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結構改進的提升機料鬥的製作方法
2023-12-06 19:21:52 2
一種結構改進的提升機料鬥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結構改進的提升機料鬥,包括料鬥本體,料鬥本體包括一底板、一第一後側板、一第二後側板、由該第二後側板向前傾斜地向上延伸形成的一上蓋板、一第一前側板、一第二前側板以及由所述底板的左/右兩側向上延伸並同時與第一後側板、第二後側板、上蓋板、第一前側板以及第二前側板垂直連接的左/右支撐板,所述第二前側板的上端位置低於所述上蓋板的上端位置,第二前側板的上端、上蓋板的上端以及左/右支撐板的側壁共同圍成所述料鬥本體的進卸料口。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牢固,通過採用不規整的六稜柱體的結構,可以增大提升機料鬥總表面積和側面的數量,使得本提升機料鬥強度和會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輸送性能會更好。
【專利說明】一種結構改進的提升機料鬥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料鬥,尤其是指一種結構改進的提升機料鬥。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物料提升機是採用鏈條將料鬥串接起來,通過動力裝置上的鏈輪帶動鏈條循環移動,從而達到帶動料鬥移動的目的。通過鏈輪的帶動,料鬥緩慢上升,將從進料口流入的物料提升到一定高度後,料鬥逐漸翻轉,將物料從卸料口倒出,此時位於卸料口下方的容器便可接收該物料,從而完成一次物料的輸送。
[0003]上述物料提升機的料鬥由於分別設置有進料口和卸料口,在實際鏈條的循環移動過程中,容易出現物料散落,這樣既浪費物料,又需要工人費時費力地將散落在物料提升機上的物料進行清理。目前雖然市面上也存在有進料口和卸料口合併成一個進卸料口的料鬥,但是這種料鬥往往強度較低,容易出現料鬥散架或者裂開的情形。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改進的提升機料鬥,其主要目的在於克服缺陷。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結構改進的提升機料鬥,包括料鬥本體,其特徵在於:所述料鬥本體包括一底板、由該底板後側向後傾斜地向上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後側板、由該第一後側板後側向上延伸形成的一第二後側板、由該第二後側板向前傾斜地向上延伸形成的一上蓋板、由所述底板的前側向前傾斜地向上延伸的一第一前側板、由該前側板向後傾斜地向上延伸的一第二前側板以及由所述底板的左/右兩側向上延伸並同時與第一後側板、第二後側板、上蓋板、第一前側板以及第二前側板垂直連接的左/右支撐板,所述第二前側板的上端位置低於所述上蓋板的上端位置,所述第二前側板的上端、所述上蓋板的上端以及左/右支撐板的側壁共同圍成所述料鬥本體的進卸料口。
[0007]進一步的,所述左/右支撐板與所述第一後側板、第二後側板、上蓋板、第一前側板以及第二前側板的結合位置處均設有至少一個L形加強筋。
[0008]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前側板上設有複數個間隔布置的透氣孔。
[0009]進一步的,所述底板在其1/3長度處以及2/3長度處設置有均一向上延伸的筋板,該筋板的頂面位置高於所述第二前側板的上端位置並且低於所述上蓋板的上端位置。
[0010]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前側板的上端面開設有複數個間隔布置的U形缺口。
[0011]進一步的,所述左/右支撐板上各設置四個吊耳,所述吊耳為一衝壓件,該衝壓件呈一碗狀,並且在其碗底位置開設有一用於與傳輸鏈條上的銷軸相結合的裝配孔。
[0012]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產生的有益效果在於:
[0013]1、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牢固,通過底板、各後側板、各前側板、上蓋板以及左/右支撐板共同圍設而形成一不規整的六稜柱體的結構,採用該結構的提升機料鬥,由於進卸料口的大小佔整個提升機料鬥總表面積的比例較小,因而物料在運輸過程散落的問題便能夠得以改善,並且由於本提升機料鬥總表面積和側面的數量均多於現有提升機料鬥,因而本提升機料鬥強度和會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輸送性能會更好。
[0014]2、在本實用新型中,通過設置L形加強筋以及所述筋板可以增強底板、各後側板、各前側板、上蓋板以及左/右支撐板之間的連接作用,有利於進一步加強本提升機料鬥的強度。
[0015]3、在本實用新型中,通過設置所述複數個透氣孔可以便於物料從進卸料口裝入和倒出,防止提升機料鬥內的氣體因氣壓差而對物料進卸造成不利影響。
[0016]4、在本實用新型中,與所述傳輸鏈條結合的吊耳採用衝壓件結構,該衝壓件可以批量生產,因而大大降低了材料損耗及加工費用,從而降低了該產品的生產成本並且不會影響到其使用性能。
[0017]5、在本實用新型中,設置若干個上述U形缺口可以增加所述進卸料口的不規整形,有利於提聞物料進卸的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參照【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0021]參照圖1和圖2。一種結構改進的提升機料鬥,包括料鬥本體1,所述料鬥本體I包括一底板2、由該底板2後側向後傾斜地向上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後側板3、由該第一後側板3後側向上延伸形成的一第二後側板4、由該第二後側板4向前傾斜地向上延伸形成的一上蓋板5、由所述底板3的前側向前傾斜地向上延伸的一第一前側板6、由該前側板向後傾斜地向上延伸的一第二前側板7以及由所述底板2的左右兩側向上延伸並同時與第一後側板3、第二後側板4、上蓋板5、第一前側板6以及第二前側板7垂直連接的左支撐板8和右支撐板9,所述第二前側板7的上端位置低於所述上蓋板5的上端位置,所述第二前側板7的上端、所述上蓋板5的上端以及左支撐板8和右支撐板9的側壁共同圍成所述料鬥本體I的進卸料口 10。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將所述料鬥本體I設置成一不規整的六稜柱體的結構,由於進卸料口 10的大小佔整個料鬥本體I總表面積的比例較小,因而物料在運輸過程散落的問題便能夠得以改善,並且由於料鬥本體I總表面積和側面的數量均多於現有提升機料鬥,因而所述料鬥本體I強度和會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輸送性能會更好。
[0022]參照圖1和圖2。左支撐板8和右支撐板9與所述第一後側板3、第二後側板4、上蓋板5、第一前側板6以及第二前側板7的結合位置處均設有至少一個L形加強筋11。所述底板2在其1/3長度處以及2/3長度處設置有均一向上延伸的筋板12,該筋板12的頂面位置高於所述第二前側板7的上端位置並且低於所述上蓋板5的上端位置。通過設置上述L形加強筋11和筋板12,有利於進一步加強所述料鬥本體I的強度。
[0023]參照圖1和圖2。所述第一前側板6上設有複數個間隔布置的透氣孔60。設置所述複數個透氣孔60可以便於物料從進卸料口 10裝入和倒出,防止所述料鬥本體I內的氣體因氣壓差而對物料進卸造成不利影響。所述第二前側板7的上端面開設有複數個間隔布置的U形缺口 70,設置若干個上述U形缺口 70可以增加所述進卸料口 10的不規整形,有利於提高物料進卸的效率。所述左支撐板8和右支撐板9上各設置四個吊耳80,所述吊耳80為一衝壓件,並且該衝壓件呈一碗狀,並且在其碗底位置開設有一用於與傳輸鏈條上的銷軸相結合的裝配孔81。通過將吊耳80採用衝壓件結構,該衝壓件可以批量生產,因而大大降低了材料損耗及加工費用,從而降低了該產品的生產成本並且不會影響到其使用性能。
[0024]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並不局限於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於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行為。
【權利要求】
1.一種結構改進的提升機料鬥,包括料鬥本體,其特徵在於:所述料鬥本體包括一底板、由該底板後側向後傾斜地向上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後側板、由該第一後側板後側向上延伸形成的一第二後側板、由該第二後側板向前傾斜地向上延伸形成的一上蓋板、由所述底板的前側向前傾斜地向上延伸的一第一前側板、由該前側板向後傾斜地向上延伸的一第二前側板以及由所述底板的左/右兩側向上延伸並同時與第一後側板、第二後側板、上蓋板、第一前側板以及第二前側板垂直連接的左/右支撐板,所述第二前側板的上端位置低於所述上蓋板的上端位置,所述第二前側板的上端、所述上蓋板的上端以及左/右支撐板的側壁共同圍成所述料鬥本體的進卸料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結構改進的提升機料鬥,其特徵在於:所述左/右支撐板與所述第一後側板、第二後側板、上蓋板、第一前側板以及第二前側板的結合位置處均設有至少一個L形加強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結構改進的提升機料鬥,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前側板上設有複數個間隔布置的透氣孔。
4.如權利要求3所述一種結構改進的提升機料鬥,其特徵在於:所述底板在其1/3長度處以及2/3長度處設置有均一向上延伸的筋板,該筋板的頂面位置高於所述第二前側板的上端位置並且低於所述上蓋板的上端位置。
5.如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結構改進的提升機料鬥,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前側板的上端面開設有複數個間隔布置的U形缺口。
6.如權利要求5所述一種結構改進的提升機料鬥,其特徵在於:所述左/右支撐板上各設置四個吊耳,所述吊耳為一衝壓件,該衝壓件呈一碗狀,並且在其碗底位置開設有一用於與傳輸鏈條上的銷軸相結合的裝配孔。
【文檔編號】B65G17/36GK203833113SQ201420278270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8日
【發明者】鄭學利, 錢曉龍, 張鴻斌, 張平夥, 鄭學水 申請人:福建省中瑞裝備製造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