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輪馬達的製作方法
2023-11-08 10:09:37 2
專利名稱:齒輪馬達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齒輪馬達。
背景技術:
車輛可以帶有諸如車窗調節器或遮陽頂篷之類的設備。此設備特別地可以由一個齒輪馬達來電致動。所述齒輪馬達可以包括一個馬達,該馬達驅動一個減速裝置,該減速裝置連接至所述通風件以驅動該通風件。馬達的線圈由通過電刷接收電流的整流器供電;所述電刷相對於齒輪馬達固定,並且與由馬達旋轉驅動的整流器電摩擦接觸。此外所述齒輪馬達可以帶有一個控制板,控制所述馬達的運轉。因此所述齒輪馬達包括多個元件,這導致所述元件在裝配方面出現問題。
發明內容
為此,本發明提出一種齒輪馬達,該齒輪馬達包括一個用於控制所述齒輪馬達的板以及一個與所述板電接觸的電刷保持件,該電刷保持件將所述控制板鎖定在所述齒輪馬達內。
根據一個變型,電刷保持件防止所述板在所述齒輪馬達內平移。
根據一個變型,齒輪馬達包括一個轉子,所述電刷保持件防止所述板沿著所述轉子平移。
根據一個變型,齒輪馬達還包括一個轉子和多個電刷,所述電刷保持件包括兩個支撐所述電刷的臂,所述電刷相對於所述轉子徑向相對。
根據一個變型,所述電刷保持件通過所述臂而與所述控制板電接觸。
根據一個變型,所述齒輪馬達包括一個殼體,所述電刷保持件迫使所述板抵靠所述殼體。
通過閱讀對本發明實施例的下列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其它特徵和優點將變得明顯,所述實施例是僅作為例子給出的並參考了附圖,在所述附圖中圖1是齒輪馬達的縱向剖視圖;圖2是所述齒輪馬達的橫向剖視圖;圖3是電刷保持件的視圖;圖4是電刷保持件的側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涉及一種齒輪馬達,該齒輪馬達包括一個用於控制所述齒輪馬達的板以及一個電刷保持件;所述電刷保持件與所述板電接觸並且將所述板鎖定在所述齒輪馬達內。這便於裝配所述齒輪馬達並因而降低裝配成本。
圖1示出了一個齒輪馬達10的縱向剖視圖。齒輪馬達10包括一個馬達12和一個殼體13,所述馬達固定至殼體13。馬達12包括一個定子9和一個轉子14,轉子14由位於一旋轉軸上的線圈構成(在該圖中,僅示出了所述軸)。轉子14自身驅動一個未示出的減速裝置,該減速裝置包括一個蝸杆(在所述轉子上)以及一個齒輪。所述減速裝置位於殼體13內。藉助於與轉子14成一體的整流器16以及將電流傳送至馬達的電刷18向轉子14的線圈供電。電刷18允許將電流傳送至整流器16——即使在整流器16旋轉時。使用一個電刷保持件20將電刷18保持在所述齒輪馬達內。所述電刷保持件20使得可將電刷18保持與定位成與整流器16相對;所述電刷18相對於整流器16徑向相對。所述馬達固定至殼體13的連接部8,連接部8包括一個開口用於導入所述轉子14。
齒輪馬達10還包括一個用於控制該齒輪馬達運轉的板22。例如,板22控制所述馬達的啟動、旋轉方向的反轉、或者停止。所述板是印刷電路板類型的。電刷保持件20電連接至所述板22,因而所述板22可以控制流向所述電刷保持件20電流的通過。此外,電刷保持件20將所述板22鎖定在所述齒輪馬達內,使得無需附加的板鎖定元件;這有利於所述齒輪馬達的裝配——插入電刷保持件20就可以同時實現電刷保持件的定位和板22的固定。
板22位於齒輪馬達的殼體13內。這樣避免了為所述板準備附加的凹座,從而導致所述齒輪馬達更加緊湊。因此所述齒輪馬達的體積可減小。另外省去用於板的外部凹座導致製造成本的降低。殼體13例如可以包括凹槽——板22可以插在所述凹槽內。與所述板22分離的電刷保持件20可以防止所述板22的平移——特別是在所述凹槽內。
板22可以平行於轉子14延伸(沿著板的最大尺寸),電刷保持件20防止板22沿著轉子14平移。這對於所述齒輪馬達的裝配是有利的,因為轉子14和板22能夠沿著相同軸線插入,板22因此由電刷保持件沿著此軸線以簡單的方式固定。
圖2示出了所述齒輪馬達10的橫向剖面圖。在該截面圖中可見轉子14、板22以及保持電刷18的電刷保持件20。電刷18被保持在整流器16的高度。電刷保持件20包括一個片24以及支撐電刷18的臂26、28(見圖3)。片24使得板22可以被鎖定——特別是當板22沿著轉子14插入在殼體內時。所述臂的尺寸和形狀選擇成使得電刷18可以定位在整流器16的高度處。
由電刷保持件20鎖定板22可以通過電刷保持件20將板22壓向殼體13而實現。例如,電刷保持件20可以通過將電刷保持件強制導入所述板的接收凹槽內(這些凹槽位於殼體內,並沿殼體13上的凸起25設置)防止所述板22平移。這樣板22在殼體的開口處鎖定在殼體13的底部以及電刷保持件20之間。或者,電刷保持件20可以在橫交於轉子14的方向(圖2中向上的方向)上將板22推至抵靠殼體13。在板22內殼體連接部8處,板22的接收凹槽的開口可以橫交於板22而被擴寬成一個凹腔;電刷保持件20可以容納在該凹腔內,至少部分地位於轉子14和板22之間。在圖2中,電刷保持件20至少部分地在板22的下方並且迫使板22抵靠殼體13。
此外,為了改善對板的鎖定的堅固性,可以設置伸入到所述凹腔的殼體13的突出部23。突出部23彈性地迫使電刷保持件20抵靠板22,從而迫使板22抵靠殼體13。
此外電刷保持件20位於板22和轉子14之間,使得可以容易地建立電連接,如同下面將參照圖3所說明的那樣。
圖3示出了電刷保持件20的視圖。電刷保持件20包括所述片24,所述臂26、28從所述片24伸出。因為電刷保持件20使得電刷18可以保持在所述整流器的高度處,並且電刷保持件的徑度大於轉子14的直徑,所以電刷保持件20可以包括一個凹座30以允許所述整流器旋轉。這意味著可以避免所述齒輪馬達的體積由於所述電刷保持件而增大。
臂26、28在片24的各側伸出。所述臂從片24的一側24a伸出以保持所述電刷18。臂26、28橫交於所述片24而延伸。所述臂也從片24的另一側24b伸出以允許形成與所述控制板22的接觸。
電刷保持件的電接觸能夠以下面的方式實現。在片24的24b側,臂26、28被推至抵靠片24;這樣臂26、28形成可以與板22建立接觸的導體34、36。結合圖2,電刷保持件20位於板22和轉子14之間;導體34、36受壓抵靠本身具有電接觸表面的板22。藉助於殼體的突出部23將電刷保持件20壓在板22上,從而確保電接觸。
圖4示出了所述電刷保持件20的側向視圖。該圖示出了片24的橫截面、一個從片24伸出的臂28、一個導體36、以及一個由電刷保持件20保持的電刷18。臂28是L形的,以便朝著整流器16沿轉子推壓電刷18。臂28的形狀不限於圖4中的描述,只要適於所述齒輪馬達中的空間並適於相對於所述整流器16而定位所述電刷保持件20、鎖定所述板22即可。所述臂還可以通過其變形而允許電刷18受推壓而彈性抵靠整流器16;這確保了整流器和所述電刷之間良好的電接觸——即使在使用了較長時間之後。
所述齒輪馬達可以包括一個帶有旋轉轉子的馬達、一個殼體以及一個位於所述殼體內的減速裝置,其中所述馬達固定至所述殼體且所述轉子在所述殼體內延伸,所述減速裝置由所述轉子驅動。
更具體地說,所述控制板和所述電刷保持件沿著所述轉子插入所述殼體內。所述板以及所述電刷保持件沿著轉子插入方向插入使得可以在所述殼體內僅提供一個公共開口用於這些元件,這簡化了所述殼體的結構。
這樣所述板和所述電刷保持件的裝配是簡單與快速的並且不需要任何附加的操作。電刷保持件鎖定在齒輪馬達內例如通過以所述電刷保持件20將所述板22楔在所述殼體13上而實現,特別是通過將板22楔入用於此目的的凹腔內而實現;有利地,所述電刷保持件被強制插入所述殼體內,這改善了所述板22在殼體13內的鎖定以及所述板22和電刷保持件20之間的電接觸。
所述轉子14能夠支撐所述整流器16以及線圈;這樣平行於由所述電刷保持件20鎖定的板22而將所述轉子14導入所述殼體。這樣被固定了的板22以及電刷保持件20不會妨礙轉子14的插入。此外,電刷保持件20的臂26、28能夠被移開使得所述整流器16可以定位在所述電刷18之間以建立電接觸。通過將含有定子的機體9裝配和固定至殼體13而完成所述馬達的安裝。
當然,本發明不限於作為例子描述的實施例;因此,所述齒輪馬達不限於車輛通風件的驅動裝置。
權利要求1.一種齒輪馬達(10),包括一個轉子(14),一個用於控制所述齒輪馬達的板(22),以及一個與所述板電接觸的電刷保持件(20),該電刷保持件(20)將所述板(22)鎖定在所述齒輪馬達(10)內,所述板和所述電刷保持件適於沿所述轉子的軸線方向插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馬達,其特徵在於所述電刷保持件(20)防止所述板(22)在所述齒輪馬達內平移。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齒輪馬達,其特徵在於所述電刷保持件(20)防止所述板(22)沿著所述轉子(14)平移。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齒輪馬達,其特徵在於所述齒輪馬達還包括電刷(18),所述電刷保持件(20)包括兩個支撐所述電刷(18)的臂(26、28),所述電刷相對於所述轉子(14)徑向相對。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齒輪馬達,其特徵在於所述電刷保持件(20)通過所述臂(26、28)而與所述板(22)電接觸。
6.如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齒輪馬達,其特徵在於所述齒輪馬達包括一個殼體(13),所述電刷保持件(20)迫使所述板(22)抵靠所述殼體(13)。
專利摘要本新型涉及一種齒輪馬達(10),包括一個用於控制所述齒輪馬達的板(22)以及一個與所述板電接觸的電刷保持件(20),該電刷保持件(20)將所述板(22)鎖定在所述齒輪馬達(10)內。本新型還涉及一種裝配齒輪馬達的方法。本新型利於所述齒輪馬達的裝配並且從而降低裝配成本。
文檔編號H02K5/04GK2842852SQ20052012724
公開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14日 優先權日2004年10月15日
發明者洛朗·羅班, 麥可·勒布爾茹瓦, 馬裡-皮埃爾·貝納 申請人:法國阿文美馳輕型車系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