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冶金棒材毛坯產品一模多孔成型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23:03:44 3

本發明涉及一種粉末冶金產品的成型模具,具體是粉末冶金棒材毛坯產品一模多孔成型模具。
背景技術:
目前,在生產粉末冶金產品時,對於長徑比大於8:1的棒材毛坯,一般採用擠壓成型(混合料在塑流狀態下加壓,通過擠壓嘴而成型)。對於長徑比小於8:1的棒材毛坯,擠壓和模壓成型都在採用,但通過生產實踐發現,擠壓成型的產品要通過「壓制—外圓打磨—切斷—平頭」等工序來實現,工序繁多,而且投入產出率及生產效率低下,粉末廢料損失大、粉末流動不均勻,導致產品局部緻密性差,擠壓速度低,輔助時間長、模具損耗大,成本高且每件長度尺寸和直徑尺寸一致性較差。而使用模壓成型方式壓制棒材(將混合料裝在鋼製壓模內通過模衝對粉末加壓,卸壓後,壓坯從陰模內壓出),壓製成型的產品,局部密度均勻,強度好,每件產品長度尺寸和直徑尺寸互差小,模具使用壽命長。但模壓成型模具為一模一孔結構(即上下衝頭採用焊合金或全鋼的單一整體結構),上、下衝與陰模間的一個壓制過程完成,由下衝從陰模模腔中推送出一件產品,壓制效率低。
由於受15T和20T DORST壓機模具架尺寸的限制,對於長徑比大於8:1的棒材產品,無法實現產品的正常壓制。在200T DORST大型壓機上要實現長徑比大於8:1的棒材產品的正常壓制,需要一套多孔模具的支撐,但一模多孔的模具在粉末冶金行業至今仍是空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操作簡單、運行可靠,適合棒材毛坯產品大 規模生產的粉末冶金棒材毛坯產品一模多孔成型模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粉末冶金棒材毛坯產品一模多孔成型模具,包括陰模、上衝、下衝和底座;陰模由模腔和鋼套組成,模腔與鋼套過盈配合;上衝和下衝採用組合分體結構;上衝由上衝頭、上壓蓋和上基座組成;下衝由下衝頭、下壓蓋和下基座組成;上壓蓋和下壓蓋的頂面有沉臺孔,中部有長方通孔,底部有方通槽;上衝頭和下衝頭分別通過長方通孔與上壓蓋和下壓蓋間隙配合;上衝頭的上端和下衝頭的下端分別與上基座和下基座連接;陰模設置上衝與下衝之間;上衝頭的下端和下衝頭的上端設置在陰模的模腔中;下衝與底座緊固聯接。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實現雙向壓制的一模多孔模具。採用上壓蓋、下壓蓋和多件上衝頭和下衝頭,用螺釘緊固聯接,固定在其相應連接的基座和底座上,然後裝配到200T DORST壓機各連接部位,進行棒材毛坯產品的壓制。上衝頭和下衝頭採用組合分體結構。陰模設置上衝與下衝之間,通過壓機連接件固定在壓機中部。下衝與壓機下底板通過T形螺栓固定。上衝與壓機上頂板通過T形螺栓固定。由於模具為一模多孔,在一個壓制過程結束後,由下衝頭從陰模模腔中推送出多件產品,有效的提高了生產效率。
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陰模的鋼套與模腔的過盈配合量為0.24~0.28。在此過盈配合量內鋼套與模腔的配合更好。
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的上衝頭底部有通槽。由於上衝頭在壓制過程結束後,要退出陰模模腔,為保證上衝頭的滑動面與上基座接觸平面垂直度,在上衝頭底部加工一通槽,以免接觸面過大,影響垂直度,使上衝頭無法在第二次壓制動作中順利進入陰模模腔。
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的上衝頭和下衝頭的底部有臺階;上壓蓋和下壓蓋 有臺階;上衝頭底部臺階高於上壓蓋臺階0.05~0.1;下衝頭底部臺階低於下壓蓋臺階0.10~0.15。由於在壓制過程中,上衝頭不允許有晃動,因此要求上衝頭與上壓蓋,四個上一衝(2)底部臺階h4應高於上壓蓋(3)h臺階處0.05~0.1(見附圖4、5);與上壓蓋(3)裝配好後,然後
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的上衝頭和下衝頭分別至少有4件,每件高度互差±0.01,頂槽高度通過線切割加工控制在±0.02。本發明的一模多孔模具,選取一模四孔,所以上衝頭和下衝頭分別有4件,每件的高度應等高,互差應在上述控制範圍內。
更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的上衝頭與下衝頭等高,且能夠互換。由於衝頭滑動面與陰模模腔配合段需採用座標磨加工,如果衝頭無互換性,則衝頭成型區域只要有一個衝頭斷裂或者壓缺,整個衝頭報廢,模具消耗過高,由於上衝頭和下衝頭可以互換,不僅維修更換迅速,而且降低了製作成本。
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的上壓蓋和下壓蓋頂面的沉臺孔至少有4個,中部長方通孔至少有4個。由於上衝頭和下衝頭有4件,上衝頭和下衝頭是分別通過長方通孔與上壓蓋和下壓蓋間隙配合的,所以上壓蓋和下壓蓋頂面的沉臺孔、中部長方通孔有4個。上衝頭和下衝頭與上壓蓋和下壓蓋間隙配合是採用方孔定位,限制上衝頭和下衝頭在X向和Y向的自由度,由上壓蓋和下壓蓋控制上衝頭和下衝頭的壓制重心。
更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的上衝頭底部和上壓蓋有臺階,上衝頭底部臺階高於上壓蓋臺階0.05~0.1;上衝頭與上壓蓋長方通孔配合段公差為0~+0.02,上衝頭與上壓蓋長方通孔的配合間隙為0.01~0.03。由於在壓制過程中,上衝頭不允許有晃動,因此要求上衝頭與上壓蓋的配合公差和配合間隙控制在上述範圍內。
更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的下衝頭底部和下壓蓋有臺階;下衝頭底部臺階低於下壓蓋臺階0.10~0.15。下衝頭與下壓蓋的長方通孔的配合段公差為0~+0.02,下衝頭與下壓蓋長方通孔的配合間隙為0.08~0.1。在壓制過程中,為保證裝模的可靠性,可以允許下衝頭有少許鬆動,因此要求下衝頭與下壓蓋的配合公差和配合間隙控制在上述範圍內。
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底座的頂面和中部有通孔。頂面通孔用來連接下衝頭和壓機,中部通孔為減少底座重量。
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的上衝頭和下衝頭在陰模模腔的非成型區域倒角1.5×45°。為保障操作的安全性,非成型區域需倒角1.5×45°。
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的上衝頭和下衝頭在陰模模腔的成型區域為反R過渡。即在上衝頭與下衝頭的成型頂槽採用反R過渡,以保證壓制時上衝頭與下衝頭的壓制強度,避免壓制過程中產品出現裂紋和分層的現象。
本發明的效果在於:解決了長徑比大於8:1的棒材毛坯在擠壓成型方面的缺陷,實現了在200T大型壓機上一次成功雙向壓製出多根棒材毛坯產品,提高了生產效率。可採用不同牌號的混合料,壓製出強度高、尺寸互差小、磨削餘量控制好的棒材毛坯產品,提高了產品的耐用度,產品尺寸的一致性及緻密性好,減少了成品磨削率。由於上衝頭與下衝頭可互換,降低了製作成本,且使維修更換更加迅速。本發明操作簡單、運行可靠,適合粉末冶金棒材毛坯產品的大規模生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陰模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上衝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俯視圖。
圖5是本發明上壓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的俯視圖。
圖7是本發明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7的俯視圖。
圖中:1、陰模;2、上衝頭;3、上壓蓋;4、上基座;5、下衝頭;6、下壓蓋;7、下基座;8、通孔;9、底座;10、模腔;11、鋼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在本實施方式中本發明的模具以一模四孔為例。
本發明的成型部件採用分體組合結構,通過上、下壓蓋的長方通孔作為裝配定位孔,與基座通過內六角圓柱頭螺釘緊固聯接,組合成上、下衝,根據粉末冶金壓製機理,實現雙向壓製成型。
如圖1~圖8所示,本發明包括陰模1、上衝、下衝和底座9。
陰模1由模腔10和鋼套11組成,鋼套11與模腔10過盈配合,過盈配合量為0.24~0.28。因陰模1過重,為便於操作,在其端面加工螺紋吊裝孔,為減重,在其底面加工有空刀孔。
上衝和下衝採用組合分體結構:上衝由上衝頭2、上壓蓋3和上基座4組成;下衝由下衝頭5、下壓蓋6和下基座7組成。上衝頭2和下衝頭5是壓製成型的主要部件,分別有4件,每件高度互差±0.01,頂槽高度通過線切割加工控制在±0.02。上衝頭2的下端和下衝頭5的上端設置在陰模1的模腔10中,上衝頭2的上端和下衝頭5的下端分別與上基座4和下基座7連接。上壓蓋3和下壓蓋6的頂面有4個沉臺孔,中部有4個長方通孔,底部有方通槽。上衝頭2 和下衝頭5分別通過長方通孔與上壓蓋3和下壓蓋6採用方孔定位間隙配合,以限制上衝頭2和下衝頭5在X向和Y向的自由度,由上壓蓋3和下壓蓋6控制上衝頭2和下衝頭5的壓制重心。上壓蓋3與上基座4主要起連接上衝頭2的作用;下壓蓋6與下基座7主要起連接下衝頭5的作用。為減少上衝和下衝的重量,上基座4和下基座7在保證強度的情況下,底部加工有盲孔。上衝頭2與上壓蓋3和下衝頭5與下壓蓋6長方通孔的配合段公差為0~+0.02,上衝頭2與上壓蓋3長方通孔的配合間隙為0.01~0.03,上衝頭2的底部臺階高於上壓蓋3臺階0.05~0.1。下衝頭5與下壓蓋6長方通孔的配合間隙為0.08~0.1,下衝頭5底部臺階低於下壓蓋6臺階0.10~0.15。上衝頭2與上壓蓋3裝配好後與上基座4通過內六角圓柱頭螺釘和止松墊圈緊固聯接。下衝頭5與下壓蓋6裝配好後與下基座7通過內六角圓柱頭螺釘和止松墊圈緊固聯接。為保障操作的安全性,上衝頭2和下衝頭5在陰模1的模腔10的非成型區域需倒角1.5×45°。上衝頭2和下衝頭5在陰模1的模腔10的成型區域為反R過渡。即在上衝頭2和下衝頭5的成型頂槽採用反R過渡,以保證壓制時上衝頭2與下衝頭5的壓制強度,避免壓制過程中產品出現裂紋和分層現象。
底座9與下衝緊固聯接。底座9的頂面有4個通孔8,通過內六角圓柱頭螺釘和止松墊圈與下衝頭5緊固聯接,為減少重量,底座9的中部加工有通孔。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將本發明與200T大型壓機連接,陰模1回復到裝料位置,模腔10進入裝料狀態,將原料填入模腔10,上衝頭2下降並進入模腔10一小段距離(無頂壓),上衝頭2和陰模1同步下降完成壓制行程。陰模1停止下降;若有頂壓時,上衝頭2繼續下壓一小段,完成頂壓行程。若無頂壓時,上衝頭2不再下降。無預負荷時,陰模1下拉,壓坯開始從模腔10脫出的同時上衝頭2抬起離開壓坯;若有預負荷時,陰模1下拉,壓坯從模腔10脫出,上 衝頭壓在壓坯上直至完全脫出模腔10後,上衝頭2才離開壓坯,陰模1復位。在整個壓制過程中,下衝頭5固定不動。通過模具各部件相互之間的壓制動作,將粉末冶金混合料壓製成具有一定形狀和尺寸,一定密度和強度的粉末冶金棒材毛坯產品。
本發明解決了長徑比大於8:1的棒材毛坯在擠壓成型方面的缺陷,實現了在大型壓機一次性壓製出多根棒材產品,提高了生產效率。壓製出來的毛坯各部位密度均勻,產品尺寸的一致性和緻密性好,減少了成品磨削率。半成品磨削餘量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刀具的耐用度。由於上衝頭與下衝頭可互換,降低了製作成本,且使維修更換更加迅速。本發明可生產一模多孔板材、一模多孔管材、一模多孔合金球齒等,對於一些尺寸小的產品也可以在15T、20T、50T等DORST壓機上進行一模多孔粉末冶金產品的壓制。本發明的一模多孔模具結構簡單、運行可靠,製造成本低。
以上所述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