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的起源(貓咪的前世今生)
2023-11-06 05:06:28 4
#頭條創作挑戰賽#
從陸遊、司馬光到胡適、冰心,再到今天,有無數人喜好「貓主子」而甘心充當「貓奴」,千年的「貓文化」不僅有著無數的奇聞傳說,還有著對它別致的雅稱,如「天子妃『』、「崑崙妲己」「狸奴」……
引言
先講一個故事,國內國外都有不一樣的關於貓的故事傳說…
在聖經中記載:大洪水時期,各種動物都擠在諾亞方舟之上,但是老鼠因為繁殖迅速,逐漸泛濫成災,為解決這個問題,諾亞輕輕撫摸獅子的額頭,一對兒貓就從其口中衝出,於是老鼠泛濫的問題得以解決。
而在我國民間故事裡貓和老虎是一對好兄弟
貓咪瘦小勤勞,老虎健碩懶惰。
一日貓咪在勞作歇息時睡著了,在夢裡夢見了一個白鬍子老頭,老頭給了它兩粒仙丹,並說只要把仙丹含在嘴裡便有無窮力量。
於是,貓咪將一粒仙丹含在嘴裡,果然頓感精力充沛,它開開心心的跑回去把這件事告訴了好兄弟,並將另一粒仙丹給了老虎,老虎服下之後,頓感神力,細想:
「如果我服下兩粒豈不是更加厲害」,於是老虎就派遣老鼠前去偷藥。
第二天貓咪發現仙丹不見了,大哭不已,老頭感慨貓咪的善良,於是傳授給它十八般武藝,學成之後,竟比仙丹還厲害,貓咪又去找自己的好兄弟,並想將一身武藝傳授於它,當老虎學的差不多時候,暗想:
「除掉貓咪,我就是最厲害的」,於是在後面偷襲貓咪,貓咪一躍爬樹而走,老虎後悔不已,從此,貓咪看透了自己的好兄弟,也恨透了曾經偷自己仙丹的老鼠。
正文
化狸為貓根據遺傳考古學分析,人類馴化貓的歷史可追溯一萬年前的肥沃月灣地區。
我國對貓最早的確切記錄是西漢時期的《禮記·郊特牲》。
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禮記·郊特牲》
在遠古的農耕時期,先民種下的莊稼時常被田鼠禍害,穀倉、田間成了鼠族的天堂,先民驅之不盡,對大量繁殖的鼠患束手無策。
然而成群結隊的田鼠引來了山中的狸狌(山貓),久居深山老林的狸狌紛紛下山捕鼠,鼠患解決了,莊稼得以保留,如同敬重山川草木一般,人們對這種迅疾敏捷、靈動神秘的動物敬若神靈,將它當成莊稼的保護神,親切的稱呼為「貓」。
從那時候起,迎貓祭禮成了我們民族文明禮樂中的一部分,「貓」與祭祀聯繫在了一起,被賦予了吉祥安樂的神性,直到漢唐,它的神秘靈動才漸漸隱退,而輕盈溫柔進駐了人間。
為什麼稱貓為狸奴狸不是貓,但貓是狸。
在我國歷史中,貓有一個被稱喚了千年的名號叫做「狸奴」。
這個「奴」字可大有學問,裡面飽含了人們的鐘愛憐憫,一個「奴」字透露出的是無限的親暱和喜歡。
因為我國的乳名習俗在很久前就已經形成了,先秦的時候就已存在。
從皇親到百姓都是一樣取「反義乳名」,俚俗卑賤一直是我國古人乳名的普遍傳統,比如宋武帝的乳名叫做「寄奴」,陳後主的乳名叫做「黃奴」等,而我們今天所背誦的詞牌「念奴嬌」,便是由著名舞姬「念奴」的名字和歌聲而來。
在卑賤的字裡,「奴」是非常受歡迎的一個字,所以,稱呼「貓」為「狸奴」,不僅不是嫌棄,反而是無盡的喜歡。
這種動物擬人的命名,彰顯了「貓」在當時人們心中的身份地位,也明顯感受得到「貓」從「神性」漸漸轉為人們家中豢養的「寵兒」。
貓的慵懶溫順、輕盈柔軟開始慰藉人心。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陸遊曾寫到:
風卷江湖雨闇(an)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狸奴,是貓入世的關鍵一步。
關於貓的軼事雅稱除了「狸奴」,貓還有很多雅稱。
在唐宋時期,貓的觀賞陪伴價值已經遠遠大於它捕鼠的實用價值,寵物貓也應機誕生。
《鹹淳臨安志》記載:
「都人畜貓,長毛白色者,名獅貓。蓋不捕之貓,徒以觀沒,特見貴愛。」
裡面記述的「獅貓」就是典型的寵物貓。
「銜蟬」是貓在唐朝之後另一個常用名號。
明王志堅《表異錄·羽族》記載:
後唐瓊花公主有兩隻貓,其中一隻通體純白,只有口唇處有一片花朵狀的紋路,像是貓叼著一隻蟬,所以叫它「銜蟬」。
另一隻貓是一隻黑貓,渾身烏黑,但有一條純白的尾巴,叫它「崑崙妲己」,「崑崙」的意思是形容貓咪黝黑健壯,「妲己」則是形容貓咪的柔軟嫵媚的尾巴。
(清)沈振麟《貓竹圖》
羅大經《鶴林玉露》記載:
「唐,武后斷王后、蕭妃之手足,置於酒甕中,曰:『使此二婢骨醉。』蕭妃臨死曰:『願武為鼠,吾為貓,生生世世扼其喉』」。
因此,在宋代,民間把貓叫做「天子妃」。
據清代黃漢的《相貓經》記載,有幾個非常有名的雅稱分別是「梵虎、吼金鯨、鐵號鍾、衝霧豹」。
秦淮八豔之一的顧湄有一隻愛貓叫做「雪獅子」,由於太過於寵愛,後來竟被撐死。
清乾隆年間,西洋畫家艾啟蒙奉旨畫了一套《狸奴影》,共畫了十隻姿態形象各不同的寵物貓,分別以「妙靜狸、舞蒼奴、採芳狸、苓香狸、清寧狸、涵虛奴、翻雪奴、飛睇狸、仁照狸、普福狸」十個滿漢雙語雅稱命名。
艾啟蒙《飛睇狸》
結尾
作為人類的夥伴,貓有著被人類豢養數千年的歷史,時至今日,貓和人類的關係仍舊親密,它給我們的忙碌的生活添加了樂趣,慰藉了我們精神上的空缺,一些飼養貓的人還會稱自己為「貓奴」、「鏟屎官」。
然而,飼養的人多了,棄養的人也就多了,總有各種理由去棄養自己曾視若珍寶的貓咪,那些被棄養的貓咪不僅可憐,還會對社會、環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它是天生的獵人,對齧齒動物和鳥類有著極大的威脅,而且那些未結紮的貓咪還會大量繁殖,夜晚求偶的嚎叫和攜帶傳播野外疾病對人們的身心健康也會有一定的危害。
做事有始有終,希望廣大朋友們愛護身邊的小生命,如果真的無法繼續飼養,也請妥善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