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旋挖鑽輔助卸渣簡易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12 19:21:55 1

本實用新型屬於地下工程領域,具體涉及為一種旋挖鑽輔助卸渣簡易裝置。
背景技術:
該實用新型專利涉及一種旋挖鑽輔助卸渣簡易裝置。對於許多民建及地鐵車站的深基坑,圍護結構採用圍護樁,或包含工程樁、抗拔樁等鑽孔灌注樁。採用旋挖鑽進行樁基施工取土過程中,當遇到泥巖或粉砂巖等軟巖時,取出的巖體由於受到擠壓,在旋挖鑽鑽頭內卡住鑽頭內壁,常規的卸渣方式是通過鑽頭順時針或逆時針的轉動或者通過急速提升或下放鑽頭產生抖動,反覆多次操作之後,將土體排出鑽頭。此種方式效率低,且抖動鑽頭過程中噪音較大,對環境造成汙染,特別是臨近居民區等噪聲敏感區域時,群眾投訴較多。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施工效率高,噪音低,實施效果良好的旋挖鑽輔助卸渣簡易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旋挖鑽輔助卸渣簡易裝置,包括切削錐頭、刀盤、支撐體、底座,所述刀盤的一面與切削錐頭的底部固定連接,另一面與支撐體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支撐體的另一端與底座固定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切削錐頭由三塊鋼板拼裝,錐頭底部與刀盤相固定。
作為優選,所述刀盤的直徑為200~300mm,刀盤周圍切割成齒牙狀。
作為優選,所述齒牙均勻的分布在刀盤的周圍,齒牙個數為15~25個。
作為優選,所述刀盤上兩側對稱設有若干吊裝孔。
作為優選,所述支撐體由四塊鋼板焊接而成,所述鋼板的規格為750*150*10mm。
作為優選,所述底座為500*500*15mm的鋼板。
作為優選,所述底座的底部設置有若干插入杆,所述插入杆一端與底座固定在一起,另一端插入地下。
作為優選,所述插入杆均勻對稱設置在底座的兩側。
作為優選,所述插入杆插入地下的一端呈錐狀。
本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旋挖鑽機輔助卸渣簡易裝置,利用簡易鋼結構進行焊接拼裝而成,通過鑽頭與旋挖鑽機輔助卸渣裝置的相互作用使得鑽頭內壁擠壓密實後附著的泥巖或粉 砂巖等軟巖被刀盤切削,從而產生鬆動,再通過鑽頭的豎向機械運動,可將內壁附著的土體全部卸除,施工效率高,噪音低,實施效果良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旋挖鑽輔助卸渣簡易裝置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旋挖鑽輔助卸渣簡易裝置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旋挖鑽輔助卸渣簡易裝置工作的示意圖;
圖中所示:1、切削錐頭,2、刀盤,3、支撐體,4、底座,5、齒牙,6、吊裝孔,7、插入杆,8、旋挖鑽機,9、地面。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如圖1至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旋挖鑽輔助卸渣簡易裝置,包括用於對旋挖鑽機鑽頭上的泥巖或粉砂巖等軟巖進行鬆動的切削錐頭1、用於切削旋挖鑽機鑽頭上附著泥巖或粉砂巖等軟巖的刀盤2、用於支撐整個旋挖鑽機輔助裝置的支撐體3和用於將整個輔助裝置固定底座4,所述刀盤2的一面與切削錐頭1的底部固定連接,另一面與支撐體3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支撐體3的另一端與底座4固定連接。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所述切削錐頭1三塊鋼板拼裝焊接而成,切削錐頭1的底部與刀盤2相固定,並與刀盤2焊接用於鬆動旋挖鑽機鑽頭上的泥巖或粉砂巖等軟巖。
所述刀盤2由一塊直徑為200~300mm,厚度為15mm的鋼板加工而成,為了增加切削的效率,所述鋼板的周圍切割成齒牙狀,所述齒牙5均勻的分布在刀盤2的周圍,本實施例中優選所述齒牙5個數為15個。所述刀盤2上兩側對稱設有若干便於卸渣裝置拔出及運輸的吊裝孔6。在使用的過程中,將裝滿泥巖或粉砂巖等軟巖的鑽頭套在旋挖鑽機輔助裝置上,使得刀盤2切削鑽頭內土體直到所有附著的土體被切削排放。
所述支撐體3設置在刀盤2與底座4之間採用四塊規格為750*150*10mm的鋼板焊接成方鋼,形成中部支撐結構,所述支撐體3頂部與刀盤2焊接,底部與底座4焊接。所述支撐體3的寬度小於刀盤2的直徑和底座的寬度。本實施例中優選,所述支撐體3的寬度為刀盤2直徑的1/2,底座4的寬度的1/3。
所述底座4由一塊規格為500*500*15mm的鋼板加工而成。將底座4通過鎖緊螺栓固定在地面上,使整個旋挖鑽機輔助裝置固處於豎直狀態。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旋挖鑽機輔助卸渣裝置,包括用於對旋挖鑽鑽頭上的泥巖或粉砂巖等軟巖進行鬆動的切削錐頭1、用於切削旋挖鑽機鑽頭上附著泥巖或粉砂巖等軟巖的刀盤2、用於支撐整個旋挖鑽機輔助裝置的支撐體3和用於將整個輔助裝置固定底座4,所述刀盤2的一面與切削錐頭1的底部固定連接,另一面與支撐體3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支撐體3的另一端與底座4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刀盤2由一塊直徑為300mm,厚度為15mm的鋼板加工而成,為了增加切削的效率,所述鋼板的周圍切割成齒牙狀,所述齒牙5均勻的分布在刀盤2的周圍,本實施例中優選所述齒牙5個數為25個。所述刀盤2上兩側對稱設有若干便於卸渣裝置拔出及運輸的吊裝孔6。在使用的過程中,將裝滿泥巖或粉砂巖等軟巖的鑽頭套在旋挖鑽機輔助裝置上,使得刀盤2切削鑽頭內土體直到所有附著的土體被切削排放。
所述支撐體3設置在刀盤2與底座4之間採用規格為750*150*10mm的圓鋼加工而成,所述圓鋼形成中部支撐結構,所述支撐體3頂部與刀盤2焊接,底部與底座4焊接。所述圓鋼的直徑為刀盤2直徑的1/2,底座4的寬度的1/3。
所述底座4由一塊規格為500*500*15mm的鋼板加工而成。將底座4通過鎖緊螺栓固定在地面上,使整個旋挖鑽機輔助裝置固處於豎直狀態。
實施例3:
實施例3與實施例1和實施例2的不同之處在於:實施例3還包括若干插入杆7,所述若干插入杆7設置在所述底座4的底部,所述插入杆7一端與底座4固定在一起,另一端插入地下。本實施例中將插入杆7均勻對稱的焊接在底座4的底部的兩側,當然也可以採用其他連接方式,例如鉚接或螺栓連接等。所述插入杆7為圓鋼,所述圓鋼的直徑為20mm,長度為300mm,所述插入杆7插入地下的一端呈錐狀。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運輸方便,與旋挖鑽機聯動,且根據需要加工多套,配合鑽機的樁基施工,具體使用方法如下:
1、旋挖鑽機輔助卸渣簡易裝置跟隨旋挖鑽機到達指定的地點,利用機械壓力將旋挖鑽機輔助卸渣裝置的基礎壓入土體內,使底座4與現狀地面9齊平即可,儘量保持該裝置處於豎直狀態,以便於更有效發揮卸渣作用;
2、旋挖鑽機8取土後,將裝滿泥巖或粉砂巖等軟巖的鑽頭套在旋挖鑽機輔助卸渣裝 置上,由操作手操作鑽頭,利用輔助裝置頂部的切削錐頭1對泥巖或粉砂巖巖體進行擠壓和鬆動,同時鑽頭進行低速旋轉,進一步使得刀盤2切削鑽頭內軟巖與土體的混合物,之後稍稍上體鑽頭,使得被切削的土體被排放,進入下一個循環,直到所有附著的土體被切削排放。
3、一般情況下,在旋挖鑽機8鑽頭的旋轉半徑範圍內,可不移動所述旋挖鑽機輔助卸渣裝置,當超出鑽頭的旋轉工作半徑,則刀盤2上的的吊裝孔6將旋挖鑽機輔助卸渣裝置拔出之後,重新安放,繼續為後續鑽孔樁取土卸渣所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