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的製作方法
2023-12-10 21:19:57
專利名稱:電動汽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交通工具製造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適用於家庭及城市低速代步的電動汽車。
技術背景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環保意識的重視,汽車的普及率越來越高,同時對汽車尾氣排放要求也越來越高,節能、安全、無汙染的理想「零排放」純電動汽車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目前市面上電動汽車的大都採用由直流電機通過傳動軸與後驅動橋連接的驅動方式,前橋為傳動橋。這種電動汽車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如下不足:因為這種電動汽車僅有後驅動橋的單橋驅動力,對道路的適應性差,在滑溼劣路面或在彎道上行駛時,車輪容易出現打滑或側滑,車輛無法自行開出,導致行駛不安全,轉向不靈活。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車輪為獨立懸掛,前輪、後輪可驅動的電動汽車,這種電動汽車行駛安全、轉向靈活,能解決現有的電動汽車對道路的適應性差的問題。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這種電動汽車包括裝有前輪和後輪的車架及設在所述車架上的整車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車架的前端分別通過三個前懸掛裝置裝有三個所述前輪,至少有兩個所述前輪分別電連接有前驅動單元,每個所述前驅動單元前具有動力電池和通過前驅控制器與所述動力電池電連接的前驅動電機;三個所述前懸掛裝置通過拉杆與整車控制裝置機械連接;所述車架的後端分別通過多個後懸掛裝置裝有三個後輪,至少有兩個所述後輪分別電連接有後驅動單元,每個所述後驅動單元具有動力電池和通過後驅控制器與所述動力電池電連接的後驅動電機;所述前驅控制器和所述後驅控制器均與整車控制裝置電連接;所述前懸掛裝置與所述車架的前傾角a為75度 78度,所述後懸掛裝置與所述車架的後傾角b為80度 82度;所述前傾角a為所述前懸掛裝置的軸線朝向與所述車架的底平面的前方朝向之間的夾角,所述後傾角b為所述後懸掛裝置的軸線朝向與所述車架的底平面的後方朝向之間的夾角。上述電動汽車的技術方案中,更具體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前懸掛裝置具有設在所述車架前端的前叉,所述前叉的兩側均設有減震器,所述減震器通過前軸與所述前輪連接。進一步的,所述後懸掛裝置具有設在所述車架後端的減震器,所述減震器通過後軸與所述後輪連接;在所述後輪與所述車架之間裝有支撐所述後輪的後叉。進一步的,所述動力電池和所述動力電池均為鉛酸蓄電池組,每個所述蓄電池組均連接有一個用於接入市電的充電器。電動汽車的駕駛室面對的一方為前方。[0011]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由於電動汽車均裝有三個前輪和三個後輪,裝在電動汽車兩側的兩個前輪和兩個後輪均為分別連接有驅動電機的驅動輪,每個驅動輪能進行無極調速,中前輪和中後輪為無動力的輔助行走輪,可穩定車身;這樣行駛或轉彎時中間的輪子會起到平衡的作用,使電動汽車行駛更安全、轉向更靈活,能進行360度急轉而不側翻,安全性更強,若六輪中任何一個輪子出故障都不影響電動汽車的正常行駛。作用為即可穩定車身,又可防止由於某個或多個車輪出現故障時,車輛不至於發生拋錨或側翻等事故。2、由於電動汽車的車輪均為獨立懸掛,並且還分別對前、後懸掛裝置設置了前傾角a和後傾角b,這樣可提高車輪跨越障礙物的能力,使每個車輪均能在較大的範圍內跳動而不影響動力的傳輸,對道路的適應性強、平穩性好,因此,不論遇到何種路況,每個車輪都能接地牢靠並驅動車輛行駛。3、結構簡單,安裝維修方便,可有效降低電動汽車底盤的重量,從而減少電動汽車整車的重量,減少電動汽車行駛過程中的阻力,降低能耗,電動汽車上的所有鉛酸蓄電池組充電8小時可行駛180公裡。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外觀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的俯視圖。圖4是圖2的K向視圖。圖5是圖4的A處的局部放大圖。圖6是圖2的P向視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說明:車架1,前梁1-1,下梁1-2,後梁1-3,前懸掛裝置2,前輪2-1,前叉2-2,前軸2-3,減震器2-4,前驅動電機2-5,制動器2_6,拉杆2_7,動力電池2_8,前驅控制器2-9,整車控制裝置2-10,前叉軸2-11,連接板2-12,後懸掛裝置3,減震器3_1,後輪3-2,制動器3-3,後驅動電機3-4,後軸3-5,後叉3_6,後叉軸3_7,動力電池3_8,後驅控制器 3-9。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實施例1:如圖1、圖3、圖4所示的電動汽車包括有裝有前輪2-1和後輪後輪3_2的車架1,車架I由前梁1-1、下梁1-2和後梁1-3與兩根縱梁連接構成,本實施例的車架I於前端的前梁1-1上分別通過三個前懸掛裝置2安裝有三個前輪2-1,位於車架I兩側的兩個前輪
2-1通過導線分別與兩個前驅動單元連接,每個前驅動單元前具有一個動力電池2-8,動力電池2-8用導線通過一個前驅控制器2-9與一個前驅動電機2-5電連接,前驅動電機2-5固定安裝在前輪2-1 —側的輪輞上。前懸掛裝置2具有通過連接筒插裝在前梁1-1中的前叉2-2,前叉2-2通過穿裝在前叉軸上的兩個滾動軸承插裝在連接筒內,如圖5所示;前叉2-2的兩側的定位孔均插有減震器2-4,減震器2-4的一端通過螺栓固定在前軸2-3上,前輪2-1通過前軸2-3與減震器2-4連接。本實施行的前懸掛裝置2與車架I的前傾角a為75度,前傾角a為前懸掛裝置2的軸線朝向與車架I的前梁1-1和後梁1_3與兩側的縱梁構成的底平面的前方朝向之間的夾角,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車架I於後端的後梁1-3上分別通過六個後懸掛裝置3安裝有三個後輪3-2,兩個後懸掛裝置3為一組安裝一個後輪3-2 ;位於車架I兩側的兩個後輪3-2通過導線分別與兩個後驅動單元連接,每個後驅動單元具有一個動力電池3-8,動力電池3-8用導線通過一個後驅控制器3-9與一個後驅動電機3-4電連接,後驅動電機3-4固定安裝在後輪3-2 —側的輪輞上。如圖6所示,六個減震器安裝座焊接在後梁1-3的底部,減震器3-1的一端通過鉸軸與減震器安裝座連接,減震器3-1的另一端通過螺栓固定在後軸3-5上,後輪3-2通過後軸3-5與減震器3-1連接;在後軸3-5與車架I下部的下梁1_2之間裝有支撐後輪3-2的後叉3-6,後叉3-6通過穿裝在後叉軸3-7上的兩個滾動軸承與後叉安裝座連接,後叉安裝座焊接在下梁1-2的後端。後懸掛裝置3與車架I的後傾角b為80度,後傾角b為後懸掛裝置3的軸線朝向與車架I的底平面的後方朝向之間的夾角,如圖2所示。整車控制裝置2-10包括有裝在電動汽車上的方向機、加速踏板和制動踏板,三個前輪2-1通過連接在三個前懸掛裝置2的三根前叉軸2-11與拉杆2-7之間的三塊連接板
2-12固定連接,拉杆2-7通過中間機件與整車控制裝置2-10的方向機連接;三個前輪2-1的前軸2-3上均裝有制動器2-6,每個制動器2-6均通過剎車線與整車控制裝置2-10的制動踏板連接;三個後輪3-2的後軸3-5上裝有制動器3-3,每個制動器3-3均通過剎車線與整車控制裝置2-10的制動踏板連接;每個前驅控制器2-9和每個後驅控制器3-9的控制端通過導線與分別與整車控制裝置2-10的加速踏板的控制端連接。本實施例中的前驅動電機2-5和後驅動電機3-4均為無級調速的直流無刷電動機,這種直流無刷電動機可以根據阻力自動調節轉速,因此,當多個直流無刷電動機並聯工作時,不需要增加任何均速裝置就可以自動達到轉速平衡,不會出現由於 車輛兩側驅動輪轉速不一致而造成的車輪打轉現象。動力電池2-8和動力電池3-8均為鉛酸蓄電池組,每個鉛酸蓄電池組均連接有一個接入220伏單相交流市電的充電器;這樣既可節省了用於購置昂貴的鋰電池花費,又方便在任何有市電的場合進行充電,同時,本實施例裝有四個鉛酸蓄電池組,四個鉛酸蓄電池組的設置可以有效避免由於單一鉛酸蓄電池組損壞而造成的停車事故;四個鉛酸蓄電池組充電8小時可行駛180公裡。行駛時,由於電動汽車均裝有三個前輪2-1和三個後輪3-2,裝在電動汽車兩側的兩個前輪2-1和兩個後輪3-2均能獨立驅動的驅動輪,每個驅動輪可進行無極調速,中前輪和中後輪為無動力的輔助行走輪,可穩定車身;這樣行駛或轉彎時中間的輪子會起到平衡的作用,使電動汽車行駛更安全、轉向更靈活,能進行360度急轉而不側翻,安全性更強,若六輪中任何一個輪子出故障都不影響電動汽車的正常行駛。由於電動汽車的前輪2-1和後輪3-2均為獨立懸掛,在三個前輪2-1和三個後輪3-2中至少兩個前輪2-1和兩個後輪
3-2為獨立驅動,並且還對前、後懸掛裝置設置了前傾角a和後傾角b,這樣可提高每個車輪跨越障礙物的能力,使每個車輪均能在較大的範圍內跳動而不影響動力的傳輸,對道路的適應性強、平穩性好,因此,不論遇到何種路況,每個車輪都能接地牢靠並驅動車輛行駛。本電動汽車結構簡單,安裝維修方便,可有效降低電動汽車底盤的重量,從而減少電動汽車整車的重量,減少電動汽車行駛過程中的阻力,降低能耗,電動汽車上的所有鉛酸蓄電池組充電8小時可行駛180公裡。實施例2:如圖7所示的電動汽車車架I,位於車架I前端的三個前輪2-1通過導線分別與三個前驅動電機2-5連接,位於車架I後端的三個後輪3-2通過導線分別與三個後驅動電機
3-4連接,三個前驅動電機2-5和三個後驅動電機3-4均分別連接有一個鉛酸蓄電池組;本實施例裝有六個鉛酸蓄電池組,六個鉛酸蓄電池組的設置可以有效避免由於單一鉛酸蓄電池組損壞而造成的停車事故;六個鉛酸蓄電池組充電8小時可行駛180公裡。前懸掛裝置2與車架I的前傾角a為78度,後懸掛裝置3與車架I的後傾角b為82度;其他特徵與實施例I相同。行駛時,由於均裝有三個前輪2-1和三個後輪3-2,裝在電動汽車上的三個前輪2-1和三個後輪3-2均為能獨立驅動的驅動輪,每個驅動輪可進行無極調速,使電動汽車行駛更安全、轉向更靈活,能進行360度急轉而不側翻,安全性更強,若六輪中任何一個輪子出故障都不影響電動汽車的正常行駛。由於電動汽車的前輪2-1和後輪3-2均為獨立懸掛,在三個前輪2-1和三個後輪3-2中至少兩個前輪2-1和兩個後輪3-2為獨立驅動,並且還對前、後懸掛裝置設置了前傾角a和後傾角b,這樣可提高每個車輪跨越障礙物的能力,使每個車輪均能在較大的範圍內跳動而不影響動力的傳輸,對道路的適應性強、平穩性好,因此,不論遇到何種路況,每個車輪都能接地牢靠並驅動車輛行駛。本電動汽車結構簡單,安裝維修方便,可有效降低電動汽車底盤的重量,從而減少電動汽車整車的重量,減少電動汽車行駛過程中的阻力,降 低能耗;電動汽車上的所有鉛酸蓄電池組充電8小時可行駛180公裡。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汽車,包括裝有前輪(2-1)和後輪(3-2)的車架(I)及設在所述車架(I)上的整車控制裝置(2-10 ),其特徵在於:所述車架(I)的前端分別通過三個前懸掛裝置(2 )裝有三個所述前輪(2-1 ),至少有兩個所述前輪(2-1)分別電連接有前驅動單元,每個所述前驅動單元前具有動力電池(2-8)和通過前驅控制器(2-9)與所述動力電池(2-8)電連接的前驅動電機(2-5);三個所述前懸掛裝置(2)通過拉杆(2-7)與整車控制裝置(2-10)機械連接; 所述車架(I)的後端分別通過多個後懸掛裝置(3)裝有三個後輪(3-2),至少有兩個所述後輪(3-2)分別電連接有後驅動單元,每個所述後驅動單元具有動力電池(3-8)和通過後驅控制器(3-9)與所述動力電池(3-8)電連接的後驅動電機(3-4);所述前驅控制器(2-9)和所述後驅控制器(3-9)均與整車控制裝置(2-10)電連接; 所述前懸掛裝置(2)與所述車架(I)的前傾角(a)為75度 78度,所述後懸掛裝置(3)與所述車架(I)的後傾角(b)為80度 82度;所述前傾角(a)為所述前懸掛裝置(2)的軸線朝向與所述車架(I)的底平面的前方朝向之間的夾角,所述後傾角(b)為所述後懸掛裝置(3)的軸線朝向與所述車架(I)的底平面的後方朝向之間的夾角。
2.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電動汽車,其特徵在於:所述前懸掛裝置(2)具有設在所述車架(I)前端的前叉(2-2 ),所述前叉(2-2 )的兩側均設有減震器(2-4 ),所述減震器(2-4 )通過前軸(2-3 )與所述前輪(2-1)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汽車,其特徵在於:所述後懸掛裝置(3)具有設在所述車架(I)後端的減震器(3-1),所述減震器(3-1)通過後軸(3-5 )與所述後輪(3-2 )連接;在所述後輪(3-2 )與所述車架(I)之間裝有支撐所述後輪(3-2 )的後叉(3-6 )。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電動汽車,其特徵在於:所述動力電池(2-8)和所述動力電池(3-8)均為鉛酸蓄電池組,每個所述蓄電池組均連接有一個用於接入市電的充電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動汽車,涉及電動汽車製造技術領域,包括車架及設在車架上的整車控制裝置,車架的前端分別通過三個前懸掛裝置裝有三個前輪,至少有兩個前輪分別電連接有前驅動單元,每個前驅動單元前具有動力電池和通過前驅控制器與動力電池電連接的前驅動電機;車架的後端分別通過多個後懸掛裝置裝有三個後輪,至少有兩個後輪分別電連接有後驅動單元,每個後驅動單元具有動力電池和通過後驅控制器與動力電池電連接的後驅動電機;前懸掛裝置與車架的前傾角a為75~78度,後懸掛裝置與車架的後傾角b為80~82度。較之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行駛安全、轉向靈活,進行360度急轉不會側翻,任何一個輪子出故障都不影響正常行駛。
文檔編號B62D61/10GK203094222SQ201320047480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9日
發明者陳宗善, 甘雲, 陳蝶彬 申請人:柳州市醫療設備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