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壓縮空氣供氣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15:33:30 1

本發明涉及一種供氣系統,尤其是涉及一種壓縮空氣供氣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的壓縮空氣供氣系統主要由空氣壓縮機和儲氣罐組成,而空氣壓縮機則由電機、氣泵和油水分離器組成,氣泵上設置有進氣管,空氣由進氣管進入氣泵,經過氣泵後通過一根管道將混合氣體送入油水分離器,在油水分離器中進行油氣的分離,分離後的壓縮空氣送入儲氣罐,並由儲氣罐通過出氣管輸送到各種用氣裝置。在此過程中,帶動氣泵工作的電機會產生大量的熱量,為了進行降溫,通常是在電機的一端設置一個冷卻風機,通過冷卻風機吹出的風對電機殼體進行冷卻,但這需要額外設置一個冷卻風機,不僅成本增加,而且也會因冷卻風機的故障造成整個空氣壓縮機主機的停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成本低、運行可靠且不需要額外冷卻風機的壓縮空氣供氣系統。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壓縮空氣供氣系統,包括空氣壓縮機和儲氣罐,所述的空氣壓縮機包括電機、氣泵和油水分離器,所述的氣泵與所述的油水分離器及所述的油水分離器與所述的儲氣罐通過管道連通,所述的氣泵上設置有進氣管,所述的儲氣罐設置有與用氣裝置連通的出氣管,所述的電機的殼體上設置有風道,所述的風道包括第一風道口和第二風道口,所述的風道為所述的進氣管的一部分或所述的出氣管的一部分。
所述的出氣管包括第一出氣管和第二出氣管,所述的第一出氣管的一端與所述的儲氣罐連通,所述的第一出氣管的另一端與所述的第一風道口連通,所述的第二出氣管的一端與所述的第二風道口連通,所述的第二出氣管的另一端與所述的用氣裝置連通。
所述的風道可以是設置在所述的殼體上的環形風道或軸向風道。
所述的氣泵上設置有氣泵吸風口,所述的進氣管的一端與所述的氣泵吸風口連通,所述的進氣管的另一端與所述的第一風道口連通,所述的第二風道口與外界連通。
對於風道作為進氣管一部分的情況,如果所述的風道是環形風道,所述的第一風道口可以設置有集風箱,所述的進氣管的另一端與所述的集風箱連通。如果所述的風道是軸向風道的情況,所述的第一風道口則可以設置有吸氣罩,所述的進氣管的另一端與所述的吸氣罩連通。
所述的進氣管上可以設置有空氣過濾裝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於利用設置在電機殼體上的風道,使進入氣泵的空氣或者輸送到用氣裝置的壓縮空氣先經過電機殼體上的風道對電機進行冷卻,省略了冷卻風機,不僅結構簡單,成本降低,而且運行更加可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一種壓縮空氣供氣系統,包括空氣壓縮機和儲氣罐10,空氣壓縮機包括電機1、氣泵2和油水分離器9,氣泵2與油水分離器9及油水分離器9與儲氣罐10通過管道連通,氣泵2上設置有進氣管3,電機1的殼體上設置有環形風道31,環形風道31設置有第二風道口41和第一風道口51,儲氣罐10與用氣裝置8之間設置有第一出氣管701和第二出氣管702,第一出氣管701的一端與儲氣罐10連通,第一出氣管701的另一端與第一風道口51連通,第二出氣管702的一端與第二風道口41連通,第二出氣管702的另一端與用氣裝置8連通。
本實施例中,風道可以是軸向風道。
實施例二:如圖2所示,一種壓縮空氣供氣系統,包括空氣壓縮機和儲氣罐10,空氣壓縮機包括電機1、氣泵2和油水分離器9,氣泵2與油水分離器9及油水分離器9與儲氣罐10通過管道連通,儲氣罐10與用氣裝置8之間設置有出氣管7,氣泵2上設置有氣泵吸風口21,氣泵吸風口21上設置有進氣管3,電機1的殼體上設置有環形風道31,環形風道31設置有第二風道口41和第一風道口51,第二風道口41與外界相通,第一風道口51設置有集風箱61,進氣管3的一端與氣泵吸風口21連通,進氣管3的另一端與集風箱61連通,進氣管3上設置有空氣過濾裝置81。
實施例三:如圖3所示,一種壓縮空氣供氣系統,包括空氣壓縮機和儲氣罐10,空氣壓縮機包括電機1、氣泵2和油水分離器9,氣泵2與油水分離器9及油水分離器9與儲氣罐10通過管道連通,儲氣罐10與用氣裝置8之間設置有出氣管7,氣泵2上設置有氣泵吸風口21,氣泵吸風口21上設置有進氣管3,電機1的殼體上設置有軸向風道32,軸向風道32設置有第二風道口42和第一風道口52,第二風道口42與外界相通,第一風道口52設置有吸氣罩62,進氣管3的一端與氣泵吸風口21連通,進氣管3的另一端與吸氣罩62連通,進氣管3上設置有空氣過濾裝置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