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增有哪些故事 範增為什麼說豎子不足與謀
2023-11-07 11:40:07
鴻門宴上項羽差點就能把劉邦殺掉的,但是由於項羽的婦人之仁,而放掉了這個解決劉邦的大好機會,一時間功敗垂成,勝負就在一頓飯的時間裡,成了定局。大好的機會白白錯過,範增怎麼會不生氣,在情急之下的範增自然將」豎子不足與謀「脫口而出。
《史記·項羽本紀》載:」居巢人範增,年七十,索居家,好奇計。「由此拉開了範增的一生,」亞父「是對他的稱呼,他是個喜好琢磨奇計的人,因為比別人看得更長遠,而比別人更具有長遠的政治眼光。然而,很傳奇的是他七十歲才得到重用,有點大器晚成的味道,」老當益壯,不墜青雲之志「,即使在七十歲範增依舊保持著十七歲的理想,並且堅定地向著自己的目標出發。
範增出生於公元前277年,居鄛人。秦末農民戰爭中為項羽主要謀士,被項羽尊為」亞父「。他是項羽必不缺少的謀士,也是項梁身邊一位重要的策士。秦國的暴政,在秦始皇死後,大秦帝國也步入了窮途末路。當陳勝吳廣黯然退出歷史舞臺之後,項梁、項羽便成為了最強大的一支反秦隊伍。
初見項梁的範增,以其長遠的政治眼光,出色的見解成功地加入到了項梁的隊伍。」立舊楚國的王族直系後裔為起義領袖「,是範增對手足無措的項梁的決策,接著道出了自己的理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對秦人仇恨最大的就是楚人,迎立楚王就是找到了一個政治依託,反秦就站住了腳,同時而也取得了民眾的支持,就將流落於民間的義帝迎回,扶立楚王的後裔。於是在範增的建議下,項梁便扶植起了義帝,建立了楚政權。當項羽帶著大家殺到鹹陽時,範增早已經榮升為項羽的」亞父「了。
範增其人,但是也是個足智多謀的人,他七十歲投奔項梁,在項梁麾下時,為項梁出謀劃策,後來項梁死了,他就為項羽服務,為項羽出了不少好點子,開始項羽對他還尊重,什麼都聽他的,時間久了,項羽在關鍵問題上他都不會採納範增的意見,當範增與其他謀士都建議項羽趕緊在鹹陽建立政權的時候,項羽卻為了能夠衣錦還鄉,讓江東父老都見識自己的成績,而沒有採納範增的意見。」自矜功伐「,是他失敗的原因之一。
最嚴重的一次就是在鴻門宴上。範增認為,劉邦志不在小,他看出了劉邦此人和圍繞在他身邊的人都不是簡單的人物,所以應該抓住一個機會,將劉邦消滅掉,不留後患。於是,愛出奇計的範增就在此時施以」鴻門宴「,力圖解除項羽的後患。項羽的鴻門宴請柬送出去,劉邦接到後別無選擇,一口答應,即使前面是刀山是火海,也要一試。
約定的時間到了,劉邦如約而至,雙方人馬陸續抵達,各自入座,正襟危坐,筵席的氣氛稍顯得沉重,空氣中傳來一絲絲緊張的氣息。觥籌交錯間,範增多次向項羽舉玦失意,項羽出於義氣,一直猶豫不決,遲遲不肯動手。無奈,範增只好讓項莊出來舞劍,名其名曰助興,眼看劉邦就是」魚肉「可以盡情宰割,卻被項伯和樊噲阻止,樊噲一入宴,就氣勢洶洶。」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向項羽闡明項羽不守信,要殺掉劉邦,最後在張良的幫助下,劉邦成功逃離這場筵席。見大勢已去的範增,憤怒地拔出劍擊碎了桌子上的玉珏,」豎子不足與謀!「道出了天下是劉邦的了。
劉邦總結項羽失敗的教訓說:」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這也是項羽失敗的原因之一,身邊有優秀的人才卻不好好利用,錯失時機,結局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