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雙環網絡系統、雙環網絡發送次序決定方法及傳送站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08:18:34 2

專利名稱:雙環網絡系統、雙環網絡發送次序決定方法及傳送站裝置的製作方法
雙環網絡系統、雙環網絡發送次序決定方法及傳送站裝置
本申請以日本專利申請2010-293159(申請日2010年12月28日)為基礎,從該申請享受優先權。本申請通過參照該申請,包含該申請的全部內容。技術領域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雙環網絡系統、雙環網絡的發送次序決定方法及傳送站裝置。
背景技術:
有在連接在LAN(區域網)等的傳送路徑上的多個節點間(也稱作傳送站)進行數據的收發的權標環方式(以下簡單稱作權標環)。一般,在權標環中,定義權標,使其總是在傳送路徑中環繞,在傳送路徑上不發生幀相互間的衝突。即,與CSMA/⑶方式不同,能夠避免衝突。
例如,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04-166074號公報)是控制通過權標進行發送的傳送站、將多個傳送站中的I個作為同步節點、利用裝入有該同步節點發送的各傳送站的運行有無信息的同步幀(SYN幀)的傳送方法。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8-131132號公報)是如下數據傳送方法具備能夠雙向通信的兩個通信埠的兩個以上傳送站以環狀連接而成的環形拓撲中,某相鄰的兩個傳送站為末端站,某個傳送站為同步節點,利用使末端站向更前面的傳送站傳遞的幀無效來進行傳遞的控制的權標環。
上述那樣的引用文獻1、2中的傳送站(節點)是通過將在同一時間帶中在傳送路徑上送出幀的節點通過權標限定為I個來避免幀衝突的數據傳送方式,例如是將權標的順序設為節點號碼從小到大的順序來向母站開始發送的。因此,在權標環的網絡系統中,通過節點號碼的分配,在網絡中,到母站的發送時間較大地變動。
例如存在下述技術問題在將按照預先設定的發送次序的順序的節點號碼的傳送站以環狀連接的情況、和忽視預先設定的發送次序而將傳送站以環狀連接的情況中,同步幀的同步期間所需要的發送時間較大地變化。在後者的情況下,發生重複傳送站間的延遲的損失,成為發送時間延遲的原因。
此外,在權標環的網絡系統中,有傳送站的變更或追加。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決定傳送站的發送次序以使得在發送時間中沒有延遲、使得沒有連接的損失而構成,但在系統構成時考慮發送次序而構成的情況下有在系統構成中成為作業者的負擔的問題。
進而,在專利文獻1、2中,母站在MAC控制時間僅受理來自REQ幀給出了發送許可的節點的發送。因此,在例如加入了 256個傳送站(包括母站)的情況下,母站需要256次的SYN幀的掃描,所以全部的節點將REQ幀發送給母站需要時間。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即使有傳送站的變更、追加、也能夠自動地7縮短發送時間的雙環網絡系統的發送次序決定方法及該系統、以及傳送站裝置。
技術方案的雙環網絡系統具備連接在雙環網絡上且具有能夠雙向通信的兩個通信埠的傳送站。某個傳送站作為母站發揮功能。加入到上述雙環網絡中的新傳送站隨著來自上述母站的同步幀的接收,發送包括上述新傳送站的物理地址在內的連接請求幀。上述母站將發送的上述物理地址與用來決定連接在上述雙環網絡上的傳送站的發送次序的邏輯地址建立關聯,決定上述新傳送站的發送次序。上述母站具備收發部、幀檢測判斷電路、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和幀數據生成電路部。上述收發部控制收發定時,從上述兩個通信埠發送所生成的幀,並且隨著同步幀的發送,將經由上述雙環網絡接收到的幀取入到內部。上述幀檢測判斷電路部判斷上述收發部是否接收到了上述連接請求幀。上述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具備被依次分配了上述邏輯地址的多個發送次序設定電路,送出設定在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中的各傳送站的物理地址、和被設定有該傳送站的物理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的邏輯地址。在上述幀檢測判斷電路部接收到上述連接請求幀時,上述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決定具有與上述新傳送站的連接順序相對應的值的邏輯地址,以使傳送站的發送次序成為上述雙環網絡上的傳送站的連接順序,將包含在上述連接請求幀中的物理地址設定到具有所決定的上述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中。上述幀數據生成電路部包含來自上述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的物理地址和邏輯地址地生成上述同步幀,將所生成的上述同步幀通過上述收發部發送。
技術方案的雙環網絡的發送次序決定方法,將具備能夠雙向通信的兩個通信埠的傳送站連接到雙環網絡上,某個傳送站作為母站發揮功能,決定連接在上述雙環網絡上的傳送站的發送次序。上述雙環網絡的發送次序決定方法具備第一至第六工序。在上述第一工序中,上述母站將用來決定連接在上述雙環網絡上的傳送站的發送次序的邏輯地址以升序排列來製作地址列表。在上述第二工序中,上述母站使與上述傳送站的物理地址建立了關聯的邏輯地址包含在同步幀中地發送給連接在上述雙環網絡上的傳送站。在上述第三工序中,連接在上述雙環網絡上的新傳送站使本站的物理地址包含在連接請求幀中地發送給上述母站。在上述第四工序中,上述母站以外的傳送站在接收到上述同步幀時,將包含在上述同步幀中的邏輯地址設定為本站的發送次序,按照上述發送次序將幀數據向上述母站發送。在上述第五工序中,上述母站將在隨著上述同步幀的發送而發送的來自上述新傳送站的上述連接請求幀中包含的物理地址,在上述地址列表上與具有與上述新傳送站的連接次序相對應的值的邏輯地址建立關聯,以使傳送站的發送次序成為上述雙環網絡上的傳送站的連接順序。在上述第五工序中,上述母站在多個物理地址被分配給上述地址列表的狀態下接收到上述連接請求巾貞時,取得與包含在上述連接請求巾貞中的物理地址建立了關聯的邏輯地址以上的邏輯地址加I而依次位移後的邏輯地址,將與上述邏輯地址以上的邏輯地址建立了關聯的物理地址與取得的上述邏輯地址建立關聯。在上述第六工序中,每當物理地址被分配給上述地址列表時,上述母站使上述物理地址和與上述物理地址建立了關聯的邏輯地址包含在上述同步幀中地向上述雙環網絡發送。
技術方案的傳送站裝置,連接在雙環網絡上,具備能夠雙向通信的兩個通信埠。 上述傳送站裝置具備收發部、幀檢測判斷電路、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和幀數據生成電路部。上述收發部控制收發定時,從上述兩個通信埠發送所生成的幀,並且隨著同步幀的發送,將經由上述雙環網絡接收到的幀取入到內部。上述幀檢測判斷電路部判斷上述收發部是否從新傳送站接收到了連接請求幀。上述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具備被依次分配了表示上述雙環網絡上的發送次序的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送出設定在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中的各傳送站的物理地址、和被設定有該傳送站的物理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的邏輯地址。在上述幀檢測判斷電路部接收到上述連接請求幀時,上述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決定具有與新傳送站的連接順序相對應的值的邏輯地址,以使傳送站的發送次序成為上述雙環網絡上的傳送站的連接順序,將包含在上述連接請求幀中的物理地址設定到具有所決定的上述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中。上述幀數據生成電路部包含來自上述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的物理地址和邏輯地址地生成上述同步幀,將所生成的上述同步幀通過上述收發部發送。
通過設置成上述構成的雙環網絡系統、雙環網絡的發送次序決定方法、傳送站裝置,每次傳送站連結到雙環網絡上時,作為母站的傳送站按照對環路的連接順序,決定傳送站的發送次序,所以能夠縮短發送時間。



圖22是說明實施方式2的集線器加入時的生成的地址列表的說明圖。
圖23是說明實施方式2的集線器加入時的生成的地址列表的說明圖。
圖24是說明實施方式2的集線器加入時的生成的地址列表的說明圖。
圖25是說明實施方式2的集線器加入時的生成的地址列表的說明圖。
圖26是說明實施方式2的脫離時的生成的地址列表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1、2是在同步時間控制節點的發送順序來縮短同步時間的。在該數據傳送方式中,通過將在同一時間帶向傳送路徑上送出幀的節點限定為I個來避免幀衝突。即, 在實施方式1、2的數據傳送方式中,通過路徑最短功能的導入,將權標的順序不根據傳送站的物理地址、而通過傳送站的連接順序決定權標順序,以成為最優路徑。
以下,參照

實施方式1、2。在各圖中,對於相同或類似的部分賦予相同或類似的標號。但是,附圖是示意性的,應注意的是裝置及系統的結構等與現實不同。因而, 具體的結構應參照以下的說明來判斷。此外,當然也包括在圖相互間相互的結構不同的部分。
將包括母站的傳送站節點i對雙環網絡系統(也簡單稱作環路)加入或脫離的情況作為實施方式I進行說明。具體而言,將傳送站節點i(l < i < 5 ;節點I 節點5)加 A (包括脫離)到環路中的情況作為實施方式I進行說明。進而,將傳送站集線器i加入到雙環網絡系統中、在傳送站集線器i上連接多個子站節點i (星形連接)的情況作為實施方式2進行說明。
(實施方式I)
圖I是實施方式I的雙環網絡的控制方式的概略結構圖。實施方式I的雙環網絡優選的是加入有能夠雙向通信的兩個以上的傳送站、某相鄰的兩個傳送站為末端站、某個傳送站為母站的網絡。
上述各傳送站具備與母站同樣的結構。並且,具有保持從母站通知的本節點的發送次序(邏輯地址)、基於該發送次序從本節點發送傳送幀(包括連接請求幀、完成幀 (complete frame)等)的機構。
一般,在專利文獻I的數據傳送方式中,如圖2(a)所示,在同步時間,將權標以節點地址順序(物理地址)順序化,以節點A為次序節點I、節點B為次序節點2的地址順序唯一地決定權標。
上述母站節點具有圖I的結構,通過導入路徑最短功能,將權標的順序不論節點地址((I)、⑵、(3)、⑷、(5)…也稱作物理地址)如何,都通過節點的連接順序決定權標順序(發送次序「0」、「1」、「2」、「3」、「4」…也稱作邏輯地址),以成為最優路徑,由此將傳送時間縮短(參照圖2(b))。另外,關於物理地址,在圖中用圓括號數字記載,關於邏輯地址,在圖中用引號數字(相當於方括號數字)記載。
〈各部的結構〉
如圖I所示,母站(節點I)具備收發許可開關部10、和連接在該收發許可開關部 10上的、A類側的通信埠 20 (也稱作通信埠 A)及B類側的通信埠 30 (也稱作通信埠 B)。通信埠 20具有接收器(RVR-A)及發送器(TVR-A),以便能夠進行與相鄰站之間的雙向通信。通信埠 30具有接收器(RVR-B)、發送器(TVR-B),以便能夠進行與相鄰站之間的雙向通信。在收發許可開關部10上連接著先到接收控制電路部40,在先到接收控制電路部 40上連接著MAC/DLC(以下稱作收發控制電路部50)。進而,在收發控制電路部50上,連接著幀檢測判斷電路部60、幀數據生成電路部70、和收發許可開關部10。也將收發許可開關部10、先到接收控制電路部40和收發控制電路部50總稱而簡單稱作收發部。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連接在幀檢測判斷電路部60上。在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 80上,連接著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90 (也簡單稱作活躍列表、省略稱作LL)、和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100 (也簡單稱作地址列表、省略稱作AL)。也將該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100總稱地稱作路徑最短功能。在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90和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100上,連接著使幀數據生成電路部70生成規定的幀的計算機部100。進而,在該計算機部110上連接著物理地址設定部 120。母站不是以傳送站(節點)的物理地址決定發送次序,而具有路徑最短功能,該路徑最短功能是,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以連接到網絡上的順序決定邏輯地址,進行對該邏輯地址分配物理地址的控制·設定。以下,對各部進行說明。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100是將連接在雙環網絡上的傳送站(物理地址M (1) (5))的發送順序以硬體進行管理的部件。該物理地址是預先在傳送站中唯一決定的不重複的節點地址。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100具備被依次分配了數值(例如0、1、2…25 的預先規定數量(例如256個)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 (例如D-FF =D型觸發器)(參照圖4)。這些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按照地址變更EN信號,基於邏輯地址保持由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 80決定的物理地址M。S卩,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以被分配的數值的順序排列,不根據物理地址M,而以該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的順序決定具有物理地址M的傳送站的發送次序,對節點設定發送次序。因此,傳送站隨著SYN幀的接收,能夠以本站的發送次序發送傳送幀,所以發送時間縮短。以往的母站在MAC控制時間,僅受理來自REQ幀給出發送許可的節點的幀,所以例如在加入了 256個傳送站(包括母站)的情況下,需要使用SYN幀進行256次掃描,但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來自母站的SYN幀的發送中,各節點以本節點的發送次序返回REQ,所以發送時間縮短(不需要256次的掃描)。關於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100,使用圖在後面敘述。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90是管理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100的各傳送站的邏輯地址的寄存器(活躍列表(live list) LL)。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90將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100 的發送次序在各傳送站的邏輯地址與物理地址之間一一對應加以管理(參照圖幻。關於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90及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使用圖4進行說明。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按照連接請求幀(REQ幀)是來自通信埠 A或通信埠 B的接收的哪個的信息、以及相鄰於包含在REQ中的連接請求的節點並且中繼REQ幀的傳送站的邏輯地址V,決定與物理地址M建立關聯的邏輯地址,對與該邏輯地址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設定物理地址M。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參照圖5、圖6A、圖6B所示的條件re決定上述邏輯地址。另外,圖6A在實施方式2中說明。
11
這裡,對幀格式進行說明。略語表示以下的意思。Pre 報頭FCS 幀檢查碼LL 活躍列表,「0」 「255」,256位(有效/無效256位)AL 地址列表,「0」 「255」,8位X 256個(物理地址)M 連接請求的節點/集線器的物理地址((1) (254))T 連接請求的節點/集線器的種類(傳送站節點/傳送站集線器/子站節點)V 中繼REQ幀的傳送站的邏輯地址(「 1」 「 255 」)N:發送CMP幀、LPD幀的節點/集線器的邏輯地址(「1」 「2M」)JA 傳送站集線器中繼所連接請求的子站節點的REQ幀的情況下·集線器的星形最終邏輯地址(「1」 「2M」)傳送站集線器中繼所連接請求的傳送站節點/傳送站集線器的REQ幀的情況下·中繼的傳送站集線器的邏輯地址(「1」 「2M」)傳送站節點中繼所連接請求的子站節點的REQ幀的情況下 固定值(「255」)傳送站節點中繼所連接請求的傳送站節點/傳送站集線器的REQ幀的情況下 固定值(「0」)條件re如下。(1)判斷母站是否是傳送站節點、傳送站集線器或子站。(2)判斷母站是通過通信埠 A的REQ幀接收、還是通過通信埠 B的REQ幀接收、還是通過星形埠(star port:在傳送站集線器上連接有多個子站節點的星形連接) 的REQ幀接收。(3)判斷REC幀的發送節點是否是從傳送站節點、傳送站集線器或子站節點。(4)判斷REQ幀是由母站無中繼(V = O)接收、還是由母站有中繼(VfO)接收 (中繼的相鄰節點的邏輯地址是V)。(5)判斷中繼REQ幀的節點(REQ中繼節點)是否是傳送站節點或傳送站集線器、 或者無中繼(所謂無中繼,是母站相鄰於連接請求節點,不中繼而進行REQ幀接收)。如圖5所示,根據條件re的判斷結果決定邏輯地址。具體而言,在傳送站等新加入到網絡(環路)中的情況下,以加入到環路中的順序依次設定邏輯地址,所以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已經加入到環路中、並且保持在與根據條件re的判斷結果決定的邏輯地址以上的有效邏輯地址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傳送站的物理地址位移到與具有對上述決定的邏輯地址以上的有效邏輯地址的值加1後生成的值的新邏輯地址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1位移)。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使與上述決定的邏輯地址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保持新加入到環路中的傳送站等的物理地址。進而,在傳送站從環路脫離的情況下,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已經加入到環路中、並且保持在與具有比脫離的傳送站的邏輯地址大的有效邏輯地址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傳送站的物理地址位移到具有與比所脫離的傳送站的邏輯地址大的有效邏輯地址減去1後生成的值的新邏輯地址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1位移)。 對於該邏輯地址的決定,在動作說明中詳細地說明。將這樣的邏輯地址的決定用硬體電路實現,將所決定的邏輯地址保持在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100中。在圖4中表示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及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100的結構圖。首先對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100進行說明。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100如圖4所示,作為例子而具備用來設定256個權標順序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 (D-FF)。這些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從端部起依次為表示在環路上設定的權標順序的節點地址(邏輯地址)。具體而言,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100在最大節點數為256個的情況下,具有256個具備8位的D-FF (D型觸發器)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 101,從開頭起定義為「0」、「1」、「2」、「3」、「4」……「255」。在本實施方式中,將「0」設為母站。在各個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的前段,具備由AND102a、102b、102c、0R103等構成的將發送順序位移的順序位移指示電路105、和由AND106a、106b、106c、0R107等構成的保持所設定的物理地址的物理地址保持指示電路106。順序位移指示電路105經由物理地址保持指示電路106連接在8位的D-FF上。如果同步節點確定,則在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中地址插入成為有效,連接在邏輯地址「0」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上的順序位移指示電路105的AND102C及物理地址保持指示電路106的AND106b成為有效,將同步節點的物理地址保持到邏輯地址「0」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此外,如果同步節點脫離,則在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中,邏輯地址-1位移成為有效,連接在邏輯地址「0」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上的順序位移指示電路105的ANDlO^1 及物理地址保持指示電路106的AND106b成為有效,將保持在邏輯地址「1」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保持到邏輯地址「0」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 如果通過REQ幀在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中指定了邏輯地址「 1,,,則在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中地址插入成為有效,連接在邏輯地址「1」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上的順序位移指示電路105的AND102c及物理地址保持指示電路106的AND106b成為有效,將REQ 幀所連接請求的物理地址保持到邏輯地址「1」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此外,如果邏輯地址「0」或「1」脫離,則在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中,邏輯地址-1 位移成為有效,連接在邏輯地址「1」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上的順序位移指示電路105 的ANDlO^1及物理地址保持指示電路106的AND106b成為有效,將保持在邏輯地址「2」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保持到邏輯地址「1」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如果通過REQ幀在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中指定了邏輯地址「2」,則在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中地址插入成為有效,連接在邏輯地址「2」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上的順序位移指示電路105的AND102c及物理地址保持指示電路106的AND106b成為有效,將REQ 幀所連接請求的物理地址保持到邏輯地址「2」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此外,如果通過REQ幀在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中指定了邏輯地址「 1」,則在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中,邏輯地址+1位移成為有效,連接在邏輯地址「2」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上的順序位移指示電路105的AND102b及物理地址保持指示電路106的AND106b 成為有效,將保持在邏輯地址「1」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保持到邏輯地址 「2」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如果邏輯地址「0」或「1」或「2」脫離,則在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中,邏輯地址-1位移成為有效,連接在邏輯地址「2」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上的順序位移指示電路105 的ANDlO^1及物理地址保持指示電路106的AND106b成為有效,將保持在邏輯地址「3」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保持到邏輯地址「2」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如果通過REQ幀在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中指定了邏輯地址「2M」,則在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中地址插入成為有效,連接在邏輯地址「2M」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上的順序位移指示電路105的AND102C及物理地址保持指示電路106的AND106b成為有效, 將REQ幀所連接請求的物理地址保持到邏輯地址「2M」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如果通過REQ幀在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中指定了邏輯地址「 1 」 「253」,則在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中,邏輯地址+1位移成為有效,連接在邏輯地址「2M」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上的順序位移指示電路105的AND102b及物理地址保持指示電路106的 AND106b成為有效,將保持在邏輯地址「253」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保持到邏輯地址「2M」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如果邏輯地址「0」或「1」或「2」…或「2M」脫離,則在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 中,邏輯地址-1位移成為有效,連接在邏輯地址「2M」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上的順序位移指示電路105的ANDlO^i及物理地址保持指示電路106的AND106b成為有效,將保持在邏輯地址「255」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保持到邏輯地址「2M」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如果通過REQ幀在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中指定了邏輯地址「255」,則在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中地址插入成為有效,連接在邏輯地址「255」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上的順序位移指示電路105的AND102C及物理地址保持指示電路106的AND106b成為有效, 將REQ幀所連接請求的物理地址保持到邏輯地址「2M」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如果通過REQ幀在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中指定了邏輯地址「1」 「2M」,則在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中,邏輯地址+1位移成為有效,連接在邏輯地址「255」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上的順序位移指示電路105的AND102b及物理地址保持指示電路106的 AND106b成為有效,將保持在邏輯地址「2M」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保持到邏輯地址「255」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如果邏輯地址「0」或「1」或「2」…或「255」脫離,則在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中, 邏輯地址-1位移成為有效,連接在邏輯地址「255」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上的順序位移指示電路105的ANDlO^i及物理地址保持指示電路106的AND106b成為有效,將「0」保持到邏輯地址「255」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對於邏輯地址「3」 「253」的每一個進行地址插入、邏輯地址+1位移、邏輯地址_1 位移的步驟與邏輯地址「 2 」或「 2M 」類似,所以省略記載。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在SYN幀發生後,輸入REQ幀、CMP幀進行上述所示的判斷,求出與加入或脫離的傳送站的物理地址建立關聯的邏輯地址,並且求出作為當前設定在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的位移方向(+1位移或-1)的控制值,基於所求出的邏輯地址和控制值,對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依次設定物理地址。接著,使用圖7對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90進行說明。如圖7所示,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90具備256個D-FF (D型觸發器)901。在這些D-FF901中,以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100 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的順序,設定有節點地址(邏輯地址)「0」 「255」。各D-FF901保持表示分配給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的邏輯地址是否為有效的信息。每當加入傳送站,就依次將有效位設定在對應的D-FF901中。此外,在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90中具備寫入許可電路910。寫入許可電路910具備符合地址判斷電路911,輸入來自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的邏輯地址,判斷是否與預先設定的對應的D-FF901的邏輯地址一致;和AND912,取來自該符合地址判斷電路911的輸出信號與包含在REQ幀中的傳送站的物理地址之和。還具備同步節點判斷電路915,輸入來自各傳送站的CMP、判斷各CMP是否被正常發送;0R914,取來自同步節點判斷電路915的輸出信號與來自符合地址判斷電路911的輸出之間的OR(「或」);和0R913,取AND912的輸出與0R914之間的0R,將該輸出信號向D-FF901輸出。S卩,寫入許可電路910在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100的8位D-FFlOl中保持有有效的值的情況下,活躍列表成為有效「1」,在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100的8位D-FFlOl中沒有保持有有效的值的情況下,活躍列表成為無效「0」。收發許可開關部10是通過來自MAC/DLC50的指示信號對埠的發送和接收進行開關控制的電路。先到接收控制電路部40判斷來自通信埠 A及通信埠 B的接收信號, 在有重疊的情況下,以從先到達的埠側接收的傳送幀為優先進行切換直到接收完成。將該輸出向MAC/DLC50導弓I而被進行接收處理。在末端站中,由於是環狀的連接狀態,所以從兩方的埠接收傳送幀,但通常將處於阻塞狀態的埠側的接收許可開關設為「關」,成為來自非阻塞狀態的埠側的接收輸入。作為MAC/DLC的收發控制電路部50控制通過乙太網(註冊商標)步驟進行的傳送幀的發送和接收。幀檢測判斷電路部60是檢測SYN幀、CMP幀等的幀的電路。幀數據生成電路部70按照來自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90、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100的地址及計算機部 110的控制數據製作各種幀,將其向收發控制電路部50送出。計算機部10是通過保存在程序存儲器(PR0M和工作RAM存儲器、使用RAM的PR0M)中的程序步驟讀取需要的設定值、再將需要的數據讀入到RAM內並暫時保持或讀取、處理傳送站中的順序步驟及乙太網(註冊商標)傳送步驟的微處理器。例如,將由物理地址設定部120設定的物理地址(傳送站的固有號碼)向幀數據生成電路部70、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等送出。另外,母站以外的各節點具備與母站同樣的結構。在母站脫離的情況下,下個發送次序的節點(傳送站)作為母站如上述那樣決定對各節點的發送次序(邏輯地址),將該物理地址與邏輯地址建立關聯。此外,在母站沒有脫離的情況下,這些節點在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100內,僅具有本站的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成為有效。並且,以後活躍列表LL的狀態決定本站的發送次序,或成為母站。(整體的動作說明)以下對如上述那樣構成的雙環網絡系統說明動作。另外,傳送站的連接優選的是以A類後B類、B類後A類的狀態進行連接。圖8及圖9是本實施方式1的雙環網絡的控制方式的順序圖。圖8及圖9表示SYN幀、CMP幀(虛線)的順序。在圖8及圖9中,傳送站表示為5個。S卩,隨著SYN幀的發送,各節點發生CMP等。說明關於傳送站加入時的概況。在發送REQ幀的第一周期中,連接請求節點(物理地址M)在LPD時間發送REQ。在發送REQ幀的第二周期中,接收到的相鄰節點(第N個) 中繼發送REQ(向同步節點發送)。這樣,從傳送站發送傳送幀。另外,在圖11 圖16中,作為一例而表示從第零周期到第五周期的幀的形態。包含在該REQ幀的中繼發送幀中的數據包含連接請求節點的物理地址。在發送REQ幀的第三周期中,同步節點將地址列表AL更新。說明關於傳送站脫離時的概況。母站的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以邏輯地址順序搜索地址列表AL (地址列表生成電路部),在沒有從節點正常地進行CMP接收的情況下,將與對應於相應節點的邏輯地址建立了關聯的物理地址刪除,將具有比對應於相應節點的邏輯地址大的有效邏輯地址的其他節點的物理地址位移到具有比對應於相應節點的邏輯地址大的有效邏輯地址的值分別-1而生成的值的新邏輯地址。對由本實施方式1的幀數據生成電路部70、計算機部110生成的幀進行說明。圖 10是說明SYN幀的說明圖。同步節點生成圖10(a)所示的SYN中貞(Pre,…、LL、FCS)、和圖 10(b)所示的SYNLST幀(Pre、…、LL、AL、FCS)的某個並發送。在SYNLST幀中,對SYN幀追加了地址列表AL。並且,掃描通過SYN幀或SYNLST幀的某個的發送來同步。對REQ幀進行說明。通過REQ幀,將連接請求節點的物理地址追加到地址列表AL 中(參照圖21)。另外,圖21 (a)是實施方式1的REQ巾貞,圖21(b)是實施方式2的REQ幀。 在圖21 (b)所示的REQ幀中,為將子站以星形連接結構對傳送站集線器連接的情況作準備, 將表示具有星形連接結構的傳送站集線器已加入到環路中的最終邏輯地址JA追加到圖 21(a)所示的REQ幀中。另外,傳送站集線器在通過LPD幀掌握子站的物理地址的基礎上, 在SYNLST接收時搜索(探索)地址列表AL,求出接著傳送站集線器的邏輯地址之後的子站的最終邏輯地址。當與發送REQ幀的傳送站節點、傳送站集線器、或子站相鄰的傳送站節點或傳送站集線器中繼REQ幀時,該相鄰的傳送站節點或傳送站集線器將在母站中與本站的物理地址建立了關聯的邏輯地址追加到REQ幀中。進而,當與發送REQ幀的傳送站節點或傳送站集線器相鄰的、具有星形連接構造的傳送站集線器中繼REQ幀時,該傳送站集線器將在母站中接著與本站的物理地址建立了關聯的邏輯地址之後的子站的最終邏輯地址追加到REQ 幀中。在本實施方式中,判斷使用REQ幀的信息及來自同步節點的通信埠 A、通信埠 B的REQ幀接收(參照圖1)。此外,來自與同步節點相鄰的節點的REQ幀在LPD時間接收。 此外,由相鄰節點中繼的REQ幀為時隙接收。圖17 圖19是說明在傳送站加入到環路中的情況下生成的地址列表的說明圖。以下,具體地說明傳送站節點i(l的環路加入時的動作。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100、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90的AND、OR、FF的動作與上述是同樣的,所以省略說明。另外,在以下的動作中,也可以由母站使用圖3所示的地址列表 AL、活躍列表LL以軟體形式管理物理地址與邏輯地址的關聯。圖17是說明在傳送站加入到環路中的情況下生成的地址列表的說明圖。圖17(a) 表示地址列表AL的初始狀態。該地址列表AL是將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100的全部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 (D-FF 8位)以地址順序表示的列表,「0」、「1」、「2」、「3」、「4」、「5」、「6」、 「7」 ... 「254」、「255」表示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的固有的號碼(邏輯地址)。(情形0:6.0)
16
如圖17(b)所示,在傳送站節點1加入到環路中的情況下,傳送站節點1是同步節點,產生SYN幀、CMP幀(第零周期參照圖11),如圖17(c)所示,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 送出地址變更EN及邏輯地址決定信號,對邏輯地址「0」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設定傳送站節點1的物理地址(1)。這樣,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使具有8位的D-FF的邏輯地址 「0」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保持物理地址(1)(將地址變更EN變更、地址插入,將物理地址=(1)輸出後保持地址變更EN)。此時,活躍列表LL(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90)的邏輯地址「0」的D-FF901成為有效。在母站以軟體形式管理物理地址與邏輯地址的關聯的情況下,活躍列表LL及地址列表AL取圖17(d)所示那樣的狀態。但是,在圖17(d)中,在2記錄以下,省略了邏輯地址。(節點-通信埠A-情形1:6.1)接著,如圖17(e)所示,在同步節點的通信埠 A中接收REQ幀,使傳送站節點2加入到環路中。隨著該加入,傳送站節點1的計算機部Iio使幀數據生成電路部70生成SYN 幀,通過收發控制電路部50從收發許可開關部10向通信埠 A、通信埠 B發送。傳送站節點2的計算機部110使幀數據生成電路部70生成REQ幀,通過收發控制電路部50從收發許可開關部10向通信埠 B發送,對環路發送REQ幀。此時,在計算機部10中,由物理地址設定部120設定了物理地址。另一方面,傳送站節點1(母站)經由收發許可開關部10、 先到接收控制電路部40、收發控制電路部50由幀檢測判斷電路部60檢測到該REQ幀。隨著該檢測,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決定將新加入的傳送站節點2的物理地址放在地址列表AL的哪裡。即,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進行上述條件re((1) (5))的判斷。 在判斷為圖5所示的情形1 (圖5的6. 1)的情況下(發送節點是傳送站節點,由通信埠 A接收REQ,沒有相鄰中繼節點的情況下),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使具有邏輯地址=「1」 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保持物理地址O)(將地址變更EN變更、地址插入,輸出物理地址 =(2)後保持地址變更EN)。此時,活躍列表LL(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90)的邏輯地址「1」 的D-FF901成為有效(代入「1」)。在母站以軟體形式管理物理地址與邏輯地址的關聯的情況下,地址列表AL取圖17(f)所示那樣的狀態。(節點-通信埠B-情形6:6.2)接著,如圖18(a)所示,在同步節點的通信埠 B中接收到REQ幀,使傳送站節點 5加入到環路中。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進行上述條件re((1) (5))的判斷。並且,在判斷為圖5所示的情形6(圖5的6. 2)的情況下(發送節點是傳送站節點,用通信埠 B 接收REQ,無相鄰中繼節點的情況下),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使具有當前的最終邏輯地址 「2」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保持包含在來自傳送站節點5的REQ中的物理地址(5)(將地址變更EN變更、地址插入,輸出物理地址=(5)後保持地址變更EN)。物理地址( 應該與比邏輯地址「0」小1個地址的邏輯地址建立關聯,但不存在比邏輯地址「0」小1個地址的邏輯地址。因此,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物理地址(5)與當前的最終邏輯地址建立關聯。此時,活躍列表LL(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90)的邏輯地址 「2」的D-FF901成為有效(代入「1」)。在母站以軟體形式管理物理地址與邏輯地址的關聯的情況下,地址列表AL取圖18(b)所示那樣的狀態。(節點-通信埠A-情形2:6.3)接著,如圖18 (c)所示,在同步節點的通信埠 A中接收到REQ巾貞,使傳送站節點3加入到環路中。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進行上述條件re((1) (5))的判斷。並且,在判斷為圖5所示的情形2(6. 3)的情況下(發送節點是傳送站節點,由通信埠 A接收REQ,相鄰中繼節點是傳送站節點的情況下),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插入在具有邏輯地址「2」 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5)+1位移到具有邏輯地址「3」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圖18(d)),在具有邏輯地址「2」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插入包含在來自傳送站節點3的REQ中的物理地址(3)(圖18(e))。此時,活躍列表LL(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90)的邏輯地址「3」的D-FF901成為有效(代入「1」)。在母站以軟體形式管理物理地址與邏輯地址的關聯的情況下,地址列表AL經過圖18(d)的過程而取圖18(e)所示那樣的狀態。S卩,如果傳送站節點3 (物理地址(3))的REQ經由保持在具有邏輯地址「 1 」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的物理地址( 的傳送站節點2向通信埠 A輸入(在REQ幀中M = (3)、V =「1」),則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求出對邏輯地址「V = 1」加上+1後的邏輯地址 "V+l = 2」。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設定在與該邏輯地址「2」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5)作為位移的物理地址。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物理地址(5)位移到與對邏輯地址「2」+1後的邏輯地址「3」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 中,並且將物理地址(3)插入到對應於邏輯地址「2」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將地址變更EN變更、地址插入,輸出物理地址=(3)後保持地址變更EN)(參照圖18(e))。另外,在圖18(c)中,用線表示以使虛線的「2」位移,但並不是邏輯地址「2」位移。是將對新加入的傳送站節點3的物理地址(3)分配該邏輯地址「2」的動作圖示化。在以後的圖中也同樣。(節點-通信埠B-情形7:6.4)接著,如圖18(f)所示,在同步節點的通信埠 B中接收到REQ,使傳送站節點4 加入到環路中(傳送站節點3、5之間)。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進行上述條件re ((1) (5))的判斷。並且,在判斷為圖5所示的情形7(6. 4)的情況下(發送節點是傳送站節點, 由通信埠 B接收REQ,相鄰中繼節點是傳送站節點的情況下),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插入在具有邏輯地址=「3」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5)+1位移到具有邏輯地址=「4」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圖18(g)),在具有邏輯地址=「3」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插入包含在來自傳送站節點4的REQ中的物理地址(4)(圖18(h))。S卩,如果傳送站節點4(物理地址G))的REQ經由保持在具有邏輯地址「3」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5)的傳送站節點5向通信埠 B輸入(在REQ幀中M =G)、V=「3」),則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求出邏輯地址「V = 3」。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設定在與該邏輯地址「3」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5) 作為位移的物理地址。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物理地址( 位移到與對邏輯地址 「3」+1後的邏輯地址「4」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並且將物理地址⑷插入到對應於邏輯地址「3」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將地址變更EN變更、地址插入,輸出物理地址=(4)後保持地址變更EN)(參照圖18(h))。此時,活躍列表LL(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90)的邏輯地址「4」的D-FF901成為有效(代入「1」)。在母站以軟體形式管理物理地址與邏輯地址的關聯的情況下,地址列表AL經過圖18(g)的過程而取圖18(h)所示那樣的狀態。因而,地址列表及活躍列表如圖19那樣生成。另外,在圖19的地址列表的第二列的記錄以後省略了邏輯地址。
另一方面,在脫離的情況下,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已經加入到環路中、並且保持在與比脫離的傳送站的邏輯地址大的有效邏輯地址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 中的傳送站的物理地址位移到具有與比脫離的傳送站的邏輯地址大的有效邏輯地址減去1 而生成的值的新邏輯地址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1位移)。因而,每當傳送站加入到環路中,母站就按照向環路的連接順序決定傳送站的發送次序,設定在各傳送站中,各傳送站隨著SYN幀的接收,能夠以發送次序(邏輯地址)依次返回幀,所以發送時間縮短。(實施方式2)圖20是本實施方式2的雙環網絡系統的概略結構圖。實施方式2是在環路中插入傳送站集線器i、在傳送站集線器i上連接(星形連接)多個子站i的例子。在圖20中, 是在傳送站節點5與傳送站節點4之間插入傳送站集線器2、在傳送站節點2與傳送站節點 3之間插入傳送站集線器1後形成的圖。在傳送站集線器1上星形連接著子站節點1、子站節點2。此外,在傳送站集線器2上星形連接著子站節點3、子站節點4。在這樣的連接中, 母站1具有與圖1同樣的結構。以下,使用圖22對集線器加入的情況進行說明。另外,在傳送站集線器i加入到環路中的情況下,來自傳送站集線器i的REQ幀是圖20(b),與實施方式1的REQ幀(圖 21(a))相比,新追加了 JA(集線器的星形最終邏輯地址)。該REQ幀由傳送站集線器i的幀數據生成電路部70生成。在本實施方式2中,假設對邏輯地址「0」已經分配了物理地址 (1)的母站而進行說明。活躍列表LL(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90)的邏輯地址「0」的D-FF901 成為有效(代入「1」)。(節點-通信埠B-情形6 :7· 1)如圖22(a)所示,在同步節點的通信埠 B中接收到REQ幀,使傳送站節點7加入到環路中。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進行上述條件re((1) (5))的判斷。並且,在判斷為圖5、圖6A所示的情形6 (7. 1)的情況下(發送節點是傳送站節點,由通信埠 B接收REQ, 無相鄰中繼節點的情況下),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使具有當前的最終邏輯地址「1」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保持包含在來自傳送站節點7的REQ幀中的物理地址(7)(將地址變更EN變更、地址插入,輸出物理地址=(7)後保持地址變更EN)。此時,活躍列表LL(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90)的邏輯地址「1」的D-FF901成為有效(代入「1」),活躍列表的邏輯地址「0」及「1」成為有效。在母站以軟體形式管理物理地址與邏輯地址的關聯的情況下,地址列表AL取圖22(b)所示那樣的狀態。(節點-通信埠A-情形1 :7. 2)接著,如圖22(c)所示,在同步節點的通信埠 A中接收到REQ幀,使傳送站節點 2加入到環路中。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進行上述條件re((1) (5))的判斷。並且,在判斷為圖5、圖6A所示的情形1(7. 2)的情況下(發送節點是傳送站節點,由通信埠 A接收REQ,無相鄰中繼節點的情況下),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插入在具有邏輯地址「1」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7)+1位移到具有邏輯地址「2」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 101中(圖22(d)),將包含在來自傳送站節點2的REQ中的物理地址( 插入到具有邏輯地址「 1 」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圖22 (d))。即,如果傳送站節點2 (物理地址O))的REQ無中繼地向母站的通信埠 A輸入(在REQ幀中M = O)、V = 「 1 」),則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求出邏輯地址「V = 1 」。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設定在與該邏輯地址「1」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7)作為位移的物理地址。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物理地址(7)位移到與對邏輯地址「1」+1後的邏輯地址「2」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並且將物理地址(2)插入到對應於邏輯地址「1」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將地址變更EN變更、地址插入,輸出物理地址=(2)後保持地址變更EN)(參照圖22(d))。此時,活躍列表LL(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90)的邏輯地址「2」的D-FF901成為有效(代入「 1」),活躍列表中,邏輯地址「0」、「1」及「2」成為有效。在母站以軟體形式管理物理地址與邏輯地址的關聯的情況下,地址列表AL取圖22(d)所示那樣的狀態。(節點-通信埠A-連接請求傳送站集線器-情形2 7. 3)接著,如圖22(e)所示,在同步節點的通信埠 A中接收到REQ幀,使傳送站集線器3加入到環路中。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進行上述條件re((1) (5))的判斷。並且, 在判斷為圖6A所示的情形2 (7. 的情況下(發送節點是傳送站集線器,由通信埠 A接收REQ,相鄰中繼節點是傳送站節點的情況下),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插入在具有邏輯地址「2」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7)+1位移到具有邏輯地址「3」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在具有邏輯地址「2」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插入包含在來自傳送站集線器3的REQ中的物理地址(3)。S卩,如果傳送站集線器3 (物理地址(3))的REQ經由保持在具有邏輯地址「1」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 的傳送站節點2向通信埠 A輸入(在REQ幀中 M= (3)、V=「1」),則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求出對邏輯地址「V= 1」加上+1後的邏輯地址(V+1 =「2」)。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設定在與該邏輯地址「2」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7)作為位移的物理地址。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 80將物理地址(7)位移到與對邏輯地址「2」+1後的邏輯地址「3」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並且將物理地址(3)插入到對應於邏輯地址「2」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 (將地址變更EN變更、地址插入,輸出物理地址=(3)後保持地址變更EN)(參照圖22(f))。 此時,活躍列表LL(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90)的邏輯地址「3」的D-FF901成為有效(代入 「1」),活躍列表中,邏輯地址「0」、「1」、「2」、「3」成為有效。在母站以軟體形式管理物理地址與邏輯地址的關聯的情況下,地址列表AL取圖22(f)所示那樣的狀態。(節點-B類-連接請求傳送站集線器-情形77. 4)接著,如圖22(g)所示,在同步節點的通信埠 B中接收到REQ幀,使傳送站集線器6加入到環路中(傳送站集線器3與傳送站節點7之間)。。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進行上述條件FG((1) (5))的判斷。並且,在判斷為圖6A所示的情形7(7. 4)的情況下(發送節點是傳送站集線器,由通信埠 B接收REQ,相鄰中繼節點是傳送站節點的情況下),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插入在具有邏輯地址「3」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 (7)+1位移到具有邏輯地址「4」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在具有邏輯地址「3」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插入包含在來自傳送站集線器6的REQ中的物理地址(6)(圖22(h))。S卩,如果傳送站集線器6 (物理地址(6))的REQ經由保持在具有邏輯地址「3」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7)的傳送站節點7向通信埠 B輸入(在REQ幀中 M = (6)、V = 「3」),則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求出邏輯地址「V = 3」。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設定在與該邏輯地址「3」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7) 作為位移的物理地址。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物理地址(7)位移到與對邏輯地址 「3」+1後的邏輯地址「4」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並且將物理地址(6)插入到對應於邏輯地址「3」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將地址變更EN變更、地址插入,輸出物理地址=(6)後保持地址變更EN)(參照圖22(h))。此時,活躍列表LL(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90)的邏輯地址「4」的D-FF901成為有效(代入「 1」),活躍列表中,邏輯地址「0」、「 1」、 「2」、「3」、「4」成為有效。在母站以軟體形式管理物理地址與邏輯地址的關聯的情況下,地址列表AL取圖22(h)所示那樣的狀態。(節點-通信埠A-連接請求子站節點-情形5 7. 5)接著,如圖23(a)所示,在同步節點的通信埠 A中接收到REQ幀,使子站節點11 加入。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進行上述條件re((l) (5))的判斷。並且,在判斷為圖 6A所示的情形5(7. 的情況下(發送節點是子站節點,由通信埠 A接收REQ,相鄰中繼節點是傳送站集線器的情況下),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 (在有效邏輯地址「0」 「4」內) 將保持在與通過條件re的判斷結果判斷出的邏輯地址「3」以上的邏輯地址「3」、「4」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傳送站集線器6的物理地址(6)和傳送站節點7的物理地址(7)分別位移(+1位移)到與具有對邏輯地址「3」以上的有效邏輯地址的值+1後的值的邏輯地址「4」、「5」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 在與邏輯地址「3」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插入包含在來自子站節點11的REQ 幀中的物理地址(11)(圖23(b))。S卩,如果子站節點11(物理地址(11))的REQ經由保持在具有邏輯地址「2」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3)的傳送站集線器3向通信埠 A輸入(在REQ幀中 M = (11)、V = 「2」、T =子站),則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求出對邏輯地址「2」+1後的邏輯地址(V+1 =「3」)。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設定在與該邏輯地址「3」、「4」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6)、(7)作為位移的物理地址。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 (在有效邏輯地址「0」 「4」內)將保持在與邏輯地址「3」以上的邏輯地址 「3」、「4」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傳送站集線器6的物理地址(6)和傳送站節點7的物理地址(7)分別位移到具有與對邏輯地址「3」以上的有效邏輯地址的值+1後的邏輯地址「4」、「5」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然後,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物理地址(11)插入到對應於邏輯地址「3」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將地址變更EN變更、地址插入,輸出物理地址=(11)後保持地址變更EN)(參照圖23(b))。此時,活躍列表 LL(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90)的邏輯地址「5」的D-FF901成為有效(代入「1」),活躍列表中,邏輯地址「0,,、「 1,,、「2,,、「3,,、「4,,、「5」成為有效。在母站以軟體形式管理物理地址與邏輯地址的關聯的情況下,地址列表AL取圖23(b)所示那樣的狀態。(節點-通信埠A-有集線器中繼-情形3 7. 6)接著,如圖23(c)所示,在同步節點的通信埠 A中接收到REQ幀,使傳送站節點 4加入。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進行上述條件re((1) (5))的判斷。並且,在判斷為圖 5所示的情形3(7. 6:圖6A的7. 6)的情況下(發送節點是傳送站節點,由通信埠 A接收 REQ,相鄰中繼節點是傳送站集線器的情況下),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 (在有效邏輯地址 「0」 「5」內)將保持在與通過條件re的判斷結果判斷出的邏輯地址「4」以上的邏輯地址「4」、「5」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傳送站集線器6的物理地址(6)和傳送站節點7的物理地址(7)分別位移(+1位移)到與具有對邏輯地址「4」以上的有效邏輯地址的值+1後的值的邏輯地址「5」、「6」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在與邏輯地址「4」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插入包含在來自傳送站節點4的REQ幀中的物理地址⑷(圖23 (d))。S卩,如果傳送站節點4(物理地址G))的REQ經由保持在具有邏輯地址「2」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C3)的傳送站集線器3向通信埠 A輸入(在REQ幀中 M= (4), V = "2'\T =傳送站節點、JA = 「3」),則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求出對邏輯地址「JA = 3」加上+1後的邏輯地址(「JA+1 = 4」)。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設定在與邏輯地址「4」、「5」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6)、(7)作為位移的物理地址。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在有效邏輯地址「0」 「5」內)將保持在與邏輯地址「4」以上的邏輯地址「4」、「5」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傳送站集線器6的物理地址(6)和傳送站節點7的物理地址(7)分別位移到具有與對邏輯地址「4」以上的有效邏輯地址的值+1後的邏輯地址「5」、「6」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然後,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物理地址(4)插入到對應於邏輯地址「4」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將地址變更EN變更、地址插入,輸出物理地址=(4)後保持地址變更EN)(參照圖23(d))。此時,活躍列表LL(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90)的邏輯地址「6」的D-FF901成為有效(代入「 1 」),活躍列表中,邏輯地址「0,,、「 1,,、「 2,,、「 3,,、「4,,、「 5,,、「6 」成為有效。在母站以軟體形式管理物理地址與邏輯地址的關聯的情況下,地址列表AL取圖23(d)所示那樣的狀態。(節點-通信埠A-連接請求子站-情形5 7. 7)接著,如圖23(e)所示,在同步節點的通信埠 A中接收REQ巾貞,使子站節點12加入。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進行上述條件re((1) (5))的判斷。並且,在判斷為圖6所示的情形5(7. 7)的情況下(發送節點是子站節點,由通信埠 A接收REQ,相鄰中繼節點是傳送站集線器的情況下),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在有效邏輯地址「0」 「6」內)將保持在與通過條件TO的判斷結果判斷出的邏輯地址「 3 」以上的邏輯地址「 3 」、「 4 」、「 5 」、「 6 」 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子站節點11的物理地址(11)、傳送站節點4的物理地址G)、傳送站集線器6的物理地址(6)和傳送站節點7的物理地址(7)分別位移(+1 位移)到與具有對邏輯地址「3」以上的有效邏輯地址的值+1後的值的邏輯地址「4」、「5」、 「6」、「7」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在與邏輯地址 「3」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插入包含在來自子站節點12的REQ幀中的邏輯地址(12)(圖 23(f))。S卩,如果子站節點12(物理地址(12))的REQ幀經由保持在具有邏輯地址「2」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C3)的傳送站集線器3向通信埠 A輸入(在REQ幀中M = (12)、ν = 「2」、τ =子站),則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求出對邏輯地址「V = 2」加上+1後的邏輯地址(V+l = 「3」)。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設定在與該邏輯地址 「3」、「4」、「5」、「6」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11)、(4)、(6)、(7)作為位移的物理地址。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在有效邏輯地址「0」 「6」內)將保持邏輯地址「3」以上的邏輯地址「3」、「4」、「5」、「6」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
22子站節點11的物理地址(11)、傳送站節點4的物理地址(4)、傳送站集線器6的物理地址 (6)和傳送站節點7的物理地址(7)分別位移到具有與對邏輯地址「3」以上的有效邏輯地址的值+1後的邏輯地址「4」、「5」、「6」、「7」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然後,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物理地址(1 插入到對應於邏輯地址「3」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 101中(將地址變更EN變更、地址插入,輸出物理地址=(12)後保持地址變更EN)(參照圖23(f))。此時,活躍列表LL(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90)的邏輯地址「7」的D-FF901成為有效(代入「 1,,),活躍列表中,邏輯地址「0 」、「 1 」、「 2 」、「 3 」、「4」、「 5 」、「6 」、「 7 」成為有效。 在母站以軟體形式管理物理地址與邏輯地址的關聯的情況下,地址列表AL取圖23(f)所示那樣的狀態。(節點-通信埠B-有集線器中繼-情形7 7. 8)接著,如圖所示,在同步節點的通信埠 B中接收到REQ幀,使傳送站節點 5加入到環路中(傳送站節點4與傳送站集線器6之間)。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進行上述條件re((l) (5))的判斷。並且,在判斷為圖6所示的情形7(7. 8)的情況下(發送節點是傳送站節點,由通信埠 B接收REQ,相鄰中繼節點是傳送站集線器的情況下),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在有效邏輯地址「0」 「7」內)將保持在與通過條件re的判斷結果判斷出的邏輯地址「6」以上的邏輯地址「6」、「7」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傳送站集線器6的物理地址(6)和傳送站節點7的物理地址(7)分別位移(+1位移)到與具有對邏輯地址「6」以上的有效邏輯地址的值+1後的值的邏輯地址「7」、「8」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在與邏輯地址「6」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插入包含在來自傳送站節點5的REQ幀中的物理地址(5)(圖M(b))。S卩,如果傳送站節點(物理地址(5))的REQ幀經由保持在具有邏輯地址「6」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6)的傳送站集線器6向通信埠 B輸入(在REQ幀中 M= (5)、V = 「6」),則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求出邏輯地址「V = 6」。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設定在與邏輯地址「6」、「7」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 (6)、(7)作為位移的物理地址。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在有效邏輯地址「0」 「7」 內)將保持在與邏輯地址「6」以上的邏輯地址「6」、「7」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傳送站集線器6的物理地址(6)和傳送站節點7的物理地址(7)分別位移到具有與對邏輯地址「6」以上的有效邏輯地址的值+1後的邏輯地址「7」、「8」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然後,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物理地址(5)插入到對應於邏輯地址「6」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將地址變更EN變更、地址插入,輸出物理地址=(5)後保持地址變更EN)(參照圖對…))。此時,活躍列表LL(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90)的邏輯地址「8」 的D-FF901成為有效(代入「1」),活躍列表中,邏輯地址「0」、「1」、「2」、「3」、「4」、「5」、「6」、 「7」、「8」成為有效。在母站以軟體形式管理物理地址與邏輯地址的關聯的情況下,地址列表AL取圖M(b)所示那樣的狀態。(節點-通信埠B-連接請求子站節點-情形9 7. 9)接著,如圖M(C)所示,在同步節點的通信埠 B中接收到REQ幀,使子站節點13 加入。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進行上述條件re((1) (5))的判斷。並且,在判斷為圖6 所示的情形9(7. 9)的情況下(發送節點是子站節點,由通信埠 B接收REQ,相鄰中繼節點是傳送站集線器的情況下),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保持在與通過條件re的判斷結果判斷出的邏輯地址「8」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傳送站節點7的物理地址 (7)位移(+1位移)到與對邏輯地址「8」+1後的邏輯地址「9」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 101中。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在與邏輯地址「8」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 中,插入包含在來自子站節點13的REQ幀中的物理地址(1 (圖M(d))。S卩,如果子站節點13(物理地址(13))的REQ幀經由保持在具有邏輯地址「7」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6)的傳送站集線器6向通信埠 B輸入(在REQ幀中M = (13)、ν = 「7」、τ =子站),則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求出對邏輯地址「V = 7」加上+1後的邏輯地址「V+l = 8」。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設定在與該邏輯地址「8」 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7)作為位移的物理地址。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保持在與邏輯地址「8」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傳送站節點 7的物理地址(7)位移到與對邏輯地址「8」+1後的邏輯地址「9」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然後,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物理地址(13)插入到對應於邏輯地址「8」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將地址變更EN變更、地址插入,輸出物理地址=(13)後保持地址變更EN)(參照圖對((1))。此時,活躍列表LL(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90)的邏輯地址「9」 的D-FF901成為有效(代入「1」),活躍列表中,邏輯地址「0」、「1」、「2」、「3」、「4」、「5」、「6」、 「7」、「8」、「9」成為有效。在母站以軟體形式管理物理地址與邏輯地址的關聯的情況下,地址列表AL取圖M(d)所示那樣的狀態。(節點-通信埠B-連接請求子站節點-情形9 7. 10)接著,如圖所示,在同步節點的通信埠 B中接收到REQ幀,使子站節點14 加入。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進行上述條件re((1) (5))的判斷。並且,在判斷為圖6 所示的情形9(7. 10)的情況下(發送節點是子站節點,由通信埠 B接收REQ,相鄰中繼節點是傳送站集線器的情況下),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在有效邏輯地址「0」 「9」內)將保持在與通過條件re的判斷結果判斷出的邏輯地址「8」以上的邏輯地址「8」、「9」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子站節點13的物理地址(1 和傳送站節點7的物理地址 (7)分別位移(+1位移)到與具有對邏輯地址「8」以上的有效邏輯地址的值+1後的值的邏輯地址「9」、「10」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在與邏輯地址「8」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插入包含在來自子站節點14的REQ幀中的物理地址(14)(圖M(f))。S卩,如果子站節點14(物理地址(14))的REQ幀經由保持在具有邏輯地址「7」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6)的傳送站集線器6向通信埠 B輸入(在REQ幀中M = (H)、ν = 「7」、τ =子站),則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求出對邏輯地址「V = 7」加上+1後的邏輯地址「V+l = 8」。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保持在與邏輯地址「8」、 「9」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13)、(7)作為位移的物理地址。並且, 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 (在有效邏輯地址「0」 「9」內)將保持在與邏輯地址「8」以上的邏輯地址「8」、「9」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子站節點13的物理地址(13)和傳送站節點7的物理地址(7)分別位移到與具有對邏輯地址「8」以上的有效邏輯地址的值 +1後的值的邏輯地址「9」、「10」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然後,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將物理地址(14)插入到對應於邏輯地址「8」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將地址變更EN變更、地址插入,輸出物理地址=(14)後保持地址變更EN)(參照圖M (f))。此時,活躍列表LL(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90)的邏輯地址「10」的D-FF901成為有效(代入 「 1 」),活躍列表的邏輯地址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成為有
效。在母站以軟體形式管理物理地址與邏輯地址的關聯的情況下,地址列表AL取圖M(f) 所示那樣的狀態。最終,地址列表AL及活躍列表LL能夠得到圖25所示的最終狀態。圖25 (a)表示最終的連接形態,圖25(b)表示活躍列表的最終狀態,圖25(c)表示地址列表的最終狀態。(脫離的一例)接著,對脫離進行說明。參照圖25(a),對傳送站集線器(物理地址(6))脫離(起動停止)的情況進行說明(參照圖26(a))。成為沒有傳送站集線器(物理地址(6))的CMP 幀。此時,地址列表的邏輯地址「7」為空白。如果傳送站集線器(物理地址(6))脫離,則將保持在與邏輯地址「7」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清除(傳送站集線器(物理地址(6))消失)。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進行邏輯地址-1位移,求出將保持在與邏輯地址「8」 ( =「7」+1)以上的有效邏輯地址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新保持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的邏輯地址。具體而言,由於邏輯地址「8」、「9」、「10」是有效的,所以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求出邏輯地址「8」 - 「丨」 =「7」、邏輯地址「9」 — 「丨」 =「8」、邏輯地址"io"- "1" = "9」,將保持在對應於邏輯地址「8」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14)位移到對應於邏輯地址「7」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將保持在對應於邏輯地址「9」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13)位移到對應於邏輯地址「8」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將保持在對應於邏輯地址「10」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17)位移到對應於邏輯地址「9」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參照圖^Ub))。即,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從邏輯地址「8」以上的有效邏輯地址的值中減去1,將保持在與邏輯地址「8」以上的有效邏輯地址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依次位移到與通過上述減法得到的邏輯地址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在母站以軟體形式管理物理地址與邏輯地址的關聯的情況下,地址列表AL取圖沈㈦所示那樣的狀態。接著,對子站節點(物理地址(14))脫離(起動停止)的情況進行說明(參照圖 26(c))。成為沒有子站節點(物理地址(14))的CMP幀(地址列表的邏輯地址「7」成為空白)。如果子站節點(物理地址(14))脫離,則將保持在與邏輯地址「7」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清除(子站節點(物理地址(14))消失)。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進行邏輯地址-1位移,求出將保持在與邏輯地址「8」 ( =「7」+1)以上的有效邏輯地址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新保持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 的邏輯地址。具體而言,由於邏輯地址「8」、「9」是有效的,所以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求出邏輯地址"8"- "1" = "7」、邏輯地址"9"- "1" = "8」,將保持在對應於邏輯地址「8」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13)位移到對應於邏輯地址「7」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 中,將保持在對應於邏輯地址「9」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7)位移到對應於邏輯地址「8」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參照圖^Ud))。即,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
25從邏輯地址「8」以上的有效邏輯地址的值中減去1,將保持在與邏輯地址「8」以上的有效邏輯地址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依次位移到與通過上述減法得到的邏輯地址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在母站以軟體形式管理物理地址與邏輯地址的關聯的情況下,地址列表AL取圖沈⑷所示那樣的狀態。接著,對子站節點(物理地址(1 )脫離(起動停止)的情況進行說明(參照圖 26(e))。成為沒有子站節點(物理地址(13))的CMP幀(地址列表的邏輯地址「7」成為空白)。如果子站節點(物理地址(13))脫離,則將保持在與邏輯地址「7」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清除(子站節點(物理地址(1 )消失)。並且,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進行邏輯地址-1位移,求出將保持在與邏輯地址「8」 ( =「7」+1)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新保持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的邏輯地址。具體而言,由於邏輯地址「8」是有效的,所以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求出邏輯地址「8」- 「1」= 「7」,將保持在對應於邏輯地址「8」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的物理地址 (7)位移到對應於邏輯地址「7」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中(圖^(f))。S卩,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從邏輯地址「8」減去1,將保持在與邏輯地址「8」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 101中的物理地址位移到與通過上述減法得到的邏輯地址相對應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 中。在母站以軟體形式管理物理地址與邏輯地址的關聯的情況下,地址列表AL取圖^(f) 所示那樣的狀態。因而,即使在插入了傳送站集線器的情況下,也以其連接順序決定傳送站集線器的發送次序。此外,在子站節點星形連接在傳送站集線器上的情況下,在傳送站集線器的發送次序之後設定該子站節點的發送次序。即,在將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依次排列的狀態下,不根據傳送站的物理地址M、而根據發送次序設定電路101的排列順序決定傳送站的發送次序,將所決定的發送次序設定在各節點中。因此,傳送站能夠隨著SYN幀的接收而按照每個發送次序發送傳送幀,所以發送時間縮短。 母站在MAC控制時間,僅受理來自REQ幀給出發送許可的節點的幀,所以例如在加入了 256個傳送站(包括母站)的情況下,需要256次掃描。相對於此,在本實施方式中, 如果母站發送SYN幀,則以各節點連接到環路上的順序返回REQ,所以發送時間縮短(不需要256次掃描)。(其他實施方式)如上述那樣記載了本發明的幾個實施方式,但這些實施方式是作為例子提示的, 並不意味著限定發明的範圍。這些新的實施方式能夠以其他各種形態實施,在不脫離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能夠進行各種省略、替代、變更。這些實施方式及其變形包含在發明的範圍及主旨中,並且包含在權利要求書所述的發明及其等價的範圍中。
權利要求
1.一種雙環網絡系統,具備連接在雙環網絡上且具有能夠雙向通信的兩個通信埠的傳送站,其特徵在於,某個傳送站作為母站發揮功能;加入到上述雙環網絡中的新傳送站隨著來自上述母站的同步幀的接收,發送包括上述新傳送站的物理地址在內的連接請求幀;上述母站將發送的上述物理地址與用來決定連接在上述雙環網絡上的傳送站的發送次序的邏輯地址建立關聯,決定上述新傳送站的發送次序;上述母站具有收發部,控制收發定時,從上述兩個通信埠發送所生成的幀,並且隨著同步幀的發送,將經由上述雙環網絡接收到的幀取入到內部;幀檢測判斷電路部,判斷上述收發部是否接收到了上述連接請求幀;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具備被依次分配了上述邏輯地址的多個發送次序設定電路,送出設定在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中的各傳送站的物理地址、和被設定有該傳送站的物理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的邏輯地址;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在上述幀檢測判斷電路部接收到上述連接請求幀時,上述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決定具有與上述新傳送站的連接順序相對應的值的邏輯地址,以使傳送站的發送次序成為上述雙環網絡上的傳送站的連接順序,將包含在上述連接請求幀中的物理地址設定到具有所決定的上述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中;以及幀數據生成電路部,包含來自上述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的物理地址和邏輯地址地生成上述同步幀,將所生成的上述同步幀通過上述收發部發送。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環網絡系統,其特徵在於,上述幀檢測判斷電路部具有報告機構,該報告機構在由上述兩個通信埠中的一個通信埠接收到連接請求幀的情況下報告是通信埠 A的接收,在由上述兩個通信埠中的另一個通信埠接收到連接請求幀的情況下報告是通信埠 B的接收;與上述母站的通信埠 B相鄰的傳送站的物理地址被設定在設定有傳送站的物理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的邏輯地址中具有最大值的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部中;上述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具有第一判斷機構,在由上述母站的通信埠 A接收到被至少一個傳送站中繼的連接請求幀時,判斷是否已經通過上述母站的通信埠 B的連接請求幀接收而加入有傳送站;第一取得機構,在已經通過上述母站的通信埠 B的連接請求幀接收而加入有傳送站的情況下,取得發送次序比與已經通過上述通信埠 B的連接請求幀接收而加入的傳送站的物理地址建立了關聯的邏輯地址高、並且發送次序比與已經通過上述通信埠 A的連接請求幀接收而加入的上述至少一個傳送站的物理地址建立了關聯的邏輯地址低的邏輯地址;第一設定機構,對具有由上述第一取得機構取得的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設定包含在接收到的上述連接請求幀中的物理地址;第二判斷機構,在由上述母站的通信埠 B接收到被至少一個傳送站中繼的連接請求幀時,判斷是否已經通過上述母站的通信埠 A的連接請求幀接收而加入有傳送站;第二取得機構,在已經通過上述母站的通信埠 A的連接請求幀接收而加入有傳送站的情況下,取得發送次序比與已經通過上述通信埠 A的連接請求幀接收而加入的傳送站的物理地址建立了關聯的邏輯地址低、並且發送次序比與已經通過上述通信埠 B的連接請求幀接收而加入的上述至少一個傳送站的物理地址建立了關聯的邏輯地址高的邏輯地址;以及第二設定機構,對具有由上述第二取得機構取得的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設定包含在接收到的上述連接請求幀中的物理地址。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環網絡系統,其特徵在於,上述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具有第三設定機構,在被至少一個傳送站中繼而從上述兩個通信埠中的一個通信埠 A 接收到連接請求幀時,將包含在上述連接請求幀中的物理地址設定到具有與相鄰於發送上述連接請求巾貞的新傳送站並且中繼了上述連接請求巾貞的傳送站的物理地址建立了關聯的邏輯地址加I後的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中;以及第四設定機構,在被至少一個傳送站中繼而從上述兩個通信埠中的另一個通信埠 B接收到連接請求幀時,將包含在上述連接請求幀中的物理地址設定到具有與相鄰於發送上述連接請求幀的新傳送站並且中繼了上述連接請求幀的傳送站的物理地址建立了關聯的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中。
4.如權利要求I 3中任一項所述的雙環網絡系統,其特徵在於,至少一個傳送站是還具備用來連接子站的獨立通信埠的集線器站。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環網絡系統,其特徵在於,上述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具有第五設定機構,在通過上述集線器站中繼而從上述兩個通信埠中的一個通信埠 A 接收到表示子站向上述集線器站的連接的連接請求幀時,將包含在上述連接請求幀中的物理地址設定到具有與上述集線器站的物理地址建立了關聯的邏輯地址加I後的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中;以及第六設定機構,在通過上述集線器站中繼而從上述兩個通信埠中的一個通信埠 A 接收到表示傳送站向連接著上述子站的集線器站的連接的連接請求巾貞時,將包含在上述連接請求幀中的物理地址設定到具有與連接在上述集線器站上的子站的最終邏輯地址加I 後的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中。
6.如權利要求I 3中任一項所述的雙環網絡系統,其特徵在於,上述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在上述母站沒有從包含在上述同步幀中的物理地址的傳送站接收到完成幀的情況下,判斷為上述傳送站從上述雙環網絡脫離,取得比與脫離的上述傳送站的物理地址建立了關聯的邏輯地址大的邏輯地址減I後的邏輯地址,將設定在比上述邏輯地址大的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中的物理地址依次位移到取得的上述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中。
7.如權利要求I 3中任一項所述的雙環網絡系統,其特徵在於,上述母站還具有具備與上述多個發送次序設定電路相對應的多個保持電路的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接收上述連接請求幀,每當物理地址被設定到發送次序設定電路時,就依次使與上述發送次序設定電路相對應的保持電路成為有效。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環網絡系統,其特徵在於,在上述傳送站脫離時,使與沒有被設定物理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相對應的保持電路成為無效。
9.如權利要求I 3中任一項所述的雙環網絡系統,其特徵在於,上述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取得與包含在上述連接請求幀中的物理地址建立了關聯的邏輯地址以上的邏輯地址加I後的邏輯地址,將設定在上述邏輯地址以上的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中的物理地址依次位移到取得的上述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中。
10.一種雙環網絡的發送次序決定方法,將具備能夠雙向通信的兩個通信埠的傳送站連接到雙環網絡上,某個傳送站作為母站發揮功能,決定連接在上述雙環網絡上的傳送站的發送次序,其特徵在於,包括上述母站將用來決定連接在上述雙環網絡上的傳送站的發送次序的邏輯地址以升序排列來製作地址列表的工序;上述母站使與上述傳送站的物理地址建立了關聯的邏輯地址包含在同步幀中地發送給連接在上述雙環網絡上的傳送站的工序;連接在上述雙環網絡上的新傳送站使本站的物理地址包含在連接請求幀中地發送給上述母站的工序;上述母站以外的傳送站在接收到上述同步幀時,將包含在上述同步幀中的邏輯地址設定為本站的發送次序,按照上述發送次序將幀數據向上述母站發送的工序;上述母站將在隨著上述同步幀的發送而發送的來自上述新傳送站的上述連接請求幀中包含的物理地址,在上述地址列表上與具有與上述新傳送站的連接次序相對應的值的邏輯地址建立關聯,以使傳送站的發送次序成為上述雙環網絡上的傳送站的連接順序的工序;上述母站在多個物理地址被分配給上述地址列表的狀態下接收到上述連接請求幀時, 取得與包含在上述連接請求幀中的物理地址建立了關聯的邏輯地址以上的邏輯地址加I 而依次位移後的邏輯地址,將與上述邏輯地址以上的邏輯地址建立了關聯的物理地址與取得的上述邏輯地址建立關聯的工序;以及每當物理地址被分配給上述地址列表時,上述母站使上述物理地址和與上述物理地址建立了關聯的邏輯地址包含在上述同步幀中地向上述雙環網絡發送的工序。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雙環網絡的發送次序決定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具備上述傳送站在從相鄰的傳送站接收到上述連接請求幀時,將在上述母站中與本站的物理地址建立了關聯的邏輯地址包含在上述連接請求幀中地向上述母站中繼的工序。
12.如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雙環網絡的發送次序決定方法,其特徵在於,上述傳送站是集線器站或連接在上述集線器站上的子站。
13.一種傳送站裝置,連接在雙環網絡上,具備能夠雙向通信的兩個通信埠,其特徵在於,具備收發部,控制收發定時,從上述兩個通信埠發送所生成的幀,並且隨著同步幀的發送,將經由上述雙環網絡接收到的幀取入到內部;幀檢測判斷電路部,判斷上述收發部是否從新傳送站接收到了連接請求幀;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具備發送次序設定電路,上述發送次序設定電路被依次分配了表示上述雙環網絡上的發送次序的邏輯地址,上述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送出設定在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中的各傳送站的物理地址、和被設定有該傳送站的物理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的邏輯地址;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在上述幀檢測判斷電路部接收到上述連接請求幀時,上述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決定具有與新傳送站的連接順序相對應的值的邏輯地址,以使傳送站的發送次序成為上述雙環網絡上的傳送站的連接順序,將包含在上述連接請求幀中的物理地址設定到具有所決定的上述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中;以及幀數據生成電路部,包含來自上述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的物理地址和邏輯地址地生成上述同步幀,將所生成的上述同步幀通過上述收發部發送。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傳送站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幀檢測判斷電路部具有報告機構,該報告機構在由上述兩個通信埠中的一個通信埠接收到連接請求幀的情況下報告是通信埠 A的接收,在由上述兩個通信埠中的另一個通信埠接收到連接請求幀的情況下報告是通信埠 B的接收;與作為母站發揮功能的上述傳送站裝置的通信埠 B相鄰的傳送站的物理地址被設定在設定有傳送站的物理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的邏輯地址中具有最大值的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部中;上述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具有第一判斷機構,在由上述母站的通信埠A接收到被至少一個傳送站中繼的連接請求幀時,判斷是否已經通過上述母站的通信埠 B的連接請求幀接收而加入有傳送站;第一取得機構,在已經通過上述母站的通信埠 B的連接請求幀接收而加入有傳送站的情況下,取得發送次序比與已經通過上述通信埠 B的連接請求幀接收而加入的傳送站的物理地址建立了關聯的邏輯地址高、並且發送次序比與已經通過上述通信埠 A的連接請求幀接收而加入的上述至少一個傳送站的物理地址建立了關聯的邏輯地址低的邏輯地址;第一設定機構,對具有由上述第一取得機構取得的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設定包含在接收到的上述連接請求幀中的物理地址;第二判斷機構,在由上述母站的通信埠 B接收到被至少一個傳送站中繼的連接請求幀時,判斷是否已經通過上述母站的通信埠 A的連接請求幀接收而加入有傳送站;第二取得機構,在已經通過上述母站的通信埠 A的連接請求幀接收而加入有傳送站的情況下,取得發送次序比與已經通過上述通信埠 A的連接請求幀接收而加入的傳送站的物理地址建立了關聯的邏輯地址低、並且發送次序比與已經通過上述通信埠 B的連接請求幀接收而加入的上述至少一個傳送站的物理地址建立了關聯的邏輯地址高的邏輯地址;以及第二設定機構,對具有由上述第二取得機構取得的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設定包含在接收到的上述連接請求幀中的物理地址。
15.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傳送站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具有第三設定機構,在被至少一個傳送站中繼而從上述兩個通信埠中的一個通信埠 A接收到連接請求幀時,將包含在上述連接請求幀中的物理地址設定到具有與相鄰於發送上述連接請求巾貞的新傳送站並且中繼了上述連接請求巾貞的傳送站的物理地址建立了關聯的邏輯地址加I後的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中;以及第四設定機構,在被至少一個傳送站中繼而從上述兩個通信埠中的另一個通信埠 B接收到連接請求幀時,將包含在上述連接請求幀中的物理地址設定到具有與相鄰於發送上述連接請求幀的新傳送站並且中繼了上述連接請求幀的傳送站的物理地址建立了關聯的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中。
16.如權利要求13 15中任一項所述的傳送站裝置,其特徵在於,至少一個傳送站是還具備用來連接子站的獨立通信埠的集線器站。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傳送站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具有第五設定機構,在通過上述集線器站中繼而從上述兩個通信埠中的一個通信埠 A 接收到表示子站向上述集線器站的連接的連接請求幀時,將包含在上述連接請求幀中的物理地址設定到具有與上述集線器站的物理地址建立了關聯的邏輯地址加I後的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中;以及第六設定機構,在通過上述集線器站中繼而從上述兩個通信埠中的一個通信埠 A 接收到表示傳送站向連接著上述子站的集線器站的連接的連接請求巾貞時,將包含在上述連接請求幀中的物理地址設定到具有與連接在上述集線器站上的子站的最終邏輯地址加I 後的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中。
18.如權利要求13 15中任一項所述的傳送站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在上述傳送站裝置沒有從包含在上述同步幀中的物理地址的傳送站接收到完成幀的情況下,判斷為上述傳送站從上述雙環網絡脫離,取得比與脫離的上述傳送站的物理地址建立了關聯的邏輯地址大的邏輯地址減I後的邏輯地址,將設定在比上述邏輯地址大的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中的物理地址依次位移到取得的上述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中。
19.如權利要求13 15中任一項所述的傳送站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具有具備與上述多個發送次序設定電路相對應的多個保持電路的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接收上述連接請求幀,每當物理地址被設定到發送次序設定電路時,就依次使與上述發送次序設定電路相對應的保持電路成為有效。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傳送站裝置,其特徵在於,在上述傳送站脫離時,使與沒有被設定物理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相對應的保持電路成為無效。
21.如權利要求13 15中任一項所述的傳送站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取得與包含在上述連接請求幀中的物理地址建立了關聯的邏輯地址以上的邏輯地址加I後的邏輯地址,將設定在上述邏輯地址以上的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中的物理地址依次位移到取得的上述邏輯地址的發送次序設定電路中。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即使有傳送站的變更、追加、也能夠自動地縮短發送時間的雙環網絡系統的發送次序決定方法及該系統、以及傳送站裝置。在雙環網絡中,母站具備收發許可開關部(10)、A類側的通信埠(A20)、B類側的通信埠(B30)、先到接收控制電路部(40)、收發控制電路部(50)、幀檢測判斷電路部(60)、幀數據生成電路部(70)、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80)、活躍列表設定電路部(90)、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100),通過導入由邏輯地址決定電路部、地址列表設定電路部進行的路徑最短功能,將權標的順序不根據對傳送站賦予的地址(物理地址),而通過節點的連接順序決定權標順序,以便成為最優路徑,來縮短傳送站的傳送幀的傳送時間。
文檔編號H04L12/42GK102546342SQ20111044695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28日
發明者岡部基彥, 柴田浩司, 河野慎哉 申請人:株式會社東芝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