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聯合收穫機脫粒滾筒扭矩測量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16:49:49
一種聯合收穫機脫粒滾筒扭矩測量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聯合收穫機脫粒滾筒扭矩測量系統,脫粒滾筒傳動軸上固定有皮帶輪定盤和活塞,皮帶輪動盤與液壓油缸缸體剛性連接,活塞和缸體間形成油腔,油腔與傳動軸中心的油道連通,缸體可在油腔內部壓力油的推動下帶動皮帶輪動盤沿傳動軸軸向移動,傳動軸的端部安裝有隔離外部油路的旋轉接頭,外部油路上安裝一油壓力傳感器。採用此系統可以快速測得油壓力,進而根據油壓力和滾筒扭矩的關係式換算出滾筒扭矩,利用該實用新型便於進一步開發餵入量控制系統,因脫粒滾筒的扭矩和收穫機行走速度之間有一定的關係,通過控制行走速度將脫粒滾筒的扭矩穩定在額定值附近,從而用於調節餵入量。
【專利說明】 一種聯合收穫機脫粒滾筒扭矩測量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裝備測量【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聯合收穫機脫粒滾筒扭矩測量系統。
【背景技術】
[0002]聯合收穫機割臺餵入短暫,餵入量不容易直接測量,目前常用工作狀態比較穩定的脫粒滾筒負荷間接表示。脫粒滾筒負荷通常採用滾筒的轉速、滾筒軸的扭矩和滾筒功率來表示,目前大多聯合收穫機都採用調整滾筒轉速來達到控制餵入量的目的,雖然滾筒轉速較易測量,但脫粒滾筒在欠負荷狀態下工作時,當脫粒滾筒負荷增大,發動機能在0.4s內響應,此時脫粒滾筒角速度可在短時間內自動恢復到原來的角速度。脫粒滾筒扭矩不易測量卻可以與滾筒負荷一一對應,因而可採用脫粒滾筒扭矩表示滾筒負荷來反映餵入量的大小。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聯合收穫機脫粒滾筒扭矩測量系統,通過測量油壓力來獲得脫粒滾筒的扭矩。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聯合收穫機脫粒滾筒扭矩測量系統,脫粒滾筒傳動軸上固定有皮帶輪定盤和活塞,皮帶輪動盤與液壓油缸缸體剛性連接,活塞和缸體間形成油腔,油腔與傳動軸中心的油道連通,缸體可在油腔內部壓力油的推動下帶動皮帶輪動盤沿傳動軸軸向移動,傳動軸的端部安裝有隔離外部油路的旋轉接頭,外部油路上安裝一油壓力傳感器,油壓力傳感器的輸出端通過信號處理電路與PLC控制器連接。
[0005]本實用新型帶來的有益效果為:採用此系統可以快速測得油壓力,進而根據油壓力和滾筒扭矩的關係式換算出滾筒扭矩,利用該實用新型便於進一步開發餵入量控制系統,因脫粒滾筒的扭矩和收穫機行走速度之間有一定的關係,通過控制行走速度將脫粒滾筒的扭矩穩定在額定值附近,從而用於調節餵入量,便於充分發揮脫粒滾筒的脫粒能力與發動機功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7]其中,1.皮帶輪動盤,2.皮帶輪定盤,3.缸體,4.活塞,5.油道,6.旋轉接頭,7.油壓力傳感器,8.密封件,9.油腔。
【具體實施方式】
[0008]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09]如圖1所示,一種聯合收穫機脫粒滾筒扭矩測量系統,皮帶輪動盤I與液壓油缸缸體3剛性連接在一起,皮帶輪定盤2和活塞4固定在脫粒滾筒傳動軸上不動,油道5開在傳動軸的中心,活塞4和缸體3中間形成油腔9,且活塞4和缸體3用密封件8密封,當液壓泵輸出的壓力油由油道5注入油腔9,推動缸體3向右移動,從而帶動皮帶輪動盤I沿傳動軸軸向移動,皮帶輪動盤1、皮帶輪定盤2之間間隙隨之改變,迫使皮帶徑向移動,改變了皮帶的有效作業半徑,因此可以調整傳動比,改變脫粒滾筒轉速。液壓油被密封在油腔9中時,皮帶輪動盤1、皮帶輪定盤2間隙一定,即傳動比一定,此時當旋轉工作部件功率增大時,皮帶對皮帶輪的軸向力增大,此軸向力通過皮帶輪定盤2、缸體3作用到封閉油腔9上,導致封閉液壓油壓力增大,反之亦然。液壓油缸內的油壓力可由油壓力傳感器7測得,油壓力傳感器7的輸出端通過信號處理電路與PLC控制器連接,信號處理電路為用於將電流信號轉換為電壓信號的電路。PLC控制器監測油壓力變化則可知脫粒滾筒的扭矩變化。
[0010]其中,油壓力與脫粒滾筒扭矩的關係式為:
【權利要求】
1.一種聯合收穫機脫粒滾筒扭矩測量系統,其特徵在於:脫粒滾筒傳動軸上固定有皮帶輪定盤(2)和活塞(4),皮帶輪動盤(I)與液壓油缸缸體(3)剛性連接,活塞(4)和缸體(3)間形成油腔(9),油腔(9)與傳動軸中心的油道(5)連通,缸體(3)可在油腔(9)內部壓力油的推動下帶動皮帶輪動盤(I)沿傳動軸軸向移動,傳動軸的端部安裝有隔離外部油路的旋轉接頭(6),外部油路上安裝一油壓力傳感器(7),油壓力傳感器(7)的輸出端通過信號處理電路與PLC控制器連接。
【文檔編號】A01D41/127GK203723069SQ201420049842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6日
【發明者】盧文濤, 尤惠媛, 鄧志剛, 李武興, 劉明國, 閆紅彥, 武亞平 申請人:洛陽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