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機鑽頭抓取裝置及其抓手的製作方法
2023-10-26 01:01:42 3
專利名稱:鑽機鑽頭抓取裝置及其抓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PCB製造設備領域,特別是涉及鑽機鑽頭抓取裝置及其抓手。
背景技術:
在PCB製造技術領域,需要鑽機對PCB板件進行鑽孔處理,而這些鑽機上配備的鑽 頭則需要機械抓手對其進行取放。參閱圖1、圖2和圖3,一種現有技術抓手包括基座和抓杆,整個抓杆為抓取部,抓 取面具有適配柱形鑽頭的一條長槽,長槽內壁為內凹的弧面。兩個抓手配合可抓取鑽頭。但 是,這種抓手的抓杆過於纖細,強度不夠容易彎曲。參閱圖4和圖5,另一種現有技術抓手包括基座和抓杆,僅抓杆一端設計為抓取 部,因此抓取面積小,抓取不牢固。如上,現有技術抓手採用的結構均不理想,結構存在缺陷。一是抓手抓取面小,抓 取不牢固;二是強度不夠,易變形,容易損壞鑽頭,嚴重影響加工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鑽機鑽頭抓取裝置及其抓手,可以使 抓取的鑽頭更穩定、使抓取的更牢固、大大提高抓手的使用壽命、減少鑽頭的報廢率,間接 提高鑽孔工序的工作效率。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鑽機鑽頭抓 手,包括基座和抓杆,所述抓杆一端連接所述基座,另一端為自由端,所述抓杆包括相背的 兩側面,其中的一側面設有在整個抓杆長度方向上分布的凹槽,所述兩側面之間的距離定 義所述抓杆的厚度,所述抓杆的厚度自所述自由端向基座增加,並且所述凹槽設有適配鑽 頭形狀的階梯結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鑽機鑽頭 抓取裝置,包括一對抓手,每個抓手包括基座和抓杆,所述抓杆一端連接所述基座,另一端 為自由端,所述抓杆包括相背的兩側面,其中的一側面設有在整個抓杆長度方向上分布的 凹槽,兩個所述抓手的抓杆凹槽相對設置,所述兩側面之間的距離定義所述抓杆的厚度,所 述抓杆的厚度自所述自由端向基座增加,並且所述凹槽設有適配鑽頭形狀的階梯結構。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技術效果在不改變抓手動作方式的前提下,只改變抓手的 結構,使凹槽在整個抓杆長度方向上分布,增大抓取面積,並且使所述凹槽設計適配鑽頭形 狀的階梯結構,使抓取的鑽頭更穩定;同時使抓杆的厚度自所述自由端向基座增加,增強抓 手強度,使抓取的更牢固。大大提高抓手的使用壽命,減少鑽頭的報廢率,間接提高鑽孔工 序的工作效率。本實用新型有效解決鑽孔工序掉鑽頭、抓取不牢固、抓取損傷鑽頭的技術問 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
圖1是一現有技術鑽機鑽頭抓手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圖1鑽機鑽頭抓手的正面圖;圖3是圖1鑽機鑽頭抓手的俯視圖;圖4是另一現有技術鑽機鑽頭抓手的立體示意圖;圖5是圖4鑽機鑽頭抓手的俯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鑽機鑽頭抓手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鑽機鑽頭抓手的正面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鑽機鑽頭抓取裝置實施例的正面圖;圖9是圖8鑽機鑽頭抓手的俯視圖;圖10本實用新型鑽機鑽頭抓取裝置實施例的使用方法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起參閱圖6和圖7,本實用新型鑽機鑽頭抓手實施例包括基座31和抓杆32,所 述抓杆32 —端連接所述基座31,另一端為自由端,所述抓杆32包括相背的兩側面323、 324,其中的一側面323設有在整個抓杆32長度方向上分布的凹槽321,所述兩側面323、 324之間的距離定義所述抓杆32的厚度,所述抓杆32的厚度自所述自由端向基座31增加, 並且所述凹槽321設有適配鑽頭形狀的階梯結構322。本實用新型在不改變抓手動作方式的前提下,只改變抓手的結構,使凹槽321在 整個抓杆32長度方向上分布,增大抓取面積,並且使所述凹槽321設計適配鑽頭形狀的階 梯結構322,使抓取的鑽頭更穩定;同時使抓杆32的厚度自所述自由端向基座31增加,增 強抓手強度,使抓取的更牢固。大大提高抓手的使用壽命,減少鑽頭的報廢率,間接提高鑽 孔工序的工作效率。本實用新型有效解決鑽孔工序掉鑽頭、抓取不牢固、抓取損傷鑽頭的技 術問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在具體實施例中,還包括L型件33,所述抓杆32通過所述L型件33連接所述基座 31,所述L型件33 —端垂直連接所述抓杆32,另一端垂直連接所述基座31。所述L型件33使抓杆32具備彈性,在抓取鑽頭時更順利。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抓杆32凹槽321中設有彈性墊(圖未示),進一步使抓杆 32觸碰鑽頭時更輕柔,不會損壞鑽頭和抓杆32。一起參閱圖8和圖9,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鑽機鑽頭抓取裝置實施例,包括一對 抓手,每個抓手包括基座31和抓杆32,所述抓杆32 —端連接所述基座31,另一端為自由 端,所述抓杆32包括相背的兩側面,其中的一側面設有在整個抓杆32長度方向上分布的凹 槽321,兩個所述抓手的抓杆32凹槽321相對設置,所述兩側面之間的距離定義所述抓杆 32的厚度,所述抓杆32的厚度自所述自由端向基座31增加,並且所述凹槽321設有適配鑽 頭形狀的階梯結構322。其中,還可以包括L型件33,所述抓杆32通過所述L型件33連接所述基座31,所 述L型件33 —端垂直連接所述抓杆32,另一端垂直連接所述基座31。其中,所述抓杆32凹槽321中設有彈性墊(圖未示)。其中,參閱圖10,所述兩抓手的連線傾斜於鑽頭34矩陣的行或列方向,所述兩抓
4手的連線以45度傾斜於鑽頭34矩陣的行或列方向。這樣的設計是為保證抓手的抓取部分 在抓取過程中不碰到其它鑽頭34,抓手的寬度有限制,張合度亦有限制(氣缸行程),根據 此要求最大限度的加大抓手寬度和厚度,以增強強度和抓取穩定性。其中,還參閱圖8,包括氣缸35和兩撥叉36,一所述撥叉36 —端通過樞接槽311 樞接於一抓手基座31,另一端樞接於所述氣缸35作動端,另一所述撥叉36 —端通過樞接槽 311樞接於另一抓手基座31,另一端樞接於所述氣缸35作動端。通過氣缸35作動端的上下運動,帶動撥叉36使撥叉36水平運動,從而使一對抓 手有了張合運動,控制氣缸35來抓取鑽頭3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 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 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一種鑽機鑽頭抓手,包括基座和抓杆,所述抓杆一端連接所述基座,另一端為自由端,所述抓杆包括相背的兩側面,其中的一側面設有在整個抓杆長度方向上分布的凹槽,其特徵在於,所述兩側面之間的距離定義所述抓杆的厚度,所述抓杆的厚度自所述自由端向基座增加,並且所述凹槽設有適配鑽頭形狀的階梯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鑽機鑽頭抓手,其特徵在於包括L型件,所述抓杆通過所述 L型件連接所述基座,所述L型件一端垂直連接所述抓杆,另一端垂直連接所述基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鑽機鑽頭抓手,其特徵在於所述抓杆凹槽中設有彈性墊。
4.一種鑽機鑽頭抓取裝置,包括一對抓手,每個抓手包括基座和抓杆,所述抓杆一端連 接所述基座,另一端為自由端,所述抓杆包括相背的兩側面,其中的一側面設有在整個抓杆 長度方向上分布的凹槽,兩個所述抓手的抓杆凹槽相對設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兩側面之間 的距離定義所述抓杆的厚度,所述抓杆的厚度自所述自由端向基座增加,並且所述凹槽設 有適配鑽頭形狀的階梯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鑽機鑽頭抓取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L型件,所述抓杆通過 所述L型件連接所述基座,所述L型件一端垂直連接所述抓杆,另一端垂直連接所述基座。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鑽機鑽頭抓取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抓杆凹槽中設有彈性墊。
7.根據權利要求4至6任一項所述的鑽機鑽頭抓取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兩抓手的 連線傾斜於鑽頭矩陣的行或列方向。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鑽機鑽頭抓取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兩抓手的連線以45度 傾斜於鑽頭矩陣的行或列方向。
9.根據權利要求4至6任一項所述的鑽機鑽頭抓取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氣缸和兩 撥叉,一所述撥叉一端樞接於一抓手基座,另一端樞接於所述氣缸作動端,另一所述撥叉一 端樞接於另一抓手基座,另一端樞接於所述氣缸作動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鑽機鑽頭抓取裝置及其抓手,所述抓手包括基座和抓杆,所述抓杆一端連接所述基座,另一端為自由端,所述抓杆包括相背的兩側面,其中的一側面設有在整個抓杆長度方向上分布的凹槽,所述兩側面之間的距離定義所述抓杆的厚度,所述抓杆的厚度自所述自由端向基座增加,並且所述凹槽設有適配鑽頭形狀的階梯結構。本實用新型可以使抓取的鑽頭更穩定、使抓取的更牢固、大大提高抓手的使用壽命、減少鑽頭的報廢率,間接提高鑽孔工序的工作效率。
文檔編號B23B47/00GK201644866SQ20102013687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18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18日
發明者嚴文明, 陳念明, 韓力, 黃勝賢 申請人:深南電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