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綜合水處理沉澱裝置製造方法
2023-10-17 12:42:44 2
智能綜合水處理沉澱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智能綜合水處理沉澱裝置,該裝置包括沉澱池和全自動加藥裝置,全自動加藥裝置通過出水中間管連接所述沉澱池的進水管;在所述沉澱池下部設有汙泥濃縮區和汙泥濃縮機,汙泥濃縮機的底部中央最底端設有排泥管,在所述沉澱池上部設有斜管沉澱分離裝置,在斜管沉澱分離裝置上部設有集水槽;在所述全自動加藥裝置內設置內部管路、藥劑投加系統和監測儀表。本實用新型中全自動加藥裝置可以根據循環水系統的水質變化情況自動調整計量泵加藥量,並對循環水系統的水質進行監測。智能綜合水處理沉澱裝置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簡單,管理方便,既實現了無人監視,節約了人力成本,又由於全自動化作業提高了加藥精度,提高了淨化汙水的效率。
【專利說明】智能綜合水處理沉澱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給水處理、汙水處理回用水質淨化處理設施,特別涉及一種智能綜合水處理沉澱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水資源日益貧乏,水汙染日益嚴重,大力提倡汙水處理回用的條件下,經濟高效的水處理混凝反應、淨化技術將會得到廣泛的應用。傳統的水處理澄清一一沉澱水處理設施分別由混合池、反應池、沉澱池,汙泥濃縮池等組成,存在工藝流程長、佔地面積大、自耗水量大、建設費用高等缺點。
[0003]專利申請號為201020531632.8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固液沉降分離器,它主要包括殼體,殼體的兩側壁上分別設有混合液入口和混合液出口,前側壁底部設有固態物料出口甲和固態物料出口乙;所述殼體內部交錯排列有隔板甲、隔板乙和隔板丙,克服上述傳統水處理設施存在的工藝流程長、佔地面積大、自耗水量大、建設費用高的缺點,但是在微渦流水力混合過程中需要通過技術人員不斷測定進水管內的相關參數來調整加藥量,整個過程既要長期安排人員值守,增加人力成本,又因為人力測試不穩定而降低了產品品質。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加藥自動化程度高、運行成本更低、水處理效果好的智能綜合水處理沉澱裝置。
[0005]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一種智能綜合水處理沉澱裝置,包括沉澱池和全自動加藥裝置;
[0007]在所述沉澱池下部設有汙泥濃縮區和汙泥濃縮機,汙泥濃縮機的底部中央最底端設有排泥管,在所述沉澱池上部設有斜管沉澱分離裝置,在斜管沉澱分離裝置上部設有集水槽,在所述沉澱池的左右兩側壁上端分別設有進水管和出水管,所述集水槽與出水管連通;
[0008]所述全自動加藥裝置通過出水中間管連接所述沉澱池的進水管;
[0009]在所述全自動加藥裝置內設置內部管路、藥劑投加系統和監測儀表;所述內部管路兩端與進水口和出水中間管連接,其位於所述進水口、出水中間管相近位置處分別設有的進、出水閥門,在所述進、出水閥門之間順次設有用於探測水質參數的電導率探頭、PH值探頭、ORP探頭和用於添加藥劑的藥劑注射器;所述藥劑投加系統包括安裝固定在所述全自動加藥裝置內的容藥箱、設置在所述容藥箱下端的計量泵、藥劑注射器和加藥控制器,所述容藥箱內設置有藥劑,所述藥劑通過管路與所述計量泵相連接,所述計量泵通過管路與所述藥劑注射器相連接;所述加藥控制器分別與所述監測儀表、計量泵、電導率探頭、PH值探頭、ORP探頭、進、出水閥門相連接。
[0010]進一步的,所述加藥控制器為PLC控制器或PC控制器。[0011]進一步的,所述監測儀表包括電導率儀表、PH值儀表和ORP儀表。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智能綜合水處理沉澱裝置中全自動加藥裝置可以根據循環水系統的水質變化情況自動調整計量泵加藥量,並對循環水系統的水質進行監測。智能綜合水處理沉澱裝置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簡單,管理方便,既實現了無人監視,節約了人力成本,又由於全自動化作業提高了加藥精度,提高了淨化汙水的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智能綜合水處理沉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中:1、沉澱池,2、全自動加藥裝置,3、進水管,4、斜管沉澱分離裝置,5、集水槽,
6、汙泥濃縮區,7、汙泥濃縮機,8、排泥管,9、容藥箱,10、加藥控制器,11、電導率儀表,12、PH值儀表,13、ORP儀表,14、電導率探頭,15、PH值探頭,16、ORP探頭,17、計量泵,18、進水閥門,19、出水閥門,20、藥劑注射器,21、出水中間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5]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圖示與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16]如圖1所示的智能綜合水處理沉澱裝置,包括沉澱池I和全自動加藥裝置2。
[0017]在所述沉澱池I下部設有汙泥濃縮區6和汙泥濃縮機7,汙泥濃縮機7的底部中央最底端設有排泥管8,在所述沉澱池I上部設有斜管沉澱分離裝置4,在斜管沉澱分離裝置4上部設有集水槽5,在所述沉澱池I的左右兩側壁上端分別設有進水管3和出水管,所述集水槽5與出水管連通。通過自動加藥作業後的汙水通過進水管3進入沉澱池1,通過斜管沉澱分離裝置4進行汙泥水分離,分離出的汙泥經汙泥濃縮區6濃縮後,由汙泥濃縮機7和排泥管8排出,淨化後的清水經集水槽5,然後通過出水管流出。
[0018]所述全自動加藥裝置2通過出水中間管21連接所述沉澱池I的進水管3。
[0019]在所述全自動加藥裝置2內設置內部管路、藥劑投加系統和監測儀表;所述內部管路兩端與進水口和出水中間管21連接,其位於所述進水口、出水中間管21相近位置處分別設有的進水閥門18、出水閥門19,在所述進水閥門18、出水閥門19之間順次設有用於探測水質參數的電導率探頭14、PH值探頭15、0RP探頭16和用於添加藥劑的藥劑注射器20 ;所述藥劑投加系統包括安裝固定在所述全自動加藥裝置2內的容藥箱9、設置在所述容藥箱9下端的計量泵17、藥劑注射器20和加藥控制器10,所述容藥箱9內設置有藥劑,所述藥劑通過管路與所述計量泵17相連接,所述計量泵17通過管路與所述藥劑注射器20相連接;所述加藥控制器10分別與所述監測儀表、計量泵17、電導率探頭14、PH值探頭15、0RP探頭16、進水閥門18、出水閥門19相連接。
[0020]全自動加藥裝置2可以根據循環水系統的水質變化情況自動調整計量泵17加藥量,並對循環水系統的水質進行監測。智能綜合水處理沉澱裝置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簡單,管理方便,既實現了無人監視,節約了人力成本,又由於全自動化作業提高了加藥精度,提高了淨化汙水的效率。
[0021]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徵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
[0022]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智能綜合水處理沉澱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沉澱池(I)和全自動加藥裝置(2); 在所述沉澱池(I)下部設有汙泥濃縮區(6)和汙泥濃縮機(7),汙泥濃縮機(7)的底部中央最底端設有排泥管(8),在所述沉澱池(I)上部設有斜管沉澱分離裝置(4),在斜管沉澱分離裝置(4)上部設有集水槽(5),在所述沉澱池(I)的左右兩側壁上端分別設有進水管(3)和出水管,所述集水槽(5)與出水管連通; 所述全自動加藥裝置(2)通過出水中間管(21)連接所述沉澱池(I)的進水管(3); 在所述全自動加藥裝置⑵內設置內部管路、藥劑投加系統和監測儀表;所述內部管路兩端與進水口和出水中間管(21)連接,其位於所述進水口、出水中間管(21)相近位置處分別設有的進、出水閥門(18,19),在所述進、出水閥門(18,19)之間順次設有用於探測水質參數的電導率探頭(14)、PH值探頭(15)、ORP探頭(16)和用於添加藥劑的藥劑注射器(20);所述藥劑投加系統包括安裝固定在所述全自動加藥裝置(2)內的容藥箱(9)、設置在所述容藥箱(9)下端的計量泵(17)、藥劑注射器(20)和加藥控制器(10),所述容藥箱(9)內設置有藥劑,所述藥劑通過管路與所述計量泵(17)相連接,所述計量泵(17)通過管路與所述藥劑注射器(20)相連接;所述加藥控制器(10)分別與所述監測儀表、計量泵(17)、電導率探頭(14)、PH值探頭(15)、ORP探頭(16)、進、出水閥門(18,19)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綜合水處理沉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加藥控制器(10)為PLC控制器或PC控制器。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綜合水處理沉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監測儀表包括電導率儀表(11)、PH值儀表(12)和ORP儀表(13)。
【文檔編號】B01D21/34GK203540145SQ201320709006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1日
【發明者】俞明華, 阮忠強, 陳鳳金 申請人:嘉善綠野環保材料廠(普通合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