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加熱器的絕緣體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08:00:29 5
專利名稱:電加熱器的絕緣體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電加熱器,特別是有關電加熱器中支撐加熱線圈的絕緣體。
如
圖1、2所示,加熱器的外觀由機架1形成。所述機架1是形成所定面積的地板面2,所述地板面2的兩端是各自側板4、6一體形式彎曲形成兩側面。所述側板4、6的上端中各自與上述地板面2平行形成了安裝活栓8。所述安裝活栓8是在乾燥機的一側機架1上安裝。
為了把上述機架1的內部空間區分成兩段,設置了金屬板9。所述金屬板9的兩端各自形成了凸出臂11,插入並被支持在所述側板4、6上形成的通孔。所述的金屬板9被支持在所述側板4、6的大約中間高度上。在所述金屬板9中設置了線圈13,所述線圈13是通過電流發生熱量的部分,在所述金屬板9的上部和下部的側板4、6之間按左右方向配置了很多條。此時所述配置的很多條線圈13是電路上整體連接成一個,線圈的13的兩端上連接了供應電源的端子14。所述端子設置在所述側板6上。
上述線圈13是被所述金屬板9的絕緣體15支持。所述絕緣體15是絕緣型物質形成,切斷上述線圈13和金屬板9之間形成的電流,所述線圈13被支持在所述金屬板9上。上述絕緣體15一般情況下貫通所述金屬板9設置,其上部凸出在所述金屬板9的上部及其下部凸出在所述金屬板9的下部,所述金屬板9的上下部凸出的部分是相互對稱形成。
如圖3所示上述絕緣體15的結構,說明了所述絕緣體15上固定了線圈13,所述絕緣體15是隔熱材料的板材其上端和下端相互對稱形成。所以下面只說明上端的結構。
上述絕緣體15的兩端上具備了為了安裝上述金屬板9的平行凹槽16,所述絕緣體15的上端中央上按絕緣體的上下方向形成了長的直線槽17,上述直線槽17是從所述絕緣體15的上端到所述平行凹槽之間距離的一半左右距離,所述直線槽17的內側中形成了為了固定上述線圈13的固定凹槽18。在所述絕緣體15的兩側面上形成了從上端向兩側方向按所定傾斜的導向面19』,上述導向面19』是線圈13插入絕緣體15的導向作用。所述導向面19』末端的所述絕緣體15的兩側面上各自形成了側面凹槽19。所述側面凹槽19是為了衝向上述絕緣體15的上端形成了與所述導向面19』相似的傾斜。另外上述側面凹槽19和固定凹槽18相互形成在相同高度上。
以下說明具有上述結構的絕緣體15上插入上述線圈13的過程。
上述絕緣體15的固定凹槽18和2個側面凹槽19上各自插入線圈13引接的第1、2、3繞組線13a、13b、13c。即,線圈13的3個引接的繞組線13a、13b、13c處在所述絕緣體15的上端。所述第1繞組線13a處在與所述直線槽17對應的位置上,所述第2繞組線13b和第3繞組線13c各自處在所述絕緣體15的上端兩側的導向面19』。
壓入上述線圈13使上述繞組線13a、13b、13c按圖3的箭頭方向移動,所述繞組線13a、13b、13c各自沿著直線槽17和導向面19』各自插入固定在所述固定凹槽18和側面凹槽19上。處在上述第1繞組線13a的兩端的第2及第3繞組線13b、13c各自沿著上述導向面19』遠離上述第1繞組線13a的方向變形,接觸上述側面凹槽19時復原後插入在側面凹槽19上。
但是上述的已有技術中存在以下的問題
所述絕緣體15中插入線圈13時,引接的3個繞組線13a、13b、13c同時要進行插入固定凹槽18和側面凹槽19的作業。所述第2及第3繞組線13b、13c是如圖3所示,其彈性變形的方向是相互相反。絕緣體15已固定的狀態下,作業者把需要插入在上述絕緣體15的引接的3個繞組線13a、13b、13c兩端用手抓住後用手指引到上述第2及第3繞組線13b、13c的同時線圈13壓入絕緣體15上。這種方式的作業非常麻煩,不小心時產生引接上述線圈13的3個繞組線13a、13b、13c之間擴大變形時,使出現線圈13的支持狀態變差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加熱器的絕緣體,包括固定絕緣體的固定板9、加熱線圈40,其特徵是所述絕緣體30通過設置在其本體31中間的平面凹槽33固定在固定板9上,在所述本體31的長度方向二端部上設置有線圈裝配部35,所述線圈裝配部35是由支撐與加熱線圈40的內徑對應彎曲的繞組線41′的支持面36和裝配引接在支持面36兩端的加熱線圈40的繞組線41、42的裝配槽37組成。
所述線圈裝配部35為圓盤狀,其厚度至少大於所述線圈40的節距而小於所述本體31的厚度。
所述裝配槽37設置在線圈裝配部35兩端面的下端,裝配槽37之間的厚度小於加熱線圈40的節距。
所述線圈裝配部35前端的支持面36上有加熱線圈40的繞組線連接部41′,支持面36兩端面有加熱線圈40的繞組線41、42,並分別插入所述裝配槽37中,把加熱線圈40套在絕緣體30上。
所述支持面36是以曲面設置在所述線圈裝配部35的上端。
所述線圈裝配部35是在所述本體31的上下兩端對稱設置。
本發明的效果是電加熱器的絕緣板是其本體部的長度方向端部上形成了放入加熱線圈內部的線圈裝配部,很容易進行絕緣體上裝配加熱線圈的作業及作業中不會產生過度的自然變形,具有加熱線圈從絕緣體中不會脫落的優點。
圖中主要標記說明30絕緣體 31本體33平面凹槽 35線圈裝配部36繞組線支持面 37裝配槽38制動端 40線圈41第1繞組線41』連接部42第2繞組線本發明的電加熱器的絕緣體,包括固定絕緣體的固定板9、加熱線圈40,其特徵是所述絕緣體30通過設置在其本體31中間的平面凹槽33固定在固定板9上,在所述本體31的長度方向二端部上設置有線圈裝配部35,所述線圈裝配部35是由支撐與加熱線圈40的內徑對應彎曲的繞組線41′的支持面36和裝配引接在支持面36兩端的加熱線圈40的繞組線41、42的裝配槽37組成。
所述線圈裝配部35為圓盤狀,其厚度至少大於所述線圈40的節距而小於所述本體31的厚度。
所述裝配槽37設置在線圈裝配部35兩端面的下端,裝配槽37之間的厚度小於加熱線圈40的節距。
所述線圈裝配部35前端的支持面36上有加熱線圈40的繞組線連接部41′,支持面36兩端面有加熱線圈40的繞組線41、42,並分別插入所述裝配槽37中,把加熱線圈40套在絕緣體30上。
所述支持面36是以曲面設置在所述線圈裝配部35的上端。
所述線圈裝配部35是在所述本體31的上下兩端對稱設置。
使用具有上述結構的本發明的電加熱器的絕緣體時,容易進行加熱線圈的安裝作業及安裝作業中不發生線圈的變形的優點。如圖4、5、6所示,絕緣板30是固定在加熱器的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一般情況下用金屬材料形成,上述絕緣板30是加熱線圈40與固定板之間進行隔離並支持線圈。構成上述絕緣板30的本體部31是用單方向長及薄的六面體形狀的絕緣材料形成。所述本體部31的中央形成了為了能夠固定在所述固定板的平行凹槽33。所述平行凹槽33上貫通所述絕緣板30的固定板的部分直接插入或使用另外線把絕緣板30支持在固定板上。
上述絕緣板30的長度方向端部上形成了支持線圈40的線圈裝配部35,所述線圈裝配部35形成圓盤狀,其中央形成了通孔35』,所述通孔35』是為了降低形成絕緣體30的材料的消耗。形成所述線圈裝配部35的圓盤狀的直徑是對應加熱線圈40的內徑形成。
上述線圈裝配部35的前端形成了支持加熱線圈40的繞組線的繞組線支持面36。所述繞組線支持面36是與所述加熱線圈40的內徑彎曲對應的曲面。連接所述繞組線支持面36和線圈裝配部35的兩面的部分是形成環形。所述裝配繞組線支持面36和線圈裝配部35的部分是形成環狀使絕緣體30中容易插入加熱線圈40。所述線圈裝配部35的厚度a是至少比加熱線圈40的節距大,形成所述線圈裝配部35的厚度是為了加熱線圈40從線圈裝配部35中不至於任意脫落。為了防止加熱線圈40插入線圈裝配部35的作業的困難,所述線圈裝配部35的厚度a不能太厚。最好是薄於上述本體部31的厚度。
上述線圈裝配部35的下端中與所述本體部31連接的部份上形成了裝配槽37。所述裝配槽37上各自裝配了加熱線圈40的引接第1及第2繞組線41、42,所述的裝配槽37是與所述加熱線圈40的彎曲對應的彎曲並形成在上述線圈裝配部35的兩端,所述裝配槽37的線圈裝配部35之間的厚度是最好與上述加熱線圈40的節距程度。
形成上述裝配槽37的厚度是薄於上述線圈裝配部35的厚度,上述裝配槽37的兩端產生段差形成制動端38。上述制動端38起到加熱線圈40的內壁或外壁的一側被掛住的作用。
上述的線圈裝配部35是形成在上述本體部31的長度方向兩端。當然線圈40隻固定在固定板的一側時只有本體部31的一端形成線圈裝配部35。
上述的本發明的電加熱器的絕緣體的作用進行說明。
本發明的絕緣體30是設置在加熱器的固定板上,支持加熱線圈40的同時所述固定板和加熱線圈40之間進行絕緣。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所述絕緣體30的本體部31是用絕緣材料形成。
另外所述絕緣體30的本體部31長度方向端部上形成的線圈裝配部35中接受、固定、支持線圈40,參照圖6和圖7進行說明。
為了方便加熱線圈40中裝配在絕緣體30的部份稱為第1繞組線41和第2繞組線42。連接所述第1繞組線41和第2繞組線42的中間部分稱為連接部41』。此時所述第1繞組線41和第2繞組線是對應於加熱線圈40的一個節距。
上述加熱線圈40的引接繞組線41、42的之間處在上述絕緣體30的前端的繞組線支持面36上。使加熱線圈40套在所述絕緣體30上,即熱線圈40的繞組線裝配部35進入所述加熱線圈40的內部。
上述繞組線裝配部35的前端形成的繞組線支持面36的兩端形成環形使自然引導上述繞組線41、42。另外上述繞組線裝配部35的厚度a的形成是至少比加熱線圈的節距大,使上述引接繞組線41、42張開。
繼續進行插入時,上述繞組線裝配部35和本體部31之間的裝配槽37上各自裝配所述繞組線41、42。另外形成所述繞組線裝配部35的圓盤狀的直徑是對應所述加熱線圈40的內徑形成,使繞組線裝配部35進入上述加熱線圈40的內部。
如圖6、7所示,所述繞組線裝配部35的兩端上形成的裝配槽37中各自裝配了第1繞組線41和第2繞組線42,所述繞組線支持面36中裝配了所述第1繞組線41和第2繞組線42之間的連接部41』,而且所述加熱線圈40是上述連接部41』被支持在繞組線支持面36及第1繞組線41和第2繞組線42被支持在上述裝配槽37的制動器端38使被支持在絕緣體30。所述繞組線裝配部35的厚度的形成大於上述加熱線圈40的節距使所述第1繞組線41和第2繞組線42不產生張開變形的條件下,加熱線圈40不會從繞組線裝配部中任意脫落。
屬於上述絕緣體30的下端的線圈裝配部35中裝配加熱線圈40時,另一方面,述裝配槽的制動端38上掛上並支持所述第1繞組線41和第2繞組線42。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加熱器的絕緣體,包括固定絕緣體的固定板(9)、加熱線圈(40),其特徵是所述絕緣體(30)通過設置在其本體(31)中間的平面凹槽(33)固定在固定板(9)上,在所述本體(31)的長度方向二端部上設置有線圈裝配部(35),所述線圈裝配部(35)是由支撐與加熱線圈(40)的內徑對應彎曲的繞組線(41′)的支持面(36)和裝配引接在支持面(36)兩端的加熱線圈(40)的繞組線(41)、(42)的裝配槽(37)組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加熱器的絕緣體,其特徵是所述線圈裝配部(35)為圓盤狀,其厚度至少大於所述線圈(40)的節距而小於所述本體(31)的厚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加熱器的絕緣體,其特徵是所述裝配槽(37)設置在線圈裝配部(35)兩端面的下端,裝配槽(37)之間的厚度小於加熱線圈(40)的節距。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加熱器的絕緣體,其特徵是所述線圈裝配部(35)前端的支持面(36)上有加熱線圈(40)的繞組線連接部(41′),支持面(36)兩端面有加熱線圈(40)的繞組線(41)、(42),並分別插入所述裝配槽(37)中,把加熱線圈(40)套在絕緣體(30)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電加熱器的絕緣體,其特徵是所述支持面(36)是以曲面設置在所述線圈裝配部(35)的上端。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加熱器的絕緣體,其特徵是所述線圈裝配部(35)是在所述本體(31)的上下兩端對稱設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加熱器的絕緣體,包括固定絕緣體的固定板、加熱線圈,其特徵是所述絕緣體通過設置在其本體中間的平面凹槽固定在固定板上,在所述本體的長度方向二端部上設置有線圈裝配部,所述線圈裝配部是由支撐與加熱線圈的內徑對應彎曲的繞組線的支持面和裝配引接在支持面兩端的加熱線圈的繞組線、的裝配槽組成。本發明的效果是電加熱器的絕緣板是其本體部的長度方向端部上形成了放入加熱線圈內部的線圈裝配部,很容易進行絕緣體上裝配加熱線圈的作業及作業中不會產生過度的自然變形,具有加熱線圈從絕緣體中不會脫落的優點。
文檔編號D06F58/26GK1468030SQ0212420
公開日2004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02年7月12日 優先權日2002年7月12日
發明者曹基哲, 方宗哲, 李東範 申請人: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