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對等網絡的分布式雲數據管理方法及系統與流程
2023-10-17 14:15:02

本發明實施例屬於電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於對等網絡的分布式雲數據管理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各種電子終端的不斷普及,手機、平板電腦、個人計算機等電子終端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和學習工具,人們習慣於將數據保存在電子終端中。由於個人的電子終端存儲容量有限,人們通常會將數據保存在第三方伺服器的存儲空間上(例如網絡雲盤),以擴展現有的存儲空間,從而存儲更多的數據。
然而,將數據保存在第三方伺服器存儲較大的安全隱患,用於的隱私數據有可能會被第三方伺服器運營商竊取或者篡改,非常的不安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基於對等網絡的分布式雲數據管理方法及系統,通過對數據進行加密並將數據分布式的存儲在對等網絡的用戶節點中,可以在實現大數據存儲,以擴展現有存儲空間的同時,有效保證數據的存儲安全。
本發明實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種基於對等網絡的分布式雲數據管理方法,所述對等網絡包括多個用戶節點,所述分布式雲數據管理方法應用於第一用戶節點,所述分布式雲數據管理方法包括:
接收存儲請求,所述存儲請求用於將第一目標數據分布式存儲至所述對等網絡中的用戶節點;
生成與所述第一目標數據對應的第一加密秘鑰,所述第一加密秘鑰包括第一公鑰和第一私鑰;
根據所述第一公鑰加密所述第一目標數據,得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並將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劃分為至少一個加密數據塊;
將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的元數據信息寫入預設元數據存儲區,所述預設元數據存儲區與所述多個用戶節點之間具有預設通信連接關係;
生成與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對應的第一存儲合約,並獲取籤約所述第一存儲合約的所有第二用戶節點的籤約信息,所述第一存儲合約用於定義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的存儲要求和存儲收益;
將所述至少一個加密數據塊分布式存儲於所述所有第二用戶節點,並將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塊的存儲路徑和所述第一存儲合約的籤約信息寫入所述預設元數據存儲區。
本發明實施例另一方面還提供一種基於對等網絡的分布式雲數據管理系統,所述對等網絡包括多個用戶節點,所述分布式雲數據管理系統應用於第一用戶節點,所述分布式雲數據管理系統包括:
人機互動模塊,用於接收存儲請求,所述存儲請求用於將第一目標數據分布式存儲至所述對等網絡中的用戶節點;
秘鑰管理模塊,用於生成與所述第一目標數據對應的第一加密秘鑰,所述第一加密秘鑰包括第一公鑰和第一私鑰;
數據加解密模塊,用於根據所述第一公鑰加密所述第一目標數據,得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並將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劃分為至少一個加密數據塊;
元數據存儲模塊,用於將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的元數據信息寫入預設元數據存儲區,所述預設元數據存儲區與所述多個用戶節點之間具有預設通信連接關係;
合約管理模塊,用於生成與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對應的第一存儲合約,並獲取籤約所述第一存儲合約的所有第二用戶節點的籤約信息,所述第一存儲合約用於定義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的存儲要求和存儲收益;
分布式數據存儲模塊,用於將所述至少一個加密數據塊分布式存儲於所述所有第二用戶節點,並將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塊的存儲路徑和所述第一存儲合約的籤約信息寫入所述預設元數據存儲區。
本發明實施例通過對數據進行加密並將數據分布式的存儲在對等網絡的用戶節點中,可以在實現大數據存儲,以擴展現有存儲空間的同時,有效保證數據的存儲安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基於對等網絡的分布式雲數據管理方法的流程框圖;
圖2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基於對等網絡的分布式雲數據管理方法的流程框圖;
圖3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基於對等網絡的分布式雲數據管理方法的流程框圖;
圖4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基於對等網絡的分布式雲數據管理方法的流程框圖;
圖5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基於對等網絡的分布式雲數據管理方法的流程框圖;
圖6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基於對等網絡的分布式雲數據管理方法的流程框圖;
圖7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基於對等網絡的分布式雲數據管理方法的流程框圖;
圖8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基於對等網絡的分布式雲數據管理系統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的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本發明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及上述附圖中的術語「包括」以及它們任何變形,意圖在於覆蓋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一系列步驟或單元的過程、方法或系統、產品或設備沒有限定於已列出的步驟或單元,而是可選地還包括沒有列出的步驟或單元,或可選地還包括對於這些過程、方法、產品或設備固有的其它步驟或單元。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於區別不同對象,而非用於描述特定順序。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基於對等網絡(Peer to Peer,P2P)的分布式雲數據管理方法,所述對等網絡包括多個用戶節點。
本實施例中,用戶節點具體是指連接至對等網絡中的具有物理存儲功能的客戶端,例如:手機、平板電腦、個人PC客戶端等。第一用戶節點指的是對等網絡中的任一用戶節點,第二用戶節點指的是對等網絡中除了第一用戶節點之外的其他任一用戶節點。對等網絡中的任一用戶節點均可以將數據分布式存儲至其他用戶節點,以實現存儲空間的擴展。
下面以第一用戶節點作為執行主體來詳述所述分布式雲數據管理方法,其包括:
步驟S101:接收存儲請求,所述存儲請求用於將第一目標數據分布式存儲至所述對等網絡中的用戶節點。
在具體應用中,第一目標數據指的是當前用戶需要存儲至對等網絡的數據。步驟S101具體可以由第一用戶節點的人機互動界面來執行,當前用戶通過第一用戶節點的人機互動界面輸入存儲請求,該存儲請求具體可以通過點擊或按壓人機互動界面上的虛擬或實體按鈕來實現,也可以通過文字或語音的方式輸入。
在一個實施例中,步驟S101之前包括:
接收文件選擇指令,選中需要上傳至對等網絡的第一目標數據。
步驟S102:生成與所述第一目標數據對應的第一加密秘鑰,所述第一加密秘鑰包括第一公鑰和第一私鑰。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加密秘鑰具體為基於非對稱加密算法的加密秘鑰,當前用戶通過該第一加密秘鑰的第一公鑰加密的數據只能通過當前用戶設定的第一私鑰解密。
在具體應用中,當用戶需要上傳多個數據至對等網絡保存時,可以分別為每個數據生成對應的加密秘鑰,以實現對每個數據的單獨加密。
步驟S103:根據所述第一公鑰加密所述第一目標數據,得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並將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劃分為至少一個加密數據塊。
在具體應用中,加密數據塊的數據大小和對目標加密數據進行分塊的冗餘度可以根據用戶的需要進行調整。例如,可以將一個數據大小為1000兆(MB)的目標加密數據劃分為10個加密數據塊,每個數據塊的大小為100兆;冗餘度則是指用戶需要對目標加密數據進行備份的數量,例如,若用戶總共需要三個備份(包括目標加密數據本身和複製得到的兩個目標加密數據),則以數據大小為1000兆(MB)的目標加密數據為例,需要分布式保存在整個對等網絡中的目標加密數據的數據大小為1000×3=3000兆,若每份目標加密數據劃分為10個加密數據塊,則分布式保存在整個對等網絡中加密數據塊的個數為10×3=30個。。
步驟S104:將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的元數據信息寫入預設元數據存儲區,所述預設元數據存儲區與所述多個用戶節點之間具有預設通信連接關係。
在具體應用中,元數據(Metadata),又稱中介數據、中繼數據,為描述數據的數據(data about data),主要是描述數據屬性(property)的信息,用來支持如指示存儲位置、歷史數據、資源查找、文件記錄等功能。
在本實施例中,預設元數據存儲區具體是指由對等網絡中的所有用戶節點共同維護的區塊鏈系統。任一連接至對等網絡中的用戶節點均與該區塊鏈系統建立通信連接關係,可以訪問但是沒有權限隨意修改該區塊鏈系統中的數據。
步驟S105:生成與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對應的第一存儲合約,並獲取籤約所述第一存儲合約的所有第二用戶節點的籤約信息,所述第一存儲合約用於定義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的存儲要求和存儲收益。
在具體應用中,存儲合約主要用於通過電子合約的形式定義第二用戶節點存儲第一用戶節點上傳的數據時需要遵守的存儲條件以及可以獲得的存儲收益,存儲條件具體可以包括數據保密協議、數據完整性保護協議等,存儲收益具體可以包括報酬、獎勵等,報酬具體可以是電子貨幣,獎勵具體可以是獎勵第二用戶節點可以免費存儲一定大小的數據至對等網絡。通過設定存儲收益可以使用戶更願意通過其用戶節點保存其他用戶節點上傳的數據。用戶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自行修改存儲合約的存儲條件和存儲收益。
在具體應用中,籤約第一存儲合約具體是指接受該合約所定義的存儲條件和存儲收益,籤約該第一存儲合約所生產的籤約信息將會被保存至所有用戶節點共同維護的區塊鏈系統,即預設元數據存儲區中,第一用戶節點可以通過該區塊鏈系統查看有哪些第二用戶籤署了第一存儲合約,籤約信息也可以同時由第二用戶節點保存在本地用於籤約合約的硬體或軟體模塊中(即下述系統中的合約管理模塊)。
步驟S106:將所述至少一個加密數據塊分布式存儲於所述所有第二用戶節點,並將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塊的存儲路徑和所述第一存儲合約的籤約信息寫入所述預設元數據存儲區。
本實施例通過對數據進行加密並將數據分布式的存儲在對等網絡的用戶節點中,可以在實現大數據存儲擴展現有存儲空間的同時有效保證數據的存儲安全。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當前用戶可以下載其存儲至對等網絡中的數據,本實施例中,以第一目標加密數據為例,來詳述下載第一目標加密數據的過程。
在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中,基於圖1所對應的實施例中的方法步驟,所述分布式雲數據管理方法還可以包括用於對分布式存儲於對等網絡中的數據進行下載、刪除、共享或交易的方法步驟。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具體包括對分布式存儲於對等網絡中的數據進行下載的方法步驟,在本實施例中,圖1所對應的實施例所提供的分布式雲數據管理方法,還包括:
步驟S201:接收下載請求,所述下載請求用於下載分布式存儲於所述對等網絡的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
在具體應用中,步驟S201可以由第一用戶節點的人機互動界面來執行,當前用戶通過第一用戶節點的人機互動界面輸入下載請求。該下載請求具體可以通過點擊或按壓人機互動界面上的虛擬或實體按鈕來實現,也可以通過文字或語音的方式輸入。
在一個實施例中,步驟S201之前包括:
接收文件選擇指令,選中需要從對等網絡下載的第一目標加密數據。
步驟S202:讀取所述預設元數據存儲區中寫入的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的存儲路徑;
步驟S203:下載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塊的存儲路徑所指向的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並將下載操作記錄寫入所述預設元數據存儲區;
步驟S204:獲取所述第一私鑰;
步驟S205:通過所述第一私鑰解密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
本實施例通過下載當前用戶上傳至對等網絡存儲的加密數據並對該加密數據進行解密,使得當前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隨時隨地的從對等網絡下載其存儲的數據。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當前用戶可以刪除其存儲至對等網絡中的數據,本實施例中,以第一目標加密數據為例,來詳述刪除第一目標加密數據的過程。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具體包括對分布式存儲於對等網絡中的數據進行刪除的方法步驟,在本實施例中,圖1所對應的實施例所提供的分布式雲數據管理方法,還包括:
步驟S301:接收刪除請求,所述刪除請求用於刪除分布式存儲於所述對等網絡的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
在具體應用中,步驟S301可以由第一用戶節點的人機互動界面來執行,當前用戶通過第一用戶節點的人機互動界面輸入刪除請求。該刪除請求具體可以通過點擊或按壓人機互動界面上的虛擬或實體按鈕來實現,也可以通過文字或語音的方式輸入。
在一個實施例中,步驟S301之前包括:
接收文件選擇指令,選中需要從對等網絡刪除的第一目標加密數據。
步驟S302:讀取所述預設元數據存儲區中寫入的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塊的存儲路徑;
步驟S303:刪除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的存儲路徑所指向的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並將刪除操作記錄寫入所述預設元數據存儲區。
本實施例通過刪除當前用戶上傳至對等網絡存儲的加密數據,使得當前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隨時隨地的從對等網絡刪除其存儲的數據。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當前用戶可以將其存儲至對等網絡中的數據共享給其他用戶,也可以獲取其他用戶共享至對等網絡中的數據,本實施例中,以第一目標加密數據為例,來詳述共享第一目標加密數據給第二用戶節點的過程。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具體包括將分布式存儲於對等網絡中的數據共享給其他用戶的方法步驟,在本實施例中,圖1所對應的實施例所提供的分布式雲數據管理方法,還包括:
步驟S401:接收所述第二用戶節點發送的第一共享請求,所述第一共享請求用於將分布式存儲於所述對等網絡的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共享給所述第二用戶節點。
在具體應用中,步驟S401可以由第一用戶節點的人機互動界面來執行,當接收到第一共享請求時,第一用戶節點的人機互動界面顯示該第一共享請求,當前用戶可以通過點擊或按壓人機互動界面上的虛擬或實體按鈕來響應所述第一共享請求,也可以通過文字或語音的方式輸入的方式響應。
在一個實施例中,步驟401之前包括:
接收文件選擇指令,選中需要對等網絡中共享給第二用戶節點的第一目標加密數據。
步驟S402:若響應所述第一共享請求,獲取所述第二用戶節點發送的第二公鑰;
步驟S403:通過所述第二公鑰加密所述第一加密秘鑰並發送給所述第二用戶節點。
本實施例通過共享當前用戶上傳至對等網絡存儲的加密數據給其他用戶,使得當前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隨時隨地的共享其存儲的數據。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當前用戶可以獲取其他用戶共享至對等網絡中的數據,本實施例中,以第二用戶節點共享至對等網絡的第二目標加密數據為例,來詳述獲取第二用戶節點共享的第二目標加密數據的過程。
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具體包括獲取其他用戶共享至分布式存儲於對等網絡中的數據的方法步驟在本實施例中,圖1所對應的實施例所提供的分布式雲數據管理方法,還包括:
步驟S501:向所述第二用戶節點發送第二共享請求,所述第二共享請求用於獲取所述第二用戶節點分布式存儲於所述對等網絡的第二目標加密數據。
在具體應用中,步驟S501可以由第一用戶節點的人機互動界面來執行,當前用戶通過第一用戶節點的人機互動界面輸入第二共享請求並發送給第二用戶節點。該第二共享請求具體可以通過點擊或按壓人機互動界面上的虛擬或實體按鈕來輸入,也可以通過文字或語音的方式輸入。
在一個實施例中,步驟501之前包括:
接收文件選擇指令,選中需要獲取的第二用戶節點共享至對等網絡中的第二目標加密數據。
步驟S502:若檢測到所述第二用戶節點響應所述第二共享請求,則下載所述第二目標加密數據;
步驟S503:向所述第二用戶節點發送所述第一公鑰,並獲取所述第二用戶節點反饋的通過所述第一公鑰加密的第二加密秘鑰,所述第二加密秘鑰包括第二公鑰和第二私鑰;
步驟S504:通過所述第一私鑰解密所述第二加密秘鑰,並根據所述第二私鑰解密所述第二目標加密數據。
本實施例通過獲取其他用戶上傳至對等網絡存儲的加密數據,使得當前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隨時隨地的獲取其他用戶共享至對等網絡中的數據。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當前用戶可以將其上傳至對等網絡中的數據,作為交易對象來與其他用戶進行交易,本實施例中,以第一目標加密數據為例,來詳述交易第一目標加密數據過程。
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具體包括以分布式存儲於對等網絡中的數據作為交易對象與其他用戶進行交易的方法步驟,在本實施例中,圖1所對應的實施例所提供的分布式雲數據管理方法,還包括:
步驟S601:接收所述第二用戶節點發送的第一交易請求,所述第一交易請求用於將分布式存儲於所述對等網絡的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作為交易對象與所述第二用戶節點進行交易。
在具體應用中,步驟S601可以由第一用戶節點的人機互動界面來執行,當接收到第一共享請求時,第一用戶節點的人機互動界面顯示該第一交易請求,當前用戶可以通過點擊或按壓人機互動界面上的虛擬或實體按鈕來響應所述第一交易請求,也可以通過文字或語音的方式輸入的方式響應。
在一個實施例中,步驟601之前包括:
接收文件選擇指令,選中需要與第二用戶節點進行交易的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
步驟S602:若響應所述第一交易請求,則生成與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對應的第一交易合約,並將所述第一交易合約的合約信息寫入所述預設元數據存儲區,所述第一交易合約用於定義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的交易條件;
步驟S603:獲取所述第二用戶節點發送的第二公鑰;
步驟S604:通過所述第二公鑰加密所述第一加密秘鑰並發送給所述第二用戶節點。
在具體應用中,通過第二公鑰加密第一加密秘鑰,使得只有第二用戶節點的用戶只能通過與第二公鑰對應的第二私鑰解密第一加密秘鑰,而其他用戶無法解密得到第一加密秘鑰,從而保證只有第二用戶節點的用戶可以通過第一加密秘鑰解密第一目標加密文件。
本實施例通過與其他用戶進行數據交易,使得當前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隨時隨地的將其共享至對等網絡中的數據作為交易對象與其他用戶進行交易。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當前用戶可以針對其他用戶上傳至對等網絡中作為交易對象的數據與其他用戶進行交易,本實施例中,以第二用戶節點上傳至對等網絡的第二目標加密數據為例,來詳述交易第二目標加密數據過程。
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具體包括以其他用戶分布式存儲於對等網絡中的數據作為交易對象與其他用戶進行交易的方法步驟,在本實施例中,圖1所對應的實施例所提供的分布式雲數據管理方法,還包括:
步驟S701:向所述第二用戶節點發送第二交易請求,所述第二交易請求用於與所述第二用戶節點進行交易以獲取第二目標加密數據;
在具體應用中,步驟S701可以由第一用戶節點的人機互動界面來執行,當前用戶通過第一用戶節點的人機互動界面輸入第二交易請求並發送給第二用戶節點。該第二交易請求具體可以通過點擊或按壓人機互動界面上的虛擬或實體按鈕來輸入,也可以通過文字或語音的方式輸入。
在一個實施例中,步驟701之前包括:
接收文件選擇指令,選中需要與第二用戶節點進行交易的第二目標加密數據。
步驟S702:若檢測到所述第二用戶節點響應所述第二交易請求,則下載所述第二目標加密數據;
步驟S703:向所述第二用戶節點發送所述第一公鑰,並獲取所述第二用戶節點反饋的通過所述第一公鑰加密的第二加密秘鑰,所述第二加密秘鑰包括第二公鑰和第二私鑰;
步驟S704:通過所述第一私鑰解密所述第二加密秘鑰,並通過所述第二私鑰解密所述第二目標加密數據;
步驟S705:從所述預設元數據存儲區獲取所述第二交易合約的合約信息,按照所述第二交易合約的合約信息所定義的交易條件執行所述第二交易合約。
在具體應用中,上傳至對等網絡進行交易的數據的交易原理都是一樣的,因此,預設元數據存儲區存儲有所述第二目標加密數據對應的第二交易合約,所述第二交易合約用於定義所述第二目標加密數據的交易條件。
本實施例通過與其他用戶進行數據交易,使得當前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隨時隨地的將其它用戶共享至對等網絡中的數據作為交易對象與其他用戶進行交易。
如圖8所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基於對等網絡的分布式雲數據管理系統100,用於執行圖1所對應的實施例中的方法步驟。該分布式雲數據管理系統100應用於第一用戶節點,其包括:
人機互動模塊101,用於接收存儲請求,所述存儲請求用於將第一目標數據分布式存儲至所述對等網絡中的用戶節點;
秘鑰管理模塊102,用於生成與所述第一目標數據對應的第一加密秘鑰,所述第一加密秘鑰包括第一公鑰和第一私鑰;
數據加解密模塊103,用於根據所述第一公鑰加密所述第一目標數據,得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並將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劃分為至少一個加密數據塊;
元數據存儲模塊104,用於將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的元數據信息寫入預設元數據存儲區,所述預設元數據存儲區與所述多個用戶節點之間具有預設通信連接關係;
合約管理模塊105,用於生成與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對應的第一存儲合約,並獲取籤約所述第一存儲合約的所有第二用戶節點的籤約信息,所述第一存儲合約用於定義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的存儲要求和存儲收益;
分布式數據存儲模塊106,用於將所述至少一個加密數據塊分布式存儲於所述所有第二用戶節點,並將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塊的存儲路徑和所述第一存儲合約的籤約信息寫入所述預設元數據存儲區。
在具體應用中,用戶節點具體是指的連接至對等網絡中的具有物理存儲功能的客戶端,例如:手機、平板電腦、個人PC客戶端等。人機互動模塊101具體可以包括觸控顯示屏或鍵盤。
本實施例通過對數據進行加密並將數據分布式的存儲在對等網絡的用戶節點中,可以在實現大數據存儲擴展現有存儲空間的同時有效保證數據的存儲安全。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圖8所示的分布式雲數據管理系統100還可以用於執行圖2~7所對應的實施例中的方法步驟。
當分布式雲數據管理系統100用於執行圖2所對應的實施例中的方法步驟時:
人機互動模塊101用於接收下載請求,所述下載請求用於下載分布式存儲於所述對等網絡的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
元數據存儲模塊104用於讀取所述預設元數據存儲區中寫入的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的存儲路徑;
分布式數據存儲模塊106用於下載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塊的存儲路徑所指向的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並將下載操作記錄寫入所述預設元數據存儲區;
秘鑰管理模塊102用於獲取所述第一私鑰;
數據加解密模塊103用於通過所述第一私鑰解密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
當分布式雲數據管理系統100用於執行圖3所對應的實施例中的方法步驟時:
人機互動模塊101用於接收刪除請求,所述刪除請求用於刪除分布式存儲於所述對等網絡的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
元數據存儲模塊104用於讀取所述預設元數據存儲區中寫入的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塊的存儲路徑;
分布式數據存儲模塊106用於刪除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的存儲路徑所指向的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並將刪除操作記錄寫入所述預設元數據存儲區。
當分布式雲數據管理系統100用於執行圖4所對應的實施例中的方法步驟時:
人機互動模塊101用於接收所述第二用戶節點發送的第一共享請求,所述第一共享請求用於將分布式存儲於所述對等網絡的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共享給所述第二用戶節點;
秘鑰管理模塊102用於若響應所述第一共享請求,則獲取所述第二用戶節點發送的第二公鑰;
數據加解密模塊103用於通過所述第二公鑰加密所述第一加密秘鑰並發送給所述第二用戶節點。
當分布式雲數據管理系統100用於執行圖5所對應的實施例中的方法步驟時:
人機互動模塊101用於向所述第二用戶節點發送第二共享請求,所述第二共享請求用於獲取所述第二用戶節點分布式存儲於所述對等網絡的第二目標加密數據;
分布式數據存儲模塊106用於若檢測到所述第二用戶節點響應所述第二共享請求,則下載所述第二目標加密數據;
秘鑰管理模塊102用於向所述第二用戶節點發送所述第一公鑰,並獲取所述第二用戶節點反饋的通過所述第一公鑰加密的第二加密秘鑰,所述第二加密秘鑰包括第二公鑰和第二私鑰;
數據加解密模塊103用於通過所述第一私鑰解密所述第二加密秘鑰,並根據所述第二私鑰解密所述第二目標加密數據。
當分布式雲數據管理系統100用於執行圖6所對應的實施例中的方法步驟時:
人機互動模塊101用於接收所述第二用戶節點發送的第一交易請求,所述第一交易請求用於將分布式存儲於所述對等網絡的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作為交易對象與所述第二用戶節點進行交易;
合約管理模塊105用於若響應所述第一交易請求,則生成與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對應的第一交易合約,並將所述第一交易合約的合約信息寫入所述預設元數據存儲區,所述第一交易合約用於定義所述第一目標加密數據的交易條件;
秘鑰管理模塊102用於獲取所述第二用戶節點發送的第二公鑰;
數據加解密模塊103用於通過所述第二公鑰加密所述第一加密秘鑰並發送給所述第二用戶節點。
當分布式雲數據管理系統100用於執行圖7所對應的實施例中的方法步驟時:
人機互動模塊101用於向所述第二用戶節點發送第二交易請求,所述第二交易請求用於與所述第二用戶節點進行交易以獲取第二目標加密數據;
分布式數據存儲模塊106還用於若檢測到所述第二用戶節點響應所述第二交易請求,則下載所述第二目標加密數據;
秘鑰管理模塊102用於若檢測到所述第二用戶節點響應所述第二交易請求,則向所述第二用戶節點發送所述第一公鑰,並獲取所述第二用戶節點反饋的通過所述第一公鑰加密的第二加密秘鑰,所述第二加密秘鑰包括第二公鑰和第二私鑰;
數據加解密模塊103用於通過所述第一私鑰解密所述第二加密秘鑰,並通過所述第二私鑰解密所述第二目標加密數據;
合約管理模塊105用於從所述預設元數據存儲區獲取所述第二交易合約的合約信息,按照所述第二交易合約的合約信息所定義的交易條件執行所述第二交易合約。
本發明所有實施例中的模塊,可以通過通用集成電路,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或通過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專用集成電路)來實現。
本發明中的所有用戶節點均具有相同的工作原理和結構。
本發明實施例方法中的步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順序調整、合併和刪減。
本發明實施例裝置中的模塊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合併、劃分和刪減。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實現上述實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過電腦程式來指令相關的硬體來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儲於一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該程序在執行時,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實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儲介質可為磁碟、光碟、只讀存儲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或隨機存儲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