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噴油式工件進給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1-11 20:25:22

本發明涉及工件進給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噴油式工件進給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料鬥在輸料時,由於料鬥內的工件數量眾多,容易發生擁堵,導致料鬥輸料不暢,影響效率,現有的料鬥一般都設有攪拌裝置,攪拌防止工件擁堵,但攪拌裝置在使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且不能使工件有序的輸送,而且目前的料鬥控制不夠智能化,影響效率的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噴油式工件進給裝置。
本發明採取的基礎方案如下:
一種噴油式工件進給裝置,包括料鬥、進油管和進給管道,所述料鬥為圓筒形,且上端設有透明蓋,所述透明蓋與料鬥可拆卸連接,所述進油管設置在料鬥底部,進油管一端與料鬥連通,另一端與儲油槽連通,儲油槽中設有壓力泵,向進油管輸送壓力油,所述進給管道穿過料鬥,上端露出油麵,所述料鬥上還設有溢油管,溢油管一端與料鬥相通,另一端與儲油槽相通,所述溢油管的高度與油麵高度一致,所述進給管道上端設有漏鬥。
本方案一種噴油式工件進給裝置的原理在於:
料鬥中裝入一部分油料,工件浸在油中,在儲油槽中裝有壓力泵,向進油管輸送壓力油,在壓力作用下,穿過料鬥中的存油以足夠大的速度從油麵上升而形成噴柱,從而對油和油中的工件產生了攪拌作用,將與噴柱碰撞的工件噴出油麵,沿著油柱的軌跡送入進給管道,那些被噴起但沒能進入進給管道的工件則落回油中。進給管道上端的漏鬥增加了進給管道的接受範圍,使被噴出油麵的工件更容易進入到進給管道當中。一根與油麵高度一致的溢油管保持了油麵高度,並使多餘的油流回儲油槽中。在工作過程中,可以透過料鬥上端的透明蓋觀察進給裝置的工作情況。
本方案產生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簡單的結構,在進行攪拌的同時完成了工件的送給,且不會造成工件堵塞等問題,油的循環利用更加節省材料,降低的運行成本。在工作過程中無需人工操作,方便快捷。
優選方案一:作為對基礎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料鬥底部為倒錐形。料鬥底部為倒錐形有利於工件的集中,提高攪拌和送給的效率。
優選方案二:作為對基礎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溢油管管口處設有過濾網。在溢油管管口設置過濾網有效防止工件進入溢油管中。
優選方案三:作為對基礎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漏鬥上設有漏油孔。當被噴出油麵的工件沿著油柱進入進給管道時,大量的油也會同時進入,漏油孔可以使多餘的油通過漏油孔回到料鬥當中。
優選方案四:作為對基礎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進油管設有單向閥,單向閥由設置的控制器控制間歇性工作。控制器控制單向閥周期性的導通,使進油管間歇性噴油,以使工件有序的進入到進給管道內,防止工件擁堵。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實施例基本如圖1所示:
一種噴油式工件進給裝置,包括料鬥1、進油管2和進給管道3,所述料鬥1為圓筒形,料鬥1底部為倒錐形,且上端設有透明蓋11,所述透明蓋11與料鬥1可拆卸連接,所述進油管2設置在料鬥1底部,進油管2一端與料鬥1連通,另一端與儲油槽連通,進油管2內設有過濾網,儲油槽中設有壓力泵,向進油管2輸送壓力油,進油管2內還設有單向閥,單向閥由設置的控制器控制間歇性工作,所述進給管道3穿過料鬥1,上端露出油麵,所述料鬥1上還設有溢油管4,溢油管4一端與料鬥1相通,另一端與儲油槽相通,溢油管4與料鬥1連通的管口處設有過濾網5,所述溢油管4的高度與油麵高度一致,所述進給管道3上端設有漏鬥6,漏鬥6上設有漏油孔。
本實施例的具體工作過程為:
料鬥1中裝入一部分油料,工件10浸在油中,進油管2中的過濾網對即將進入料鬥1的油進行過濾,防止工件殘渣進入料鬥。在儲油槽中裝有壓力泵,向進油管2輸送壓力油,在壓力作用下,穿過料鬥1中的存油以足夠大的速度從油麵上升而形成噴柱,從而對油和油中的工件10產生了攪拌作用,將與噴柱碰撞的工件10噴出油麵,沿著油柱的軌跡送入進給管道3,那些被噴起但沒能進入進給管道的工件10則落回油中。控制器控制進油管2內單向閥周期性的導通,使進油管2間歇性噴油,以使工件10有序的進入到進給管道3內,防止工件擁堵。進給管道3上端的漏鬥6增加了進給管道3的接受範圍,使被噴出油麵的工件10更容易進入到進給管道3當中,落入漏鬥6的多餘的油透過漏油孔回到料鬥1中。一根與油麵高度一致的溢油管4保持了油麵高度,管口的過濾網5對流進溢油管4的油進行過濾,防止工件10進入。並使多餘的油流回儲油槽中。在工作過程中,可以透過料鬥1上端的透明蓋11觀察進給裝置的工作情況。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