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作為營養面膜的溫敏水凝膠及其製備方法
2023-12-08 23:52:21 3
專利名稱:一種可作為營養面膜的溫敏水凝膠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作為營養面膜的溫敏水凝膠及其製備方法,為天然高分子材料合成的水凝膠,屬於天然高分子材料美容應用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流行的美容面膜主要是以無紡布、紙、棉布為基材,浸潰面膜液而形成,可以直接使用,使用時直接貼服於身體某部位,隨著面膜液的滲透作用,所含面膜液作用於人的皮膚,促進皮膚血液循環,增強表皮細胞活力,滋潤和營養皮膚,達到改善膚質的作用。但用無紡布、紙張、棉布等為面膜基材,除起到載體作用外,不具備美容功效。因無紡布、紙、棉布等基材吸附性不強,面膜中含液量不高。同時,所含面膜液易被基材固定,無法全部作用於皮膚表面,而且這些基材還存在與皮膚接觸不貼服、不舒適等問題,導致這類面膜價值不聞。·水凝膠是一些高聚物或共聚物吸收大量水分、溶脹交聯而成的半固體,具有優良的理化性質和生物學性質。水凝膠有良好的親水性,在水中有很強的溶脹能力,但卻不溶於水。水凝膠在使用過程中處溶脹狀態,相當柔軟,並具有橡膠彈性,可以減少對周圍細胞和組織的機械衝撞和刺激,同時對皮膚無粘連,揭取無不適感,可以作為理想的人體皮膚護理的原材料。現有的水凝膠製備方法多為化學合成法,需在較高溫度下添加交聯劑才能合成水凝膠。但是常用的很多交聯劑對人體和環境存在毒性。在水凝膠原料選擇上,天然高分子材料因其生物相容性好、來源廣泛、可大量再生、可被細菌降解、不易造成白色汙染等優良特性而成為研究熱點,但絕大多數天然高分子材料如多糖類、蛋白類等化學交聯困難,難以合成性狀穩定的美容用水凝膠。合成聚合物因活性強,在交聯劑作用下易於合成水凝膠,故多選用合成聚合物為水凝膠原料,但合成聚合物很大一部分對人體和環境有毒性,容易對人體和環境造成汙染和傷害。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作為營養面膜的溫敏水凝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作為營養面膜的溫敏水凝膠的製備方法。本發明的一種可作為營養面膜的溫敏水凝膠,其特點是按重量百分比該組合物由以下組分組成
瓊脂0% 15%
明膠2% 20%
羧甲基纖維素鈉1% 15%
殼聚糖及其衍生物O. 1% 5%
海藻酸及其衍生物0% 20%膠原蛋白O. 01% 10%
透明質酸及其衍生物 O. 01% 5%
其他天然高分子材料 0% 6%
丙三醇0% 4%
其餘為水。所述的殼聚糖及其衍生物為殼聚糖或羧化殼聚糖。
所述海藻酸及其衍生物為海藻酸、海藻酸鉀或海藻酸鈉。所述的海藻酸及其衍生物為海藻酸鈉。所述透明質酸及其衍生物為透明質酸、透明質酸鈉、透明質酸鋅或透明質酸鈣。所述的透明質酸及其衍生物為透明質酸或透明質酸鈉。所述其他天然高分子材料為卡拉膠、環糊精或魔芋粉。本發明的一種可作為營養面膜的溫敏水凝膠的製備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a)按照原料組成及比例將瓊脂、明膠、羧甲基纖維素鈉及其衍生物、殼聚糖及其衍生物、海藻酸及其衍生物、膠原蛋白、透明質酸及其衍生物、丙三醇、其他天然高分子材料溶於水中,攪拌,製成均勻溶液或乳液;
(b)將製備的均勻溶液或乳液充入化妝品模具內,封裝成型;放入6tlCo-Y工業輻照裝置中,在吸收劑量為5kGy 60kGy下進行輻照,交聯合成水凝膠。上述水凝膠原料組合物,各組分要求水溶性好。在上述水凝膠原料組合物中,優選的殼聚糖及其衍生物選自殼聚糖或羧化殼聚糖。在上述水凝膠原料組合物中,優選的海藻酸及其衍生物選自海藻酸、海藻酸鉀或海藻酸鈉,其中最優選的是海藻酸鈉。在上述水凝膠原料組合物中,透明質酸及其衍生物選自透明質酸、透明質酸鈉、透明質酸鋅及透明質酸鈣。其中最優選的是透明質酸或透明質酸鈉。在上述水凝膠原料組合物中,優選的其他天然高分子材料為卡拉膠、環糊精或魔芋粉。本發明的一種可作為營養面膜的溫敏水凝膠,用無毒、無害、生物相容性好、具有一定保健、護膚功能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瓊脂、明膠、羧甲基纖維素鈉、殼聚糖及其衍生物、海藻酸及其衍生物、膠原蛋白、透明質酸鈉、丙三醇、其他天然高分子材料等作為水凝膠原料,輻照合成水凝膠。這類水凝膠不僅本身具備良好的皮膚護理效果,還具有強的吸附能力,可以吸收水分和加載更多的美容營養因子,進而製備成人體皮膚全面修復護理的多類產品。本發明提供的水凝膠為溫敏水凝膠,在10°c 50°C溫度範圍內,該類水凝膠隨著溫度升高,其吸水飽和度降低,水分從凝膠內部釋出。這樣,膜中的營養成分除通過膜本身的滲透作用而作用於皮膚外,還可以隨著水分的釋出而釋出,進而作用於皮膚,極大的提高了營養成分的利用率,起到了良好的護膚作用。本發明的製備方法利用6tlCo-Y射線作用合成水凝膠,合成製備工藝簡單,易於工業化生產。6tlCo-Y射線具有強的穿透性,製備能力強,,交聯合成水凝膠的同時可對水凝膠進行消毒滅菌,是一種安全、綠色環保的水凝膠合成方法。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有(a)該類水凝膠合成工藝簡單,操作性強,能耗低。輻照前,原料只需在常溫下攪拌均勻,不需要額外其他處理,輻照過程不需作加熱處理。(b)合成的水凝膠性能穩定,合成過程中的溫度、溼度等環境變化對水凝膠的性能影響極小,在溫度低時亦不會影響其合成效率及產品性能。(c)製備過程中輻射滅菌和交聯合成一起完成。因為6tlCo- Y輻照滅菌法是現有非常成熟的、安全無汙染的滅菌方法,在合成水凝膠的同時,亦已完成水凝膠的消毒滅菌。(d)水凝膠合成過程6tlCo-Y射線引發水凝膠原料交聯,不需加入任何交聯劑,進一步減少了有毒有害化合物的影響。(e)選用的原料及合成工藝不引入有毒有害物質,合成的水凝膠生物相容性好,利 於環境可持續發展。
圖I為本發明的應用例的照片;
圖2為本發明的另一應用例的照片。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在常溫和常壓下,分別按一下表I中指定的各組分將明膠、羧甲基纖維素鈉、羧化殼聚糖、膠原蛋白溶於水中,攪拌形成均勻溶液或乳液,依據需要,製備不同形狀、不同厚度的模具。將原料溶液倒入模具中,封裝成型,放入福照室福照15 kGy 60 kGy,合成水凝膠。圖I為本發明的應用例的照片,本發明製備的一種可作為營養面膜的溫敏水凝膠貼敷在手上的照片,該水凝膠製作模具為圓型,厚度為3mm。圖2為本發明的另一應用例的照片。本發明製備的一種可作為營養面膜的溫敏水凝膠貼敷在手上的照片。實施例2
按以下表I中的指定的各組分含量重複實施例I的方法,但所選組分及其重量含量不同。實施例3
按以下表I中的指定的各組分含量重複實施例I的方法,但所選組分及其重量含量不同。實施例4
按以下表I中的指定的各組分含量重複實施例I的方法,但所選組分及其重量含量不同。實施例5
按以下表I中的指定的各組分含量重複實施例I的方法,但所選組分及其重量含量不同。實施例6
按以下表I中的指定的各組分含量重複實施例I的方法,但所選組分及其重量含量不同。
實施例7
按以下表I中的指定的各組分含量重複實施例I的方法,但所選組分及其重量含量不同。實施例8
按以下表I中的指定的各組分含量重複實施例I的方法,但所選組分及其重量含量不同。表I
權利要求
1.一種可作為營養面膜的溫敏水凝膠,其特徵是按重量百分比該組合物由以下組分組成 瓊脂0% 15% 明膠2% 20% 羧甲基纖維素鈉1% 15% 殼聚糖及其衍生物O. 1% 5% 海藻酸及其衍生物0% 20% 膠原蛋白O. 01% 10% 透明質酸及其衍生物 O. 01% 5% 其他天然高分子材料 0% 6% 丙三醇0% 4% 其餘為水。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作為營養面膜的溫敏水凝膠,其特徵是所述的殼聚糖及其衍生物為殼聚糖或羧化殼聚糖。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作為營養面膜的溫敏水凝膠,其特徵是所述海藻酸及其衍生物為海藻酸、海藻酸鉀或海藻酸鈉。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作為營養面膜的溫敏水凝膠,其特徵是所述的海藻酸及其衍生物為海藻酸鈉。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作為營養面膜的溫敏水凝膠,其特徵是所述透明質酸及其衍生物為透明質酸、透明質酸鈉、透明質酸鋅或透明質酸鈣。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作為營養面膜的溫敏水凝膠,其特徵是所述的透明質酸及其衍生物為透明質酸或透明質酸鈉。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作為營養面膜的溫敏水凝膠,其特徵是所述其他天然高分子材料為卡拉膠、環糊精或魔芋粉。
8.—種可作為營養面膜的溫敏水凝膠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a)按照原料組成及比例將瓊脂、明膠、羧甲基纖維素鈉及其衍生物、殼聚糖及其衍生物、海藻酸及其衍生物、膠原蛋白、透明質酸及其衍生物、丙三醇、其他天然高分子材料溶於水中,攪拌,製成均勻溶液或乳液; (b)將製備的均勻溶液或乳液充入化妝品模具內,封裝成型;放入6tlCo-Y工業輻照裝置中,在吸收劑量為5kGy 60kGy下進行輻照,交聯合成水凝膠。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作為皮膚營養面膜的溫敏水凝膠及其製備方法,本發明屬於天然高分子材料生物應用領域。本發明選用生物相容性好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瓊脂、明膠、羧甲基纖維素鈉、殼聚糖及其衍生物、海藻酸及其衍生物、膠原蛋白、透明質酸及其衍生物、丙三醇、其他天然高分子材料作為水凝膠原料,按一定比例溶於水中,攪拌形成均勻溶液或乳液,倒入面膜模具內,放入60Co-γ工業輻照裝置中,在吸收劑量為5kGy~60kGy下進行輻照,合成溫度敏感水凝膠。本發明的製備方法簡單,不需加溫,輻照前亦不需對原料進行特殊處理。水凝膠的生物相容性好,溶於水的皮膚營養物質可隨之釋出,具有較好的護膚作用。
文檔編號A61K8/02GK102940583SQ20121048580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6日
發明者楊桂霞, 安友, 劉徐強, 俞祥忠, 曾凡松, 龐元龍, 黃瑋, 李宗軍, 蔣樹斌, 李曉燕, 伍曉利 申請人: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