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各縣城名來歷(地名的來歷寧夏)
2023-10-18 06:52:11 1
寧夏,簡稱寧,首府銀川。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地區,東鄰陝西,西、北接內蒙古,南連甘肅。寧夏地處黃河水系,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下降,全區屬溫帶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
在先秦時期,寧夏地區屬於北方戎狄之地,到了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年),劃歸北地郡管轄。十六國時期,寧夏地區為匈奴鐵佛部首領赫連勃勃所建的大夏國(公元407-431年,僅存了24年)的領土。
寧夏地圖
寧夏之名,始於元朝公元1038年,党項人李元昊對遼宋稱帝,建國號夏,定都興慶(今寧夏銀川市)。因在北宋之西,又因有別於十六國之一的赫連勃勃的大夏國,故史稱西夏。
西夏國位置
元朝,確立行中書省制度,在西夏國故地設「西夏中興等路行中書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設寧夏府路,寧夏由此得名。取「平定西夏、永遠安寧」之意。
明朝,初在寧夏設府,後改為寧夏衛。曾增設寧夏左屯衛,中屯衛和前衛、中衛、後衛。後改設寧夏鎮和固原鎮,長城沿線設九個防區,稱九鎮,為明代邊重鎮之二。
清朝,順治五年(1648年),在寧夏設巡撫,屬陝西布政司,後改為寧夏府,屬甘肅省,並設寧夏將軍。
民國初,改府為道。因右為朔方,改為朔方道。後又改為寧夏道,設寧夏護軍使;民國十七年寧夏道(即朔方道)和寧夏護軍使轄地(即阿拉善旗、額濟納旗)合併建為寧夏省。
新中國成立後,成立寧夏省,沿用了寧夏原稱。
簡稱「寧」的來歷簡稱「寧」取「寧夏」首字。因夏有華夏之意,涵蓋了整個中華民族地區,也包括了中原地區。寧夏地區雖說曾經建立過大夏國和西夏國,但若使用「夏」來作為簡稱,是不合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