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氣扇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23:25:29 3
專利名稱:換氣扇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器,尤其是指一種換氣扇。
背景技術:
換氣扇為大家所熟知,如圖6所示一種排氣型換氣扇,在框架1內,其後部一體設有馬達支架2,上面固定安裝馬達3,扇葉4安裝在馬達3的軸上。框架前面板5上安裝有進氣口蓋6,其外還裝有開關簾7和面罩8。工作時,馬達3旋轉帶動扇葉4,空氣(如圖中箭頭所示)由進氣口蓋6弧線的引導作用形成穩定的氣流而經過框架1內部排出房間。
通常還有一種氣流方向和圖6所示相反的換氣扇,即進氣型。這是根據向空間內補充空氣還是將空間內空氣排出來劃分的。正是根據這些需求,業內製造商也製造了相應的產品,即進氣型。
另外還有一種雙向型換氣扇,通過開關來控制馬達正相或者反相運轉,來達到吸氣和排氣的目的。
但上述產品中的吸氣型和排氣型換氣扇,需要製造商準備兩套生產模具,兩套生產流水線,兩種不同的包裝。整個製造、銷售都是不同兩套運作方式,給製造商增加了負擔。另外那種雙向型換氣扇雖然只需一套生產模具,但由於為了雙向吹風的特點而設計的扇葉,其自身的弧線的原因造成換氣扇風力有限,從而影響了用戶的使用。
因此一種只需一套模具就能生產能吸氣或者能排氣,同時也不影響風力的換氣扇就成了製造商所企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換氣扇,只需在安裝時採取正向或者反向安裝即可實現吸氣、或者排氣功能。
為方便敘述,本發明文字描述中以構成排氣換氣扇的安裝方式定義為正向安裝,以構成吸氣換氣扇的安裝方式定義為反向安裝。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換氣扇,包括框架、馬達、馬達支架、扇葉,馬達能夠正向或者反向安裝在框架內,扇葉位於框架的中部;還包括一進氣口蓋,該進氣口蓋正向或者反向安裝在框架內,位於框架內馬達的另一端。
所述的換氣扇,其中馬達安裝在活動的馬達支架上,該馬達支架設若干支架腳,可以安裝在框架內或從框架內拆開;其中進氣口蓋上設有若干支架腳,也可以安裝在框架內或從框架內拆開;在框架內壁的前、後部固設若干和上述馬達支架腳以及進氣口蓋的支架腳配合的支撐結構。在馬達支架正向安裝在框架內壁的後部支撐結構上的同時,進氣口蓋正向安裝在框架內壁的前部支撐結構上,或者在馬達支架反向安裝在框架內壁的前部支撐結構上的同時,進氣口蓋反向安裝在框架內壁的後部支撐結構上。
所述的換氣扇,其中框架內壁的前、後部支撐結構分別沿內壁同一圓周截面布置。
所述的換氣扇,其中框架內壁的前、後部支撐結構分別沿內壁兩個圓周截面布置。此時任一前、後部支撐結構都分別設置成非同一圓周布置,也就是說不在同一個圓周上,這是為了加固馬達支架和進氣口蓋,由於馬達工作時會產生顫動,因此通過非平面布置的若干個支撐結構更有利於減震,減少噪音。
所述的換氣扇,其中馬達支架的支架腳、進氣口蓋的支架腳以及前、後支撐結構的數量和布局四者都相同。也可以將前述四者設計成不同數量和布局,只要分別設有和馬達支架的支架腳、進氣口蓋的支架腳對應相配合的前、後支撐結構即可。
所述的換氣扇,其中框架內壁的前、後部支撐結構相同;其中馬達支架的支架腳和進氣口蓋的支架腳結構相同。
所述的換氣扇,其中框架內壁的前、後部支撐結構兩側各設一個半圓柱狀突起,馬達支架的支架腳和進氣口蓋的支架腳兩側各設可緊密容納該突起的半圓柱狀凹槽,通過突起和凹槽的緊密配合,使馬達支架或者進氣口蓋能夠緊固的安裝在框架內。
所述的換氣扇,其中框架內壁的前、後部支撐結構有一凹臺,馬達支架的支架腳和進氣口蓋的支架腳有一突臺;該突臺和凹臺的結構緊密配合,並用螺絲貫穿固定連接。
所述的換氣扇,還包括在框架外接設有開關簾。
由此可見,本發明的優點本發明通過在框架上固設支撐結構,使之既能方便安裝進氣口蓋,又能方便安裝馬達支架,根據使用情況可以靈活安裝,只要對調進氣口蓋及馬達支架就能實現氣流方向的改變,從而實現進氣及排氣功能,也使產品有更好的互換性,減少了模具設計成本。
該結構能使扇葉始終處在同一管道位置,減少模具拔模斜度所造成的管道錐形對進氣及排氣性能的影響。同時其部品有良好的互換性,且方便安裝,拆卸。正是由於上述易拆的扇葉結構而方便用戶維護。
該發明的換氣扇與背景技術所述的雙向型換氣扇相比,風量大,噪音小,適用性強。
圖1a是本發明框架的正面示意圖;圖1b是本發明框架的剖面圖;圖2a是本發明正向安裝,排氣型換氣扇示意圖;圖2b是圖2a中A向視圖;圖3a是本發明反向安裝,進氣型換氣扇示意圖;圖3b是圖3a中B向視圖;圖4a是本發明馬達支架的支架腳或者進氣口蓋的支架腳,和框架的支撐結構配合實施例一;圖4b是圖4a的配合結構局部示意圖;圖5a是本發明馬達支架的支架腳或者進氣口蓋的支架腳,和框架的支撐結構配合實施例二;圖5b是圖5a的配合結構局部示意圖;圖6是公知排氣型換氣扇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1a、圖1b所示,本發明的框架1內,中部靠近前面板5的位置、以及遠離前面板5的後部分別一體固設若干個同樣數量的沿內壁同一圓周截面同樣對稱布置的支撐結構11和12。數量可以為二個、三個或者更多。支撐結構11朝向前面板5的位置111、以及支撐結構12背向前面板5的位置121為安裝面,它們的結構相同。後述的馬達支架2和進氣口蓋6分別安裝在這些安裝面111、121上。
如圖2a、圖2b所示,該圖為本發明正向安裝示意圖。
馬達3固定安裝在一個活動的馬達支架2上,該馬達支架2設有和上述支撐結構12同樣數量和布局的支架腳21,這些支架腳21可以和支撐結構12緊密配合,使馬達固定在框架1的內部。此時扇葉位於框架的中部。
進氣口蓋6設有和上述支撐結構11同樣數量和布局的支架腳61。這些支架腳61可以和支撐結構11緊密配合,使進氣口蓋6固定在框架1的內部。
經過上述安裝後,工作時,馬達3旋轉帶動扇葉4,空氣(如圖中箭頭所示)由前部進氣口蓋6進入,流過框架1內部而排出房間,此為排氣型換氣扇。
如圖3a、圖3b所示,該圖為本發明反向安裝示意圖。
由於本發明提供的馬達支架2上的支架腳21和進氣口蓋6上的支架腳61的安裝位置的結構是相同的。因此,可以將馬達支架2和進氣口蓋6的位置對換安裝。將馬達支架2上的支架腳21安裝在支撐結構11上,即可將馬達3固定在框架1的內部。此時扇葉位於框架的中部。將進氣口蓋6上的支架腳61安裝在支撐結構12上,即可將進氣口蓋6也固定在框架1的內部。
經過上述安裝後,工作時,馬達3旋轉帶動扇葉4,空氣(如圖中箭頭所示)由後部進氣口蓋6進入,流過框架1內部而進入房間,此為進氣型換氣扇。
由圖2a、圖2b以及圖3a、圖3b可見,不論正向安裝還是反向安裝,該結構能使扇葉始終處在同一管道位置。
如圖4a、圖4b所示,該圖顯示一種配合方式。支撐結構11、12兩側各設一個半圓柱狀突起100,在支架腳21、61各設一個可緊密容納該突起100的半圓柱狀凹槽200。通過突起100和凹槽200的緊密配合,使馬達支架2或者進氣口蓋6能夠緊固的安裝在框架1內。
如圖5a、圖5b所示,該圖顯示另一種配合方式。
支撐結構11、12各設一個凹臺100』,支架腳21、61各設一個可容置入該凹臺100』的突臺200』。該突臺和凹臺的結構緊密配合,並用螺絲300』貫穿固定連接,使馬達支架2或者進氣口蓋6能夠緊固的安裝在框架1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換氣扇,包括框架、馬達、馬達支架、扇葉,其特徵在於,馬達能夠正向或者反向安裝在框架內,扇葉位於框架的中部;還包括一進氣口蓋,該進氣口蓋也可正向或者反向安裝在框架內,位於框架內馬達的另一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氣扇,其特徵在於,其中馬達安裝在活動的馬達支架上,該馬達支架設若干支架腳,可以安裝在框架內或從框架內拆開;其中進氣口蓋上設有若干支架腳,也可以安裝在框架內或從框架內拆開;在框架內壁的前、後部固設若干和上述馬達支架腳以及進氣口蓋的支架腳配合的支撐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換氣扇,其特徵在於,其中框架內壁的前、後部支撐結構分別沿內壁同一圓周截面布置。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換氣扇,其特徵在於,其中框架內壁的前、後部支撐結構分別沿內壁兩個圓周截面布置。
5.根據權利要求3、4所述的換氣扇,其特徵在於,其中馬達支架的支架腳、進氣口蓋的支架腳以及前、後支撐結構的數量和布局四者都相同。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換氣扇,其特徵在於,其中框架內壁的前、後部支撐結構相同;其中馬達支架的支架腳和進氣口蓋的支架腳結構相同。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換氣扇,其特徵在於,其中框架內壁的前、後部支撐結構兩側各設一個半圓柱狀突起,馬達支架的支架腳和進氣口蓋的支架腳兩側各設可緊密容納該突起的半圓柱狀凹槽,通過突起和凹槽的緊密配合,使馬達支架或者進氣口蓋能夠緊固的安裝在框架內。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換氣扇,其特徵在於,其中框架內壁的前、後部支撐結構有一凹臺,馬達支架的支架腳和進氣口蓋的支架腳有一突臺;該突臺和凹臺的結構緊密配合,並用螺絲貫穿固定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氣扇,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在框架外接設有開關簾。
全文摘要
一種換氣扇,包括框架、馬達、馬達支架、扇葉,其特徵在於,馬達能夠正向或者反向安裝在框架內,扇葉位於框架的中部;還包括一進氣口蓋,該進氣口蓋也可正向或者反向安裝在框架內,位於框架內馬達的另一端。只需在安裝時採取正向或者反向安裝即可實現吸氣、或者排氣功能。
文檔編號F04D25/02GK1796800SQ200410099000
公開日2006年7月5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23日 優先權日2004年12月23日
發明者洪嘉漢, 李志軍 申請人:廣東松下環境系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