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含氰與重金屬離子廢水的處理方法
2023-10-10 03:22:14 1
專利名稱:一種含氰與重金屬離子廢水的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廢水處理方法,特別是含有氰與重金屬離子廢水的處理方法。
現有的廢水處理方法,尤其是一些電鍍廢水處理方法,不是設備龐大、操作複雜,且日處理能力小,成本高,如《電鍍與環保》1983年第6期第3頁所提出的廢水處理方法較為實用。但其日處理費用高,處理時間長,所以難以適應工業化的需要。
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工業化的可處理含氰與重金屬及電鍍的處理廢水方法。此方法以廢水自然流動的方式,流經幾個治理池(槽)後,即可使排放水達到國家排放標準,且處理的成本較低,日處理量大。
本發明的任務是這樣完成的將含有氰與重金屬的各種廢水(含電鍍廢水),經其貯存池(槽),以規定量流入酸化池(槽)內,進行酸化,使從中流出的廢水之PH值小於2,最好的是小於或等於1,此水流入還原池(槽),此池(槽)內存有大量鐵屑,酸化後的廢水呈淺綠色;為了保證酸化後廢水能充分還原,在還原池(槽)內設置一鐵屑支承板,在板上鋪以耐酸篩網,網上鋪上大量鐵屑,酸化廢水應在支承板下面的中心部位流出,經支承板與篩網,流過鐵屑層,這時此廢水的顏色若已由深黃色轉為淺綠色,即可使此水流入苛化池(槽)中,在此池(槽)中不斷地加入石灰乳來苛化淺綠色廢水,其控制PH值為6.5-8.4,達到此值的水,可流入沉澱池(槽)內,沉澱時間約1小時,即可放出上層清液,此清液已達到國家排放標準。定期清理沉澱池(槽)內的沉澱物,可作他用。
上述處理方法的原理是人們早已掌握的鐵鹽還原法,但由於本工藝的大量鐵屑,使反應中出現大量亞鐵離子和氫離子,所以很容易地清除了廢水中的氰離子,此氰離子部分轉化為氰化氫氣體逸出,部分轉化為亞鐵氰絡離子,此絡離子與石灰反應生成亞鐵氰化鈣絡合物,這種絡合物是穩定無毒的。在處理廢水時,其他的金屬離子如鉻、鋅、銅、鎳等均可被鐵、鉻、鈣的氫氧化物的凝聚作用所淨化。
下面將結合所附的流程圖,對本發明作詳細闡述。
圖1是本工藝的有允許位差時的布置方式,圖2是本工藝在同一地平面上的布置方式。
參照附圖,將待處理的廢水集於貯池(槽)(1)中,使此水以定量流入酸化池(槽)(2)中,酸從貯酸罐(2′)中定量流入酸化池(槽)中,酸化的控制PH值應小於2,最好是等於或小於1,酸化後的水方可流入還原池(槽)(3)的底部近中心部位,在進水口的上面設一鐵屑支承板(7),支承板(7)上鋪設一層耐酸的篩網,篩網上放置大量的鐵屑,這樣進水方可均勻地與鐵屑反應。經處理後的廢水,其顏色可由深黃色轉成淺綠色,則可使此水流入苛化池(槽)(4),苛化劑(石灰乳)從貯罐(4′)中流入池(槽)內進行苛化,控制的PH值應為6.5-8.4,經苛化的水方可流入沉澱池(槽)(5)內,沉澱約1小時,即可放出上層清液,此清液已達國家排放標準,其池(槽)內的沉澱物應定期清除,沉澱物可作他用。
為了使處理完善,在各處理池(槽)內均設置一攪拌裝置。
權利要求
1.一種含氰與重金屬離子的廢水的工業化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此方法以廢水自然流動的方式,由廢水貯存池(槽)(1)經酸化池(槽)(2)、還原池(槽)(3)、苛化池(槽)(4)、最後進入沉澱池(槽)(5)後靜止1小時,即可排放,此廢水已達國家排放標準;其酸化的PH值應小於2,最佳為小於或等於1,還原時應控制水色由深黃色轉為淺綠色為佳,苛化的PH值為6.5-8.4。
2.根據權利要求1的廢水工業化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此工藝中,每個處理池(槽)內必須設置一攪拌裝置(6)。
3.根據權利要求1的廢水工業化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原池(槽)(3)的大量鐵屑是放置在鋪有篩網的支承板(7)上的,支承板的中心部位之下是廢水進口管的設置點。
全文摘要
一種含氰與重金屬離子的廢水(含電鍍廢水)的工業化處理方法,利用鐵屑——石灰法和特設的處理池(槽),使廢水以自然流動方式得以徹底治理。本方法是以廢水自然流動方式治理,所以設備簡單,日處理量大,成本相對大大下降,而處理後的排放水完全達到國家排放標準,且可滿足工業化需要。
文檔編號C25D21/16GK1055207SQ91106949
公開日1991年10月9日 申請日期1991年3月6日 優先權日1991年3月6日
發明者馬欣 申請人: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