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四大名旦中的滿族名家:程硯秋的故事

2023-10-05 05:46:39 2

  中國的京劇是中國的國粹,是結合中國各個戲劇之精華形成而來的,難度也是可想而知,而中國京劇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硯秋就是在這樣艱難學習京劇,最後創立了程派,接下來的文章帶你去了解程硯秋的故事。

  程硯秋(1904-1958),原名豔秋,字玉霜,滿族。1904年12月20日生於北京。程硯秋幼年喪父,6歲時因家貧給京劇演員榮蝶仙立契為徒,學唱青衣,合同8年。11歲,他開始登臺演唱,13歲倒嗓,聲帶音啞。這時,榮蝶仙與上海戲院訂立一個月的合同,要程硯秋去上海演出,後在羅癭公的幫助下,與榮蝶仙解除合同,提前出師。

  程硯秋14歲時,由於羅癭公的幫助,得到了紮實的基本功訓練,為後來的藝術發展打下了基礎。當時羅癭公給程訂下每日課程表:上午練聲、練武功,下午學崑曲,夜間到王瑤卿家學唱京劇。京劇教育家王瑤卿教戲有個習慣,不到夜間12點以後,精神不來,王家客人又特別多,有時程硯秋接連幾夜到王家,也未必學到一點東西。但程硯秋仍然畢恭畢敬地等到天亮才回家。他的這種兢兢業業的精神,終於感動了王瑤卿。王氏看出程硯秋真心求學,從此每夜必教他一些東西。後來,羅癭公又介紹程硯秋拜梅蘭芳為師,從梅蘭芳的演唱中他又學到不少有益的東西。

  程硯秋17歲那年,嗓音漸漸恢復,開始獨立成班,成立鳴和劇社。程硯秋聘請羅癭公為編劇,由王瑤卿導演配唱腔。程硯秋倒嗓過後,嗓音未能全變,也沒有全倒,出現了一種立音,即所謂「腦後音」。

  王瑤卿啟發和鼓勵他利用自己「腦後音」的條件,創出一種獨特的唱腔。程硯秋在傳統的青衣唱腔基礎上,吸收了各種地方戲以及外國音樂中優美的唱腔,融會貫通地加以創造性的發展,形成廣大聽眾歡迎的「程腔」。他的唱腔,能深刻表達劇中那些被壓迫婦女的思想感情,於幽咽婉轉、曲折低徊之中蘊涵著一種剛勁清新的力量。

  這是「程腔」最可貴的特色。程硯秋從幼年學藝受到的種種折磨,加上他生長的時代,對他的藝術觀點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對黑暗勢力深惡痛絕,對受壓迫的婦女深為同情。羅癭公根據程硯秋的藝術思想,創作出合乎其個性的劇目,他們共同創作排演了10個劇目,大部分是反映婦女在封建社會裡所遭受的壓迫和苦難,如《鴛鴦冢》、《青霜劍》等。這些劇目後來成為程派重要劇目之一。

  1925年秋,羅癭公因病去世後,金仲蓀為程硯秋創作劇本。程硯秋與金仲蓀合作,編寫排演的《荒山淚》、《春閨夢》,表達了廣大人民反對內戰的憤激情緒和抵禦外侮的迫切願望,使程派京劇藝術達到了高峰。在《荒山淚》一劇中,程硯秋通過女主角張慧珠發出了這樣的呼聲:「我不如拼一死,向天乞請,願國家從此永久和平。」反映了民眾渴望和平安寧的願望。

  除了與金仲蓀合作外,他還與翁偶虹合作,創演了《亡蜀鑑》和《鎖麟囊》等京劇名作。

同类文章

湖南衛視2020片單出爐 流量和實力齊頭並進

  湖南衛視向來都是衛視臺的領軍人物,推出了不少受到廣大觀眾喜愛的好劇,而最近,湖南衛視2020招商大會舉行,2020年的影視劇片單也出爐了。從這份片單來看,既有新進的流量小生的劇,也有頗具爆款的實力劇,可謂是流量和實力兩頭抓,顯示出湖南衛視的野心!下面我們一起去戲劇文化那裡看看這份片單吧!  金鷹

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是很膾炙人口的經典劇種之一,發源於浙江,又有紹興文戲之稱,以唱為主,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與廣泛的群眾基礎,是我國流傳最廣的劇目。本期的越劇文化帶你瞧一瞧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又名紹興戲,是中國漢族五大戲曲種類之一,是目前中國第二大劇種。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

廬劇文化之《五女拜壽》劇情簡介

  廬劇《五女拜壽》講述的是楊繼康被株連削職為民後,爭先恐後拜壽的五個女兒只有被嫌棄的養女願意收留題目,後楊繼康沉冤得雪的故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廬劇文化中具體看看《五女拜壽》的劇情吧。  明代嘉靖年間,戶部侍郎楊繼康,因對嚴嵩專橫擅權深為不滿,欲告老還鄉。在他六十壽誕之期,眾女兒女婿均奉厚禮進

廬劇文化之《老先生討學錢》唱詞

  廬劇,安徽省傳統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是在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的。接下來,廬劇文化要介紹的是《老先生討學錢》的唱詞,一起去看看吧。  老先生:巍巍乎啊欠起身蕩蕩乎走出門庭  一路走來一路行來來往往都是人  家家都把那年來過小

戲曲文化說,京韻大鼓的板式特點

  京韻大鼓是在清末由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流行的木板大鼓經藝人改革後發展而來。木板大鼓傳入天津、北京後,劉寶全改以北京的語音聲調來吐字發音,吸收石韻書、馬頭調和京劇的一些唱法,創製新腔,專唱短篇曲目。本期的為大家介紹下京韻大鼓的板式特點。  木板大鼓發展成京韻大鼓後,伴奏樂器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上了三

眉戶戲文化傳承:刺目勸學的劇情介紹

  在中國歷史上,關於考取狀元的典故不少,其故事情節或讓人深受鼓舞,或讓人義憤填膺,或唏噓不已。今天,要介紹的眉戶戲劇目之一《刺目勸學》,也與考取狀元相關,那麼,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吧。  《刺目勸學》也叫《曲江歌女》又名《曲江打子》。故事發生在唐代曲江池畔,見文於唐白行簡李娃傳。  唐、常州

京韻大鼓名家有誰,及其代表作

  京韻大鼓清末民初形成並流行於北京、天津地區。由當時的鼓書藝人劉寶全等把原用河北語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語音演唱,廣泛吸收京劇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間曲調創製新腔,並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樂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傳至今的京韻大鼓。且看本期的。  京韻大鼓有以劉寶全、白雲鵬、張小軒為代表

蘇州彈詞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有些事,有機會做的時候,就去做,別等沒機會了,再去做,就來不及了;有些人,有機會珍惜的時候,就去珍惜,別等失去了,再去把握,就沒意義了。」  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蘇州評彈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小三弦:  三弦:又稱「弦子」,中國漢族傳統彈撥樂器,其他少數民族受漢族文化影響,也

一步一個腳印,淮海戲發展歷程

  淮海戲,江蘇省傳統地方戲曲劇種。2008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淮海戲的發展歷程吧,看它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1、正式定名  淮海戲曾在民間稱為「小戲」,與柳琴戲、泗州戲同源於「拉魂腔」,因流行於淮海地區,曾稱"淮海小戲",19

北路梆子賈桂林人物生平介紹

  山西的北路梆子,在山西的戲曲發展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當然在不可替代的價值裡,就有創造價值的人,本期梆子戲文化,讓我們一起來看卡北路梆子賈桂林人物生平介紹。  戲劇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二、三、四屆理事,山西分會二屆理事、三屆副主席、四屆名譽主席,山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二、三、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