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2016暑假讀《霧都孤兒》有感

2023-10-04 14:30:29

  《霧都孤兒》(英語:OliverTwist),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於1838年出版的寫實小說。講述了一個孤兒悲慘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奧立弗在孤兒院長大,經歷學徒生涯,艱苦逃難,誤入賊窩,又被迫與狠毒的兇徒為伍,歷盡無數辛酸,最後在善良人的幫助下,查明身世並獲得了幸福。下面是為大家提供的讀後感,供大家參考。

  讀《霧都孤兒》有感一

  最近讀了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寫的《霧都孤兒》,這是我今年讀書計劃的第一本書。我隨著本書故事情節的不斷深入而迷醉在裡面,為狄更斯那幽默、富有想像力的寫作技能禁不住地不停地嘖嘖稱羨。

  首先狄更斯愛憎分明,對奧利弗•退斯特的成長經歷給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邦布爾先生的官僚作風,對賊首老猶太——費金的陰毒嘴臉……給予了無情地揭露和鞭撻。一切看上去又是那麼順理成章——罪惡總將毀滅,善良總將有好報!

  本書的書名叫做《霧都孤兒》,很顯然小說應該圍繞著奧利弗•退斯特這個孤兒來寫。可我看到後面,卻看不到奧利弗•退斯特的出現場次,相反越看到後面越是更多的出現了正、反人物的正面較量。以布朗羅先生、露絲小姐為代表的正面人物在南希小姐的通風報信幫助下,一舉將賊首費金、兩號人物賽克斯一網打盡。這和看到這篇小說的廣大讀者的心願是完全吻合的,我一邊看一邊希望那些可惡的人物能夠儘快消失掉。狄更斯滿足了我的願望——讓賽克斯的脖子被一條繩子的活扣套住而氣絕身死,讓老猶太走上絞刑臺,走完他醜惡的一生。應該說小說著力要表達的並不完全是奧利弗•退斯特的可怕遭遇,相反小說著力要表達的恰恰是作者自己的良好願望——善必將戰勝惡,正義的陽光必將普照大地!而奧利弗•退斯特在其中只不過起到一個正反雙方進行交手的連接點的作用,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一個孤兒帶著他懵懂的眼睛來到了這個世界上,通過其不幸的遭遇揭露出人性的光芒和醜陋,善良和殘忍。在經過了苦痛,在善良人的幫助下,小奧利弗•退斯特才走上了正常的人生軌道,這或許告訴我們這樣的一個真理——社會有時並不如我們想像得那樣美好,光明和黑暗,善良和殘暴,寬容和野蠻如一對孿生兄弟一樣,將會永遠相互抗衡——既相互依存又互相對立著發展下去。

  朋友們!睜大你雪亮的眼睛,看清楚這個你身邊最真實、最豐富、最迷茫的社會現狀吧!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霧都孤兒》這部小說肯定還有我的理解能力達不到的地方,這需要我繼續研讀本書內容,並結合我的社會實踐,總結、挖掘出更多狄更斯在這部小說中所要表達的意思來,願與廣大的狄更斯迷共勉!

  讀《霧都孤兒》有感二

  《霧都孤兒》,又名《奧立弗·退斯特》是狄更斯的第一部偉大的社會小說,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位置。小說主要反映剛剛通過了濟貧法的英國社會最底層生活。狄更斯擅長運用諷刺、幽默和誇張的手法,他筆下的人物風貌和語言風格富有濃厚的浪漫主義特色。

  奧立弗本是上流社會一個有錢人家的私生子,他年輕的母親因長期得不到關愛,隻身一人飽經跋涉、思慮之苦,在生下他後就辭世了。他來到人世後,從未得到過母愛和家庭的溫暖,在當時所謂的慈善機構濟貧院裡過著地獄一般的悽苦生活,九歲即被送進一家棺材店當學徒。他不堪虐待,逃到霧都倫敦,不幸落入賊幫手中。小小的孤兒在逆境中掙扎,幸而他由於本性善良而得到了善良的人幫助,一次次化險為夷,終於能和愛他的親人團聚,神秘的出身也真相大白。

  《霧教孤兒》標誌著狄更斯文學生涯的真正開始,他寫此書時僅25歲,而當時並不時興寫作反映生活的悲慘現實的小說,但狄更斯存心要使讀者震驚,他想展示罪惡的真實面目,揭露出隱藏在倫敦狹小、骯髒的偏僻街道裡的恐怖和暴力。作者告訴我們,善良,能克服一切艱難險阻。

  讀《霧都孤兒》有感三

  《霧都孤兒》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的名著。小說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廣闊的歷史畫面,展現了豐富的社會生活。閱讀之後感受頗深,既有對主人公奧利弗悲慘生活的同情,又有對19世紀資本主義社會黑暗、冰冷現實的憎恨。往往一篇作品是作者藉此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方式,從中可以看到作者對當時社會的評價和態度。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首先主人公奧利弗的登場是從他出生開始的,「一天夜裡,一位年輕的孕婦被人抬進了濟貧院,沒過多少時間,一個小小的生命就來到了人間。這個小生命躺在一塊小小的褥墊上不停地喘氣,在眾人眼裡他似乎就要活不成了,但過了一分多鐘左右,他卻打了一個噴嚏,哇哇地哭出聲來。」這個小生命的誕生地是濟貧院,這表示他的苦難生活即將開始,同時通過他的「轉危為安」也暗示著奧利弗旺盛的生命力。但他的母親在生下他後就離開了人世。奧利弗也就成為一個由教會教養、由濟貧院收容的孤兒,一個將吃不飽也餓不死的卑微苦工,註定了要在世間嘗老拳、挨巴掌,遭受所有人的歧視而得不到任何人的憐憫。這提示出了奧利弗的身世,也從側面反映了英國社會邪惡醜陋的一面,暗示了英國貧苦兒童的悲慘命運。雖然奧利弗的身世很可憐,童年生活也相當的悽苦,但這一切也不能泯滅一個孩子天真善良的天性。他從孤兒院逃跑後又誤入了賊窩,當他看見貝茲和機靈鬼去偷布郎羅的東西,而他又被誤認為是小偷了,他始終堅持自己沒有偷東西,並且對布郎羅對他的精心呵護,心存感激,從他那小小的可憐的眼神中讓人感到揪心。然而命運對於個男孩並沒有因此垂青,真想讓他被好人布郎羅救下來後,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但他又被老奸巨滑的費金弄回了賊窩。但作者對小奧利弗的形象設計是天真可愛、勇敢善良、剛毅倔強的。所以他寧死不肯偷竊,反抗中險些送命。並且不顧自已身體安危而奮起反抗。奧利弗的經歷讓人心痛不已,總覺得這個男孩的命運怎麼會如此的多舛。其實這正是作者對現實的一種批判手法,通過豐富的語言、動作、感情的描寫引起大家的共鳴。所有人都願意有個完美的結局,作者也恰恰如此,通過對小奧利弗身世之迷的揭開,善良的人們紛紛出場,哈利、露絲……惡有惡報,十惡不赦的老費金終於走上了絞刑架,而小奧利弗也過上了平靜幸福的田園生活。這個故事的結局讓人非常欣慰。

  作品所展現的社會生活

  《霧都孤兒》以倫敦貧民窟為背景,為我們描述了孤兒小奧利弗的生活經歷,向我們展示了他出身貧寒卻正直、堅韌的男孩形象。他在濟貧院的悲慘生活、在棺材鋪的不公遭遇,以及誤入賊窩的經歷,都反映了當時英國下層窮苦兒童的悲慘生活。狄更斯在此講述奧利弗艱難屈辱的童年生活的同時,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充滿黑暗的、冷冰冰的社會現實。

  三、作品的語言特色

  這部小說有許多精彩的個性化語言,通過對這些語言的運用將一幅生動形象的場景展現在我們面前。如格林維格的「把自己腦袋吃下去」,貝茲的「嘟嚕嘟嚕,瞎編亂扯,胡說八道」等,完全符合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生動有趣,符合故事情節。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