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知行合一(巴蜀文化彰顯血脈同源)
2023-10-04 20:49:00 2
巴蜀文化知行合一?巴蜀文化彰顯血脈同源,雙城聯動共譜發展新篇,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巴蜀文化知行合一?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巴蜀文化知行合一
巴蜀文化彰顯血脈同源,雙城聯動共譜發展新篇
——2023川渝春節聯歡晚會的時代精神與文化底色
作者:冷凇 姚怡霏
2023川渝春節聯歡晚會,圍繞「十周年中國夢」的川渝發展,通過「把家鄉說給你聽」「把家鄉唱給你聽」「把家鄉演給你看」三個篇章,將小品、歌曲、舞蹈、說唱、川劇、評書等多種藝術形式串聯,將川渝兩地的「地緣」「文緣」「人緣」集於一體,生動展現了川渝兩地人民的精神面貌與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嚮往,是「唱好雙城記」的生動實踐。
雅俗共賞,彰顯時代精神與現實意義
晚會中既有歌舞劇院的專業演員用動人舞蹈展現巴山蜀水的美麗畫卷,藝術化傳達川渝兩地共同守護綠水青山的美好願景,體現了安逸舒適的人文風情和千年積澱的文化底蘊;也有草根出身的說唱歌手,用新穎融合的音樂形式講述對於家鄉發展的樸實願景;還有小品節目在爆笑橋段中凸顯雙城經濟圈建設中交通樞紐、交通網絡的發展及完善,表現兩地人民愈加緊密的聯繫與便利生活。
晚會還向觀眾展現了許多來自生活中的平凡英雄。有人在危難中第一時間逆行而上;有人在緊急瞬間伸出援手、捨命救人;有人在生死關頭團結自救、禮讓弱者;有人殊死搏鬥,用青春護山河無恙……晚會生動展現了英雄們不平凡的堅守與勇敢,繪就了新時代川渝人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及英雄本色,讓觀眾感受到人世間的大愛大義。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他們的身影,凝聚起強大正能量,構築了時代的精神基座。
古今交融,展現文化傳承與技術進步
晚會探索了傳統藝術在新時代的融合創新:散打評書是由四川著名藝術家李伯清在傳統評書基礎上創造出的一種新的形式,通過幽默詼諧的形象、接地氣的語言對白,喚起幾代川渝人的共同記憶;川渝兩地「梅花獎」獲得者、川劇青年代表人物譚繼瓊與黨的二十大代表張燕,同臺演唱原創川劇戲歌《玉兔報春》,通過戲曲的方式,在川劇唱腔中呈現川渝的鄉音鄉情,演繹中國人飛天攬月的浪漫故事,傳遞華夏兒女勇攀科技高峰的探月精神。在傳統習俗中寄託中華民族世代對宇宙的無限憧憬和從古至今對情誼的無比珍視,凝結了直抵人心的動人力量。
同時,晚會的舞美、燈光等設計升級了視聽體驗,通過對技術手段的運用,強化構思與創意,用更加直觀、全方位、視覺化的呈現方式,賦予各式各樣蘊含著民族文化價值的川渝之美以藝術氣息。既散發古樸的文化魅力又凸顯獨特的審美追求,使其不僅是一場綻放雙城都市魅力的晚會,更是一臺緊貼時代氣息、充滿科技感的視聽盛宴。
雙城聯動,凸顯城市地標與川渝名片
在演播廳現場之外,晚會別出心裁地設計了第二現場。地道小吃街與川渝茶館,「蓋碗茶一喝,龍門陣一擺」,帶領觀眾沉浸式感受川渝人民歡樂火紅的過年氛圍。還在四川省資陽市、重慶市南川區設立了分會場,通過藝術化的表達方式,將地區特色、人文風情、經濟建設等有機結合,形成地方特色名片。展現了川渝地區文物遺產之「絕美」、傳統文化之「精美」、生態文明之「靜美」,將川渝兩地發展至今的精彩縮影在晚會中盡數呈現。
川渝方言、川渝喜劇、川江號子、說唱、民歌、小調、戲曲……無數家鄉的符號引發川渝兩地人民的共振、共情與共鳴,呈現出「川渝一家親,歡樂幸福年」的春節氛圍。這樣一場代入感強、體驗感足、幸福感濃的春節聯歡晚會,延續了川渝兩地血脈同源、文化同心的特質,帶領觀眾一起走進巴蜀風味的幸福年。
讓文藝作品觀照現實,用一臺春晚凝心聚力。在介紹晚會創作理念與內容思路時,四川廣播電視臺衛視頻道副總監白夏表示:「巴蜀大地山水相連、人文相通,我們通過川渝春晚集結兩地最優質的資源,通力合作、不分彼此,只為全方位展示川渝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最新發展成果,以春晚為契機,用獨特的中國風範和豐富的巴蜀韻味,向時代敬禮。」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臺)衛視和國際頻道常務副總監劉學偉也表示:「川渝春晚不僅通過年味濃鬱、鄉情瀰漫的節目表達了川渝文化基因同出一脈,更將川渝兩地的經濟文化重大成就通過屏幕有機展示,以人民群眾的生活細部映照時代的發展與進步。」
川渝從古至今就有著深刻的情感聯繫,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淵源,一年一度的川渝春晚是兩地對巴蜀文化的共塑,是對巴蜀燦爛文明、川渝社會經濟發展的集中寫照,也是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藝術化呈現,希望在兩地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能夠繼續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樹牢「一盤棋」思想,強化「一體化」的發展理念。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冷凇,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姚怡霏)
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