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射線探傷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00:25:04 2
專利名稱:一種射線探傷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探傷機,尤其涉及一種射線探傷裝置。
背景技術:
當要檢查工件內部的情況時,通常利用r射線機來探測工件內部的裂紋、氣孔、加渣等異常情況。現有的r射線機如圖1所示,放射源1的源辮子固定在驅動杆2的端部,當r射線機不工作時,放射源處於射線機的中心腔室,放射源的周圍設有貧化鈾屏蔽層31,以防止放射源的輻射,此時是安全的。當r射線機工作時,即需要對工件6進行探傷檢查時,放射源在驅動杆的推動下通過源導管移動到光欄處,發射射線進行探傷檢查。但該種探傷設備和方法具有以下缺點1)由於源導管和光欄處沒有屏蔽層,所以放射源處於360度輻射,對操作人員和周圍人員輻射劑量大,需30-50m以上的輻射防護控制區,需清場檢驗,所以一般只能在夜間探傷,對工作時間和工作場地的限制很大。2)在工作完畢後,驅動杆將放射源由光欄處通過源導管再拉回中心腔室,在拉回的過程中,放射源可能和驅動纜脫離,以至造成r放射源失控事故。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就是解決現有技術射線防護控制區要求太大、安全性不高的問題,提出一種射線探傷裝置,使射線裝置在探傷時只需微小的防護控制區,更加安全、使用更加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就是提出一種射線探傷裝置,使射線機針對不同的被探測工件的情況,選擇適合的發射窗口。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射線探傷裝置,包括放射源1;放射源載體2用於固定放射源1,並帶動放射源1在放射源儲藏腔室32和放射源工作腔室42之間移動;射線機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屏蔽層31和由第一屏蔽層31圍成的放射源儲藏腔室32;射線機第二部分與射線機第一部分相鄰接,包括第二屏蔽層41和由第二屏蔽層41圍成的放射源工作腔室42,所述放射源工作腔室42和放射源儲藏腔室32相連通;射線機第二部分還包括位於第二屏蔽層41上並將工作腔室42和射線機體外連通的放射孔43。
為了使放射孔的窗口可更換、可旋轉,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方案是還包括窗框44,所述窗框44的外緣形狀和大小與放射孔43相配合併繞放射孔43的中心軸可旋轉地固定在放射孔43中。這樣可以方便地調整放射窗口大小,使射線照射區域與被探測工件的被探測面相配合。
所述放射孔43為圓錐形,所述窗框44外表面有第一環形凹槽441,所述射線機第二部分上有與第一環形凹槽441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45,還包括第一定位銷442,所述第一定位銷442穿過第一定位孔45固定在第一環形凹槽441內,通過調整第一定位銷442,可以更換窗框,從而使窗口可根據實際情況變化,也可以旋轉,使窗口與被探測的工件位置相應。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放射孔43也可以繞射線機第一部分的軸線進行360度旋轉。其實現的優選方式是所述射線機第二部分可旋轉地固定在射線機第一部分軸向的快速接頭33上。
所述快速接頭33上有第二環狀凹槽34,射線機第二部分上有與第二環狀凹槽34位置相對應的第二定位孔46,還包括第二定位銷47,所述第二定位銷47能夠穿過第二定位孔46固定在環狀凹槽34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由於放射源的儲藏腔室和放射源的工作腔室外周都有屏蔽層且兩者緊密相連,從而使放射源在儲藏、移動和工作的過程中始終有屏蔽層,屏蔽性好,大大減小了輻射,當源強100Ci時距放射源約1.5m處即可達到安全要求,所以不需要清場作業,也不必只能在夜間探傷,對工作時間和工作場地的要求放寬,方便了使用,提供只需1-2m射線輻射防護控制區的射線探傷環境,方便了使用。2)即使放射源在工作完畢後因故障滯留在工作腔室,由於只設置了一個放射孔,與原來的360度輻射相比,減少了輻射範圍和輻射量,將放射源失控事故的危害大大降低。3)放射孔可繞自身的軸線進行360度旋轉,以適應不同的被探測工件,可更換成窗口大小和被探測面相應的窗框,減小輻射面,更加安全。放射孔還可以儲藏腔室和工作腔室的中心連線為軸進行360度旋轉,方便探測不同的被探測工件。
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及優點將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圖1表示現有技術中射線探傷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表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表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的軸向剖面結構示意圖;圖4表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的徑向橫截面結構示意圖;圖5表示本實用新型的窗框橫截面結構示意圖;圖6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種實施例的徑向橫截面結構示意圖;圖7表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的工作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射線探傷機包括兩部分,射線機第一部分和射線機第二部分,射線機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屏蔽層31和由第一屏蔽層31圍成的放射源儲藏腔室32;射線機第二部分與射線機第一部分相鄰接,包括第二屏蔽層41和由第二屏蔽層41圍成的放射源工作腔室42,所述放射源工作腔室42和放射源儲藏腔室32相連通,在第二屏蔽層41上有將工作腔室42和射線機體外連通的放射孔43。放射源1和放射源載體2的部分或全部位於第一屏蔽層31和第二屏蔽層41圍合成的屏蔽腔內,放射源1固定在放射源載體2上並在放射源載體2帶動下在儲藏腔室32和工作腔室42之間移動。
射線機第二部分可以與射線機第一部分的軸線方向上的一個端面相接,也可以與射線機第一部分的徑向的一個側面相接。
所述放射源載體2可以為驅動杆、圓環或球面中的一種,所述放射源1固定在驅動杆的端部或球面上。
具體實施例一、如圖3所示,射線機第一部分即現有技術中的射線機,包括貧鈾屏蔽層和放射源儲藏腔室32。射線機第一部分沿軸向有突出的快速接頭33,所述快速接頭33上有第二環狀凹槽34,射線機第二部分上有與第二環狀凹槽34位置相對應的第二定位孔46,還包括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第二定位銷47,所述第二定位銷47能夠穿過第二定位孔46固定在環狀凹槽34內,從而將射線機第二部分固定在快速接頭33上,與射線機第一部分緊密相連。通過調整第二定位銷47,可以更換、繞射線機軸線旋轉射線機第二部分,旋轉的目的是使發射孔可以繞射線機軸線進行360度旋轉,以適應不同的被探測工件,如圖3、4所示。
射線機第二部分為準直器,準直器內設有放射源工作腔室42;與工作腔室42的位置相對應的設有放射孔43,將工作腔室42與射線機體外連通,放射孔43的中心軸線與儲藏腔室32和工作腔室42的中心連線相垂直。為了使放射孔的窗口根據實際情況可更換、可旋轉,本實施例還設計了外緣形狀和大小與放射孔43相配合的窗框44,所述放射孔43和窗框44都為圓錐形,所述窗框44外表面有第一環形凹槽441,所述射線機第二部分上有與第一環形凹槽441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45,還包括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第一定位銷442,所述第一定位銷442穿過第一定位孔45固定在第一環形凹槽441內,通過調整第一定位銷442,可以更換、旋轉窗框44。射線機第一部分和射線機第二部分的屏蔽層內具有導源通道,將儲藏腔室32和工作腔室42連通。
放射源載體2為驅動杆,放射源1固定在驅動杆的位於屏蔽層內的一端。
上述窗框和準直器的更換、旋轉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實現,例如通過螺旋進行固定。
如圖5所示為窗框的橫截面圖,窗框橫截面的外緣為圓形,內部窗口48可以為多種形狀,例如矩形,也可以是方形、圓形或橢圓形。
具體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不同的是射線機第二部分與射線機第一部分為一體式結構,射線機第一部分繞其軸線可旋轉地固定在射線機的底座上。
具體實施例三、與實施例一不同的是射線機第二部分固定在射線機第一部分的徑向的側面,放射孔43的中心軸線沿射線機第一部分的徑向,放射源載體2為球體,放射源1固定在球體表面,球體為防輻射材料,球體繞球心旋轉180度,使放射源1在儲藏腔室32和工作腔室42之間變換位置,如圖6所示。
探測時,在被探測工件的膠片後和射線直射區外包覆4-15mm塑性鉛屏蔽層8;在第一屏蔽層31、第二屏蔽層41和塑性鉛屏蔽層8之外還包覆2-10mm鉛當量柔性鉛屏蔽層9,並使柔性鉛屏蔽層9的長和寬大於塑性鉛屏蔽層8的長和寬。
如圖7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狀態圖,圖4和圖6中也表示了本實用新型的工作狀態的橫截面圖,射線探傷機根據被探測工件的情況,調節好放射窗口的位置,使放射窗口的位置對準被探測工件6,其照射區域為一個錐形區域,如圖4、6中虛線所示。將膠片7放置在被探測工件6的下面,膠片後和射線直射區外包覆塑性鉛屏蔽層8,在塑性鉛屏蔽層8之外還包覆柔性鉛屏蔽層9,柔性鉛屏蔽層9基本上將被探測工件6和探傷機全部包覆在內,對防止輻射又加了一道屏蔽。
當放射源處於儲藏腔室中時,由貧鈾屏蔽層進行屏蔽,當放射源在驅動杆的帶動下,移動到工作腔室中時,由準直器進行屏蔽。從而使放射源可以安全地在射線探傷機中儲藏、移動和工作。
權利要求1.一種射線探傷裝置,包括放射源(1);放射源載體(2)用於固定放射源(1),並帶動放射源(1)在放射源儲藏腔室(32)和放射源工作腔室(42)之間移動;射線機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屏蔽層(31)和由第一屏蔽層(31)圍成的放射源儲藏腔室(32);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射線機第二部分與射線機第一部分相鄰接,包括第二屏蔽層(41)和由第二屏蔽層(41)圍成的放射源工作腔室(42),所述放射源工作腔室(42)和放射源儲藏腔室(32)相連通;射線機第二部分還包括位於第二屏蔽層(41)上並將工作腔室(42)和射線機體外連通的放射孔(43)。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射線探傷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窗框(44),所述窗框(44)的外緣形狀和大小與放射孔(43)相配合併固定在放射孔(43)中。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射線探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放射孔(43)為圓錐形,所述窗框(44)外表面有第一環形凹槽(441),所述射線機第二部分上有與第一環形凹槽(441)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45),還包括第一定位銷(442),所述第一定位銷(442)穿過第一定位孔(45)固定在第一環形凹槽(441)內。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射線探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射線機第二部分可旋轉地固定在射線機第一部分軸向的快速接頭(33)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射線探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快速接頭(33)上有第二環狀凹槽(34),射線機第二部分上有與第二環狀凹槽(34)位置相對應的第二定位孔(46),還包括第二定位銷(47),所述第二定位銷(47)能夠穿過第二定位孔(46)固定在環狀凹槽(34)內。
6.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射線探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射線機第二部分與射線機第一部分為一體式結構,射線機第一部分繞其軸線可旋轉地固定在支架上。
7.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射線探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放射源載體(2)為驅動杆或球體中的一種,所述放射源(1)固定在驅動杆的端部或球體表面。
8.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射線探傷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塑性鉛屏蔽層(8)和柔性鉛屏蔽層(9),所述塑性鉛屏蔽層(8)包覆於被探測工件的膠片後和射線直射區外,所述柔性鉛屏蔽層(9)包覆在第一屏蔽層(31)、第二屏蔽層(41)和塑性鉛屏蔽層(8)之外,所述柔性鉛屏蔽層(9)的長和寬大於塑性鉛屏蔽層(8)的長和寬。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射線探傷裝置,包括放射源;放射源載體用於固定放射源,並帶動放射源在放射源儲藏腔室和放射源工作腔室之間移動;射線機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屏蔽層和由第一屏蔽層圍成的放射源儲藏腔室;射線機第二部分與射線機第一部分相鄰接,包括第二屏蔽層和由第二屏蔽層圍成的放射源工作腔室,所述放射源工作腔室和放射源儲藏腔室相連通;射線機第二部分還包括位於第二屏蔽層上並將工作腔室和射線機體外連通的放射孔。本實用新型使放射源在儲藏、移動和工作的過程中始終有屏蔽層,輻射小、安全方便。
文檔編號G12B17/02GK2718572SQ20042007379
公開日2005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2004年7月19日 優先權日2004年5月19日
發明者金南輝 申請人:金南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