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難癒合創面治療裝置製造方法
2023-10-26 05:20:02 3
慢性難癒合創面治療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慢性難癒合創面治療裝置,包括創面包紮治療結構、氧氣管路、負壓管路、治療控制箱。慢性難癒合創面是一種頑症,創面經久難愈,造成患者痛苦,目前醫院採用局部氧療及封閉負壓引流對創面進行修復和治療,存在治療時間長,護理工作強度大的缺陷,因此設計一種實施氧療和封閉負壓引流治療自動控制裝置用於臨床,取代長時間護理的人工操作。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要點是:設置氧氣、負壓管路,其上分別設有氧氣、負壓電磁閥,並與對應的氧氣、負壓定時器連線,通過轉換開關聯動,實施自動交叉程序時控治療,提高了療效,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實用新型適用於慢性難癒合創面患者的臨床應用。
【專利說明】慢性難癒合創面治療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慢性難癒合創面治療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慢性難癒合創面一直是外科醫生關注的問題,創面不能進入正常的癒合過程,進入一種病理性癒合反應狀態,從而導致創面經久難愈,臨床治療十分辣手,造成患者巨大的痛苦和經濟壓力。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已將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應用於治療慢性難癒合創面,是該技術使創面處於封閉狀態,並可使創面氧分壓降低,影響創面的癒合。因此,有學者提出在使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時配合創面局部給氧的理論,但目前尚未有能將負壓封閉引流技術與局部氧療有效結合的治療手段,因此,設計一種能夠滿足負壓封閉引流、氧療自動定時轉換的裝置用於臨床治療至關重要,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為目的。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設計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完成的。慢性難癒合創面治療裝置,包括創面包紮治療結構1、氧氣管路2、負壓管路3、治療控制箱4。所述創面包紮治療結構I其包紮敷料由貼膜22、雙紗布層23、聚氨酯海綿24組成,圓形氧氣墊29或長方形氧氣墊30放置在聚氨酯海綿24上,負壓輸出管12與Y形負壓管35)套接,Y形負壓管35上的傷口皮下吸液管16放入傷口內,傷口皮上負壓管17放置在聚氨酯海綿24與創面之間。所述氧氣管路2上的流量計6與氧氣源5插接,氧氣輸入管10一端管接流量計6,另一端與治療控制箱4內的氧氣電磁閥31 —端管接,氧氣電磁閥31另一端與面板34上的氧氣插孔14管接,氧氣輸出管11 一端與氧氣插孔14插接,另一端與設有側孔26或側槽36的圓形氧氣墊29或長方形氧氣墊30上的管套37套裝,並封閉包紮。所述負壓管路3上的負壓輸入管13 —端與負壓源8插接,另一端與治療控制箱4內的負壓電磁閥32管接,並連接面板34上的負壓插孔15,負壓管12 —端與負壓插孔15插接,另一端與Y形負壓管35套接。所述治療控制箱4內設置36V電源電路、氧氣電子時控電路、負壓電子時控電路、控制電路、氧氣電磁閥31、負壓電磁閥32,面板34上設置總電源開關K、電源指示燈D、工作指示燈D1-D4、快啟AN、氧氣定時器19、負壓定時器20、21,電源開關K與所有治療控制箱4設置的電路和電器連線提供電源,治療控制箱4內設置的氧氣電子時控電路和負壓電子時控電路分別與面板34上的氧氣定時器19和負壓定時器20、20對應連線,並通過控制電路上的第一轉換開關33、第二轉換開關38分別與箱內負壓電磁閥32、氧氣電磁閥31聯動組成交叉時控系統電路。
[0004]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比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5]1、多功能結構設計、使用方便、安全、經濟、具有可操作性。
[0006]2、設置氧療、負壓封閉引流交叉時控,滿足了臨床治療需求,自動化控制,提高了治療效果,減輕了護理工作強度。
[0007]3、採用交叉時控避免了氧氣、負壓同時存在,有利於程序治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系統治療結構示意圖
[0009]圖2是圖1圓形氧氣墊29的組件圖
[0010]圖3是圖1長方形氧氣墊30的組件圖
[0011]圖4是圖1Y形負壓管35的組件圖
[0012]圖5是圖1氧療、負壓引流治療交叉時控的方框圖
[0013]圖中:創面包紮治療結構1、氧氣管路2、負壓管路3、治療控制箱4、氧氣源5、流量計6、流量調節鈕7、負壓源8、負壓管插頭9、氧氣輸入管10、氧氣輸出管11、負壓輸出管
12、負壓輸入管13、氧氣插孔14、負壓插孔15、傷口皮下吸液管16、傷口皮上負壓管17、插頭
18、氧氣定時器19、負壓定時器20、負壓停止定時器21、貼膜22、雙紗布層23、聚氨酯海綿24、創面25、側孔26、控制纜線27、單向閥28、圓形氧氣墊29、長方形氧氣墊30、氧氣電磁閥31、負壓電磁閥32、第一轉換開關33、面板34、Y形負壓管35、側槽36、管套37、第二轉換開關38。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以下結合附圖和實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述,實施例參見圖1-圖5。
[0015]所述氧氣管路2上的圓形氧氣墊29或長方形氧氣墊30,採用透明聚乙烯塑材,經注塑、塑合工藝製作而成
[0016]操作:首先將氧氣輸出管11與圓形氧氣墊29或長方形氧氣墊30套接,負壓輸出管12與Y型負壓管35插接,Y型負壓管35上的傷口皮下吸液管16、傷口皮上負壓管17,分別放置在圖1的臨床位置上並封閉包紮。時控程序設定:氧氣定時15分鐘,負壓定時8分鐘,停5分鐘。參見圖5圖中標註的附圖標記,開啟電源開關K,電源指示燈D亮,按動快啟ΑΝ,氧氣電磁閥31開通給氧,氧氣定時器19延時15分鐘後斷電,電磁閥31關閉,並通過轉換開關33轉接負壓電磁閥32,負壓定時器20延時8分鐘後斷電,負壓電磁閥32關閉,並連接負壓定時器21,停止延時5分鐘後,通過轉換開關38轉回接通氧氣電磁閥31,按此時控程序可長時間交叉重複。
[0017]本實用新型選用DC電磁閥36V GS型兩位兩通先導式自動閥門,根據不同患者調節所需臨床氧氣流量:即低流量l_2L/min、中流量2_4L/min、高流量4_6L/min及負壓-70_125mmHg。
[0018]本實用新型適用於慢性難癒合創面患者的臨床應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慢性難癒合創面治療裝置,其特徵在於,它包括創面包紮治療結構(I)、氧氣管路(2)、負壓管路(3)、治療控制箱(4),所述創面包紮治療結構(I)其包紮敷料由貼膜(22)、雙紗布層(23)、聚氨酯海綿(24)組成,圓形氧氣墊(29)或長方形氧氣墊(30)放置在聚氨酯海綿(24)上,負壓輸出管(12)與Y形負壓管(35)套接,Y形負壓管(35)上的傷口皮下吸液管(16)放入傷口內,傷口皮上負壓管(17)放置在聚氨酯海綿(24)與創面之間,所述氧氣管路(2)上的流量計¢)與氧氣源(5)插接,氧氣輸入管(10) —端管接流量計(6),另一端與治療控制箱(4)內的氧氣電磁閥(31) —端管接,氧氣電磁閥(31)另一端與面板(34)上的氧氣插孔(14)管接,氧氣輸出管(11) 一端與氧氣插孔(14)插接,另一端與設有側孔(26)或側槽(36)的圓形氧氣墊(29)或長方形氧氣墊(30)上的管套(37)套裝,並封閉包紮,所述負壓管路(3)上的負壓輸入管(13) —端與負壓源(8)插接,另一端與治療控制箱(4)內的負壓電磁閥(32)管接,並連接面板(34)上的負壓插孔(15),負壓管(12)—端與負壓插孔(15)插接,另一端與Y形負壓管(35)套接,所述治療控制箱(4)內設置36V電源電路、氧氣電子時控電路、負壓電子時控電路、控制電路、氧氣電磁閥(31)、負壓電磁閥(32),面板(34)上設置電源開關K、電源指示燈D、工作指示燈D1-D4、快啟AN、氧氣定時器(19)、負壓定時器(20)、(21),電源開關K與所有治療控制箱(4)設置的電路和電器連線提供電源,治療控制箱⑷內設置的氧氣電子時控電路和負壓電子時控電路分別與面板(34)上的氧氣定時器(19)和負壓定時器(20)、(21)對應連線,並通過控制電路上的第一轉換開關(33)、第二轉換開關(38)分別與箱內負壓電磁閥(32)、氧氣電磁閥(31)聯動組成交叉時控系統電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慢性難癒合創面治療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氧氣管路(2)上的圓形氧氣墊(29)或長方形氧氣墊(30),採用透明聚乙烯塑材,經注塑、塑合工藝製作而成。
【文檔編號】A61M27/00GK203954442SQ201420152395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5日
【發明者】郭媛, 溫繡藺 申請人:郭媛, 溫繡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