓罐和出油管;催化組件包括依次相連的前靜態混合器、前混合桶、後混合桶和後靜態混合器,前靜態混合器分別與出油管和出料管相連,後靜態混合器上設置有成品油出口。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燃油乳化連續式自動生產設備,其特徵是所述的加熱鍋、攪拌鍋、儲存鍋、油穩壓罐、前混合桶和後混合桶均為雙層封閉結構,所述的加熱鍋、攪拌鍋、儲存鍋、油穩壓罐、前混合桶和後混合桶均分別與蒸汽進管和蒸汽出管相連。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乳化連續式自動生產設備,其特徵是所述的加熱鍋、儲存鍋、油穩壓罐、前混合桶和後混合桶上分別設置有加熱溫度表、儲存溫度表、油溫度表、前溫度表和後溫度表。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乳化連續式自動生產設備,其特徵是所述的出料管和出油管上分別設置有水過濾器和油過濾器。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乳化連續式自動生產設備,其特徵是所述的出料管和出油管上分別設置有水流量控制器和油流量控制器。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乳化連續式自動生產設備,其特徵是所述的出料管上設置有離心泵。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乳化連續式自動生產設備,其特徵是所述的後混合桶和後靜態混合器之間設置有後油泵。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燃油乳化設備。燃油乳化連續式自動生產設備由混合組件、進儲油組件和催化組件組成,其中,混合組件包括通過管道依次連接的加熱鍋、攪拌鍋和儲存鍋,加熱鍋上設置有進水管,攪拌鍋上設置有進料管,儲存鍋上設置有出料管;進儲油組件包括依次連接的進油管、油穩壓罐和出油管;催化組件包括依次相連的前靜態混合器、前混合桶、後混合桶和後靜態混合器,前靜態混合器分別與出油管和出料管相連,後靜態混合器上設置有成品油出口。本實用新型具有連續對燃油乳化,乳化效果好,生產效率高,操作簡便的優點。
文檔編號B01F3/08GK201454476SQ20092011946
公開日2010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7日 優先權日2009年5月7日
發明者俞建州, 俞正良, 劉恆 申請人:杭州桐廬洪風新技術新燃料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