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臨千字文40句(千字文正講雲騰致雨)
2023-10-05 03:45:52 3
yún téng zhì yǔ lù jié wéi shuāng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
【字形的演變及基本字義】
「雲」,本義是:氣團在天空飄浮。「雲」是「雲」的繁體字。在《說文解字》裡的解釋是:山川氣也。「雲」作名詞時,指雲彩,借指高空,也是雲南的簡稱。作形容詞時,有盛多、高、疏遠、漂泊不定等意;作動詞,指說、有、是等意;也用作助詞、代詞。
「騰」,本義是:馬凌空躍起。在《說文解字》裡的解釋是:傳也。在這裡的意思為:升入空中、上升。「騰」作動詞時,還有使房屋空出之意;也用做副詞,突、忽之意。
「致」,本義是:走到、達到。在《說文解字》裡的解釋是:送詣也。「致」作動詞時,有招致、造成、求取、奉獻、歸還、到達等意;作副詞時,通「至」,極、盡之意;也作名詞,意為情趣、興致;也用作形容詞。在這裡是導致、致使的意思。
「雨」,本義是:天上雲層降水。在《說文解字》裡的解釋是:水從雲下也。「雨」是個多音字。讀yǔ,作名詞用,指降到地面的水,比喻朋友、教導之言等意。讀yù,作動詞用,指下雨、天上降下、密集的射擊或投擲等意。
「露」,本義是:夜間氣溫下降後,戶外空氣中的水汽因飽和而在地面物體上形成的水珠。在《說文解字》裡的解釋是:潤澤也。「露」是個多音字,讀lòu時,用於口語,是顯出、冒出之意。讀lù,作名詞時,有滋潤、恩澤、水氣、糖汁等意;作動詞時,有顯露、敗壞等意。
「結」,本義是:用紅綢帶上的死疙瘩象徵解不開的姻緣。在《說文解字》裡的解釋是:締也。「結」是個多音字,讀jiē,作動詞,指植物長出果實;作形容詞,指堅硬、牢固之意。讀jié,作名詞,指用繩線等綰(wǎn)成的疙瘩,也有關鍵之意;作形容詞時,比喻心情煩悶、心裡有結等。在這裡是聚、合、凝結之意。
「為」,本義是:母猴。《說文解字》的解釋是:給、施。「為」是個多音字,讀wéi,作動詞,有做、幹、製作、治理、學習等意;也做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等。讀wèi,作動詞時,有幫助、告訴之意;也作介詞用,有因為、由於、為了等意。在這裡是成為、變成的意思。
「霜」,本義是:在氣溫降到攝氏零度以下時,近地面空氣中水汽凝結的白色結晶。《說文解字》的解釋是:露所凝也。土氣津液從地而生,薄以寒氣則結為霜。「霜」作形容詞時,用於比喻白色、高潔等意。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這句話的意思是:雲氣上升遇冷形成了雨,露水遇冷就結成霜。除了這裡所講的雲、雨、露、霜,另外還有霧、雪、冰、冰雹等自然現象。雲是由許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組成,雨滴和雪花就是由水滴和冰晶增大而形成的,其增大程度受氣溫、氣壓和空氣流動變化的影響。強盛的積雨雲可能會形成冰雹。江河湖海,以及土壤和動植物的水分,隨時蒸發到空中變成水汽,進入大氣層後,成雲致雨,然後又返回地面,滲入土壤或流人江河湖海,如此周而復始、循環不已。
「雨水」、「白露」和「霜降」既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節氣名稱,又是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的一種現象。白露是指氣溫漸涼,夜來草木上可見的白色露水。露水四季皆有,但秋天特別多。在晴朗無雲的夜間,地面熱量散失很快,地面氣溫迅速下降,空氣含水汽的能力減小,大氣低層的水汽就附著在草上、樹葉上等,並凝成細小的水珠,即露水。露水對農作物很有好處,就像雨水一樣,能滋潤土壤,起到幫助植物生長的作用。
「露結為霜」剛好符合時序,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白露在9月6日左右,霜降在10月22日前後。先有露,後有霜。霜是水汽在溫度很低時的一種凝華現象,跟雪很類似。《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講:「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此時,我國黃河流域通常是樹葉枯黃,戶外植物上通常會結白霜,這是因為夜間植物散熱慢,地表的溫度又特別低、水汽散發不快,還聚集在植物表面時就結凍了,因此形成霜。科學地講,霜是由冰晶組成,和露的出現過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氣中的相對溼度到達100%時,水分從空氣中析出的現象。它們的差別只在於露點(水汽液化成露的溫度)高於冰點,而霜點(水汽凝華成霜的溫度)低於冰點,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溫度低於攝氏零度時,才會結霜。
《千字文正講》
《千字文》在中國文化史上有獨特的地位,被公認為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兒童啟蒙識字讀物,也是成人進德修業的必讀之書。本書原文採用由南北朝時期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編纂的有一千個漢字組成的韻文,精思巧構,音韻諧美,通篇以儒學倫理為綱,字裡行間無不蘊含天地之道與為人處事之理。本書作者精通中國古典,講解生動形象,文字簡潔,很有可讀性,無疑將推動國學的傳播與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