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環的安裝結構以及索環的製作方法
2023-11-06 15:41:17 2

本發明涉及索環的安裝結構以及索環。
背景技術:
以前,已知有安裝於2個部件的接合部的索環。例如在下列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一種索環,安裝於金屬制的管和波紋管的接合部。索環的一端側外嵌於管,另一端側外嵌于波紋管,分別通過緊固帶的緊固而被固定。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6-9538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但是,在如上述的構成中,會有如下問題:將索環固定到部件的力取決於緊固帶的緊固力,所以容易產生偏差。若將索環固定到部件的力過弱,則容易脫落,相反若將索環固定到部件的力過強,則會破壞波紋管等部件,所以希望採取對策。
本發明是基於如上述的實情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使將索環固定到部件的力穩定的索環的安裝結構以及索環。
用於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所涉及的索環的安裝結構是索環的端部以向外側折返的狀態外嵌固定於部件的安裝結構。
本發明所涉及的索環,具備:呈筒狀的主體部;唇部,其突出設置於所述主體部的內周面突出,能接觸到部件的外周面;以及折返部,其設於所述主體部中的比所述唇部靠軸向的端側的位置,在向外側折返時成為覆蓋所述唇部的形成區域的狀態。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索環的安裝結構,索環的端部因為折返部的縮徑方向的彈力而被固定到部件,所以能使將索環固定到部件的力穩定。
根據本發明的索環,將折返部向外側折返而固定到部件,從而能通過折返部的縮徑方向的彈力將索環固定到部件,所以能使將索環固定到部件的力穩定。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本實施例中的索環的立體圖。
圖2是示出索環的剖視圖。
圖3是示出處於將端部折返的狀態的索環的立體圖。
圖4是示出安裝於2個部件的接合部的狀態的索環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示出本發明的優選方式。
本發明的索環也可以具備薄壁部,該薄壁部形成於所述主體部中所述折返部的折返位置。根據這樣的構成,能抑制主體部的折返部位圓圓地鼓出。
另外,本發明的索環也可以具備卡定部,該卡定部設於所述折返部,在所述折返部向外側折返的狀態下卡定於所述主體部的外周面。根據這樣的構成,折返部的卡定部卡定於主體部的外周面,所以能防止處於折返狀態的折返部移位。
以下,參照圖1-圖4詳細地說明將本發明具體化的實施例。
本實施例中的索環10是安裝於2個部件的接合部的索環。在本實施例中,針對2個部件中的一個部件(以後,稱為第1部件p1)為金屬制或者合成樹脂制的管,另一個部件(以後,稱為第2部件p2)具有在軸向交替地連續的山部和谷部的、呈波紋形狀的波紋管的情況進行說明。第1部件p1以及第2部件p2是將多根電線w一起包圍的部件,其整體呈圓筒狀。
索環10由作為彈性材料的橡膠製成,具備整體呈筒狀的主體部11。主體部11中軸向的一端側為外嵌於第1部件p1的第1外嵌部12,另一端側為能外嵌於第2部件p2的第2外嵌部13。在主體部11中軸向的中心部(第1外嵌部12和第2外嵌部13之間的部分)設有突出部16,突出部16形成為向外周側突出一級。
第1外嵌部12以及第2外嵌部13具有能分別外嵌於第1部件p1以及第2部件p2的大致圓形截面。另外,第2外嵌部13的厚度尺寸大於第1外嵌部12的厚度尺寸。
第1外嵌部12以及第2外嵌部13中位於主體部11的端側的部分為向外側折返的折返部14,位於主體部11的中心側的部分為配置於折返部14的內側的內側部15。折返部14和內側部15形成為軸向的長度尺寸以及厚度尺寸相等(參照圖2)。
在第1外嵌部12以及第2外嵌部13的內周面突出有第1唇部17以及第2唇部18,第1唇部17以及第2唇部18分別能與第1部件p1以及第2部件p2的外周面接觸。第1唇部17以及第2唇部18在內側部15的內周面遍及整個周向地連續形成。
第1唇部17設有多個(本實施例中為4條),整體形成於內側部15中靠折返部14側的部位。相鄰的第1唇部17的間隔形成為越靠折返部14側越變大。第2唇部18設有多個(本實施例為4條),相鄰的第2唇部18的間隔形成為等間隔。
在折返部14和內側部15之間形成有薄壁部19。薄壁部19形成於內側部15和折返部14的邊界,換句話來講,形成於將第1外嵌部12以及第2外嵌部13分別在軸向上2等分的位置。薄壁部19成為折返部14的折返位置。
薄壁部19是通過形成沿主體部11的圓周方向延伸的槽部21,從而使主體部11的厚度尺寸比其他部分小的部分。槽部21在主體部11的內周面側遍及整個周向連續地形成。薄壁部19的厚度尺寸形成為第1外嵌部12以及第2外嵌部13的厚度尺寸的一半程度。
折返部14設有卡定部22,卡定部22在向外側折返的狀態下卡定於主體部11的外周面。卡定部22沿折返部14的端緣向外側突出。卡定部22遍及折返部14的整個周向地連續。另外,第2外嵌部13的卡定部22的突出尺寸比第1外嵌部12的卡定部22的突出尺寸稍微大。
在主體部11的外周面設有卡定承受部23,卡定部22卡定於卡定承受部23。卡定承受部23是具有與卡定部22匹配的截面,在外周面形成有凹部的槽。卡定承受部23遍及主體部11的整個周向地連續。卡定承受部23設於內側部15的端部,沿突出部16的軸向的兩端面凹陷。
接著,說明將索環10安裝到第1部件p1以及第2部件p2的接合部的作業的一個例子。
首先,形成為如下狀態:將處於折返部14沒有折返的狀態的第1外嵌部12外嵌於第1部件p1,將第2外嵌部13外嵌於第2部件p2。此時,將第1外嵌部12以及第2外嵌部13外嵌直到內側部15的整體覆蓋第1部件p1以及第2部件p2的深度。於是,成為如下狀態:第1唇部17與第1部件p1的外周面接觸,第2唇部與第2部件p2的谷部。
接著,使折返部14向外側折返。當以薄壁部19為起點將折返部14折返時,如圖4所示,折返部14在內側部15(第1唇部17或者第2唇部18的形成區域)的外側重疊,成為卡定部22嵌入到卡定承受部23而卡定的狀態。在向外側折返的折返部14產生縮徑方向的彈力,通過折返部14的彈力,第1外嵌部12固定於第1部件p1,第2外嵌部13固定於第2部件p2。此時,藉助折返部14的彈力而處於如下狀態:第1唇部17被彈性地按壓於第1部件p1的外周面並緊貼,第2外嵌部13的內側部15的內周面被彈性地按壓於第2部件p2的山部並緊貼。如上所述,完成將索環10安裝到第1部件p1以及第2部件p2的接合部的作業。
接著,對如上述構成的實施例的作用以及效果進行說明。
本實施例的索環10的安裝結構是索環10的端部以向外側折返的狀態外嵌固定於第1部件p1以及第2部件p2的結構。根據此結構,索環10的端部通過折返部14的縮徑方向的彈力而被固定到第1部件p1以及第2部件p2,所以能使將索環10固定到部件的力穩定。
另外,本實施例的索環10具備:呈筒狀的主體部11;第1唇部17以及第2唇部18,其突出設置於主體部11的內周面,能接觸到第1部件p1以及第2部件p2的外周面;折返部14,其設於主體部11中的比第1唇部17以及第2唇部18靠軸向的端側的位置,當折返部14向外側折返時成為覆蓋第1唇部17以及第2唇部18的形成區域的狀態。根據此結構,將折返部14向外側折返而固定到第1部件p1以及第2部件p2,從而能通過折返部14的縮徑方向的彈力將索環10固定到第1部件p1以及第2部件p2,所以能使將索環10固定到部件的力穩定。
另外,在主體部11中的折返部14的折返位置形成有薄壁部19。根據此結構,能抑制主體部11的折返部14圓圓地鼓出。
另外,在折返部14設有卡定部22,卡定部22在向外側折返的狀態下卡定於主體部11的外周面。根據此結構,折返部14的卡定部22卡定於主體部11的外周面,所以能防止處於折返狀態的折返部14偏離。
本發明不限定為根據上述描述以及附圖說明的實施例,例如以下的實施例也被包括在本發明的技術範圍內。
(1)在上述實施例中,在索環10的兩端部設有折返部14,但不限於此,也可以只在索環的兩端部中的一個端部設置折返部,例如也可以只在外嵌于波紋管的一側設置折返部,在外嵌於管的另一側強力擰緊緊固帶而固定。
(2)在上述實施例中,舉例示出了第1部件p1為管,第2部件p2為波紋管的情況,但不限於此,第1部件以及第2部件也可以是任何部件,例如也可以形成為一方為連接器、另一方為波紋管,也可以是2個部件均為波紋管、或者是2個部件均為管等。
(3)在上述實施例中,薄壁部19是通過在主體部11形成槽部21而形成為薄壁的部分,但不限於此,薄壁部也可以例如在主體部切入狹縫而形成,另外也可以形成為在將折返部折返時,切斷薄壁部。
(4)在上述實施例中,卡定部22遍及整個周向連續形成,但不限於此,也可以在圓周方向上間歇地設置多個卡定部。
(5)在上述實施例中,卡定部22沿折返部14的端緣設置,但不限於此,卡定部也可以設在例如折返部的中間部。
(6)在上述實施例中,卡定部22突出設置於折返部14的外周面,卡定承受部凹設於主體部的外周面,但不限於此,也可以形成為卡定部凹設,而卡定承受部突出設置。
(7)在上述實施例中,索環10整體形成為圓筒狀,但不限於此,也可以形成為橢圓形狀、方形狀等。
附圖標記說明
p1…第1部件
p2…第2部件
10…索環
11…主體部
14…折返部
17…第1唇部
18…第2唇部
19…薄壁部
22…卡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