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降呃逆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2023-10-24 20:04:07 1
專利名稱:一種降呃逆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湯劑,特別是一種降呃逆的中藥。
背景技術:
呃逆是一個生理上常見的現象。打嗝是因為膈肌痙攣收縮而引起的。它每次平穩地收縮,我們的肺部便吸入一口氣;由於它是由腦部呼吸中樞控制,膈肌會有規律地活動, 我們的呼吸是可以完全自主運作的,我們也不需要時常記著怎樣呼吸。打嗝時,橫膈肌不由自主的收縮,空氣被迅速吸進肺內,兩條聲帶之中的裂隙驟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聲響。 雖然大部分打嗝現象都是短暫性的,但也有些人持續地打嗝。呃逆的原因有多種,一般病情不重,可自行消退。但也有些病例可持續較長時間,成為頑固性呃逆。這類打嗝目前西醫臨床上無法準確判斷具體病因,亦無好的治療方法,因此臨床上建議採用中醫治療方法。
目前,治療呃逆的藥品種類繁多,部分藥品包含的中藥成分多,藥價高,不易於推廣,如
公開日為2011年12月28日,公開號為CN102293968A的一種預防和治療呃逆病的中藥,該預防和治療呃逆病的中藥以枇杷葉、旋覆花、黃連、柿蒂、陳皮、威靈仙、雞內金、麥芽、 蘆根、丁香、竹茹、白茅根、半夏、鳳仙花、黃楊木和刀豆為活性原料,按一定的重量份數製成。該預防和治療呃逆病的中藥由16種中草藥組成,其中鳳仙花和黃楊木對呃逆的治療沒有很好地效果。中國專利還公開了
公開日為2011年6月I日,公開號為CN102078526A的一種治療呃逆的藥劑,該治療呃逆的藥劑的具體配比在於代赭石24克、旋復花12克、橘皮 15克、竹茹12克、丁香9克、柿蒂9克、太子參12克、甘草9克、天冬9克、麥冬9克、枇杷葉 9克,該中藥的藥量的精確度為各藥的±10%。該發明所採用的藥材價格較昂貴。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配製方便、療程短、藥效顯著、藥價低、易於推廣,且治癒率高的降呃逆的中藥。
本發明解決上述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該降呃逆的中藥,其特徵在於所述中藥由炒黨參、公丁香、柿蒂、代赭石、旋覆花、青皮、陳皮、炒枳殼、廣木香和砂仁十味中草藥組成,各成分的重量為炒黨參12 18克,公丁香7 13克,柿蒂17 23克,代赭石 17 23克,旋覆花7 13克,青皮12 18克,陳皮12 18克,炒枳殼12 18克,廣木香7 13克,砂仁7 13克。
作為優選,本發明所述各成分的重量為炒黨參15克,公丁香10克,柿蒂20克,代赭石20克,旋覆花10克,青皮15克,陳皮15克,炒枳殼15克,廣木香10克,砂仁10克。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明顯效果本發明主治呃逆,尤其是頑固性呃逆。
本發明的配製工藝將炒黨參、公丁香、柿蒂、代赭石、旋覆花、青皮、陳皮、炒枳殼和廣木香用清水文火慢熬,藥劑熬熟前7至8分鐘時,下砂仁,待藥劑熬熟後去渣得到藥汁。 工藝簡單,配製方便。
用法每日取該藥方一劑,煎服2次,成人每次200ml。
本發明中,各中草藥的性能作用如下。
炒黨參性平,味甘。歸脾、肺經。補中益氣,健脾益肺。
公丁香性溫,味辛。歸脾、胃、肺、腎經。溫中降逆,補腎助陽。
柿蒂性平,味苦、澀。歸胃經。降逆下氣。
代赭石性寒,味苦。歸肝、心經。平肝,潛陽,降逆,止血。
旋覆花性微溫,味苦、辛、鹹。歸肺、胃經。降氣,消痰,行水,止嘔。
青皮性溫,味辛、苦。歸肝、膽、胃經。疏肝破氣,消積化滯。
陳皮性溫,味辛、苦。歸脾、肺經。理氣健脾,燥溼化痰。
炒枳殼性溫,味苦、辛、酸。歸脾、胃經。理氣寬中,行滯消脹。
廣木香性溫,味辛、苦。歸肺、胃、大腸、膽、三焦經。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砂仁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化溼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
本發明所採用的藥材藥價低、易推廣,該藥方由十味中草藥組成,所涉及的中草藥均為常見中藥,價格低廉,便於各地患者取用;本發明配製方便;本中藥針對呃逆的預防和治療具有顯著的療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發明的解釋而本發明並不局限於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I。
本實施例中降呃逆的中藥由炒黨參15克,公丁香10克,柿蒂20克,代赭石20克, 旋覆花10克,青皮15克,陳皮15克,炒枳殼15克,廣木香10克,砂仁10克組成。
將柿蒂和代赭石各20克,炒黨參、青皮、陳皮和炒枳殼各15克,公丁香、旋覆花、廣木香和砂仁各10克製成藥劑。每日取該藥方一劑,煎服2次,成人每次200ml,砂仁後下。
本發明所採用的藥方具有療效好,治癒率高,藥價低、易推廣的特點。本發明所採用的藥方7天一個療程,一般需要持續治療I 2個月,治癒率高達90%。
本發明所採用的藥方針對不同呃逆病症,用藥量略有不同,藥材略有增減。
實施例2。
本實施例中降呃逆的中藥由炒黨參13克,公丁香12克,柿蒂18克,代赭石22克, 旋覆花12克,青皮13克,陳皮14克,炒枳殼17克,廣木香8克,砂仁8克組成。
將炒黨參13克,公丁香12克,柿蒂18克,代赭石22克,旋覆花12克,青皮13克, 陳皮14克,炒枳殼17克,廣木香8克,砂仁8克製成藥劑。每日取該藥方一劑,煎服2次, 成人每次200ml,砂仁後下。
本發明所採用的藥方具有療效好,治癒率高,藥價低、易推廣的特點。本發明所採用的藥方7天一個療程,一般需要治療I 3個月,治癒率達80 90%。
本發明所採用的藥方針對不同呃逆病症,用藥量略有不同,藥材略有增減。
實施例3。
本實施例中降呃逆的中藥由炒黨參16克,公丁香8克,柿蒂22克,代赭石19克, 旋覆花8克,青皮14克,陳皮13克,炒枳殼14克,廣木香11克,砂仁12克組成。
將炒黨參16克,公丁香8克,柿蒂22克,代赭石19克,旋覆花8克,青皮14克,陳皮13克,炒枳殼14克,廣木香11克,砂仁12克製成藥劑。每日取該藥方一劑,煎服2次, 成人每次200ml,砂仁後下。
本發明所採用的藥方具有療效好,治癒率高,藥價低、易推廣的特點。本發明所採用的藥方7天一個療程,一般需要治療I 3個月,治癒率達80 90%。
本發明所採用的藥方針對不同呃逆病症,用藥量略有不同,藥材略有增減。
實施例4。
本實施例中降呃逆的中藥由炒黨參14克,公丁香9克,柿蒂19克,代赭石18克, 旋覆花11克,青皮16克,陳皮17克,炒枳殼13克,廣木香9克,砂仁9克組成。
將炒黨參14克,公丁香9克,柿蒂19克,代赭石18克,旋覆花11克,青皮16克, 陳皮17克,炒枳殼13克,廣木香9克,砂仁9克製成藥劑。每日取該藥方一劑,煎服2次, 成人每次200ml,砂仁後下。
本發明所採用的藥方具有療效好,治癒率高,藥價低、易推廣的特點。本發明所採用的藥方7天一個療程,一般需要治療I 3個月,治癒率達80 90%。
本發明所採用的藥方針對不同呃逆病症,用藥量略有不同,藥材略有增減。
實施例5。
本實施例中降呃逆的中藥由炒黨參17克,公丁香11克,柿蒂21克,代赭石21克, 旋覆花9克,青皮17克,陳皮16克,炒枳殼16克,廣木香12克,砂仁11克組成。
將炒黨參17克,公丁香11克,柿蒂21克,代赭石21克,旋覆花9克,青皮17克,陳皮16克,炒枳殼16克,廣木香12克,砂仁11克製成藥劑。每日取該藥方一劑,煎服2次, 成人每次200ml,砂仁後下。
本發明所採用的藥方具有療效好,治癒率高,藥價低、易推廣的特點。本發明所採用的藥方7天一個療程,一般需要治療I 3個月,治癒率達80 90%。
本發明所採用的藥方針對不同呃逆病症,用藥量略有不同,藥材略有增減。
實施例6。
本實施例中降呃逆的中藥由炒黨參12克,公丁香7克,柿蒂17克,代赭石17克, 旋覆花13克,青皮18克,陳皮12克,炒枳殼12克,廣木香7克,砂仁13克組成。
將炒黨參12克,公丁香7克,柿蒂17克,代赭石17克,旋覆花13克,青皮18克, 陳皮12克,炒枳殼12克,廣木香7克,砂仁13克製成藥劑。每日取該藥方一劑,煎服2次, 成人每次200ml,砂仁後下。
本發明所採用的藥方具有療效好,治癒率高,藥價低、易推廣的特點。本發明所採用的藥方7天一個療程,一般需要治療I 3個月,治癒率達70 90%。
本發明所採用的藥方針對不同呃逆病症,用藥量略有不同,藥材略有增減。
實施例7。
本實施例中降呃逆的中藥由炒黨參18克,公丁香13克,柿蒂23克,代赭石23克, 旋覆花7克,青皮16克,陳皮18克,炒枳殼18克,廣木香13克,砂仁7克組成。
將炒黨參18克,公丁香13克,柿蒂23克,代赭石23克,旋覆花7克,青皮16克, 陳皮18克,炒枳殼18克,廣木香13克,砂仁7克製成藥劑。每日取該藥方一劑,煎服2次, 成人每次200ml,砂仁後下。
本發明所採用的藥方具有療效好,治癒率高,藥價低、易推廣的特點。本發明所採用的藥方7天一個療程,一般需要治療I 3個月,治癒率達70 90%。
本發明所採用的藥方針對不同呃逆病症,用藥量略有不同,藥材略有增減。
權利要求
1.一種降呃逆的中藥,其特徵在於所述中藥由炒黨參、公丁香、柿蒂、代赭石、旋覆花、青皮、陳皮、炒枳殼、廣木香和砂仁組成,各成分的重量為炒黨參12 18克,公丁香7 13克,柿蒂17 23克,代赭石17 23克,旋覆花7 13克,青皮12 18克,陳皮12 18克,炒枳殼12 18克,廣木香7 13克,砂仁7 13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降呃逆的中藥,其特徵在於所述各成分的重量為炒黨參15克,公丁香10克,柿蒂20克,代赭石20克,旋覆花10克,青皮15克,陳皮15克,炒枳殼15克,廣木香10克,砂仁10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降呃逆的中藥,其特徵在於所述中藥由炒黨參、公丁香、柿蒂、代赭石、旋覆花、青皮、陳皮、炒枳殼、廣木香和砂仁組成,各成分的重量為炒黨參12~18克,公丁香7~13克,柿蒂17~23克,代赭石17~23克,旋覆花7~13克,青皮12~18克,陳皮12~18克,炒枳殼12~18克,廣木香7~13克,砂仁7~13克。本發明所採用的藥材藥價低、易推廣,所涉及的中草藥均為常見中藥,價格低廉,便於各地患者取用;配製方便;本中藥針對呃逆的預防和治療具有顯著的療效。
文檔編號A61K36/9064GK102973874SQ20121046726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9日
發明者魏林坤 申請人:桐鄉市龍翔街道衛生院