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魅力在於(這座城到底有什麼魅力)
2023-10-30 18:37:27
近期煲姐在煲一部老劇——《城寨英雄》。
《城寨英雄》一劇早在2016年就播出。那段時間,正是TVB面臨眾多老戲骨的離巢,新人演技青黃不接的「沒落」時期。因此,對於《城寨英雄》這部劇也沒有抱太多的希望,它甚至完全引不起我的注意。
然而,沒想到的是,這部劇竟然成為了當時的黑馬。在當年的《萬千星輝頒獎典禮》上,《城寨英雄》獲得大滿貫,有人稱頒獎典禮成了《城寨英雄》的表彰會。
甚至到今天,都依然會有人提起,《城寨英雄》是TVB近年來不可忽視的一部代表作品。
《城寨英雄》講述的是九龍城寨的居民團結一致、保護家園的故事。在看這部劇之前,對於九龍城寨的了解,僅僅知道這是一個經常會有飛機在屋頂上飛過的地方。除此之外,沒有過多的了解。直到看了這部劇,對於城寨的興趣逐漸加深。
1
「三不管」地帶的形成
《城寨英雄》中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臺詞:「城寨是『三不管』地帶,連警察都進不來。」煲姐就疑惑,「三不管」是指什麼?為什麼警察都進不去城寨?
根據歷史記載,九龍寨城的原址一直有軍隊駐守。
1197年,這是附近鹽場官兵的辦公地點。
1842年,清廷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後,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1847年,清政府擴建九龍寨城,搭設軍事基地和炮臺,與對岸的維多利亞城遙望對峙。九龍寨城附近用笨重的花崗巖建起一道長城。
1898年,中英籤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自此以後,九龍半島和新界也成了英國殖民地。但在清朝官員據理力爭下,九龍寨城仍歸清朝駐軍管轄,成為清政府在英國殖民地中的一塊飛地,相當於清朝領事館。
1899年,英方武力佔領了九龍寨城,驅趕了當地的中國官員和居民。九龍寨城日漸荒廢,無人居住。
二戰結束後,大批華南地區難民湧入香港,由於香港政府無權進入九龍寨城,這裡成為了他們理想的棲居之地。
正因為歷史遺留問題,九龍城寨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位於香港,卻屬大陸管轄。英國政府無權管、香港政府不能管、大陸不想管。最終導致這片彈丸之地成為「三不管」的無政府之地。
2
罪惡滋生的溫床
一塊沒有法律、沒有政府可以管轄的地方,對於犯罪份子而言,就是天堂。
如今外人談道「九龍城寨」,想到的關鍵詞都是:陰暗和犯罪。劫匪在光天化日下公然搶劫,只要轉身逃回寨城,警察便無力追擊,乃至於澳門、臺灣、東南亞一帶的通緝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都會遠道趕往香港九龍寨城尋求庇護。50年代,寨城已然形成一個被嚴重孤立、搖搖欲墜的龐然大物。1952年,這座城裡已經有154 個毒品聚集地,11個色情場所,7個賭場和 13個狗肉店。
《城寨英雄》中也有這麼一句話:「在城寨裡,拳頭就是生存的武器。」只要你能打,把人打死都沒人管。
因此,多少黑幫想要進入城寨,將城寨作為他們犯罪的基地。《城寨英雄》的開頭,段通天和朝猛山是城寨的兩位八極宗師,自發守護城寨的安寧。因此成為黑幫的眼中釘,慘遭殺害。十五年後,朝猛山遺孤朝陽回到城寨,發現這裡已經成為黃、賭、毒的天堂,人與人之間冷漠無情。
不過,要說城寨的黑暗,電影《追龍》就表現得淋漓盡致。
《追龍》的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九龍城寨。電影中有很大篇幅描寫了九龍城寨的陰暗和神秘。《追龍》劇組花費千萬,高度還原了六七十年代的九龍城寨,王晶號稱這是「近十年來在香港搭得最大最貴的一個景」。
這部電影是由甄子丹和劉德華主演。片中,甄子丹飾演的阿豪偷渡到香港,從城寨底層開始一路刀刃舔血,爬上香港毒品霸王之位,一手掌控香港十大黑幫,江湖人稱跛豪。而劉德華飾演的雷洛則從一位普通探長一步一步爬上華人總探長之位,統領全香港三萬警察,手握香港治安潛規則。為壟斷香港黃賭毒三大經濟產業,跛豪和雷洛結拜為兄弟,兩人一黑一白,兩手遮天。
阿豪原本只是一個小人物,卻為人仗義,但不幸在香港最混亂時來到。雷洛曾經也是一位好警察,為人耿直,卻發現毫無意義。最終兩人走上不歸路,不禁令人唏噓。
3
為什麼還有人願意住這裡?
這樣一個地方,除了對於黑幫有利之外,普通人為什麼還願意住在這裡呢?
在看《城寨英雄》時,我就有這麼一個疑惑。
翻查歷史,卻發現,這個外人看來是罪惡之城的地方,對於當地居民卻是一個和諧的社區。
根據歷史記載,城寨內部涇渭分明,自成一套法則,黑幫住在城東,普通居民住在城西,彼此互不幹擾。這一點在《城寨英雄》中也有體現,福利會在接管黃賭毒後,要求他們只能在城東營業。
不少對九龍城寨懷有好奇心的人,也曾進入城寨「探險」。他們抱著獵奇心進入這座罪惡之城,最終都不得不承認,居住在九龍寨城中的,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罷了。
有人曾坦言:在進入城寨拍攝之初,他們一度擔心會被城寨的黑社會糾纏。但他們很快發現,城寨居民相當友善。
無疑,九龍城寨缺乏成為安樂窩的條件,它骯髒,沒有秩序。同時,無可否認的是,它是個有生命力的、有尊嚴、親密的社區,庇護了大量難民與窮人。1949年後,城寨接納了大量從大陸湧入的難民。六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期間,香港人口發展迅速,社會住屋短缺,許多在香港高消費高地價壓力下無以為繼的勞動者,都紛紛湧入這裡定居。
「說實話,我並不覺九龍城寨有那麼差,它給窮人提供了房子,給沒有希望的人提供了家。有的人沒有身份證,有的人沒有錢,但九龍城寨收留了他們。他們需要有人把他們拯救。」WSJ的網頁上,記錄著九龍城寨居民Wong Wai Chung的一段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