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自主供電電源的容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21:20:54 1

本發明涉及運輸工程領域,即涉及改進用於不同運輸類型(鐵路、公路和海運)的自包含的致冷容器的手段。
背景技術:
根據現有技術,依照特徵集合,最接近本發明的審查領域涉及用於自主供電電源的容器,所述容器包括外殼,所述外殼製成為呈稜柱形的大體積主體的形式,所述外殼具有呈矩形形式的底部、含有柵格的兩個平行壁,在殼體的中間具有由柴油發電機提供的電流源,所述柴油發電機具有控制裝置並且通過管道連接至燃料箱、並且位於容器外側。(http://www.ads-group.info/?sect=container)。
本發明與自主供電電源的已知容器的共同之處在於基本特徵的集合,即包括外殼,所述外殼製成為呈具有常規形狀的大體積主體的形式,外殼的壁包括穿孔部分,外殼的主體腔容納與燃料容器相關聯的電流發電機。
然而,用於自主供電電源的已知容器不提供本發明的技術效果,這是由於已知容器旨在僅在固定應用時產生電流,這減少了使用這種自主供電電源的可能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是通過改變設計而升級用於自主供電電源的已知容器,本發明不僅可以用於固定應用,而且還可以確保在移動時產生電流(即用於移動物體—在車輛上同時隨著車輛移動而運輸的致冷容器),包括確保致冷機操作的目的,這需要恆定的電流源。
指定任務通過自主供電電源的容器而得以解決,所述容器包括外殼,所述外殼製成為呈具有矩形形狀的大體積主體的形式,外殼的壁包括穿孔部分,並且在外殼的主體腔內具有與燃料容器相關聯的電流發電機,如下所示:根據本發明,內部的主體腔由水平隔板分成兩個部分;電流發電機固定在上部部分中,而燃料箱由外殼的下部部分的側壁和後端壁形成並且位於下部部分的底部處。
基本特徵的特定組提供的技術效果確保在隨著使用從這種容器提供的動力供應的可動物體一起移動自主供電電源的容器時產生電流,例如在隨其一同移動(通過鐵路、公路或者水運運輸工具)期間而運輸時的致冷容器,所述電流提供了位於致冷容器內的致冷機的操作。
附加技術效果包括確保維護髮電機而無需從容器卸下發電機,所述附加技術效果通過使外殼的上部部分的前壁、側壁和頂壁不與下部部分的壁連接、但是使所述上部部分的前壁、側壁和頂壁與容器連接成能夠在連接線上旋轉而實現。
附加技術效果包括在操作期間在發電機的區域中提供可視性和空氣通風,所述附加技術效果通過使外殼的上部部分的前壁、豎直端壁和頂壁穿孔而實現。
附加技術效果包括向致冷容器的設備提供可視性和接近通路,所述附加技術效果通過使下部部分的前表面上包括孔而實現。
附加技術效果包括由於剛性安裝在致冷容器上而確保容器的操作屬性,所述附加技術效果通過後壁的外表面包括角部配件並且角部配件的位置對應於位於致冷容器的端表面上的配件的位置而實現。
附加技術效果包括通過提供提升和運輸容器的可能性而確保容器的操作屬性,所述附加技術效果通過前壁的下部包含相對於外殼的豎直杆對稱地定位的一對槽孔而實現。
附加技術效果包括通過提供提升和運輸容器的可能性而確保容器的操作屬性,所述附加技術效果通過側表面包括相對於外殼的豎直軸線對稱地定位的一對槽孔而實現。
附加技術效果包括通過提供提升和運輸容器的可能性而確保容器的操作屬性,所述附加技術效果通過槽孔尺寸符合裝載機爪的總體尺寸而實現。
附圖說明
本發明通過如下所示附圖而解釋:
圖1-容器的總體視圖;
圖2-具有發電機的容器的總體視圖;
圖3-容器的後視圖;
圖4-容器的前視圖;
圖5-容器主體的側壁的豎直剖面;
圖6-容器上部腔的外殼的側壁的豎直剖面;
圖7-下部容器主體腔的水平剖面;
圖8-上部容器主體腔的水平剖面;
圖9-底部容器主體腔的基部的水平剖面;
圖10-運輸中容器的連接。
具體實施方式
用於自主供電電源的容器包括外殼1,所述外殼製成為呈具有矩形形狀的大體積主體的形式,容器的豎直尺寸和水平尺寸符合致冷容器的端表面,在容器上從致冷設備所在的一側處剛性地安裝致冷容器,並且致冷設備在(通過鐵路、公路或水運手段)運輸期間使用從被設計成用於此目的的容器獲得的電力,並且在容器的中部具有水平隔板2,水平隔板將容器的腔分成兩個部分:上部部分3和底部部分4。上部部分3設計成容納自主供電電源(圖中未標註),其中可以使用汽油或柴油發電機,並且設計了水平梁5以用於安裝汽油或柴油發電機,水平梁繼而包含角部配件6和安裝單元7,發電機8通過角部配件和安裝單元、或者通過懸掛在固定元件7上、或者通過固定至角部配件6上而裝配在上部部分3中,並且發電機的基部固定至位於豎直梁10上的插入件9上。位於上部部分3的區域中的後壁11、位於底部部分4的區域中的豎直端壁12、以及基部13製成為呈密封容器的形式,所述密封容器設計成用於存儲燃料,密封容器提供了發電機的長期自主操作並且通過管道系統(圖中未標註)而互相連接並且連接至發電機。前壁14、位於上部部分3中的豎直端壁15、以及頂壁16(所述豎直端壁和頂壁連接至外殼1的後壁11並且能夠在連接區域中旋轉)被穿孔,這在服務時提供了接近發電機的通路,並且在操作時提供了外部檢查,同時確保上部部分3的空氣交換。後壁11側處的底部部分4包含孔17,所述孔位於致冷容器的致冷設備的位置處,並且在致冷設備安裝到用於自主供電電源的容器的表面上之後提供了從底部部分4的前壁18側接近致冷設備的通路,外殼1包含開口19,所述開口由也被穿孔的可拆卸擋板20封閉。外殼1的表面包括角部配件6,所述角部配件設計成在運輸至致冷容器上的安裝位置期間將用於自主供電電源的容器連接至致冷容器的端表面,或者使用於自主供電電源的容器的主體1之間相連。為了移動用於自主供電電源的容器以及為了使用叉車裝載器安裝所述容器,主體1具有位於底部部分4的下部部分中以及位於豎直端壁12中的帶槽切口21;帶槽切口21的尺寸符合裝載器爪的總體尺寸。
所推薦的用於自主供電電源的容器如下使用:
藉助於角部配件6將用於自主供電電源的各容器的主體1、例如5個容器主體彼此連接,形成20英尺的容器尺寸,並且當將10個主體組合在一起時,尺寸為40英寸的容器;將它們送到車輛上運至致冷容器的位置,之後主體1彼此分離,然後進行維護,在由上部部分3中的後壁11、底部部分4中的豎直端壁10以及其基部11形成的燃料箱中補給燃料。如果需要拆卸發電機,發電機與位於上部部分3處的水平梁5上的配件6和緊固件7分離。在進行維護之後,在使用位於外殼1中的用於由叉車抓取的帶槽切口21的同時,藉助於叉車將用於自主供電電源的容器的主體1運輸至致冷容器,並且使用角部配件6而固定至冷藏容器的相應角部配件,這確保形成包括用於自主供電電源的容器和設計成用於(通過鐵路、公路或水運手段)運輸的冷藏容器的單一模塊,發電機通過電路而連接至冷藏容器的致冷單元、並且運行;之後,發動機向冷藏容器提供動力。
在發電機操作的過程中,由於前壁14、豎直端壁15和上壁16被穿孔,因此可進行檢查以及上部部分3中的空氣交換。如果需要,則通過打開前壁14、與後壁11連接且能夠旋轉的豎直端壁15和上壁16而確保接近發電機的通路,而且通過用於這些目的的更常用器件(例如鉸鏈)而確保接近發電機的通路。
如果必須在底部部分4處從前壁18的底部接近冷藏容器的致冷單元,則移除覆蓋開口19的穿孔擋板20,並且由於在底部部分4處在後壁11中存在開口17,因此獲得了接近致冷單元的通路,並且在冷藏容器的致冷單元的區域中提供空氣交換。
在將冷藏容器運送至目的地之後,用於自主供電電源的容器的主體1與致冷容器分離,並且被運輸至接收致冷容器的位置處。
工業實用性
本發明可以在工業環境中實施,並且可以用於向致冷容器提供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