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制動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17:16:24 1
專利名稱:自行車制動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自行車的制動裝置,該裝置是一種楔入式機構共同與橡膠剎車塊組合成剎車制動裝置。自行車制動裝置,包括安裝在自行車把手上的剎車手柄,位於車手柄和安裝了橡膠剎車塊的叉形牽引架或鉗形閘架之間的由槓桿、連杆或鋼絲繩組成的力傳遞機構,和鬆開剎車手柄後使叉形牽引架或鉗形閘架復位的機構,當剎車制動時,剎車力通過力傳遞機構傳到叉形牽引架或鉗形閘架上使安在其上的橡膠剎車塊沿徑向或從車輪鋼圈兩側壓緊車輪鋼圈從而實現制動,現有的剎車制動器僅僅是通過傳力機構,使橡膠剎車塊與自行車輪鋼圈摩擦,從而達到剎車的目的,這種結構控制的剎車效果與手對閘把的握力大小有直接的關係。因此存在著剎車費力、剎車靈敏度不高等問題。本人在中國專利申請號為88108088.8提出了一種滾子爬坡原理的制動裝置設計,可以達到提高剎車靈敏度的目的,但這種結構存在於鉗形閘上結構不夠緊湊影響美觀的不足之處。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剎車塊盒帶有一面定位,而另一面是可作楔式滑移的自行車制動裝置。這種制動裝置可達到操作省力、剎車靈敏度高又體積較小可以廣泛用於鉗形閘和普通叉形牽引閘的制動系統中,尤其適合用於鉗形閘上。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楔形狀的橡膠剎車塊安裝在一個構成燕尾形的剎車塊盒內,而燕尾形剎車塊盒又裝入一個可以在其內滑動的燕尾槽形的剎車滑道盒內,而剎車滑道盒則固定安裝在鉗形閘架或叉形牽引架上。所說的鉗形閘架的剎車滑道盒安裝平面沿車輪轉動方向和鋼圈的剎車工作面成一夾角,即安裝後的剎車滑道底面沿車輪轉動方向向鋼圈接近成一楔角,這樣剎車時當橡膠剎車塊與鋼圈接觸後,由於它們之間的摩擦力,使橡膠剎車塊和燕尾形剎車塊盒與車輪一起沿轉動方向運動一小段距離,在此運動過程中,由於剎車滑道盒對於車輪鋼圈具有一楔角的作用,使所述剎車塊盒及橡膠剎車塊在隨車輪周向運動的同時,沿側向或徑向近一步壓緊自行車鋼圈,從而近一步增大制動力,使車輪迅速制動,而當鬆開手閘則這種楔入式剎車機構靠彈簧自行復位。
附
圖1是楔入式自行車制動裝置整體結構及安裝示意圖。該圖為摘要附圖。
附圖2是楔入式機構的鉗形閘的側視圖附圖3是楔入式剎車機構的橫剖面結構示意圖附圖4是燕尾形剎車塊盒的軸側示意圖附圖5是楔形狀橡膠剎車塊軸側示意圖附圖6是鉗形閘用的剎車滑道盒軸側示意圖附圖7是鉗形閘架抗扭支撐示意圖附圖8是楔入式機構的鉗形閘架俯視示意圖附圖9是楔入式自行制動裝置在普通牽引閘上應用的安裝示意圖附
圖10是附圖9的俯視圖附
圖11是減磨墊片示意圖附
圖12是用於牽引閘的剎車滑道盒結構軸側示意圖從
圖1可以看出楔形橡膠剎車塊1是裝在燕尾狀剎車塊盒2內,而燕尾狀剎車塊盒又裝入可在其內滑動的燕尾槽形的剎車滑道盒3內,而剎車滑道盒則用螺栓6固定安裝在鉗形閘架5(8)上,為了使鉗形閘能承受大的剎車力,在剎車滑道盒3和鉗形閘架5(8)之間還裝有閘架抗扭支撐4。鉗形閘架由螺栓7安裝在自行車叉架的橫檔15上,圖中10是示意自行車鋼圈,箭頭表示車輪運動方向,序號11是傳統的閘線,9是閘線調節螺釘,12是閘線緊固螺絲。從
圖1也明顯地看出,剎車塊1不制動時保持在相對車輪轉動的上遊方向剎車滑道盒的一端起始位置,剎車滑道盒相對於鉗形閘架閘塊安裝螺孔17(實際是可調長孔)是偏置的,其偏置量最好等於滑道有效楔滑長度的一半。
從圖2可以看出非制動狀態時閘架抗扭支撐應和自行車後叉架13之間有一間隙A,一般可以在2-3毫米。在緊急制動時,抗扭支撐將抵住叉架13上,可防止閘架扭壞,也提高了剎車可靠性,圖中16是傳統的閘架復位簧。
從圖3可以看出安裝楔形橡膠塊1的剎車塊盒2的背面有一個裝復位拉簧18的長槽,復位拉簧的一端鉤在剎車塊盒上的小孔20上,另一端則鉤在滑道盒3上的拉簧孔19上,使剎車塊盒非制動狀態時保持在起始的定位端。圖中8是剎車塊盒在剎車滑道盒中的有效滑動距離。箭頭a是車輪轉動方向,箭頭b是剎車塊的運動方向。圖中可以看出安裝螺絲的中心線對於滑道盒長度方向是偏置的,其偏置量最好是剎車塊盒有效滑動距離的一半。圖中序號14是非金屬的減磨墊片。為了保持本機的靈敏,使用中宜適當潤滑。
從圖4可以看出剎車塊盒2由側邊22對應包容橡膠剎車塊而構成燕尾形狀,其燕尾的夾角θ在30°-45°之間,在剎車塊盒的背面衝壓有裝拉簧的凹形長槽21,在前端槽底有拉簧的小孔20。
從圖5可以看出楔形橡膠剎車塊1的背部有供剎車塊盒包容的燕尾形基礎形狀23,而且背面還有容納剎車塊盒上衝壓凹槽21出現向裡的凸脊而預製的長槽24。圖中α即楔角在10°-20°之間。
從圖6可以看出剎車滑道盒3,其兩側邊25是用於包容燕尾形剎車塊盒的使其成為既可使剎車塊盒滑動,又使剎車塊盒不脫落的燕尾槽形滑道。在剎車滑道盒的偏中部有一個向外凸緣,從內部看是一個沉螺釘頭的凹槽27,中間有螺孔26,在相對偏置螺孔的滑道較長的一端。在靠凹槽頭部有鉤拉簧的小孔19。
從圖7可以看出閘架抗扭支撐4上有安裝調節長孔28,其折彎的角β應是90°減楔角α,因此β角在70°-80°之間。
從圖8可以看出用楔入式機構的鉗形閘架5(8)其特徵是安裝剎車塊的耳子的內平面29必須和車輪鋼圈側面構成一個和橡膠剎車塊相同的楔角α。
從圖9可以看出,楔入式機構在普通牽引閘上通過滑道盒30上側面的耳柄37和螺栓32緊固在牽引叉架31上,而耳柄37在滑道盒上是朝車輪運動的下遊方向偏置的,其偏置量最好為剎車塊盒有效楔滑量的一半。在非制動狀態剎車塊盒2受拉簧18的作用保持在剎車滑道盒的起始端(參看圖3)。圖中34是示意自行車輪緣,剎車引導掛耳33用螺絲39卡固在自行車後叉架40上。圖中35是自行車原有的牽引環,序號34表示自行車輪緣,箭頭表示為車輪運轉方向,序號36是剎車引導柱。
從
圖10可看出剎車滑道盒30上的耳柄向外折有一定角度,其目的是要求使剎車塊1的摩擦工作面和輪緣剎車工作面基本平行。兩個引導柱36形成的夾角λ取決於輪緣34的形狀,λ角一般在35°-45°之間。
從
圖11可以看出牽引閘用的剎車滑道盒30和鉗形閘上用的滑道盒所不同的是它沒有凹槽27,但它的側面多了安裝耳柄37,序號38是掛拉簧的小孔。牽引閘上用的剎車滑道盒由於耳柄安裝方向的關係還分左右兩種。側邊41包容成燕尾槽滑道的要求和圖6中所述一樣。
從圖4可以看出減磨墊片上有拉簧活動的長槽42。
實施例
圖1和圖2表示鉗形閘上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楔入式自行車制動裝置的最佳實施例,可以分析,當操作手閘力由閘線傳至剎車塊接觸自行車鋼圈雖是效率遞減,但由於是輕負荷,用力感覺較小,而剎車時剎車塊接觸自行車輪緣,產生摩擦,自行車輪轉動的部分動能使剎車塊連同剎車塊盒在剎車滑道盒內作楔入式滑移,可以產生很大的剎車力,但這種力反饋到手上也是效率遞減而變得較小故有剎車省力的收益,並提高了剎車靈敏度,還由於閘架抗扭支撐的作用,使鉗形閘從而克服了只能適應較小剎車力的不足之處。
第二個實施例如圖9、
圖10表達的楔入式制動裝置用於普通叉形牽引閘的情形,叉形閘架31可以完全和傳統的閘架相同,謹以本技術更換傳統的剎車塊即可達到優越的制動功能。
權利要求1.一種自行車制動裝置,包括安裝在自行車把手上的剎車手柄,位於剎車手柄和安裝了橡膠剎車塊的叉形牽引架或鉗形閘架之間的由槓桿、連杆或鋼絲繩組成的力傳遞機構,和鬆開剎車手柄後使叉形牽引架或鉗形閘架復位的機構,當剎車制動時,剎車力通過傳遞機構傳到叉形牽引架或鉗形閘架上使安在其上的橡膠剎車塊沿徑向或從車輪鋼圈兩側壓緊車輪鋼圈從而實現制動,其特徵在於,所說的橡膠剎車塊是楔形狀的,它安裝在一個燕尾形剎車塊盒室內,燕尾形剎車塊盒是裝入一個可在其內滑動的燕尾槽形的剎車滑道盒內,而剎車滑道盒則固定安裝在鉗形閘架或叉形牽引閘架上,所說的鉗形閘架的剎車滑道盒安裝平面沿車輪轉動方向和鋼圈剎車工作面成一夾角,即安裝後的剎車滑道盒滑道底面沿車輪轉動方向向鋼圈接近成一楔角,而橡膠剎車塊工作面保持和車輪鋼圈的剎車工作面平行,這樣剎車時當橡膠剎車塊與鋼圈接觸後,由於它們之間的摩擦力,使橡膠剎車塊和燕尾形剎車塊盒與車輪一起沿轉動方向運動一小段距離,在此運動過程中,由於剎車滑道盒對於車輪鋼圈有一楔角的作用,使所述剎車塊盒及橡膠剎車塊在隨車輪周向運動的同時,沿側向或徑向進一步壓緊自行車鋼圈,從而進一步增大制動力,使車輪迅速制動。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動裝置,其特徵在於燕尾形剎車塊盒在彈簧作用下,使剎車塊盒在不制動時保持在剎車滑道盒的起始端。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動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說的剎車滑道盒與自行車鋼圈剎車工作面所成的楔角為10°-20°。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動裝置,其特徵在於橡膠剎車塊是楔的形狀,其楔角大小和剎車滑道盒與自行車鋼圈剎車工作面所成的楔角大小相一致。
5.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動裝置,其特徵在於剎車滑道盒的安裝相對於鉗形閘架或叉形牽引架中心線向車輪轉動的上遊方向偏置。
6.按權利要求5所述的制動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偏置量最好等於有效楔滑量的一半。
7.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動裝置,其特徵在於滑道盒和鉗形閘架之間有一對閘架抗扭支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自行車的制動裝置,其特徵在於這種制動裝置是一種楔入式機構,該裝置是楔形狀剎車塊連同燕尾形的剎車塊盒裝入一個可在其內滑動的燕尾槽形剎車滑道盒內,剎車滑道盒則固定安裝在鉗形閘架或叉形牽引架上,所說的剎車滑道盒其底面沿車輪轉動方向向鋼圈接近成一楔角,剎車時,剎車塊與車輪接觸產生摩擦,帶動剎車塊盒在剎車滑道盒內作楔入式滑移,從而提高了剎車靈敏度。
文檔編號B62L1/06GK2049209SQ89202468
公開日1989年12月13日 申請日期1989年3月10日 優先權日1989年3月10日
發明者陳月輝 申請人:陳月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