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華陰老腔的兩大類:阿宮腔和弦板腔

2023-10-05 02:13:34 2

  老腔,平皮影戲的一種,起源於明末清初,其聲腔具有直高亢、磅礴豪邁的氣魄。富有突出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世代流傳,久演不衰。你知道華陰老腔的分類嗎?這兩大類分別都是什麼腔呢?不清楚的小夥伴們趕緊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阿宮腔:
  也稱北路秦腔。因唱腔具有翻該遏低的藝術特點,亦稱遏宮腔。流行於禮泉、富平、興平、鹹陽、涇陽、三原、乾縣、高陵、耀縣、銅川、臨潼等地。

  阿宮腔原為皮影形式演出,1960年搬上大舞臺,在常腔、表演、音樂伴奏以及舞臺美術方面進行了較大的改革,但仍保持了原有的藝術特色。據老藝人段天煥回憶,清嘉慶、道光年間,阿宮腔已由禮泉傳播到渭北一帶,演出的劇目有《範雎相秦》、《玉瓶贈金》、《祥麟鏡》、《四賢冊》等。與原秦腔唱調相比,有「三放不如一遏」的藝術效果,遂取名「遏工小調」,藝人們稱為「遏工」。至清同治、光緒年間,又相繼出現許多皮影班社及名藝人,演出劇目主要有《滾龍床》、《紅拆書》、《鐵冠圖》、《艘孤》、《清河橋》等。

  阿宮腔的特點是嫻雅婉轉,鋼勁有力,纏綿激昂,拖腔帶有「噫咽」之音,並以假嗓翻高唱出。

  阿宮腔的劇目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已經挖掘整理的傳統劇目有六百餘本。劇目的唱詞淺顯樸實、生活氣息濃厚。取材於歷史的劇目,大都為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昏庸腐敗、荒淫無恥、殘忍兇暴以及批判賣國求榮、表彰民族氣節的戲,如《七箭書》、《重耳走國》等;取材民間故事的劇目,多為反映倫理道德、男女愛情、抨擊忘恩負義與頌揚清正廉潔、剛直不阿的清官戲,如《西廂記》、《金鱗記》、《王魁負義》、《女巡按》等;取材現實生活的劇目,大都是抨擊惡勢力和惡少劣婦的諷刺喜劇,如《三婆娘頂嘴》、《屎巴牛招親》、《打鍋》、《抹牌》等。

  阿宮腔角色行當生、旦、淨、醜俱全;表演基本沿襲了秦腔程式,並採用了皮影某些特有的表演動作,顯得獨特别致。同時,在表演上有塌城、劍出鞘、踢打等武打特技。

  阿宮腔屬板式變化體音樂。聲腔分歡音與苦音。歡音表達明朗、輕快的情緒,苦因表達悲傷、悽楚、懷念、憤慨的情感。其唱腔保持了阿宮腔腔調,惟淨角揉入眉戶某些曲調;旦角又吸收了碗碗腔行腔技巧,突出阿宮細膩、婉轉、剛柔並濟的特點。唱腔板路有[二六]、[慢板]、[二倒板]、[箭板]、[一疊腔]、[三不齊]和單句送等;常用的曲牌有[一起清雪]、[遷仙客]、[春宴開]、[點絳唇]等。伴奏樂器以板胡替代原二股弦領奏,增加了音響效果;武場面以梆子擊節,配以鼓板、牙子、小鑼、繞鈸、大號等。

  阿宮腔自搬上舞臺後,先後培養出黨碧俠、權立民、傅新考、劉寶琴、李珍珠、趙雲俠、周正中、雷天民及送彩萍、暴建玲、李玉玲、劉立萍、王會利、康小利、楊小莉、郭民榮、馮碧茹、傅全冬等優秀青年演員。

  弦板腔:
  「弦板腔」主要流行於陝西鹹陽、乾縣、禮縣、禮泉、興平、寶雞、鳳翔等地以及甘肅東部地區。據說清代嘉慶十八年(公元1831年)即在民間流傳。唱腔有「慢板」、「緊板」、「滾板」、「氣死人板」、「撇板」、「二六板」等。劇目有500多本,現已整理出350本,武戲較文戲多,除「三國」、「列國」等連臺本戲外,也有《碧玉簪》一類才子佳人戲。

  弦板腔作為皮影形式演出,樂隊少而精,文武場面互相兼顧,音樂形式比較單調,唱腔通常都是上下兩句反覆,「二次板」與緊板更似說唱性的「板殼子」。

  其相同板式的「板頭」和「放板」後的長過門,多為同一主體曲調的加花變異,句中的小過門,基本是吹腔旋律的反覆變化和延長。

  弦板腔板式有10多種,正板(即慢板)是核心板路。此外,使用較多的還有「緊板」、「滾白」、「撇板」等。「氣死人」(即「陰死板」、「提頭」等)實際是變化局部唱腔的正板;「傷音子」是在緊板的首句加上拖腔,基本屬於帶字叫板的唱法。其餘的「尖板」、「二六」、「三不齊」、「三偕一」、「七偕一」等,都是短暫插入性板式,很少單獨使用。

  弦板腔的唱詞,主要是7字句和10字句,也有6字句、8字句和9字句的。其音樂伴奏,除部分模擬唱腔或襯託節奏外,一般只伴奏句中或句尾的過門,宛如曲子戲的演唱形式。「扎板子」在唱腔中起主擊節作用,所以唱腔清新晰,雅而易懂。

同类文章

湖南衛視2020片單出爐 流量和實力齊頭並進

  湖南衛視向來都是衛視臺的領軍人物,推出了不少受到廣大觀眾喜愛的好劇,而最近,湖南衛視2020招商大會舉行,2020年的影視劇片單也出爐了。從這份片單來看,既有新進的流量小生的劇,也有頗具爆款的實力劇,可謂是流量和實力兩頭抓,顯示出湖南衛視的野心!下面我們一起去戲劇文化那裡看看這份片單吧!  金鷹

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是很膾炙人口的經典劇種之一,發源於浙江,又有紹興文戲之稱,以唱為主,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與廣泛的群眾基礎,是我國流傳最廣的劇目。本期的越劇文化帶你瞧一瞧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又名紹興戲,是中國漢族五大戲曲種類之一,是目前中國第二大劇種。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

廬劇文化之《五女拜壽》劇情簡介

  廬劇《五女拜壽》講述的是楊繼康被株連削職為民後,爭先恐後拜壽的五個女兒只有被嫌棄的養女願意收留題目,後楊繼康沉冤得雪的故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廬劇文化中具體看看《五女拜壽》的劇情吧。  明代嘉靖年間,戶部侍郎楊繼康,因對嚴嵩專橫擅權深為不滿,欲告老還鄉。在他六十壽誕之期,眾女兒女婿均奉厚禮進

廬劇文化之《老先生討學錢》唱詞

  廬劇,安徽省傳統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是在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的。接下來,廬劇文化要介紹的是《老先生討學錢》的唱詞,一起去看看吧。  老先生:巍巍乎啊欠起身蕩蕩乎走出門庭  一路走來一路行來來往往都是人  家家都把那年來過小

戲曲文化說,京韻大鼓的板式特點

  京韻大鼓是在清末由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流行的木板大鼓經藝人改革後發展而來。木板大鼓傳入天津、北京後,劉寶全改以北京的語音聲調來吐字發音,吸收石韻書、馬頭調和京劇的一些唱法,創製新腔,專唱短篇曲目。本期的為大家介紹下京韻大鼓的板式特點。  木板大鼓發展成京韻大鼓後,伴奏樂器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上了三

眉戶戲文化傳承:刺目勸學的劇情介紹

  在中國歷史上,關於考取狀元的典故不少,其故事情節或讓人深受鼓舞,或讓人義憤填膺,或唏噓不已。今天,要介紹的眉戶戲劇目之一《刺目勸學》,也與考取狀元相關,那麼,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吧。  《刺目勸學》也叫《曲江歌女》又名《曲江打子》。故事發生在唐代曲江池畔,見文於唐白行簡李娃傳。  唐、常州

京韻大鼓名家有誰,及其代表作

  京韻大鼓清末民初形成並流行於北京、天津地區。由當時的鼓書藝人劉寶全等把原用河北語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語音演唱,廣泛吸收京劇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間曲調創製新腔,並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樂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傳至今的京韻大鼓。且看本期的。  京韻大鼓有以劉寶全、白雲鵬、張小軒為代表

蘇州彈詞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有些事,有機會做的時候,就去做,別等沒機會了,再去做,就來不及了;有些人,有機會珍惜的時候,就去珍惜,別等失去了,再去把握,就沒意義了。」  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蘇州評彈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小三弦:  三弦:又稱「弦子」,中國漢族傳統彈撥樂器,其他少數民族受漢族文化影響,也

一步一個腳印,淮海戲發展歷程

  淮海戲,江蘇省傳統地方戲曲劇種。2008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淮海戲的發展歷程吧,看它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1、正式定名  淮海戲曾在民間稱為「小戲」,與柳琴戲、泗州戲同源於「拉魂腔」,因流行於淮海地區,曾稱"淮海小戲",19

北路梆子賈桂林人物生平介紹

  山西的北路梆子,在山西的戲曲發展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當然在不可替代的價值裡,就有創造價值的人,本期梆子戲文化,讓我們一起來看卡北路梆子賈桂林人物生平介紹。  戲劇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二、三、四屆理事,山西分會二屆理事、三屆副主席、四屆名譽主席,山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二、三、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