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濱海鹽土的綜合改良方法
2023-12-08 18:13:31 1
專利名稱:一種濱海鹽土的綜合改良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土壤改良技術,特別涉及一種濱海鹽土的綜合改良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開發的不斷深入,生態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土地鹽潰化問題,濱海地區的土壤鹽潰化問題更加突出。濱海鹽鹼土具有鹽分高、養分低、比重和容重大、孔隙度和滲透係數小等缺點,極大地制約了濱海地區的生態建設和農業生產。探索如何快速利用已沉積下來的濱海原生鹽土(包括鹽田或吹填出來重鹽潰土)改良為綠化種植土是目前亟待研究的課題。目前濱海鹽土的土壤改良技術主要採用技術相對比較成熟、易於實施和推廣的暗管排鹽、客土種植技術,客土種植技術對取土區域的農田破壞性較大,甚至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且長期、大量的種植土運輸過程,造成道路車流量加大,易造成道路擁堵,重型車又嚴重影響了道路的使用壽命,排放的尾氣又汙染環境,從物資流到能源流都造成了極大的浪費,也嚴重影響了環境的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制約濱海鹽鹼地原生鹽土綠化的因素,即地勢低洼、地下水位高,土壤粘重、結構差,土壤含鹽量高,土壤貧瘠、板結,提供一種適合濱海鹽土的綜合改良方法,達到不更換客土直接綠化成功的目標。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微生物菌肥改良濱海鹽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I)、地下排鹽在濱海原生鹽土的地下構建暗管排鹽系統;2)、改善土壤物理結構向原生鹽土中加入有機農家肥或廢棄有機物,混合均勻摻拌,回填,添加比例為原生鹽土 I份,有機農家肥或廢棄有機物O. 1-0. 3份,上述份數為體積份數;3)、大水洗鹽開始起畦灌大水,按土體體積的O. 5 I. O倍用水量,慢慢灌入土體,浸泡土體至少24小時後,通過暗管排鹽系統排出鹹水,檢測I米土體內土壤含鹽量平均達到O. 7 O. 8%或以下,即可停止洗鹽;以後結合微生物肥料使用和植物栽植澆灌進一步脫鹽;4)、施用微生物菌肥改良土壤在表層30cm 土壤摻入微生物菌肥,摻入量為2kg/m2,旋耕混拌均勻;定植時在樹穴內施入微生物菌肥,施用量為3 5kg/棵,與土混合均勻,在樹木根系周圍撒施;5)、植物配置及栽植選擇耐鹽鹼植物喬木、灌木、草本立體配置,儘快保證地面覆蓋;按園林栽植標準完成。
優選地,所述的步驟2)中回填步驟回填高出周圍地平面50_100cm。優選地,所述的有機農家肥為牛糞、豬糞、雞糞、羊糞或大糞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物。優選地,所述的廢棄有機物為稻殼、粉碎秸杆、藥渣或糠渣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物。優選地,所述的微生物菌肥是由微生物菌劑對動物糞便和植物纖維發酵而成,所述的微生物菌劑中的活菌包括產黃纖維單胞菌(Cellulomonas fIavigena)、嗜熱脂肪芽抱桿菌(Bacillussterothermophilus)、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蟻甲燒桿菌 (Methanobacteriumformicium)、反會甲燒桿菌(Methanobacterium ruminantium)、氧化硫硫桿菌(Thiobacillusthiooxidans)、氧化亞鐵硫桿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 枯草芽抱桿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抱桿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多粘芽孢桿菌(Bacillus polymyxa)、嗜熱鏈黴菌(Streptomyces thermophilus)、普通高溫放線菌(Thermoactinomyces vulgaris)、彎曲高溫單抱菌(Thermonospora curvata)、掠色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歐洲亞硝化單胞菌(Nitrosomonas europeae)、維式硝化桿菌(Nitrobacter winogradskyi)、大豆根瘤菌(Rhizobiumjaponicum)、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Ieguminosarum)、黑麴黴(Aspergillus niger)、米麴黴(Aspergillus oryzae)、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點青黴(Penicillium notatum)、 特異腐質黴(Humicola insolens)、少抱根黴(Rhizopus oligosporus)和禾穀絲核菌 (Rhizoctoniacerealis),所述的微生物菌劑中還包括基質,所述的基質包括植物纖維、動物糞便、動物源性蛋白、植物源性蛋白和單細胞蛋白中的一種或多種。優選地,所述的微生物菌肥(微生物菌劑發酵產生的有機肥料)可以選用產品善耕牌生物有機肥。生產商大慶鮑斯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優選地,所述的暗管排鹽系統採用地下水平暗管排水管路和構築提排瀉水管路構成的暗管排鹽系統;其地下水平暗管排水管路埋設在離地表面O. 6-1. 5米處,地下水平暗管排水管路由主排水管和集水管組成,主排鹽管和集水管線級數採用二級,以正交網格型或斜交人字型鋪設,集水管縱向鋪設長度為100米,坡降1-3/1000,集水管之間的間距為 6-10米,構築提排瀉水管路由檢查井、集水井構成,其檢查井和集水井的設置方向與集水管的設置方向一致,檢查井的井距為20-30米,集水井的井距為80-100米。本發明所具有的優點和有益效果為I、本發明首次將暗管排鹽的工程專利技術、改善土壤物理結構的技術措施和微生物菌肥改良集成在一起有序綜合作業應用。改良鹽鹼土效果顯著,具有在短時間內(一個生長季節內)有效降低高鹽鹼土壤的鹽分,防止次生鹼化,增加了土壤肥力,建立了微生物群落,有益微生物在原鹽潰土環境中緩解了鹽鹼對植物脅迫危害,加速了土壤熟化程度,促進了原土綠化進度,保證了當年的植物成活率達到95%以上,同時節約了水資源。2、本發明通過工程、物理改良和生物治理多種措施,綜合效能顯著,有效降低了綠化成本,每平米造價降低了 5-38元(如表2所示),如大面積推廣應用,經濟效益非常顯著。3、在原生鹽土改良過程中,不再使用客土,避免了毀壞農田、有效減除運輸等對環境的影響;而且秸杆等農業廢棄物的使用,消除了其對環境的汙染,從而具有了以廢造綠, 廢物資源化利用的雙重的生態意義。
4、本發明可以適用於所有的濱海鹽鹼地,同時針對現有其他處理方法無法處理的重鹽潰土也有很好的處理能力,即針對I米土體含鹽為I. 38% 3. 5%,物理粘粒為40%以上的重粘質濱海鹽土,甚至針對含鹽量最高達7%的濱海鹽土都能將其改良成功。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不限定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實施例I天津海濱大道永定新河收費站兩側臨近地段,地勢比較平坦,在面積約為 19470m2,其中收費站南側9500m2,北側9970m2實施原生鹽土綠化項目。一種微生物菌肥改良上述原生鹽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I)將泥狀土用挖掘機攤開,進行晾曬。地下工程主要進行挖槽,敷設排鹽盲管和鋪淋水層,具體操作為按照二級級數鋪設型式中正交網格型挖深地下至I. 5m,在挖深坑道內墊放淋層,在淋層上鋪設主排鹽管和集水管,集水管縱向鋪設長度為100米,坡降 1/1000,集水管之間的間距為10米,各集水管的管頭末端與主排鹽管聯通,在鋪設好的集水管和主排鹽管上再鋪設淋層O. 3m厚,沿集水管的設置方向開始構築地下提排瀉水管路, 構築提排瀉水管路由檢查井、集水井構成,其檢查井和集水井的設置方向與集水管的設置方向一致,檢查井的井距為20米,集水井的井距為100米,集水井設置在各主排鹽管的端點處並使主排鹽管與集水井連通,同時將經過市政排水管網的主排鹽管與市政排水管網井連通,而不經過市政排水管網的主排鹽管處的集水井加裝風力提排裝置,經風力提排裝置排出的水通過排水管道送入市政排水管網一併排出。2)、改善土壤物理結構向原生鹽土中摻拌牛糞,按照原生鹽土體積15%比例進行,提高其通透性後回填, 高出周圍地平面60cm。3)、大水洗鹽排鹽回填、平整地形後,開始起畦灌大水,按土體體積的O. 8倍用水量,慢慢灌入土體, 浸泡土體36小時後,通過暗管排鹽系統排出鹹水,經過I次淋洗後,O 60cm土體內全鹽量由原生鹽土的3. 4%降低到平均值O. 78%左右。4)、施用微生物菌肥在表層30cm 土壤摻入微生物菌肥,摻入量為2kg/m2,旋耕混拌均勻。5)、栽植5月6日開始栽植國槐、白蠟、臭椿等喬木1686株,栽植火炬3954株,草坪19470 平米。在樹穴內按照3kg/棵施入微生物菌肥,6月15日完成樹木栽植工作,此時種植土壤全鹽量為O. 78%,pH為7. 8 ;7月15日完成草坪種植。由於有益微生物減弱了鹽鹼對苗木的脅迫,改良進度大為加快,植物生長狀況良好,10月份樹木成活率達到95%,草坪覆蓋率達到98%,土壤指標見表I。表I原生鹽土與改良為種植土的土壤理化指標的比較(表中涉及的數值均為平均值)
權利要求
1.一種微生物菌肥改良濱海鹽土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1)、地下排鹽在濱海原生鹽土的地下構建暗管排鹽系統;2)、改善土壤物理結構向原生鹽土中加入有機農家肥或廢棄有機物,混合均勻摻拌,回填,添加比例為原生鹽土 I份,有機農家肥或廢棄有機物O. 1-0. 3份,上述份數為體積份數;3)、大水洗鹽開始起畦灌大水,按土體體積的O. 5 I. O倍用水量,慢慢灌入土體,浸泡土體至少24 小時後,通過暗管排鹽系統排出鹹水,檢測I米土體內土壤含鹽量平均達到O. 7 O. 8%或以下,即可停止洗鹽;4)、施用微生物菌劑發酵產生的有機肥料改良土壤在表層30cm 土壤摻入微生物菌肥,摻入量為2kg/m2,旋耕混拌均勻;定植時在樹穴內施入微生物菌肥,施用量為3 5kg/棵,與土混合均勻,在樹木根系周圍撒施;5)、植物配置及栽植選擇耐鹽鹼植物喬木、灌木、草本立體配置,儘快保證地面覆蓋;按園林栽植標準完成。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微生物菌肥改良濱海鹽土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步驟2)中回填步驟回填高出周圍地平面50-100cm。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微生物菌肥改良濱海鹽土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有機農家肥為牛糞、豬糞、雞糞、羊糞或大糞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物。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微生物菌肥改良濱海鹽土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廢棄有機物為稻殼、粉碎秸杆、藥渣或糠渣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物。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微生物菌肥改良濱海鹽土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微生物菌肥是由微生物菌劑對動物糞便和植物纖維發酵而成,所述的微生物菌劑中的活菌包括產黃纖維單胞菌(Cellulomonas fIavigena)、嗜熱脂肪芽孢桿菌(Bacillussterothermophilus)、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蟻甲燒桿菌 (Methanobacteriumformicium)、反會甲燒桿菌(Methanobacterium ruminantium)、氧化硫硫桿菌(Thiobacillusthiooxidans)、氧化亞鐵硫桿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 枯草芽抱桿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抱桿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多粘芽孢桿菌(Bacillus polymyxa)、嗜熱鏈黴菌(Streptomyces thermophilus)、普通高溫放線菌(Thermoactinomyces vulgaris)、彎曲高溫單抱菌(Thermonospora curvata)、掠色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歐洲亞硝化單胞菌(Nitrosomonas europeae)、維式硝化桿菌(Nitrobacter winogradskyi)、大豆根瘤菌(Rhizobiumjaponicum)、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Ieguminosarum)、黑麴黴(Aspergillus niger)、米麴黴(Aspergillus oryzae)、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點青黴(Penicillium notatum)、 特異腐質黴(Humicola insolens)、少抱根黴(Rhizopus oligosporus)和禾穀絲核菌 (Rhizoctoniacerealis),所述的微生物菌劑中還包括基質,所述的基質包括植物纖維、動物糞便、動物源性蛋白、植物源性蛋白和單細胞蛋白中的一種或多種。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微生物菌肥改良濱海鹽土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暗管排鹽系統採用地下水平暗管排水管路和構築提排瀉水管路構成的暗管排鹽系統;其地下水平暗管排水管路埋設在離地表面O. 6-1. 5米處,地下水平暗管排水管路由主排水管和集水管組成,主排鹽管和集水管線級數採用二級,以正交網格型或斜交人字型鋪設,集水管縱向鋪設長度為100米,坡降1-3/1000,集水管之間的間距為6-10米,構築提排瀉水管路由檢查井、集水井構成,其檢查井和集水井的設置方向與集水管的設置方向一致,檢查井的井距為20-30米,集水井的井距為80-100米。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濱海鹽土的綜合改良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地下排鹽;2)改善土壤物理結構;3)大水洗鹽;4)施用微生物菌肥改良土壤;5)植物配置及栽植。本發明首次將暗管排鹽的工程專利技術、改善土壤物理結構的技術措施和微生物菌肥改良集成在一起有序綜合作業應用。改良鹽鹼土效果顯著,具有在短時間內(一個生長季節內)有效降低高鹽鹼土壤的鹽分,防止次生鹼化,增加了土壤肥力,建立了微生物群落,有益微生物在原鹽漬土環境中緩解了鹽鹼對植物脅迫危害,加速了土壤熟化程度,促進了原土綠化進度,保證了當年的植物成活率達到95%以上,同時節約了水資源。
文檔編號A01B79/02GK102577687SQ20121006255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2日
發明者劉忠陽, 張清, 楊永利 申請人:天津泰達園林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