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外部限位的保險塊的製作方法
2023-11-11 15:23:27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外部限位的保險塊,屬於模具安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在壓鑄模具成型中,一般情況保險的固定方式有的是用合葉或者鏈條固定,當在生產過程中時,合葉或鏈條會經常損壞,此時保險塊就較易丟失。在現有技術中,也有將插銷結構融入到保險塊中的解決方式,雖然使用起來更為方便,但是保險的穩定性還有所欠缺,長時間使用時,保險塊的位置會發生移動,從而降低使用效果。現在我們使用一種插銷式的保險塊固定方式,解決了此類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外部限位的保險塊,能夠提高插銷型保險塊的使用便捷性和耐久度。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用於外部限位的保險塊,用於對模具的局部進行限位,其特徵是,包括插銷、塊體和連接環;所述連接環採用閉合的環狀金屬件;所述模具和塊體上均設置有卡槽和插銷孔;所述卡槽用於放置連接環,插銷孔用於插銷插入;所述卡槽和插銷孔各自所處的平面相互垂直;所述連接環內壁上均勻設置為鋸齒狀;所述插銷的外表面均為鋸齒狀,插銷兩端的鋸齒狀密度小於插銷中間的鋸齒狀密度;所述插銷的中部與連接環內壁相嚙合。
進一步地,兩個所述插銷孔的底部均設置有彈簧。
進一步地,所述插銷的鋸齒狀密度從兩端向中間逐漸遞增。
進一步地,所述模具和塊體上均設置有滑動槽和滑動片;所述滑動槽設置在插銷孔的頂部;所述滑動片用於插入到滑動槽中,防止插銷的移動。
進一步地,所述卡槽的寬度大於連接環的厚度。
進一步地,所述滑動片採用橡膠。
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本裝置通過插銷進行保險塊的固定,插銷和連接環上的鋸齒狀結構有利於保險塊在固定後,長時間使用下位置都不會改變,提高了保險塊位置的穩定性;插銷孔中彈簧的加入能夠便於插銷快的拔出,提高整個結構的使用便捷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裝置塊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另一種連接環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5是插銷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的含義:
1-插銷,2-塊體,3-連接環,4-卡槽,5-插銷孔,6-滑動槽,7-模具,8-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於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本裝置涉及一種用於外部限位的保險塊,用於對模具7的局部進行限位。結合附圖1進行說明:
本裝置包括插銷1、塊體2和連接環3,另外在模具7和塊體2上均設置有卡槽4和插銷孔5。連接環3採用閉合的環狀金屬件。
連接環3兩端分別放置在模具7和塊體2的卡槽4中,為了減少摩擦,連接環3厚度要略小於卡槽4的寬度。
在本實施例中,卡槽4和插銷孔5各自所處的平面相互垂直,這樣的設置屬於常規設置,這裡不做贅述。
本裝置中,連接環3內壁上均勻設置為鋸齒狀,插銷1的外表面均為鋸齒狀,插銷1兩端的鋸齒狀密度小於插銷1中間的鋸齒狀密度。插銷1的中部與連接環3內壁相嚙合。如圖5所示,圖中採用線條的密集程度來反映對應部分鋸齒狀密度的大小。
具體使用時,將連接環3放好位置,然後將插銷1插入到插銷孔5中,由於一開始插銷1上的鋸齒狀密度比較稀疏,因此插入的時候與連接環3內壁的摩擦力很小,隨著插銷1的插入深度遞增,鋸齒狀密度逐漸增大,從而摩擦力增大。最後,在滑動槽6中插入滑動片,從而完成封閉固定。兩個插銷1的操作一樣。
這樣的結構所帶來的直接好處是:固定好後,保險塊的重力不再是分布到插銷1的兩端,還有一部分分配到插銷1與連接環3的交接處,由於插銷1與連接環3是相互嚙合的,接觸面積大,從而使得整個的受力能夠得到有效地分散。插銷1與連接環3之間的摩擦力能夠防止限位部分以及保險塊之間的相對移動,如果連接環3和插銷1不嚙合,保險塊很有可能再長時間的固定後發生一定的滑動。此外,插銷1上的鋸齒密度兩端稀疏中間密集的結構也便於插銷1的插入,如果密度一樣,那麼在插銷1剛接觸到連接環3的時候,摩擦力就很大,很難快速插入。如果一旦插銷1的一端發生磨損,也可以調換一下,本身插銷1上的鋸齒狀是對稱設置的,因此,調換使用也是完全可以的,這樣就進一步地提高了整個插銷1的耐久度。
兩個插銷孔5的底部均設置有彈簧8,防止插銷1插入後不容易拔出的情況。需要拔出插銷1時,將滑動片從滑動槽6中拿出,由於彈簧8的反作用力,插銷1會被往外彈出一部分,當然由於本身插銷1和連接環3嚙合的原因,可能插銷1不易彈出,這裡有兩種方法能夠有效解決,第一是對插銷1和連接環3之間的嚙合度進行調整,使得插銷1能夠容易被往外彈出一部分。第二是,將連接環3的兩端弧狀位置設置為鋸齒狀,其餘為光滑平面,如圖4所示,這樣插銷1插入後可以通過在連接環3內的滑動,改變自身與連接環3的嚙合程度。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