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野生山藥引種栽培方法
2023-11-08 01:37:52 1
專利名稱:一種野生山藥引種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野生植物引種栽培方法,特別是一種野生山藥引種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山藥別名懷山藥,為薯蕷科植物薯蕷的乾燥塊莖,含有豐富的多糖、胺基酸、皂甙,是營養價值及藥用價值均高的藥食同源食品,入藥有健脾止瀉、補肺益腎功能,常服食可補虛贏、益元氣、對健身延年、防癌抗癌有益。產於高黎貢山的野生懷山藥,以無公害,味美、有效成份高,而受人們青睞,不僅入藥且大量地作為珍稀佳餚供食用。由於野生懷山藥塊莖細小產量低,多年來人工肆意挖採,野生資源受到嚴重破壞,隨著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的建立,不允許再私挖濫採。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野生山藥引種栽培方法,它通過引種栽培高黎貢山的野生懷山藥為家種,從而達到增加野生懷山藥的產量,滿足市場需要。該方法的實施,不僅解決了資源保護與市場需求方面存在的矛盾,而且在保持野生山藥品質、風味的同時,大大提高了產量。
本發明選取高黎貢山野生山藥的珠芽、頂芽進行人工引種栽培。
1、高黎貢山野生山藥的珠芽引種珠芽是植株莖蔓上生成的小塊狀腋芽,又叫零餘子,山藥豆。8月份莖葉萎黃,珠芽顏色由白綠轉黑綠已成熟,選晴天下午採收個大飽滿無病蟲害的珠芽,採時別損傷外皮,否則容易影響出芽率。採收的珠芽薄層攤開置於通風避曬處晾15天,脫去部份水分後珠芽進入休眠狀態,然後依次逐層堆放山基土和晾好的珠芽,具體是在籮筐內鋪放一層厚度10cm篩去雜物的細山基土,接著放一層厚度亦為10cm晾好的珠芽,又放一層山基土再放一層珠芽,最後蓋上一層10cm厚的山基土,把籮筐放在通風乾燥處貯藏,保持溫度10~15度。
2、高黎貢山野生山藥的頂芽引種選取飽滿無病蟲害的塊莖,頂端有芽部份切斷,頂芽尾部必須保留5~10g塊莖,可以提高出苗率及產量。
貯藏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將切好的頂芽在防曬地方分層堆放,每放一層頂芽都用1∶500的多菌靈水溶液噴溼,最後覆蓋一層10cm厚無菌溼土,避曬貯藏;另一種是選擇經殺蟲消毒地塊,挖33cm深,33cm寬的溝,將切好的頂芽直立排放在溝內,然後覆蓋10cm厚土。
3、高黎貢山野生山藥栽培挑選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地塊,地下水位要低,土壤中含水率不超過65%,而且要求同一地塊前茬不能種過除禾本科作物外的其它農作物,如蔬菜、薯類、煙等,種植山藥連作不能超過2茬,否則容易患晚疫病、青枯病等病害。12月犁地翻曬,元月耙地,間隔10天再犁耙二次,立春後分墒理溝,墒距1米,墒上挖深13cm、寬20cm苗床溝,按每畝複合肥15kg,普鈣50kg,農家肥1500kg施入苗溝內,肥料上蓋一層薄土,然後植入經貯藏的珠芽或頂芽,以單溝雙行排植,間隔3cm種一粒珠芽或間隔20cm種4個頂芽,再蓋上3cm厚細土,30~40天苗出土。待苗長到3~15cm時在雙行中心點插入架杆,間隔30cm一根,平時注意除草、排水、進入花初期,可以追肥,每畝5kg尿素,2kg硫酸鉀,150kg豬牛糞尿混勻後根部澆施,切禁施用人糞尿。8月後可採挖,挖時應避開雨天及地表有積水時候,否則下茬易遭蠐螬、螻蛄等地下蟲害侵襲。
本發明推廣運用將能很好地解決高黎貢山野生懷山藥這一珍貴資源的保護及合理開發利用,造福社會。並且本發明提供的技術簡單易行,種植的山藥不僅保持了野生山藥的各種特點,而且產量高,比野生的可增產40%以上,為農民提供了一條致富的好路子。
實施例1高黎貢山藥珠芽引種栽培,8月莖葉萎黃,珠芽顏色由白綠轉為黑綠時,選晴天下午採收,採時避免擦破珠芽外皮,採好的珠芽薄層攤晾於通風避曬處15天,在籮筐內依次逐層堆放山基土和晾好的珠芽,每層厚度10cm,最後蓋上10cm山基土,籮筐置於通風乾燥處,保持溫度10~15度貯藏待用。選擇條件適宜地塊經冬季3次犁耙翻曬,立春後以1米間距理墒,墒高40cm,寬76cm,溝深40cm寬24cm,墒頂挖深13cm寬20cm苗床溝,按每畝複合肥15kg、普鈣50kg、農家肥1500kg施放在苗床溝內並蓋上一層薄土,按單溝雙行排植經貯藏的珠芽,珠距3cm,種好蓋上3cm厚細土30~40天後出苗,待苗長到3~15時,在雙行中心點間隔30cm插入一根架杆,平時注意除草,排水,進入初花期,每畝追施5kg尿素,2kg硫酸鉀及150kg豬牛糞尿混合肥液,8月後成熟可于晴天採挖,畝產可達400kg。
實施例2高黎貢山野生頂芽引種栽培選取飽滿無病蟲害山藥莖塊,頂端有芽部份切斷,切時須保留下5~10塊莖,切取好的頂芽分層堆放,每放一層都用1∶500多菌靈水溶液噴灑,最上一層用無菌溼土蓋嚴厚度10cm,避免日曬貯藏。在經選擇條件適宜的地塊,冬季3次犁耙翻曬,立春後分墒,墒距1米,墒高40cm,寬76cm,溝寬24cm,深40cm,墒頂開挖苗床溝深13cm,寬20cm,每畝施複合肥15kg,普鈣50kg,農家肥1500kg,混勻的肥放入苗床溝內上面蓋一層薄土,把貯藏的頂芽按單溝雙行排植,每塘以4個頂芽計,塘距為20cm,然後覆蓋3cm厚細土,30~40天後,苗出土待苗長到3~15cm高時在雙行中心點插入架杆,間隔30cm插一根,平時注意除草、排水,花初期可追施5kg尿素,2kg硫酸鉀,150kg豬牛混合肥液,切忌禁用人糞尿,8月後趁天晴地表無積水時可挖採,每畝可達1100kg。
實施例3高黎貢山野生山藥頂芽引種栽培選取無病蟲害飽滿的山藥塊莖頂端有芽部份切斷,切時須保留下5~10g塊莖,在無菌地塊上挖深33cm,寬33cm的溝,把切取好的頂芽依次直立排放在溝內,上面覆蓋10cm厚土層,避曬貯藏待用。選擇適宜地塊冬季3次犁耙翻曬,立春後開墒理溝,墒距1m溝深40cm寬24cm墒高40cm,墒頂挖深13cm寬20cm的苗床溝,每畝施複合肥15kg,普鈣50kg,農家肥1500kg,混合後放入苗床溝內並蓋一層薄土,按單溝雙排植貯藏的頂芽,每塘以4個頂芽計,隔20cm一塘,然後蓋上3cm厚薄土,30~40天後出苗,待苗長到3~15cm時,在雙行中心點插上架杆,杆距30cm,平時注意除草、排水、初花期每畝追施5kg尿素,2kg硫酸鉀,150kg豬牛糞尿混合肥液,8月後在晴天地表無積水時採挖,每畝可產1100kg。
權利要求
1.一種野生山藥引種栽培方法,選取高黎貢山野生山藥的珠芽進行人工引種栽培,其特徵在於(1)、珠芽引種當8月莖葉萎黃,珠芽顏色由白綠轉黑綠時,選晴天下午採收,採收的珠芽薄層攤開置於通風避曬處晾15天後,依次逐層堆放山基土和晾好的珠芽,是在籮筐內鋪放一層山基土,接著放一層珠芽,又放一層山基土再放一層珠芽,每層厚度為10cm,最後蓋上一層10cm厚的山基土,把籮筐放在通風乾燥處,保持溫度10~15度貯藏待用;(2)、珠芽栽培選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地塊,地下水位要低,土壤中含水率不超過65%,且同一地塊前茬不能種過除禾本科作物外的其它農作物,如蔬菜、薯類、煙等,種植山藥連作不能超過2茬,12月犁地翻曬,元月耙地,間隔10天再犁耙二次,立春後分墒理溝,墒距1米,墒上挖深13cm、寬20cm苗床溝,按每畝複合肥15kg,普鈣50kg,農家肥1500kg施入苗溝內,肥料上蓋一層薄土,以單溝雙行排植一粒珠芽,株距3cm,再蓋上3cm厚細土,30~40天出苗,待苗長到3~15cm時在雙行中心點間隔30cm插一根架杆,平時注意除草、排水、進入花初期可以追肥,每畝5kg尿素,2kg硫酸鉀,150kg豬牛糞尿混勻後根部澆施,切禁施用人糞尿,8月後可採挖,挖時避開雨天及地表有積水時候。
2.一種野生山藥引種栽培方法,選取高黎貢山野生山藥的頂芽進行人工引種栽培,其特徵在於(1)頂芽引種選取飽滿無病蟲害山藥塊莖頂端有芽部份切斷,切時須保留5~10g塊莖,切好的頂芽分層堆放,每放一層頂芽都用1∶500的多菌靈水溶液噴溼,最上一層用10cm厚無菌溼土覆蓋,避曬貯藏;(2)、頂芽栽培選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地塊,地下水位要低,土壤中含水率不超過65%,且同一地塊前茬不能種過除禾本科作物外的其它農作物,如蔬菜、薯類、煙等,種植山藥連作不能超過2茬,12月犁地翻曬,元月耙地,間隔10天再犁耙二次,立春後分墒理溝,墒距1米,墒高40cm、寬76cm,溝寬24cm,深40cm,墒頂挖深13cm,寬20cm的苗床溝,按每畝施複合肥15kg,普鈣50kg,農家肥1500kg的比例,混勻的肥料放入苗床溝內,蓋一層薄土後按單溝雙行排植頂芽,每塘以4個頂芽計,塘距為20cm,再覆蓋3cm厚細土,30~40天後,苗出土,待苗長到3~15cm高時在雙行中心點插入架杆,間隔30cm插一根,平時注意除草、排水,花初期可追施5kg尿素,2kg硫酸鉀,150kg豬牛糞混合肥液,8月後趁天晴地表無積水時可挖採。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野生山藥引種栽培方法,其特徵在於頂芽引種時也可在經殺蟲消毒地塊上挖33cm深,33cm寬的溝,將切好的頂芽依次直立排放在溝內,然後覆蓋10cm厚土避曬貯藏待用。
全文摘要
一種野生山藥引種栽培方法,它通過引種栽培高黎貢山的野生懷山藥為家種,從而達到增加野生懷山藥的產量,滿足市場需要;該方法的實施,不僅解決了資源保護與市場需求方面存在的矛盾,而且在保持野生山藥品質、風味的同時,大大提高了產量,本發明提供的技術簡單易行,比野生的可增產40%以上,為農民提供了一條致富的好路子。
文檔編號A01G7/00GK1600062SQ200410079528
公開日2005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2004年10月25日 優先權日2004年10月25日
發明者鄭家武 申請人:騰衝縣滇灘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